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学作品里的双胎、双胎妊娠与双胎输血综合征(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双胎妊娠的自然发生率只有3% [1],但这一特殊的生理现象却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记。在世界各地的传统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和戏曲当中都有双胎诞生的桥段,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双胎作为“双重存在”的探索与思考。双胎可以是喜剧的结尾,也可以是悲剧的起始;可以是人性二元对立的隐喻,也可以是世界一元统一的象征;可以是自然规律的例证,也可以是偶发因素的表现 [2]。本篇以含有“双胎”创作元素的西方文学作品为切入点,回顾从史前到现代的自然哲学、医学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呼应,了解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双胎的观察与认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理阐释与隐喻:《失明症漫记》中的人性与社会剖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疾病的隐喻往往建立于其病理性之上.在《失明症漫记》中,失明症因其特殊的病理被赋予审美化的内涵进而形成深层隐喻,主要体现于对人类理性的蒙蔽.社会层面上,患者面对着政治权力的压迫和健康群体的歧视;个体层面上,患者身份认知发生了偏移,众多因素最终导致灾难发生.基于此,失明症的隐喻实则借由摧毁人类的精神、消弭人类的主体性,破坏社会秩序而产生.这部文学作品警示人类必须重视疾病对精神的进攻与破坏,无论在社会发展还是医学伦理上,人类精神世界的湮灭导致的社会崩坏远比疾病病理层面上的破坏更加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隐喻认知视角下的《金匮要略》"四饮"因机证治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四饮"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该篇对"四饮"的因机证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发.古代医家以自然之水到人体之水的隐喻映射为基础认识水液代谢性疾病,从而形成"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概念、临床表现、成因以及治法的系统论述."四饮"概念与临床表现以自然之水为始源域,通过听觉模态隐喻、容器图式等表述和构建;饮病之成因源于对自然之水循环不同环节水液积蓄现象的观察;饮病之治疗基于自然水患状态与人体饮邪停滞状态间的映射,以治理自然水害经验为认知理据,形成因势利导、培土制水及温阳化饮等方法.从隐喻视角分析饮病概念及治法背后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加深对饮病的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论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四圣心源》中隐喻认知的互根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元御《四圣心源》认为,阴阳互根在生理上的表现应为:阳自右而降,降而下沉入肾,化为浊阴,肾阴中含阳气升发之本;阴自左而升,升于上位而化清阳,心火故含阴精化生之根,这便是阴阳互根依托于气化周流的生理循环,也是其余互根关系衍生的基础.简而言之,互根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关系紧密且伴随有对立关系的两者之间.依据此理论,黄元御总结出阴阳互根、水火互根、气水互根、气血互根、精神互根,明辨黄氏学说中的互根思维,对深入剖析理解其学术思想与遣方用药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接纳与承诺团体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研究接纳与承诺团体干预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提供心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 2022 年 7-10 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 63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 31 例和对照组 32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接纳与承诺团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管理知信行评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检查两组患者血磷、血钙、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指标.结果 透析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 3 个月后,观察组M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 3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钙高于对照组,血磷低于对照组,白蛋白及CRP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纳与承诺疗法通过接纳、认知解离、体验当下、以己为景、澄清价值观和承诺行动6个过程,利用正念、隐喻、知识传授及有氧运动等方法,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水平和营养管理依从性,改善营养状况,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近代中国健康身份认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基于近代中国的健康认知观念与体检实践,从身体与社会的隐喻和象征理论,健康身体与健康救国的关系,健康检查中身体、健康、身份的构建等方面来探讨近代中国的健康身份认同,认为健康检查与当时的主流话语——国家民族存亡紧密缠绕在一起,由此构建出的"身体"围绕其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健康"身份"和健康"身份认同".体现出西方知识体系与传统中国既有观念的接触、碰撞、调适和转变,也是近代中国知识界力求救亡图新的一种叙述和建构话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概念隐喻分析"心主神"理论的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4/2/3
心与脑孰主神明的论战旷日持久,令人莫衷一是.与其竞短争长,倒不如澄清"心何以主神"这一关键问题,揭示"心主神"理论形成的过程与成因,或许更有助于化解心脑孰主神明的争端.既往中医学者提出了心主血脉、心居中以主宰人体而主神等诸多观点,但未能结合古人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阐明心何以主神的独特性;并且对于古代典籍中感官七窍与心、神关系的诸多论述,缺乏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出发,重新解读古籍中的有关论述,阐释在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的认知模式下,古人对感官七窍与心、神关系的认识如何影响"心主神"理论的形成.认为围绕感官七窍构建的相关概念是古人体认"神"的重要基础,且古人对感官七窍与心、神关系的认识,以及感官七窍与心之七窍的观察联想,促进了"心主神"理论的形成,这也是理解"心主神"与"脑主神"关系的基本前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中医舌诊脏腑分布理论流变与隐喻认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先行梳理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流变,后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探寻医家不同舌诊理论的认知根源.文献梳理发现舌面脏腑分布理论随时代而变迁.如《伤寒指掌》言"四畔属脾",《医医偶录》云"舌中主脾",《医述》称"舌左属肝,舌右属肺",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谓"舌边主肝,舌尖主肺"等.不同的舌面脏腑分布理论是舌诊理论发展过程中的节点,是医家不同学术观点的体现,反映了医家对于舌诊认识的不断思考和完善.通过对不同时期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考察,发现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产生以隐喻认知为基础,方位映射在舌面脏腑分布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支撑舌诊理论的基础是医家的学术背景与医学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明清及以前舌诊理论中的颜色隐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明清时期是中医学舌诊理论构建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时期的相关文献可窥见舌诊发展成熟及融入中医学理论的过程.隐喻在新理论的形成及陈述中具有解释、理论建构等作用.因此,本文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分析明清及以前的舌诊相关文献,发现五行学说对于解释舌颜色的临床意义发挥重要作用,基于"红赤为心火"及脏腑间的位置和功能关系描述正常舌象的颜色由红赤变为淡红;外感病中,以五行之"水火是寒热"解释舌颜色的寒热病机,通过肺金胃土对应白、黄苔以区分病位的表、里;内伤病中,以五色应五脏、五腑确定舌颜色的脏腑病位及虚实病机;并依据"燔炭色黑"和颜色构成分别解释"舌黑为热"及超出五色范畴的舌诊经验.揭示了中医学理论对舌诊经验的概括、凝练,以及隐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从中医学视角理解更多临床经验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概念隐喻认知视角下《伤寒论》中医隐喻术语的英译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中医典籍《伤寒论》的研究在博观与厚积中逐渐走向世界,理应肩负起传译中医文化之重任.然而,其译介之难莫过于其病症名、方剂名等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笔者认为,将概念隐喻认知引入《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提高中医典籍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的域外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