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濒危植物小勾儿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进行生殖生物学观察,探讨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体发育过程是否存在濒危环节.结果显示:小勾儿茶的花具5个雄蕊和4个花药室,成熟的花药壁由花药内壁(1层)、中层(2层)和绒毡层(1层)组成.绒毡层发育正常,细胞排列整齐规则,与中层细胞联系紧密,细胞中常多核.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以四面体形式存在,花粉粒在成熟时为二细胞型、圆形或椭圆形,多数有3根萌发管.花药发育过程中绒毡层发育存在少量异常,花粉存在少量败育.小勾儿茶子房2室,只发育1室.胚珠为倒生的双珠被和厚珠心,合点端大孢子发育成功能性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进一步发育成具有7个细胞和8个核的胚囊,胚囊发育方式为蓼型.子房中的胚珠发育基本一致.小勾儿茶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基本正常,不是导致其结实率低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制备新型负压材料以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索制备新型负压材料以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基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负压治疗中常用的聚氨酯泡沫敷料,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结构并测定其孔径(样本数为5)。分别以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原材料,采用熔体纺丝技术,以测得的聚氨酯泡沫敷料孔径为纺丝间距,分别以15、25、35 mm/s为纺丝速率制备聚己内酯负压材料和PBS负压材料,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制备的负压材料微观结构并测定其丝径,采用拉力试验机与复合材料试验机分别测定制备的负压材料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样本数均为5),以筛选后续制备负压材料的纺丝速率。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Fb)分别与以筛选的纺丝速率制备的聚己内酯负压材料和PBS负压材料共培养,于共培养1、4、7 d,用活/死细胞检测试剂盒检测材料中细胞活性与黏附情况,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材料中细胞增殖水平(样本数为5)。于18只5~6周龄雌雄不限的SD大鼠背部各制备1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将致伤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己内酯+聚氨酯组、PBS+聚氨酯组、单纯聚氨酯组(每组6只),用含相应成分材料覆盖创面,以-16.7 kPa负压进行持续负压吸引。分别于负压治疗7、14 d取每组3只大鼠,取创面组织与创面直接接触层材料(以下简称创面取材),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肉芽组织生长及材料与创面结合情况,行Masson染色后观察胶原纤维沉积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计数CD34、白细胞介素6(IL-6)阳性细胞。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 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 结果:聚氨酯泡沫敷料微观上呈疏松多孔结构,孔径为(815±182)μm。以800 μm为后续负压材料制备中的纺丝间距。PBS负压材料与聚己内酯负压材料的微观结构均较为规则,层间垂直相通,纺丝连续且粗细均匀,但PBS负压材料纺丝较聚己内酯负压材料平直;不同纺丝速率下由同种原材料制备的负压材料微观结构无明显差别。以3种纺丝速率制备的聚己内酯负压材料的丝径相近( P>0.05),以25、35 mm/s的纺丝速率制备的PBS负压材料的丝径均明显小于以15 mm/s的纺丝速率制备的PBS负压材料( t值分别为4.99、6.40, P<0.01)。以3种纺丝速率制备的聚己内酯负压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均相近( P>0.05);以15、25 mm/s的纺丝速率制备的PBS负压材料的拉伸强度均明显小于以35 mm/s的纺丝速率制备的PBS负压材料( t值分别为9.20、8.92, P<0.01),拉伸模量均明显小于以35 mm/s纺丝速率制备的PBS负压材料( t值分别为2.58、2.47, P<0.05)。后续选用35 mm/s的纺丝速率制备聚己内酯负压材料,选用15 mm/s的纺丝速率制备PBS负压材料。共培养1、4、7 d,在聚己内酯负压材料和PBS负压材料中黏附生长的人皮肤Fb数随时间延长而增多,2种材料间比较无明显差别。共培养1、7 d,2种负压材料中人皮肤Fb增殖水平均相近( P>0.05);共培养4 d,PBS负压材料中人皮肤Fb增殖水平显著高于聚己内酯负压材料( t=6.37, P<0.01)。负压治疗7 d,3组大鼠创面取材中材料均清晰可辨且均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单纯聚氨酯组大鼠创面取材中可见少量肉芽组织;负压治疗14 d,3组大鼠创面取材中均可见大量肉芽组织与大量胶原纤维,聚己内酯+聚氨酯组大鼠创面取材中材料与创面组织分辨不清。负压治疗7、14 d,单纯聚氨酯组大鼠创面取材中胶原纤维均较另外2组致密。负压治疗7 d,每400倍视野下,PBS+聚氨酯组大鼠创面取材中CD34阳性细胞数为(14.8±3.6)个,明显少于单纯聚氨酯组的(27.8±9.1)个( t=3.06, P<0.05);IL-6阳性细胞数为60(49,72)个,明显多于单纯聚氨酯组的44(38,50)个( Z=2.41, P<0.05)。负压治疗14 d,每400倍视野下,PBS+聚氨酯组大鼠创面取材中IL-6阳性细胞数为19(12,28)个,明显多于聚己内酯+聚氨酯组的3(1,10)个与单纯聚氨酯组的9(2,13)个( Z值分别为2.61、2.40, P<0.05)。 