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莲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莲须为收敛中药,具有清心固肾、涩精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莲须主要含有黄酮、三萜、甾体、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血栓、抗病毒、降血糖、抗过敏、降血脂等药理活性.现基于莲须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内脂质累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R1)、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A5、细胞色素P450 7A1(CYP7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连化浊方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GOT、GPT含量,同时升高HDL-C含量(均P<0.05);显著上调ABCA1、ABCG5、LXRα、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ASGR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显著减少肝细胞内脂质累积,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番连化浊方可能通过调控ASGR1/LXRα/CYP7A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胆固醇外排,降低血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灵芝酸A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灵芝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灵芝酸A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灵芝酸A具有抗肿瘤、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肝保护作用、降血脂作用、抗炎和肾保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对灵芝酸A的药理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健脾消渴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药效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健脾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药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消渴方组及盐酸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STZ+高脂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持续4周.实验结束后取材,考察大鼠空腹血糖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DAO)、D-乳酸含量;考察血清血脂四项[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及回肠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回肠L细胞的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回肠L细胞的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黏蛋白2(Muc2)蛋白相对表达.结果 健脾消渴方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下调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上调IL-10含量,抑制DAO、D-乳酸含量;同时,显著性下调TG、TC、LDL-C含量,但在提高HDL-C含量方面上仅具有趋势性;此外,健脾消渴方可改善大鼠胰腺及回肠损伤,提高GLP-1阳性表达,并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结肠occludin、ZO-1、Muc2蛋白相对表达.结论 健脾消渴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清炎症、调节血脂,减轻肠道功能损伤,改善肠道屏障通透性与保护肠道屏障生理结构等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何首乌延缓衰老机制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何首乌始载于宋代《开宝本草》,是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何首乌素有延缓衰老之灵药的美称,具有补肝肾、益精血、补虚损、黑须发等功效,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衰老等相关疾病.何首乌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二苯乙烯苷、多糖、蒽醌类等,具有增强免疫、抗氧化、延缓衰老、抗炎、降血脂及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该文综述了何首乌对皮肤系统、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帕金森病等衰老相关疾病的影响以及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何首乌在延缓老化方向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在本钢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30R)血糖波动大后转换为利拉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并文献学习。患者为60岁男性,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血糖波动大1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合并多个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予胰岛素泵联合口服二甲双胍降糖治疗,逐步简化方案为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事件发生,降糖方案简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除在降糖方面效果显著外,还具有降体重、改善血脂谱、保护心血管和肾脏等多重作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的同时多重获益,治疗地位在各大指南中不断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非肥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非肥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为历史性队列研究。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于2008至2012年间建立的LADA队列中筛选出10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500~850 mg,2次/d)的非肥胖LADA患者(双胍组),同时根据1∶1匹配单用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随访时间共3年,在基线和随访期间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进行混合膳食耐量试验并检测血清空腹C肽(FCP)、餐后1 h C肽(1hCP)、餐后2 h C肽(2hCP)、峰值C肽(CP max)、C肽变化量(ΔCP)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C)以评估胰岛功能。同时每次随访均记录患者的胰岛素用法及用量,并计算患者每日每千克胰岛素用量。通过重复测量数据协方差分析比较随访期间两组之间代谢指标及胰岛功能的差异。 结果:在3年随访期间,双胍组在36个月时SBP较基线有所升高[分别为(123±6)和(114±11)mmHg(1 mmHg=0.133 kPa), P=0.043],两组BMI、腰围、WHR、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及胰岛素用量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6个月即出现1hCP较基线显著降低[分别为(462.1±378.9)和(923.6±895.7)pmol/L, P=0.039],胰岛功能随着随访时间显著衰减。而双胍组到随访24个月时才观测到FCP较基线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96.0±264.2)和(463.9±304.3)pmol/L, P=0.017],随访终点时双胍组各胰岛功能评价指标较基线均出现显著下降( P<0.05)。随访12个月时双胍组胰岛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然而到随访24及36个月时,两组间C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提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能有助于减缓非肥胖LADA患者胰岛功能衰减速度,但仍需更大规模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3至12月江苏省徐州市“三高共管”项目调查中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血压、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等指标。HbA 1c<7.0%定义为血糖控制良好,否则为血糖控制不良。血脂异常定义为TC≥6.2 mmol/L,或TG≥2.3 mmol/L,或HDL-C<1.0 mmol/L,或LDL-C≥4.1 mmol/L,或自报有血脂异常史或近2周内服用降脂药。高血压定义为本次调查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自报有高血压病史且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血糖控制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通过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表计算交互作用指标,包括相对超额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交互作用指数(SI)。 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2 48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占55.5%(1 379/2 485),血脂异常患者占62.1%(1 544/2 485),高血压患者占55.0%(1 367/2 485)。以无高血压且血脂正常者为参照组,无高血压但伴有血脂异常这一因素能够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OR=1.275,95%CI为0.987~1.648, P=0.010);有高血压但血脂正常也能影响患者血糖控制(OR=1.383,95%CI为1.054~1.814, P=0.019);当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同时存在时,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OR=2.735,95%CI为2.117~3.532, P<0.001)。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同时存在时对T2DM患者血糖控制的危害大于两因素单独作用时,RERI、AP和SI的OR(95%CI)分别为1.077(0.558~1.595)、0.394(0.230~0.558)和2.637(1.268~5.486)。 结论: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两者同时存在时,对血糖控制的危害大于单因素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用腔内影像观察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他汀联用PCSK9抑制剂(PCSK9i)的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并验证他汀联用PCSK9i的降脂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知网数据库,获取从建库到2022年12月20日的全部文献。英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 Inhibitors”“Alirocumab”“Evolocumab”“plaque”“IVUS”“OCT”等,中文检索关键词为“PCSK9抑制剂”“斑块”“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筛选所有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他汀治疗与他汀联用PCSK9i治疗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Revman)5.4处理数据。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1 91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他汀单药治疗,他汀联用PCSK9i能够显著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百分比(PAV)(MD:-2.08 mm 3,95% CI:-2.94~-1.23 mm 3, P < 0.001),加速PAV的消退(MD:-1.13 mm 3,95% CI:-1.49~-0.77 mm 3, P < 0.001);改善总动脉粥样硬化体积(TAV)(MD:-6.42 mm 3,95% CI:-14.34~1.51 mm 3, P=0.1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促进TAV消退(MD:-5.16 mm 3,95% CI:-7.09 ~-3.23 mm 3, P < 0.001);显著增加薄帽斑块纤维帽厚度(FCT)(MD:8.46 μm,95% CI:5.13~11.79 μm, P < 0.001)。此外,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 结论:他汀联用PCSK9i可明显改善粥样斑块的特征和表型,并大幅降低血脂水平。对于存在高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建议尽早启动他汀联合PCSK9i治疗,并长期维持,确保更多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