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上海市同卵双生子的胰岛素抵抗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上海市双生子人群,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之间的关联。方法:于2012-2013、2017-2018和2022-2023年招募上海市成年同卵双生子(MZ)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甲基化检测,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单个位点DNA甲基化水平与稳态模型2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之间的关联,并采用非配对和配对设计分析DNA甲基化水平与IR表型之间的关联,对筛选出的阳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位点簇,通过广义线性回归评估甲基化模式。结果:本研究纳入100对MZ,发现cg10535199-2q23.1( β=0.74%, P=1.51×10 -7, OR=1.06,95% CI:1.03~1.09)和ch.17.49619327- SPOP( β=0.23%, P=7.54×10 -7, OR=1.17,95% CI:1.08~1.28)位点高甲基化超过有建议意义的关联水平,经多重比较校正后,未发现位点达到基因组显著性水平,配对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识别出2个HOMA2-IR位点簇,位点簇1甲基化下调( β=-0.39%, P<0.001),位点簇2甲基化上调( β=0.47%, P<0.001)。 结论:IR与DNA甲基化之间存在关联,遗传因素可能在关联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孕期慢性应激对子代雌性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印记基因IGF-2/H19甲基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孕期慢性应激对子代雌性大鼠抑郁行为及海马组织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19甲基化的影响。方法:32只SPF级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model,CUMS)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对照组正常饲养。应激刺激第7天时,雌雄鼠合笼交配。在应激刺激前1 d和应激刺激第1、7、14、21、28天对两组母鼠行内眦静脉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酮浓度;在雌性仔鼠出生后第28天和出生后第42天时,每组随机抽取8只,行内眦静脉采血后测定血浆皮质酮浓度;在出生后第42天时,分别通过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测定两组雌性仔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仔鼠海马组织中IGF-2/H19及相关转移酶表达情况。利用Methyl Target技术,对IGF-2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片段2的19个CpG位点,H19印记控制区(imprinting control region,ICR)片段1中8个CpG位点和H19-ICR片段2的15个CpG位点,同时捕获测序,计算每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采用SPSS 26.0,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母鼠血浆皮质酮的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F=2.997, P=0.066),时间主效应显著( F=4.44, P=0.010),组别主效应显著( F=41.40, P=0.001)。组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在应激第14、21、28天,模型组母鼠血浆皮质酮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母鼠(均 P<0.001)。(2)在糖水偏爱实验中,模型组雌性仔鼠的液体总消耗[11.10(10.38,11.58)mL,13.55(12.00,15.77)mL, Z=-3.055, P=0.002]、1%蔗糖水消耗[(5.50±1.30)mL,(8.56±2.04)mL, t=-3.582, P=0.003]及1%蔗糖偏爱百分比[(51.35±8.69)%,(62.11±8.05)%, t=-2.576, P=0.022]均低于对照组。(3)模型组雌性仔鼠悬尾实验中静止持续时间[(126.95±39.89)s,(54.30±25.00)s, t=4.375, P=0.001]和强迫游泳实验中持续不动时间[(7.97±6.66)s,(1.85±2.12)s, t=2.478, P=0.037]均长于对照组。(4)模型组雌性仔鼠海马组织IGF-2 mRNA[(0.46±0.24),(1.00±0.00), t=3.821, P= 0.019]、H19 mRNA[(0.60±0.25),(1.00±0.00), t=3.574, P=0.007]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模型组雌性仔鼠IGF-2蛋白相对表达低于对照组[(0.77±0.04),(1.00±0.00); t=9.876, P=0.01);CCTC结合因子(CCTC-binding factor,CTCF)的mRNA[(1.29±0.12),(1.00±0.00), t=-4.850, P=0.003]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1.90±0.28),(1.00±0.00), t=-5.513, P=0.005]均高于对照组。(5)模型组雌性仔鼠海马组织IGF-2 DMR区域3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3.21,-3.00,-3.34,均 P<0.05),分别位于chr1215831028、chr1215831055和chr1215831205;IGF-2 DMR片段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 t=-3.453, P=0.048);模型组雌性仔鼠甲基转移酶DNMT3A mRNA( t=5.102, P=0.002)、DNMT3A( t=10.213, P<0.001)和DNMT3B( t=4.169, P=0.014)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孕期慢性应激致雌性仔鼠出现抑郁、绝望状态,其机制可能与甲基化转移酶表达降低引起印记基因IGF-2 DMR甲基化水平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循环非甲基化胰岛素DNA作为β细胞死亡标志物在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监测胰岛β细胞死亡有助于深入理解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机制,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非侵袭性方法直接反映β细胞死亡。循环非甲基化胰岛素(UINS)DNA可作为β细胞死亡的特异性标志物。研究显示T1DM高风险人群起病前数年及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起病前数周已开始出现循环UINS DNA增加,新诊断及长病程T1DM患者循环UINS DNA亦有不同程度增加,反映了T1DM患者不同阶段β细胞死亡的发生。循环UINS DNA在胰岛移植后β细胞死亡监测及远期效果预测、T1DM免疫治疗效果评估中亦有一定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循环UINS DNA作为β细胞死亡标志物在其他类型糖尿病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亦开始受到初步关注,同时更多的β细胞特异性非甲基化DNA亦被发现。然而,目前检测方法、甲基化位点的特异性、甲基化模式的稳定性、定量标准、指标半衰期等方面的局限性及争议给循环UINS DNA的研究及应用带来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通常由遗传易感、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等原因所引起,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表观遗传在MAFL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调控以及蛋白修饰等。