结论:制备的聚己内酯负压材料和PBS负压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均可成功构建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生基质,其中聚己内酯负压材料总体上优于PBS负压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银杏叶片调控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改善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大鼠肝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联合蛋白1(Keap1)-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设计,3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80~1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正常对照组常规喂饲4.5个月;银杏叶片对照组常规喂饲3个月后给予银杏叶片(25 mg/kg,6 d/周)1.5个月;饮水型砷中毒组和砷粮食污染组分别给予100 mg/L三氧化二砷(As 2O 3)水溶液和含砷100 mg/kg饲料3个月后,常规喂饲1.5个月;银杏叶片治疗组喂饲含砷100 mg/kg饲料3个月后给予银杏叶片(25 mg/kg,6 d/周)1.5个月。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5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活力,二巯双硝基苯甲酸还原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检测5组大鼠肝组织Nrf2-Keap1-ARE信号通路指标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饮水型砷中毒组、砷粮食污染组和银杏叶片治疗组血清MDA含量[(3.54±0.51)、(3.83±0.87)、(2.93±0.84)μmol/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85±0.36)μmol/L, P均< 0.05];SOD1[(68.21±4.37)、(64.53±9.96)、(73.09±5.43)U/ml]和GPx活力[(486.41±40.45)、(458.24±42.25)、(539.79±79.43)U/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81.47±5.73)U/ml、(747.86±80.33)U/L, P均< 0.05];与砷粮食污染组比较,银杏叶片治疗组MDA含量较低,SOD1和GPx活力均较高( P均< 0.05)。饮水型砷中毒组、砷粮食污染组和银杏叶片治疗组肝组织SOD1和GPx1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5),银杏叶片治疗组均高于砷粮食污染组( P均< 0.05)。砷粮食污染组肝组织SOD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 0.05),饮水型砷中毒组、砷粮食污染组和银杏叶片治疗组肝组织GPx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5),银杏叶片治疗组SOD1和GPx1蛋白表达均高于砷粮食污染组( P均< 0.05)。与正常对照组和砷粮食污染组比较,银杏叶片治疗组肝组织Keap1蛋白表达均较低( P均< 0.05)。饮水型砷中毒组、砷粮食污染组和银杏叶片治疗组肝组织细胞质Nrf2、磷酸化Nrf2(pNrf2)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5),银杏叶片治疗组pNrf2蛋白表达低于砷粮食污染组( P < 0.05)。饮水型砷中毒组、砷粮食污染组和银杏叶片治疗组肝组织细胞核Nrf2、pNrf2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5),且银杏叶片治疗组均高于砷粮食污染组( P均< 0.05)。细胞核Nrf2、pNrf2蛋白表达与Keap1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 r=-0.523、-0.401, P均< 0.05),与SOD1、GPx1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 r=0.658、0.530,0.555、0.603, P均< 0.05);SOD1、GPx1蛋白表达与其酶活力也均呈正相关( r=0.472、0.629, P均< 0.05)。 结论:砷能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肝脏,银杏叶片能降低Keap1蛋白表达,促进Nrf2核转位后增强SOD1和GPx1 mRNA表达及部分逆转砷对SOD1和GPx1的转录后调控作用,增加其蛋白表达和酶活力,从而改善燃煤型砷中毒氧化应激状态和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索静脉曲张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精索静脉曲张(VC)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VC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男科与性医学科就诊的VC患者100例,年龄16~46岁.根据VC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Ⅰ度VC 34例,b组为Ⅱ度VC 14例,c组为Ⅲ度VC 52例.收集患者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Hcy、泌乳素、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素、睾酮、雌二醇、雌雄激素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ELR)及精索静脉最大内径的资料,比较各组间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与VC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结果 Ⅰ度、Ⅱ度、Ⅲ度VC患者的Hcy分别为10.01(9.01,12.18)μmol/L、11.16(10.27,12.62)μmol/L、12.56(9.90,14.62)μmol/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85,P=0.048).其余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y是VC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t=2.27,P=0.026).结论 Hcy与VC严重程度有关,在评估VC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某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低温下的消毒效果及相关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以乙二醇为防冻剂的某种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在低温下的消毒效果及其金属腐蚀性和毒性.