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道下裂手术后小儿阴茎感知量表评分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手术后小儿阴茎感知量表(pediatric penile perception score,PPPS)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首次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并对术后时间≥6个月者采用PPPS进行随访;随访时年龄<10岁者仅由家长填写量表,≥10岁者由家长与患儿分别填写量表。评分总分≥12分者纳入高分组,<12分者纳入低分组。收集两组患儿手术时年龄、随访时间、随访时年龄、术前尿道口位置、术前阴茎头直径、脱套前阴茎下弯度数、脱套后阴茎下弯度数、首次手术方式、是否采取背侧白膜紧缩矫正阴茎下弯、是否多次手术、是否分期手术、成形后阴茎头直径、成形后冠口距(成形后冠状沟至尿道外口距离)、成形后阴茎长度、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随访时是否存在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尿道下裂手术后阴茎外观PPPS评分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110份来自患儿家长以及27份来自患儿的PPPS评分结果。110份家长PPPS评分总得分为(13.07±3.26)分,27例患儿PPPS评分总得分为(13.15±3.99)分,家长及患儿的各个评分项目中,阴茎长度得分均最低。27例由家长与患儿分别评分的病例中,家长及患儿的PPPS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86)。110份家长评分量表中,因术中测量数据完整的患儿仅77例(对应77份PPPS评分结果),故按上述家长评分结果将患儿分为高分组64例、低分组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分组与低分组术前阴茎头直径[14.25(13.00,16.00)mm比13.50(12.25,14.00)mm]、成形后阴茎头直径[13.00(11.13,14.00)mm比11.50(10.50,12.75)mm]及阴茎长度[36.00(34.25,40.00)mm比35.00(31.00,35.00)mm]、手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及随访时是否存在并发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时存在并发症( OR=5.401,95% CI:1.170~24.927)是PPPS评分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及家长的PPPS评分结果整体较好,两者PPPS评分结果整体一致;随访时仍然存在并发症是影响尿道下裂手术后患儿家长PPPS评分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在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重度下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6例重度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治疗情况,患儿年龄范围为1. 5~5. 2岁,中位年龄为2. 6岁。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期手术,第一期手术先给予阴茎皮肤肉膜脱套矫正浅筋膜所致的阴茎下弯,再横断尿道板解除引起阴茎下弯的因素,如阴茎下弯仍>30°,于最大腹侧弯曲处切开白膜,松解白膜与阴茎海绵体之间的Smith间隙,经人工勃起试验检测下弯矫治情况,如仍有下弯,继续松解Smith间隙直至阴茎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伸直满意,切取同等面积游离自体腹股沟真皮片覆盖阴茎白膜缺损区域。背侧包皮正中剪开后包绕覆盖至阴茎腹侧正中区域以备二期尿道成形使用,对于尿道下裂术后阴茎下弯者选择相应皮瓣覆盖阴茎腹侧以备下次尿道成形,比较阴茎伸直前后背侧、腹侧的长度。第二期手术采用腹侧尿道外口至龟头远端皮肤卷管成形尿道或自体唇黏膜镶嵌阴茎体后联合局部皮瓣耦合成形尿道,并覆盖周围筋膜或阴囊精索外筋膜,皮肤改形覆盖。在阴茎白膜切开前和白膜切开真皮瓣修补后分别测量阴茎腹侧和背侧的长度,采用 t检验分析测量数据。 结果:26例一期手术患儿,阴茎下弯一期矫直满意,第一期手术中测得阴茎伸直前背侧长度为(35. 6±3. 1)mm,腹侧长度为(31. 8± 3. 2)mm;伸直后阴茎背侧长度为(35. 8±2. 9)mm,腹侧长度为(35. 6±3. 1)mm;第二期术前阴茎背侧长度为(36. 5±3. 1)mm,腹侧长度为(36. 3±2. 9)mm。比较手术前后阴茎腹侧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术后无阴茎腹侧血肿、下弯复发等现象,二期手术出现1例尿道瘘,无尿道狭窄、伤口裂开、尿道憩室等发生。 结论:应用自体游离腹股沟真皮片移植技术可以充分矫正尿道下裂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的阴茎下弯,并可延长阴茎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治疗儿童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5例尿道下裂伴轻度阴茎下弯患儿的临床资料。95例行阴茎皮肤肉膜脱套后均存在阴茎下弯且<30°。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背侧皮肤紧缩组43例,中位年龄1.1(0.4~1.5)岁;术中脱套后尿道开口于阴茎远端36例、近端7例;予背侧皮肤紧缩技术纠正下弯,即脱套后于阴茎背侧根部12点处成形阴茎耻骨角,并于12点处缝合包皮与环切后保留的黏膜领,保持一定张力。背侧中线白膜折叠组52例,中位年龄1.5(0.5~2.6)岁;脱套后尿道开口于阴茎远端41例,近端11例;予背侧中线白膜折叠技术纠正下弯,即脱套后于背侧中线切开Buck筋膜并分离至白膜,行1针或上下两针纵行缝合折叠白膜。两组术中均行人工勃起试验证实阴茎下弯被矫正。术后6、12个月复查,之后每年随访,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阴茎下弯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0.6~3.0)年,所有患儿根据正侧面照片测量显示均无阴茎下弯。术后7例发生尿道皮肤瘘,其中背侧皮肤紧缩组3例,背侧中线白膜折叠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95例均未发生尿道狭窄和憩室,无阴茎隐匿。 结论:阴茎背侧皮肤紧缩技术可有效纠正尿道下裂轻度阴茎下弯,术后短期效果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尿道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TIP)治疗尿道下裂的近期疗效及术后发生尿道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初次行TIP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临床资料,通过电子手术记录和电话随访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总结近期疗效,并对影响尿道瘘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6例尿道下裂患儿,124例获随访,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患儿中位年龄24个月。