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金龙补肾合剂防治代谢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金龙补肾合剂防治高糖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检索TCMSP和相关文献获得金龙补肾合剂中枸杞子、金樱子、龙眼肉、大枣、绞股蓝、罗汉果、母丁香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在线数据库获得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获得金龙补肾合剂和代谢综合征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0中Cyto NCA插件筛选度值前50位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8在线分析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高糖高盐高脂饲料喂养20周建立代谢综合征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金龙补肾合剂组,另设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金龙补肾合剂组灌胃金龙补肾合剂1.8 ml/kg,阳性对照组灌胃二甲双胍溶液90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4周。观察大鼠体重、腹围及空腹血糖变化,检测大鼠血脂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IL-1β、IL-6水平,采用qRT-PCR检测肝组织肝激酶B1(LKB1)、AMPK、Akt1、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下调乳酸脱氢酶A(LDH-A)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p-LKB1、LKB1、p-AMPK、AMPK、p-Akt1、Akt1蛋白表达。结果:获得金龙补肾合剂主要活性成分141个,841个作用靶点,代谢综合征靶点18 763 个,得到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82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73条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HIF-1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显示,金龙补肾合剂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大鼠肝脏糖脂质代谢紊乱改善;血清ATP水平升高( P<0.05),IL-1β、IL-6水平降低( P<0.05);肝组织LKB1、AMPK、Akt1、CPT1A mRNA水平升高( P<0.05),LDH-A mRNA水平降低( P<0.05),p-LKB1/LKB1、p-AMPK/AMPK及p-Akt1/Akt1比值升高( P<0.05)。 结论:金龙补肾合剂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改善代谢综合征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LKB1/AMP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临床疗效挖掘和靶点网络验证的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燥湿化痰功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定疗效指标-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交互燥湿化痰类中药定功效-体内验证疗效指标和功效靶点"的集成创新策略,解析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证据和作用靶点的现代表征关系.方法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抽提与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密切相关的临床证候,继而开展临床研究Meta分析.筛选并收集二陈汤和燥湿化痰类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运用Cytoscape3.9.1等软件构建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将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关键靶点与高脂血症疾病靶点交集,通过Mate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现代药效物质研究,通过高脂饮食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利用qRT-PCR技术对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Meta分析显示,二陈汤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关键作用靶点37个,治疗高脂血症涉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肿瘤蛋白 p53(tumorproteinp53,TP53)、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PPARA等20个关键靶点.GO分析涉及小分子代谢过程的调节、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91条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二陈汤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P<0.05、0.01、0.001),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PPARα和PPARγ mRNA的表达(P<0.05、0.001),下调脂肪组织中PPARγ mRNA的表达(P<0.05、0.01).结论 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时燥湿化痰功效表征为TC、TG、LDL-C水平下降和HDL-C水平升高,功效作用网络与PPARG、AKT1、PPARA等多个关键靶点和VEG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有关,共同发挥对脂质代谢、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调节、肝脂调控等的作用.结合其功效物质基础分析和体内实验发现PPARα和PPARγ是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动物实验对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DKD相关的靶点.将药物目标点与病变靶点进行映射,将所获得的交集目标点构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与活性组分-联合目标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结果中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核心靶点中富集节点较多的前3靶点进行验证.选取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链脲佐菌素(STZ)连续2次腹腔注射制备动物模型,8周后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芪黄固肾通络方组,干预8周后,测胰岛素、C肽、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脏CTNNB1、JUN、NCOA1表达.结果: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DKD的有效靶点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等;动物实验表明,芪黄固肾通络方能够降低DKD小鼠肾组织中连环蛋白β1(CTNNB1)、JUN、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表达,改善肾脏损伤.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CTNNB1、JUN、NCO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干预AGE-RAGE等通路治疗DK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地菍总黄酮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地菍总黄酮抗 2 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通过动物实验对靶点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地菍总黄酮的化学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筛选;依据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TTD、DrugBank数据库预测和筛选地菍总黄酮成分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作用靶点;由Cytoscape 3.7.1 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R语言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高脂饮食诱导和ip链脲佐菌素(STZ)方法构建 2 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将 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 40 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 g/kg)组,地菍总黄酮(0.34、0.45、0.60 g/kg)组,每组 8 只,继续提供高脂饲料喂养,另设对照组.各组每天ig相应药物,1 次/d,对照组和模型组ig 0.5%CMC-Na溶液,连续给药 5 周.记录大鼠体质量、饮水量和摄食量,检测大鼠血糖及血脂的相关指标,运用qPCR法检测地菍总黄酮对2 型糖尿病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用靶点的调控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Akt、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从地菍总黄酮成分中筛选得到槲皮素、芹菜素、柚皮素等 8 种活性成分,作用于 98 个 2 型糖尿病靶点,GO功能与KEGG富集分析表明,地菍总黄酮抗糖尿病主要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AMPK相关信号通路等来发挥抗 2 型糖尿病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地菍总黄酮可降低 2 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抑制血脂升高,上调 2 型糖尿病大鼠肝脏PI3K、Akt、AMPK mRNA表达,显著增加Akt、AMPK蛋白表达含量,降低SREBP-1C蛋白表达含量(P<0.01、0.05),对糖、脂代谢紊乱均具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抗 2 型糖尿病作用.结论 验证了地菍总黄酮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治疗2 型糖尿病的特点,其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AMPK、SREBP-1C靶点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糖脂代谢紊乱有关,为后续更进一步研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瓜蒌皮注射液的化学成分报道,通过Swiss ADME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OMIM、TTD、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使用Venny 2.1 软件获得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6.1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DAVID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瓜蒌皮注射液(0.6、1.2 mL/kg)组,每组 6 只.