方法-18℃条件下,500 mg/L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分别对试验菌作用3、6和9 min,评价其消毒效果;通过对不锈钢、碳钢、铜、铝的腐蚀速率评价其金属腐蚀性,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急性眼刺激试验进行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结果-18℃条件下,500 mg/L消毒剂作用9 min,对载体上的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分别为3.46和>6.04;对不锈钢、碳钢、铜、铝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03 5、0.013 8、0.015 2和0.007 5 mm/a;5倍浓度低温应用液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50均>5 000 mg/(kg·bw),对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和急性眼刺激试验均属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配型季铵盐消毒剂在低温下有较强的杀菌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优于大肠埃希菌;对不锈钢和铝基本无腐蚀,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在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致大鼠肝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新型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从死亡受体途径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TBC的急性毒性为无毒,再将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0.313、0.625、1.250 g/kg),灌胃染毒28 d.解剖后通过生化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探讨TBC对大鼠的肝脏毒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对TBC诱导死亡受体通路的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间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 大鼠经TBC染毒后淋巴细胞百分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TBC染毒后大鼠肝脏出现明显损伤及炎症反应,高剂量染毒组出现大面积肝组织坏死.细胞内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BC具有肝毒性,且可通过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Nrf2/HO-1通路探究虎杖苷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虎杖苷(PD)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喂养雌性SD大鼠 8 周,雌雄同笼制备孕鼠 84 只,随机分为 7 组(12 只/组):空白组、模型组、PD低、中、高剂量组(30、75、150 mg/kg的PD)、阳性对照组(200 mg/kg盐酸二甲双胍)、抑制剂组[150 mg/kg的PD+30 mg/kg的核转录因子E2 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抑制剂ML385],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在妊娠 5d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复制GDM大鼠模型.测量各组孕鼠体质量及空腹血糖(FBG);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大鼠血清中血脂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胰腺组织损伤;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Nrf2/HO-1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FBG、FINS、HOMA-IR、IL-6、IL-1β、TNF-α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升高,ISI、HOMA-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胰岛数量、Nrf2、HO-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D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FBG、FINS、HOMA-IR、IL-6、IL-1β、TNF-α水平、TC、TG、LDL-C、FFA含量降低,ISI、HOMA-β、HDL-C含量、胰岛数量、Nrf2、HO-1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D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阳性对照药物疗效相当;Nrf2/HO-1 通路抑制剂ML385 可以逆转高剂量PD对GDM大鼠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PD通过降低血糖、血脂和炎症反应来改善GDM,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 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青鱼生长QTL紧密连锁分子标记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研究对前期建立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家系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及体长QTL的定位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在10号连锁群上识别到与体长相关的QTL区域,存在2个与体长强烈相关的紧密连锁SNP位点.