不同尿道开口位置人数占比分别为:前型58.1%(72/124),中间型29.8%(37/124),后型12.1%(15/124)。术前存在不同程度阴茎下弯人数占比分别为:轻度29.8%(37/124),中度54.8%(68/124),重度15.3%(19/124)。约59.5%(22/37)的轻度阴茎下弯和33.8%(23/68)的中度阴茎下弯病例仅采用阴茎皮肤脱套,重度阴茎下弯(19/19)病例均采用阴茎皮肤脱套和背侧白膜折叠的方法。手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6%,其中尿道狭窄10例(10/124,8.1%),尿道瘘23例(23/124,18.5%),阴茎体瘘17例(17/124,13.7%),阴茎头裂开6例(6/124,4.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阴茎下弯程度、新尿道覆盖物与TIP手术后尿道瘘之间无显著关联性,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后型尿道下裂、皮肤脱套后阴茎下弯超过15°以及行背侧白膜折叠是TIP手术后尿道瘘的可疑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是TIP术后尿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TIP手术治疗前型和中间型尿道下裂效果满意,治疗后型尿道下裂尿道瘘的发生率高;阴茎头宽度越小,皮肤脱套后阴茎下弯程度更重的患儿尿道瘘发生率更高。阴茎头宽度小于14 mm是TIP手术后尿道瘘的独立危险因素;TIP手术中利用Buck筋膜覆盖者尿道瘘的发生率更低,但发生尿道狭窄的可能性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合皮瓣转移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复合皮瓣转移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TI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拟行TIP的尿道下裂患儿,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复合皮瓣转移组(A组)和传统TIP组(B组)。A组采用复合皮瓣转移改良的TIP术,改良主要体现在新建尿道的多层覆盖和游离皮片内嵌阴茎头切开处。B组采用经典的皮下筋膜覆盖TIP术。根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A组和B组全部患儿纳入各自的全分析集(FAS);部分患者因失访、改换治疗方案等原因而未被纳入主要终点事件分析中,其余患儿纳入符合方案集(PPS)的A组及B组。分别对FAS和PPS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患儿年龄、阴茎头宽度、阴茎下弯度数、成形尿道长度、手术时间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尿道下裂分型、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根据ITT原则,FAS中A组纳入50例男性患儿,年龄为8个月至15岁2个月,平均年龄4岁;B组纳入50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0个月至14岁9个月,平均4岁1个月。PPS最终纳入A组为37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岁2个月至12岁1个月,平均年龄4岁;B组为41例男性患儿,年龄为1岁2个月至11岁9个月,平均年龄4岁2个月。经统计分析发现,不管是FAS还是PPS,A组和B组患儿的年龄、尿道下裂分型、阴茎头宽度、阴茎下弯度数、背侧海绵体白膜折叠比例、成形尿道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随访3 ~ 48个月,平均2年3个月。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10.81%(4/37 )vs. 29.27% (12/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其中尿瘘为8.11%(3/37 ) vs. 14.63%(6/ 4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尿道口狭窄为2.70%(1/37) vs. 12.20%(5/ 4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尿道裂开为0 vs. 2.44%(1/ 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复合皮瓣转移改良的TIP可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6例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53.7(45~69)岁,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病程平均15(6~35)年;因前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接受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时间平均10(8~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阴茎头白斑或硬皮样变,尿道串珠样瘢痕,尿道内出血,有血性分泌物。5例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块伴局部疼痛,平均直径4.5 (3~7) cm;11例合并会阴部肿块或脓肿,平均直径6.0(4~10)cm,其中9例有尿道皮肤瘘或破溃。阴囊、会阴肿块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盆腔CT、MRI检查示,9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未见淋巴结肿大;5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肿瘤累及阴茎海绵体、前列腺包膜外及膀胱颈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累及左侧睾丸。TNM分期:9例T 2~3N 0M 0期,5例T 2~3N 1M 0期,1例T 3N 2M 0期,1例T 4N 2M 1期。5例尿道癌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瘤患者中,2例行保留阴茎的阴囊肿瘤和尿道肿瘤切除+尿道近端造口术;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远端尿道肿瘤切除+尿道会阴造口术。11例尿道癌合并会阴部感染性肿块患者中,2例行肿瘤组织扩大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例会阴肿瘤感染合并尿道皮肤瘘,其中2例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膀胱造瘘术,4例有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一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2例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阴茎、尿道全切+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1例会阴部感染性肿块伴尿道皮肤瘘及一侧淋巴结转移患者(T 2~3N 1M 0期),对手术顾虑大而放弃肿瘤切除。 