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乙型肝炎经阴道分娩产妇第二产程中实施侧卧位自主分娩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经阴道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实施侧卧位并配合自主用力的分娩方式,对乙肝母婴传播率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阴道分娩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初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选择侧卧位并自主用力,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结局和HBV母婴传播率。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41.91±22.43)min,产时出血量(135.00±62.16)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57、2.234;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10例,低于对照组;自然裂伤90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无手术助产及新生儿窒息情况,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2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时检测HBsAg阳性检出者,观察组为12例,对照组为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检测,均无HBsAg阳性检出者。 结论: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侧卧位并配合自主用力的分娩方式,不会增加乙肝母婴传播风险,能够有效缩短第二产程的时间、减少会阴部的损伤及产时出血量、降低新生儿产时暴露的机会,母婴结局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御医奋斗史:阴道助产器械的诞生与发展(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胎头吸引术是利用负压作用使胎头吸引器吸附在胎儿头部,通过牵引吸引器,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胎头吸引器由吸引杯、吸引管和负压吸引装置三部分组成。目前常用的胎头吸引器有金属锥形、金属牛角形、金属扁圆形及硅胶喇叭形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对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孕周为37~42周,年龄为22~35岁,在活跃期(新产程标准:宫口开大≥6 cm)充分试产,≥2 h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经阴道检查及超声检查诊断为枕后位或枕横位。共有216例孕妇符合上述标准纳入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双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单管硬膜外阻滞组108例,硬膜外阻滞均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分娩镇痛,由高年资助产士或产科医师执行新产程标准,在超声引导下指导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并适时向上推动或旋转胎头等。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分娩相关指标、剖宫产术指征、麻醉相关指标及母儿并发症。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身高、孕周、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的比例、头盆评分、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非药物镇痛措施的使用情况:两组产妇的拉玛泽呼吸法、导乐分娩陪伴、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他措施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相关情况及疼痛评分: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40例)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59例)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124±44)、(86±33) min, P<0.01],镇痛30 min后[(4.4±0.5)、(0.9±0.5)分]、第二产程用力分娩时[(5.7±0.6)、(1.3±0.4)分]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降低( P<0.01)。(4)分娩相关指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21.3%、49.1%)、分娩体验满意率(51.9%、98.1%)显著升高( P<0.01),剖宫产率(63.0%、45.4%)、阴道手术助产率(15.7%、5.6%)显著降低( P<0.05)。(5)剖宫产指征: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的产程延长或停滞所致的剖宫产率显著降低(38.0%、22.2%, P<0.05);而两组的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6)麻醉相关指标: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妇上管给药后阻滞平面多为胸7(T7)、T8、T9~腰2(L2)、L3水平,单管硬膜外阻滞组阻滞平面多为T10、T11~骶1(S1)、S2、S3水平,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7)母儿并发症:与单管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双管硬膜外阻滞组产后出血率(18.5%、7.4%)、会阴侧切率(20.4%、5.6%)、新生儿窒息率(12.0%、3.7%)、转新生儿ICU率(13.9%、4.6%)均显著降低( P<0.05);两组产妇的软产道损伤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产伤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管硬膜外分段注射利多卡因镇痛可增加活跃期停滞枕后位或枕横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阴道手术助产率,并可减少母儿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导师现场传授与录像演示在产钳助产模拟教学中的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导师现场传授与录像演示培训方法在产钳助产模拟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2021年度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轮转的49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导师组(24名)和录像组(25名),模拟教学课导师组由导师现场讲解并亲自演示操作方法,录像组观看录像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示。两组均于模拟教学课前、后行自信心问卷调查;采用理论笔试和客观结构化的技能考核评估体系评估学员掌握产钳助产操作技能的程度,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模拟教学课后,导师组和录像组的自信心调查结果在每一项上均高于课前,提高分数分别为理论知识掌握程度(1.54±0.98)与(1.40±0.71)分,操作方法掌握程度为(1.42±0.93)与(1.80±0.87)分,对产钳结构的了解为(1.63±1.10)与(1.88±0.93)分,独立操作的信心为(1.13±0.90)与(1.00±1.08)分,对模拟教学的评价为(0.21±0.51)与(0.16±0.55)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笔试的环节,导师组的得分高于录像组[(83.00±7.18)比(70.56±1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6, P<0.001);实践操作评分方面,导师组的核查表总分[(6.17±1.46)比(4.72±1.65)分]及“右叶放置”[(0.71±0.46)比(0.20±0.41)分]、“正确的牵引”[(0.85±0.31)比(0.56±0.51)分]的得分均高于录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U=155.49, P=0.003; U=147.54, P<0.001; U=213.86, P=0.036)。 结论:导师组现场传授的模拟教学效果总体优于录像组,两组均能增强学员学习和运用助产技能的自信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早产儿腹裂合并气管狭窄手术修复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了1 例极早产儿腹裂合并气管狭窄病例的诊治过程。孕妇因“孕28周 +1,发现胎儿腹裂1个月,羊水少1 d”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孕22周外院B超发现胎儿腹裂,孕28周 +1本院复查B超提示胎儿腹裂畸形,孕29周 +1自发性早产,经阴道臀位助产分娩一女活婴。由小儿外科医师行产房外科手术时患儿血氧饱和度不稳定,采取Silo袋分期手术,生后1周行先天性腹裂延期修补术。