瓜蒌皮注射液组分别im 0.6、1.2 mL/kg瓜蒌皮注射液,连续给药 3 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相关指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心蛋白的表达.结果 筛选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香草酸等 21 个瓜蒌皮注射液活性成分,共有靶点89 个,核心靶点包括蛋白激酶B1(Ak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等.GO功能分析获得 702 个条目,KEGG富集获得 42 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显示,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0.01);HE染色显示,瓜蒌皮注射液可减少斑块在主动脉管壁上附着;Western blotting显示,瓜蒌皮注射液可显著升高Caspase-3 蛋白表达,降低p-SRC、p-Akt1 蛋白表达(P<0.05、0.01).结论 瓜蒌皮注射液通过多个成分调控Caspase-3、p-SRC、p-Akt1 等核心靶点,降低斑块在主动脉附着,进而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整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人参皂苷Rb1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治疗大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系统地预测Rb,治疗MAFLD的核心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和Cytoscape3.9.1软件分别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谱和"Rb1-MAFLD靶点"网络模型,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动物体内实验进行验证,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实验性MAFLD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16SrDNA测序分析评估Rb1对MAFLD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结果 获得134个Rb1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富集分析显示Rb1干预MAFLD的生物学过程与转录调控、细胞增殖、炎症反应等相关,作用的通路主要为癌症、炎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MAFLD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肝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血脂代谢紊乱,且肠道菌群结构紊乱.Rb,可改善肝组织中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显著降低血清中AST、ALT、TC、TG、LDL-C水平,增加HDL-C水平,且有效抑制MAFLD大鼠中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此外,Rb1改变了MAFLD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组成,以拟杆菌门、乳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富集和脱硫弧菌减少为特征.结论 Rb1能通过改善血脂紊乱与肝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肠道菌群的稳态,最终发挥抗MAFL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药效学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通过体内动物实验探究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20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2.1 g/kg)、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4.2 g/kg)、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8.4 g/kg),观察苓桂术甘汤干预后的HE染色及油红O染色的肝脏形态学变化,酶标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脂四项水平.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筛选苓桂术甘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潜在作用机制及靶点.结果:苓桂术甘汤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苓桂术甘汤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脂质沉积;苓桂术甘汤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四项水平(P<0.05);网络药理学筛选出关键靶点 10个,关键信号通路5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前20活性成分均对前十靶点有良好结合能力.结论:表明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调节血脂及改善肝组织病变作用,并初步验证了苓桂术甘汤对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肠道菌群探讨香连丸改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肠道微生物菌群探讨香连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香连丸对肥胖的可能作用.其次,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小鼠体质量、脂肪指数和肝、脂肪病理变化;检测血脂、肝、肾功能指标,以及胰岛素含量、重组解偶联蛋白1(recombinant 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和PR结构域蛋白16(PR structural domain protein 16,PRDM16)的表达.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香连丸主要通过改善脂肪分解调节、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改善肥胖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香连丸能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体脂、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增强脂肪组织UCP-1、PRDM16的表达,并且未对小鼠的肝、肾造成损伤.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香连丸能在门水平上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同时在科水平和属水平上增加阿克曼菌和拟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Al-lobaculum的丰度.因此,香连丸能有效改善高脂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其机制与棕色脂肪功能改善、白色脂肪棕色化、脂肪代谢加快及肠道菌群改善等相关,但其对促进白色脂肪向棕色脂肪转化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青钱柳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与动物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青钱柳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搜集青钱柳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数据库筛选青钱柳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获取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取交集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使用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9软件构建活性成分-共同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建立糖尿病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并使用青钱柳进行干预,对预测结果中的关键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青钱柳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关键靶点有15个,其中AKT1发挥重要作用.GO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条目包括66个生物过程、2个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涉及胰岛素抵抗、癌症、阿尔茨海默病、肝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TNF、HIF-1、PI3K-Akt等信号通路.实验结果显示,青钱柳可降低模型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血脂、血糖水平,对大鼠肝脏脂肪样病理变化有改善作用,可下调p-PI3K、p-Akt1、p-mTOR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钱柳对血糖、血脂、肝功能有调节作用,并可减轻肝脏脂肪样变,从而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1/mTOR信号通路以增强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在心血管疾病防控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积极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超重/肥胖等,是遏制这种趋势的关键.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常共存于同一个体,对患者进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达标管理十分重要.近 20 年来,大量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降压药物联合、降脂药物联合、降糖药物联合以及降压联合降脂、降糖联合降脂治疗,比单一危险因素管理能获得更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由此,不同药理学成分组成的降压、降胆固醇、降糖的单片固定剂量复方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应运而生.此外,相关临床研究验证了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与自由联合药物(free-equivalent combination,FEC)相比,FDC能显著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增加长期服药持续性、提高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从而使患者的心血管预后改善更显著.基于循证证据,本专家共识提出,FDC可以成为我国更广泛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预防的优化策略,推进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规范处方FDC将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