结果:阴茎头和尿道病变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角化,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层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表现。尿道和尿道周围肿瘤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P53、Ki-67、GATA3表达阳性;鳞状细胞癌4例,Ki-67、P40、GATA3表达阳性。所有患者接受平均4.8(2~6)个疗程化疗(顺铂+吉西他滨)和局部放疗[照射剂量(50~70)Gy/5周]。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6(3~48)个月,尿道尿路上皮癌和尿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18~48)个月和18(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3例肺和骨转移。结论: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可进展导致尿道狭窄和尿道癌,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肿块、反复感染和尿道瘘等,可行肿瘤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尿道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后可联合放化疗,但总体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阴茎硬结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阴茎硬结症的病因迄今不明,治疗也尚在探索之中,早期患者首选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但顽固病例此方法难以奏效,外科治疗通常是最后的选择。以往的阴茎硬结症外科治疗常采用的方法包括机械牵引、阴茎体外冲击治疗、电离子渗入疗法、放射治疗等,但都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现已不建议采用。现今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斑块内注射治疗、白膜折叠术、阴茎假体植入术、白膜部分切除/补片移植术等,均有了一定的改进。本文就近年来阴茎硬结症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M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苗勒管永存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男,1岁2个月,因"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年余"于2023年9月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患儿系生后即发现双侧阴囊空虚,入院前定期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其他治疗,既往无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病史,其父母否认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查体发现双侧阴囊扁平空虚,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睾丸样肿物,右侧腹股沟近内环口处可触及一睾丸样肿物,按压可进入腹腔,阴茎发育尚可(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阴囊及盆腔内均未探及明显睾丸组织回声,右侧髂窝近内环口探及约1.9 cm×1.0 cm的略强回声结节,边界清,内回声均质,睾丸可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右侧腹股沟近外环口处探及约0.9 cm×0.4 cm的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内回声均质,睾丸不除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行腹腔镜探查及双侧睾丸下降固定术。术中发现双侧内环口均未闭合,双侧睾丸位于腹腔内,睾丸表面部分白膜缺失,右侧睾丸引带经右侧内环口穿出腹腔,左侧睾丸引带发育稀疏。两侧睾丸中间可见子宫样结构,子宫样结构远端可见条索状组织并往膀胱后方延伸,考虑苗勒管残迹,两侧输精管沿苗勒管残迹样结构向后尿道深处走行(图2)。将两侧输精管从苗勒管残迹充分游离后,将双侧睾丸经各自方向的内环口下降固定。术后完善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6年8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例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其高频超声图像特征。结果:8例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患者中,6例位于阴茎海绵体远端,1例位于阴茎海绵体中部,1例位于阴茎海绵体近端,均为单侧阴茎海绵体破裂,左侧3例,右侧5例。8例均见阴茎海绵体白膜连续中断,断端可清晰显示,白膜破口最大者16.1 mm,最小者2.1 mm。阴茎海绵体白膜断裂处周围血肿形成,血肿范围7.9 mm×5.6 mm~40.3 mm×15.4 mm。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方便、迅速、准确率高,可作为闭合性阴茎海绵体破裂首选的辅助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纯阴茎腹侧白膜切开术纠正尿道下裂阴茎下弯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纯白膜切开的阴茎腹侧延长术纠正尿道下裂中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阴茎下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39例利用单纯白膜切开的阴茎腹侧延长术纠正海绵体不对称的尿道下裂患儿(其中36例为浙大儿院泌尿外科病例,3例为嘉兴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病例)。患儿年龄0.5~5岁,中位年龄1.1岁。第一期手术,先给予阴茎皮肤肉膜彻底脱套松解皮肤及筋膜引起的牵拉,再离断尿道板解除短尿道因素,然后测量阴茎背侧长度A和伸直前阴茎腹侧长度B,白膜切开术使阴茎完全伸直后测量阴茎腹侧长度C;第二期手术,人工勃起试验观察阴茎下弯情况,测量阴茎背侧长度D和阴茎腹侧长度E。比较阴茎伸直前后背侧腹侧的长度。结果:第一期手术中测得阴茎背侧长度A为33~39(35.6±3.2)mm;伸直前阴茎腹侧长度B为28~35(29.8±2.8)mm;伸直后阴茎腹侧长度C为32~38(34.3±2.1)mm。B和C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和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二期手术中测得阴茎背侧长度D为34~41(36.4±2.5)mm,测得阴茎腹侧长度E为33~40(35.7±3.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随访0.5~2.5年,平均1.7年。所有患儿根据侧面照片测量勃起时阴茎下弯角度均<15°。 结论:单纯阴茎腹侧白膜切开术有效纠正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阴茎下弯,近期效果佳;术中测量比较腹侧及背侧阴茎的长度可以验证其延长腹侧阴茎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