研究利用特异性标记判定青鱼遗传性别,对SNP位点侧翼序列PCR扩增子进行sanger测序.得到准确的SNP位点基因型信息后,研究对紧密连锁SNP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邗江青鱼群体生长性状进行了细致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563尾邗江青鱼群体中,雌鱼290尾,雄鱼273尾,雌雄比约为1.06:1.遗传分析显示,SNP7957G>C和SNP9802T>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754和1.399,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84和0.266,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0和0.285,多态信息含量分别(PIC)为0.508和0.378.相比雄鱼,雌鱼生长速度更快,但是变异系数更高,说明雌鱼生长性状离散程度更大.SNP7957G>C和SNP9802T>A不同基因型在群体体长性状中存在显著差异.SNP7957G>C位点的GG基因型在雄鱼体长性状中具有显著优势(P<0.05),SNP7957G>C和SNP9802T>A单标记其他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之间存在差异,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在SNP位点不同基因型构建的二倍型中,雌雄个体表现出一定的生长差异,D8(GGTA)在生长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5),具有一定育种价值.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快速生长青鱼新品种提供分子标记,为未来青鱼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及十二指肠β-EP、nesfatin-1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研究厌食模型幼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内啡肽(β-EP)、新型神经肽-1(nesfatin-1)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中药复方运脾消食颗粒对两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72只Wistar幼龄大鼠,雌雄各半,日龄30 d,体质量(60±10)g,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以病因和症状模型法建立幼龄大鼠厌食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儿宝颗粒组)、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组、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组、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其余4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儿宝颗粒混悬液(1.75 g/kg)、运脾消食颗粒高剂量混悬液(4.20 g/kg)、运脾消食颗粒中剂量混悬液(2.10 g/kg)、运脾消食颗粒低剂量混悬液(1.05 g/kg),连续给药14 d,最后一次给药结束禁食禁水24 h后,采集标本,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EP、nesfatin-1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治疗后儿宝颗粒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运脾消食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β-EP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②模型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治疗后儿宝颗粒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运脾消食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运脾消食颗粒可显著降低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nesfatin-1含量及蛋白表达水平,而增加下丘脑、胃窦、十二指肠中β-EP含量及蛋白水平;可改善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调节脑肠肽水平,增加食欲,这可能是运脾消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龟板提取物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龟板提取物(Plastrum testudinis extract,后简称PTE)通过抑制细胞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及海马退变的作用.方法 动物实验:应用传统半乳糖皮下注射+去势法建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模型,将C57/BL6小鼠分为雌性或雄性的CON组、SOP组、SOP+PTE组;SOP+PTE组在造模过程中用PTE 0.5 g/mL灌胃干预4周,取材前1周进行行为学实验,后取大脑、L4椎体,检测骨和海马组织形态学;细胞实验:利用过氧叔丁醇(TBHP)诱导MC3T3/HT22细胞衰老,分别观察诱导后HT22半乳糖苷酶染色、衰老标志物和MC3T3成骨、衰老标志物的变化及PTE相应的治疗效果.结果 MicroCT提示雌雄小鼠中,与CON组相比,SOP组骨量丢失,SOP+PTE组骨量则得到了恢复;骨HE切片结果与MicroCT结果相符;海马组织切片提示,与CON组相比,SOP组海马出现退变,而SOP+PTE组退变则得到缓解.在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时序实验中,与CON、SOP组相比,雄性SOP+PTE组记忆能力明显恢复;但雌雄小鼠旷场实验均无明显变化.②TBHP可诱导MC3T3衰老,降低成骨能力及增加衰老蛋白表达,而当加入PTE后,均能逆转TBHP导致的成骨能力降低与蛋白下降;TBHP亦可增加HT22半乳糖苷酶染色区域,增加衰老蛋白表达,而加入PTE后,上述变化均得到逆转.结论 PTE通过抑制前成骨细胞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衰老,缓解SOP小鼠的骨量丢失和海马衰老退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