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柞树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发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其潜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45 mg/kg)建立化学性糖尿病模型。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盐酸二甲双胍150 mg/kg),总黄酮低(100 mg/kg)、中(200 mg/kg)、高(400 mg/kg)剂量组,单体黄酮低(25 mg/kg)、中(50 mg/kg)、高(100 mg/kg)剂量组。各给药组均按0.2 ml/10 g小鼠体重灌胃给药,1次/d,连续灌胃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第7、14天,测定小鼠体重及空腹血糖值;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测定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β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柞树叶总黄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14 d,柞树叶总黄酮各剂量组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各剂量组血糖值降低( P<0.01或 P<0.05),AUC下降( P<0.01或 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 P<0.01或 P<0.05);UPLC-MS/MS鉴定了柞树叶总黄酮中12个黄酮苷及苷元类成分。 结论:推测柞树叶降糖的物质基础为其黄酮类化合物,其中柞树叶总黄酮及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紫云英苷单体黄酮具有一定的降血糖活性,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在肥胖和糖尿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是一种内分泌激素,主要受胆汁酸的调节。FGF19有助于减轻体质量,多种减肥措施均通过提高FGF19水平来实现,且FGF19可逆转肥胖引起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糖尿病的主要致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缺陷,由此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疾病。FGF19可从根本上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通过不依赖胰岛素活性的途径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糖尿病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并发症,FGF19可通过改善糖尿病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发挥保护糖尿病心肌细胞的作用,其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保护性作用。FGF19在治疗肥胖、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新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内质网应激PERK-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T2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内质网应激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R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like-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 PERK-CHO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腹腔注射STZ溶液35 mg/kg(1次/d,共2次)建立T2DM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姜黄素组大鼠灌胃姜黄素200 mg/kg,连续给药30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胰腺组织PERK、P-PERK、CHOP和活性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 ATF4)蛋白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PERK、CHOP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血糖[(14.86±2.77)mmol/L比(30.04±3.25)mmol/L]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94.12±16.34)mg/L比(53.91±9.08)mg/L]升高( P<0.05),胰腺组织PERK mRNA[(0.85±0.07)比(1.64±0.28)]、CHOP mRNA[(0.53±0.04)比(1.18±0.33)]、PERK蛋白[(1.12±0.31)比(2.24±0.43)]、P-PERK蛋白[(1.23±0.19)比(3.89±0.32)]、CHOP蛋白[(0.65±0.07)比(0.92±0.11)]、ATF4蛋白[(0.73±0.26)比(1.15±0.31)]表达降低( P<0.05)。 结论:姜黄素对T2DM模型大鼠具有降糖作用,可通过提高脂联素水平来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调内质网应激信号通道PERK/P-PERK/CHOP/ATF4相关蛋白表达,减轻内质网应激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地肤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地肤子药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挥发油、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地肤子具有抗炎、抗真菌、抗过敏和抗瘙痒作用,在抗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反应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地肤子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发挥降血糖、抗癌和抗氧化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以及仪器的不断进步,地肤子的新活性成分不断被发现,其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也逐渐被深入研究.该文通过梳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地肤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更好地发挥临床作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莲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莲须为收敛中药,具有清心固肾、涩精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莲须主要含有黄酮、三萜、甾体、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血栓、抗病毒、降血糖、抗过敏、降血脂等药理活性.现基于莲须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肉桂叶化学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研究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叶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树脂、ODS、硅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肉桂叶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共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7S,8S)-4,9,7'-trihydroxy-3,3',5'-trimethoxy-8-O-4'-neolignan 7-O-β-D-glucopyranoside(1)、蚱蜢酮(2)、柑橘苷 A(3)、loliolide-β-D-glucopyranoside(4)、methyl dihydromelilotoside(5)、methyl 2-phenylpropanoate-2-O-β-D-apiofuranosyl-(1 →6)-O-β-D-glucopyranoside(6)、2,3-dihydroxy-1-(4-hydroxyl-3,5-dimethoxyphenyl)-1-propanone(7)、4-O-(2-hydroxy-1-hydroxymethylethyl)-dihydroconiferyl alcohol(8).化合物 1 为新的苯丙素葡萄糖苷,化合物 3~5、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对化合物1~8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10.0 μmol/L浓度下,化合物2、3、7和8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栀子炮制历史沿革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栀子作为一种传统药食两用中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临床应用广泛.该文通过整理有关栀子炮制的历代医家古籍以及现代相关文献研究,梳理了自汉代以来有关栀子的炮制方法,对栀子历代净制法、切制法、加热炮制法、加辅料炮制法进行总结,并归纳了栀子现代的主要炮制方法有炒黄法、炒焦法、炒炭法、加辅料炒法以及微波法.同时,对栀子近年来的药理作用进行汇总,主要集中在保护神经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保肝、抗抑郁、止血等方面.其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栀子苷和西红花苷.文章系统论述了栀子的炮制历史沿革以及药理作用,以期为栀子的炮制原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桑叶多糖结构鉴定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阐明桑叶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糖结构基础,为桑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叶粗多糖,经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纯化获得SY02、SY02-3、SY02-3A及SY02-3B等多糖组分,并测定均一多糖的理化性质;联合单糖组成分析、糖残基连接方式分析和核磁分析对桑叶多糖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棕榈酸(Palimitate,PA)诱导INS-1细胞凋亡模型、Caspase3/7活性试剂盒测定桑叶多糖对INS-1E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桑叶多糖对INS-1E细胞凋亡关键蛋白Cleaved Caspase 3表达的影响.结果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桑叶粗多糖SY,经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再由凝胶柱纯化得到SY02-3,再次纯化后得到均一酸性多糖SY02-3A与蛋白多糖SY02-3B,两者分子量分别为3.7×104 Da和1.03×104 Da.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SY02-3A含有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摩尔比分别为23.97∶33.85∶11.73∶5.04∶25.41,得率为0.32%;SY02-3B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与阿拉伯糖组成,其摩尔比19.83∶10.34∶45.42∶9.01∶2.23∶13.17,得率为2.00%;SY02-3B含有14种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活性研究表明SY02-3可以保护PA诱导的INS-1E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降低 Caspase 3 活性和下调 cleaved Caspase 3 蛋白表达有关.结论 桑叶中含有酸性肽聚糖(SY02-3A)和蛋白聚糖(SY02-3B)的桑叶多糖SY02-3具有抑制PA诱导的INS-1E细胞凋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高果糖诱导2型糖尿病机制及中药多糖缓解2型糖尿病的靶点通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果糖作为膳食中的主要糖,通常以蔗糖或高果糖玉米糖浆的形式添加到饮食中.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量摄入果糖是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一个风险因素,并且T2DM是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的疾病.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其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含多糖、黄酮、皂苷等.通过阐明高果糖摄入可能影响肝脏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导致T2DM的发生,讨论中药多糖改善这 2 种糖尿病发生机制的靶点和通路,为开发含有中药多糖的降血糖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固定化酶技术评价枸杞多糖降血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不同分子量段的枸杞多糖对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评价其降血糖活性.方法 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将α-葡萄糖苷酶固定到Fe3O4 磁性纳米材料上,以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酶解产物对硝基苯酚的含量,并计算酶抑制率,检测不同分子量段枸杞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不同分子量段枸杞多糖均表现出一定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性.其中枸杞多糖3和枸杞多糖1的抑制作用最好,当浓度为2.5 mg·ml-1 时,枸杞多糖3的抑制率可达到74%,枸杞多糖1的抑制率为 42%,是潜在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来源.结论 该方法评价了不同分子量段枸杞多糖对 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寻找潜在的枸杞降血糖成分提供了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