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主客交"理论探讨难治性痛风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主客交"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由温病学家吴有性在其所著《温疫论》中首次提出,初始主要用于温疫病的诊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使其成为指导慢性、顽固性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理论."主客交"理论中的"主"指正(正气),"客"为邪(邪气),"主客交"的本质在于正虚邪客,主客胶着而持久不解,迁延不愈,形成顽症痼疾.难治性痛风为素体脾肾亏虚,久羁之湿、痰、瘀、毒等邪凝聚胶着于血脉筋骨所致,与"主客交"的病理演变高度契合.基于此,临证可运用扶正护主、祛邪逐客,分解主客、标本并治之法治疗难治性痛风,自拟泄浊通痹方,验之临床,屡屡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例难治性痛风患者继发因素与整体干预的全科思维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通过介绍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痛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醒全科医生应增强问诊、查体等基本功,掌握常见疾病的完整鉴别诊断思路。对于难治性痛风患者,应积极寻找其潜在的重要病因,应用全科思维综合诊治,包括非药物治疗、痛风药物治疗、合并疾病的治疗以及加强随访等,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生命质量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剂量拉布立海治疗难治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拉布立海小剂量方案对难治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拉布立海治疗的难治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可耐受的最大剂量口服降尿酸药物3个月以上但血尿酸(sUA)仍>360 μmol/L、双能CT尿酸盐体积>10 cm 3。小剂量拉布立海的使用方法为每次4.5~7.5 mg,间隔4周使用1次,最多使用3次。收集疗效(每次拉布立海用药前后sUA、第1次用药前和用药后12周痛风石及尿酸盐体积变化)和安全性数据。 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男21例(95.4%),年龄(44±15)岁,病程11(6,15)年,治疗前sUA为(667±112)μmol/L。每次拉布立海治疗后,患者sUA均低于治疗前(均 P<0.001),3次治疗的sUA降低值[ M( Q 1, Q 3)]分别为568(471,635)、187(66,335)和123(49,207)μmol/L。治疗12周时,9例患者(40.9%)的sUA<360 μmol/L,1例患者痛风石消失;所有患者尿酸盐体积较第1次治疗前降低明显[17(7,134)cm 3比40(16,172)cm 3, P<0.001],降低百分比为41.6%(22.9%,58.5%)。总体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小剂量拉布立海对难治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随机对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痛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痛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部分痛风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出现对常规治疗不耐受或者失败导致病情难以控制。现就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痛风作用机制、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难治性痛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病率急剧增加,亟需制订基于国人研究证据的临床循证指南。为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遵循国际通用GRADE分级方法,采用临床循证指南制订流程,由方法学家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参与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包含3条推荐总则和针对10个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涵盖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首次提出了亚临床痛风、难治性痛风的概念和诊治意见;首次对碱化尿液相关问题进行了推荐;首次对痛风常见合并症药物选择进行了推荐。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相关从业者对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诊疗决策提供最佳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采用基于 1H-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患者的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方法 选取 40 例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痛风组,2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以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脂联素及肌酐水平作为观察指标.采用 1H-NMR法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所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相对应的代谢产物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潜在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痛风组患者的血沉及血清CRP、IL-6、TNF-α等各项炎症指标及细胞趋化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健康组与痛风组的血清代谢物的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共得到 44 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酰tRNA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循环(TCA循环),谷胱甘肽代谢及甘油酯代谢等 12 条潜在代谢通路.结论 脾虚湿热型难治性痛风急性发作可能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糖代谢、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余甘子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探究余甘子治疗临床难治性疾病痛风(G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潜在机制,为该云南特色药用植物余甘子用于GA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按照《网络药理学评选方法指南》采用网络数据库TCMSP和DisGeNET等获取余甘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相关的蛋白质靶点和GA相关病理靶点.应用Ven-ny2.1.0获取余甘子和GA靶点的集合,继而构建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9.1基于MCC算法得到核心靶点.进一步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获得余甘子有效成分18个,余甘子和GA交集39个靶点,PPI网络中Degree值排序最重要的是TNF、VEGFA、MAPK14.GO分析表明余甘子治疗GA涉及小胶质细胞分化、凋亡细胞清除的正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表明余甘子治疗GA的关键信号通路为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及IL-17信号通路.结论 余甘子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鞣花酸等重要功效物质防治GA的潜在分子机制是调控关键炎症免疫信号通路及蛋白靶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减轻尿酸所致关节炎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血浆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血浆免疫吸附(PA)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例经3次HA28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的AGA患者与同期住院的10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案的AGA患者进行临床数据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血沉、肝肾功能、血糖、疼痛评分、血尿酸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吸附AGA患者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明显缓解,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提示PA能够通过清除AGA患者机体相关炎症因子,快速有效地控制AGA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与常规治疗方案组相比,PA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的使用总剂量减少,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血糖水平更加稳定,表明PA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半年内PA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更低,再发疼痛程度更轻、累及关节数量更少,提示免疫吸附治疗相较于常规药物治疗对AGA的长期控制更为有效.结论:PA可作为一种新型手段应用于难以耐受常规治疗药物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微信平台对海岛地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综合护理对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难治性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通过微信平台发布顽固性高血压相关知识、接受患者的咨询、给予监督指导并评估执行情况、倡导病友间互助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诊方式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入选时及2年后日盐摄入量,体重指数,吸烟、嗜酒、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记录血压、动态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肌酐、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并记录因心衰、心绞痛、脑卒中住院的临床事件.结果 观察组在控制盐的摄入、肥胖或超重、吸烟、嗜酒、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优于对照组;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方面均较对照组更为理想,血压、血脂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新发糖尿病、新发肾功能不全、因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而住院事件、痛风事件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平台综合护理方式较传统护理方式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代谢紊乱,更有助于血压、血脂、肥胖、血糖、尿酸等控制,并对血管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痛风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痛风证型分布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揭示痛风辨证规律,以利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