因气管插管受阻,生后3周 +行气道三维重建诊断气管狭窄,生后3个月行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气管成形术,术后恢复佳。随访至2岁,患儿生长发育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在阴道助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0例经第二产程中评估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展开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低位产钳助产术,研究组采用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产程、助产结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同时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助产操作时间为(9.23±0.6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46±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75.23±7.83)min、(17.73±2.17)h,与对照组的(76.19±8.02)min、(17.29±2.20)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助产成功率及出生后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都是有效的阴道助产方式,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手术并发症,从而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荐,但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的操作较为简便,能旋转胎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较小,临床医生更易操作及掌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新产程标准对瘢痕子宫孕妇再次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在新产程标准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孕妇分娩的结局,从而评估新产程对瘢痕子宫再次阴道分娩产程的影响.方法 收集阴道分娩的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共519例,均为头位、单胎、足月妊娠.其中第二产程<2 h的483例(旧产程组),≥2 h的36例(新产程组),比较两组的助产率、会阴侧切率、分娩镇痛率、围产儿并发症(包括新生儿窒息、肩难产/锁骨骨折)发生率和产科并发症(包括宫颈裂伤、会阴Ⅱ度裂伤、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发生率等.结果 新产程组的会阴切开手术率及助产率明显高于旧产程组;新产程组中的分娩镇痛应用率明显高于旧产程组;在分娩并发症方面,宫颈裂伤率、会阴Ⅱ度裂伤率、子宫破裂率、产后出血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在新生儿并发症方面,新生儿窒息率和肩难产、锁骨骨折率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产程标准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基本是安全的,但仍需严密监护,综合评估,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社会因素剖宫产对围产结局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对产妇和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临床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16864例孕产妇病例资料及其新生儿临床信息,分析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因素分析;同时选取以"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1876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在总病历资料中选取1876例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体剖宫产率为42.38%,"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6.2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038,P<0.05);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疼痛因素占比49.31%,对剖宫产的认知不够占比31.29%,医源性因素占比8.05%,选择出生时间占比7.20%,其他因素占比4.16%;观察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 、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大于25kg/m2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1、5.782、16.932,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产妇产后感染率分别为11.89% 和2.83%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3.61)d和(4.41±2.22)d、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89.61±78.32)mL和(255.82±4.62)mL,大于500mL出血量比例分别为2.4% 和1.01%,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65.893、27.112、14.010、6.191,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41±0.35kg)高于对照组(2.83±0.33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82,P<0.05),两组新生儿男婴多于女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2.45%)较对照组(1.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5).结论 加大孕妇产前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实现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逐步实施并改进综合干预措施,观察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保健与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年间,平均剖宫产率为34.48%,剖宫产率由2010年的38%下降为2014年的31.9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因素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第1位逐年下降为2014年的第6位;瘢痕子宫由第2位升为第1位.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并没有影响产科质量,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为0,产后出血率为0.78%,平均助产率为5.30%,新生儿窒息率为0.43%.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尤其在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向广大基层助产机构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产程中应用球分娩增强初产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球分娩对增强初产妇自我效能感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无手术指征无球分娩禁忌症决定试产的初产妇800例按入院日期完全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住院时、宫口开全初期30分钟内(感恩休息期))两个时间点各填写一次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观察组产程中助产士运用自我效能理论实施产程护理,包括激励、社会支持、行为学方法.在产妇出现宫缩时开始使用球分娩直至宫口开全,方式视产妇舒适需要而变换.对照组产程中不使用分娩球,其他护理措施两组相同,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分的变化、产时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结局、产后2h阴道出血量.结果: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得分、产时疼痛程度、阴道分娩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结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应用球分娩能有效增强初产妇自我效能感,降低产时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但不会增加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