-
浅析《内经》"阳明主阖"理论在痿证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痿证者,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痿证在临床中属于疑难杂症,病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亦有多种原因致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现代医学多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疾病等.本文基于《黄帝内经》中"阳明主阖"的理论论治痿证,探讨阳明"阖"的功用,即收敛阳气,使得阳气蓄积于体内.从"阳明主阖"功能脏腑出发,梳理相关古代文献以及历代医家名医验案,针对本病病情的发展进行论治:阖阳明之气,祛痿证之基;调阳明之脏,化精血之源;补阳明之本,复先天之元.治疗痿证通过恢复"阳明主阖"的功能,使阳明得阖,湿邪不生,痿证不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结合"年之所加"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王晓燕教授在临床上善于应用气一元论思想.她认为重症肌无力的病机主要是元阳不足,肝气升发无力,脾胃亏虚,枢轴运转失常,气虚气陷.肝气不足,升发不及是其发生的起始环节.阳明不降,坎水不足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诊治过程中,结合辛丑年年运特点,考虑到五运六气对疾病的影响,肾失封藏,水不涵木,肝气失于和缓有序的升发,治疗以益气升提、阖降阳明为主,临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辨证施治,获效甚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路波从阳明实热论治饮食性多汗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饮食性多汗症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一种以进食时汗出过多为特征的症状,中医又名饮食汗,陕西省名中医路波称之为"食汗",认为该病病位在阳明,素体有"胃家实"的病理基础,发病病机为阳明实热,致阴阳失和,开阖失司,表现为身热汗出,汗液伴随进食而发.而阳明病有阳明本经患病,有他经误治传入阳明,辨证当四诊合参,主次有别,治疗当突出重点,提纲挈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张晋运用开阖六气针法治疗排便异常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排便异常的病因病机在于气机紊乱,治疗应以调整气机升降,使气的功能恢复正常为原则,从阴阳气机的动态运动中认识疾病,通过司天-司人-司病证的治疗思路,运用开阖六气针法选取阳明位、太阴位为主穴进行配伍治疗.具体操作时多以头部作为治疗部位,寻找敏感点进针,沿顺时针方向平刺入皮下,进针时寻找手下的突破感及患者感受到的酸胀感,若进针受阻,气机阻滞较重,可先在下一点位进针,再在该点位施针.开阖六气针法不同于常规针刺,在各取穴位针刺时不强调施行补泻手法,留针30~40 min即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浅谈《内经》“开、阖、枢”理论在《伤寒论》阳明病与太阴病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文章以《素问·天元纪大论》中三阴三阳理论为基础,详细论述了《素问·阴阳离合论》与《灵枢·根结篇》中三阴三阳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伤寒论》阐述阳明病与太阴病在疾病六经传变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以“阖”“开”理论理解《伤寒论》阳明病与太阴病的治则治法.阳明病以“阖”的功能太过为主要表现,也存在“阖”的功能不及的病证,治法以恢复“阳明主阖”的功能为主,配合对“开”“枢”功能的调节.太阴病主要以“开”的功能不及为特点,也存在“阖”与“枢”功能紊乱的病机,治法以恢复“太阴主开”的功能为主,配合对“阖”“枢”功能的调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阳明为阖”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肝肾亏虚、冲脉衰弱作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已成为当前共识,而“阳明为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却一直隐而未彰.“阳明为阖”指足阳明胃经的内收与通降功能,因胃为气血化生之源,且胃经与冲脉直接相连,其通降之性是上行的冲脉发挥“月事以时下”的生理基础.因此,“阳明为阖”功能的正常同时关乎冲脉精血的盈虚与气机的升降.“阳明阖折”则肝肾精血乏源,气机升而不降,导致发作围绝经期综合征诸症.因此,以“阳明为阖”理论为指导,用通补阳明的方药能有效补益精血与调节气机,是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法的重要拓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刘尚义男女科证治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男女科独具特色.笔者总结刘尚义教授男女科证治经验,重视肝、肾、脾胃.其特色如下:①肾藏精,男女生殖根于肾;②调经治肝,治肝必治气治血;③脾主带脉,主约束;阳明司冲脉,主开阖升降;④男子以补肾填精为要,女子以调肝养血为先;⑤主张“男药女用”“女药男用”;⑥重视局部微观辨证,提出妇科膜病理论,重视风药,倡导膜络同治,肤药疗膜病,用外疡科的诊疗思路及用药经验治疗女科疾病.以上经验和学术思想,拓展了男女科疾病诊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杨洪艳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经验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介绍杨洪艳主任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经验.杨师善用三阴三阳开阖枢六经辨证体系进行妇科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具有颇为丰富的诊疗经验,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治疗更是有其独道的见解.其根据女性生殖周期衰退理论并结合刘完素提出的“天癸已绝,当属太阴经也”理论创立“护阳养坤”方.其遣方用药注重固护太阴(阳明)气血,使太阴阳明开阖气机调畅,能起到卵泡复苏以及维持月经规律的作用,注重药物对患者的早期干预,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论"少阳为枢"的理论内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开阖枢理论是《内经》论述阳气运行的三种方式,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枢主导阳气的开阖,是人体阳气消长输布的枢纽,具有宣通、升发、疏调阳气的作用.少阳包括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系统,为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是元气周行、津液输布、相火布散的通道,其中相火根于肝肾,寄藏三焦、心包,少阳三焦为相火输布通道和枢纽.少阳枢机不利可继发一系列疾病,诸如气机及气化紊乱、水液代谢失常、相火郁结妄动等,因此,在"少阳为枢"的理论指导下,可以治疗多系统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运气大司天与叶天士脾胃学说的建构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叶天士学术思想成型的时代处于第74个甲子的后30年.据运气大司天理论,该时期为阳明燥金大在泉.阳明病早期从热化则气血弛张;中期从寒化则气血乏源,聚痰湿、水饮阻脉入络.因阳明为三阳“阖”,厥阴为三阴“阖”,两者同气相求,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叶天士结合运气大司天的特点,提出了独重阳明病的学术观点.阳明从热化,肺胃之阴液不足,不能濡养阳明.叶天士多以甘寒、辛润、苦温之品以轻宣肺气、濡养胃阴,以促进肺胃津液输布阳明.阳明从寒化,痰湿内生而渐成癥瘕积聚之变,治疗关键仍以调治中焦脾胃为主,培补胃气、通降阳明以恢复阳明系统的平衡,使阳气重新输布中焦;若阳明病转化为厥阴病,叶天士提出“阳明胃土,独当厥阴风木”的观点,通过调治阳明以恢复厥阴;若阳明与太阴同病,则采用甘平之法以健脾养胃.由此可知,叶天士脾胃学说的建构与运气大司天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