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颖教授运用温经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之"一纲二期三步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赵颖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多年,临床上擅用经方治疗妇科血证,总结出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病机为冲任虚寒夹瘀,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法,采用经方温经汤加减治疗.温经汤具有温阳散寒、清退虚热、温通气血功效,同时全方配伍可气血阴阳俱调,主治寒热错杂、瘀血阻滞之病症,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病机相符合,临床用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颇佳.赵颖教授将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经验归结为"一纲二期三步法",并且根据一天中阳气的消长变化而因时处方,随证加减.附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周德生从风升生理论辨治痴呆病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张元素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气味阴阳厚薄的有关论述,以气味厚薄之升降为依据,结合天地阴阳与人身相对应,分列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中央""燥降收""寒沉藏"五大类,形成了以升降浮沉为中心的药类法象思想;风药是基于风升生理论归纳出的一类具有风木属性的药物,具有治风之用,而且如风之性.周德生教授认为风药具有调畅气机、祛风养血、活血荣络、升发清阳、开玄醒脑、引药上行等特性.在临床辨治阿尔茨海默病时活用风药,使得荣气通顺,脑络畅通,神窍得清,形神兼顾,杂合以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制器尚象"理论探讨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构想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象思维(Xiang thinking)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模式,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并借助比喻、比对、象征、类推、阴阳、五行等推理模式,探索万事万物的特性和疾病变化规律,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全息性."制器尚象"最早起源于《周易》,它是指参照世间万物的"象"来进行器物的设计和制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中医药装备领域也应用广泛.但目前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存在着一定局限性,究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象思维"这一灵魂思想的指导.通过对"制器尚象"的理论内涵与应用进行分析,根据中医智能装备的研发现状,提出基于"制器尚象"理论进行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研发的构想,并举出仿生复现智能脉诊仪的研发实例,以期为中医人工智能装备的研发贡献力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缺血性脑卒中芤脉的脉波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通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芤脉患者的脉图时域参数特征,为缺血性脑卒中芤脉的凭脉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应用脉诊采集仪采集5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左关脉脉波图,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身红外热成像图,分析脉图参数与全身热图温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卒中组的左手关脉浮取h1、h3、w、w/t增大(P<0.05),中取h1、h3、h3/h1、w、w/t增大(P<0.05),沉取h3/h1、w、w/t增大(P<0.05),浮取、中取与沉取h5减小(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三焦平均温度增高(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区相对温度差△T为负值,心区热值低于其对应躯干区域的平均热值.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芤脉的脉波图有其独特性,既有浮、大的阳亢与中空的阴血亏虚特点,也有虚、缓的阳虚特征,热成像图的温度对比体现了阳浮和心阳虚损,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阴阳辨证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也初步补充了关于芤脉局部缺血的研究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张伟教授基于"肝脾一体"理论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1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发育心理障碍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参差互见,病程长,进展慢,严重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肝脾一体"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伟教授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阴阳失衡是儿童多动症发生的重要病机,治疗上注重调整脏腑功能阴阳为根本.基于"肝脾一体"理论以调肝与治脾为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病理产物、证候特点合理运用恰当的治则治法、组方用药,旨在恢复肝、脾之生理机能、生理特性,维持机体气机平衡协调,以使五脏安定,血脉和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痰饮新解: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将"痰饮"合称,并提出"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后世医家多有发挥,但对痰饮的治疗莫衷一是.本文从痰饮的邪气特点及阴阳寒热标本属性入手,剖析痰、饮本质,提出痰与饮当分论,并进一步从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历代医家治疗痰饮经验及对张仲景学说的继承运用,提出"饮邪为阴邪,非温不化;痰为本寒标热,清热不远温"的治疗思路.笔者提出水液流溢成饮的饮邪形成特点,及饮邪本为阴邪的病理特性,结合各代医家经验提出饮邪临床治疗应注重温通.痰邪重浊,本寒标热,其治疗应以苦寒之品除其"标热"痰浊后,当回到痰性本为阴邪,其性属寒的特性,当以温药和之,正本清源,痰饮得去.笔者探求经旨、追本溯源,深入痰饮学说,结合临床实际及现代科学研究,以期为痰饮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杨继军面部十线刮痧法治疗头面疾病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本文介绍杨继军教授面部十线刮痧法的理论内涵及治疗头面疾病的临床应用.面部十线刮痧基于藏象经络,行于皮部经筋,精选面部十线,借刮痧善通、偏泻之特性,结合当前多湿、多痰、多瘀的体质,用特定刮痧手法,通经络,理经筋,散瘀结,除痰湿,调脏腑.治疗头面疾病,既直达病所,又调脏腑、平阴阳.临床辨病辨证,以通为补,以泻为调,灵活施治,治疗头面疾病屡收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基于"以胞宫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诊治绝经前后诸证
编辑人员丨2024/3/2
绝经前后诸证对应西医学围绝经期综合征,或多种因素致卵巢功能衰竭而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基于《黄帝内经》"五脏一体观",提出"以胞宫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认为"五脏失调"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机,以"调和五脏"为治则,创制经验方更年方.以胞宫为中心,顺应胞宫藏泻有序的特点,绝经前分经期、排卵前、排卵后辨证施以耳穴辅助治疗,绝经后顺应胞宫藏而不泻的生理特性,辅以耳穴静养阴阳.分年龄配合药膳养巢煲或养生安神煲,临证中收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木德敷和"理论分期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患之一.由于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证候易于转化和兼夹的生理特性,故本病的临床辨治具有一定难度.肝木具有调理气血阴阳、促进生化代谢、协调五脏六腑、调畅全身气机等作用,故曰"木德敷和".据此理论,并结合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临床特征,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根据不同分期,从"肝肺同调"论治:诱发期邪气尚浅,治当疏风定木、驱邪解表;发作期邪气入里,治当宣金降木、畅气豁痰;缓解期脏腑空虚,治当和木补虚、祛痰固表.验之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曹式丽从"风伤肾络"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
编辑人员丨2024/2/3
正虚肾亏、风伤肾络是慢性肾炎发生发展的关键所在,风邪分为外风、内风以及伏风,可夹杂瘀血、痰湿、热毒等贯穿整个病程.故在治疗中应灵活选用风药辨证施治.风药具有升、散、透、窜、燥、动等特性,且能祛风解表、熄风止痉、搜风剔络、引诸药入络、宣通人体脏腑经络、调畅气血津液.且风药多辛可畅通肾络,令邪去络通、气血通畅、脏腑强盛,不仅能直攻肾中风邪,还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功能发挥重要作用.临证可从"风伤肾络"的角度对本病进行辨证施治,以风药为基础灵活配伍,配合"辛通畅络"之法,风血同治,及时祛邪通络以缩短病程.治病求本、攻补兼施、辨清主次、分期论治,通过补肾健脾滋肝、益气养血使正气充盛,营卫调和,伏风自祛,减少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