鉴于表观遗传学在MAFLD中的重要作用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近年MAFLD在表观遗传学方面研究的进展加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的发生与发展及其表观遗传的关系密切。其中,TAO的发生与脱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所引起的差异基因表达、非编码核糖核酸(RNA)调控及微小RNA(miRNA)相关。miRNA-155和miRNA-146a通过参与免疫炎症及脂肪组织的增殖分化等参与TAO的病理过程;miRNA-21的表达与TAO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miRNA-130a和miRNA-27在TAO眼眶成纤维细胞的成脂分化及脂肪组织增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199a-3p和miRNA-199a-5p可增加患者眼眶脂肪组织的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TAO患者的miRNA-183和miRNA-96在外周血分化簇(CD)4+T细胞中表达升高,参与TAO病程的调节免疫;miRNA-29可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纤维化;miRNA-143可通过直接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间接降低促甲状腺素受体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浓度,调节TAO的炎症反应。此外,长链非编码RNA、环状RNA、转运RNA衍生片段及组蛋白修饰的表观遗传调控亦与TAO的发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氧化应激在卵巢相关生殖障碍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生理状态下作为第二信使发挥细胞信号转导作用,当机体受到缺氧、炎症反应等刺激时,体内ROS水平增加,诱导体内发生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反应.适量的ROS促进卵母细胞的第一次减数分裂,并诱导非优势卵泡进入细胞凋亡.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排卵障碍和线粒体损伤等有密切联系;应用抗氧化剂控制氧化应激可能成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的辅助治疗方式.氧化应激抑制DNA甲基化酶引起DNA低甲基化、引起微小RNA及相关活性因子的表达异常,参与卵巢肿瘤细胞增殖和耐药性发生.综述氧化应激在PCOS、POI和卵巢肿瘤等卵巢相关生殖障碍疾病中的作用,展望抗氧化应激治疗的可能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DNA和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表观遗传修饰被证实与糖尿病发病有关.表观遗传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等方式影响生命活动,其变化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DNA甲基化异常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和干扰胰岛的分泌从而导致糖尿病.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主要分为组蛋白的甲基化和乙酰化,通过作用于炎症反应、胰岛β细胞发育和胰岛素表达,从而影响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本文作者对2型糖尿病中可能的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的检测方法,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文献报道的Akirav法和Husseiny法反应体系进行验证和改良.同时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或病房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且病程1年以内的患者6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8例,采用改良Akirav法检测其血清中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初步评价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案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2)伦理审第(S12)号].结果 Akirav法的甲基化非依赖性PCR(MIP)反应特异性较差,无法获得目标产物;Husseiny法的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qMSP)引物扩增效率为(76.98 ±2.88)%,低于推荐的80%,结果可信度差.利用Akirav法的主要思路,结合Husseiny法中提供的引物,建立的改良Akirav法灵敏度较高,检测T1DM患者血清中的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非甲基化指数(DI)分别为0.039(0.028 ~0.083)和0.016(0.003 ~0.029),P=0.005].结论 改良Akirav法能有效检测血清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T1 DM患者血清中非甲基化胰岛素DNA水平高于健康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DNA甲基化在女性出生体重与成年期肥胖风险关联中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DNA甲基化在女性出生体重与成年期肥胖风险关联中可能的中介效应.方法 2016年3-12月对1 602名上海市闵行区有亲缘关系的2~4代女性进行调查,收集出生体重和身长、当前生活方式和疾病史等信息,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利用所采集的外周血,采用焦磷酸法检测鸟苷酸结合蛋白活性刺激肽反义RNA1(GNASA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受体(IGF2-R)、白介素10(IL10)和瘦素(LEP)5个基因上特异性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采用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的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出生体重与成年期BMI、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的关联,使用多水平回归模型分别评估出生体重及上述体型指标与各特异位点甲基化水平的关联.中介效应基于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出生体重与WC及WHtR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联(P<0.05),与IGF2差异甲基化区(IGF2-DMR)CpG1、2,IGF2-R CpG8、10、13、16和17的甲基化水平呈显著的负向关联,回归系数β值(95% CI)分别为-4.35(-7.30 ~-1.39)、-4.50(-7.59-1.41)、-2.33(-4.60~-0.05)、-1.78(-3.88~-0.33)、-2.58(-4.82 ~-0.34)、-2.03(-4.00 ~-0.06)和-1.87(-3.73 ~-0.01),与LEP CpG16的甲基化水平呈正向关联(β=4.19,95%CI:0.37~ 8.00).IGF2-DMRCpG7,IGF2-R CpG3、5、8、9、10、14、17和19,以及LEP CpG3、8和10的甲基化水平均与WC呈显著的负向关联,相应的β值在-0.016 ~-0.040之间(P<0.05).IGF2-R CpG8的甲基化水平可能在出生体重与成年期WC关联中起中介作用(P<0.001),可以解释两者关联的3.3%.结论 DNA甲基化水平可能介导生命早期营养状况对女性成年期腹部肥胖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或体征、卵巢呈多囊样表现等,同时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成为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PCOS的确切病理生理学仍不清楚,有证据表明PCOS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复杂的多因素紊乱性疾病.表观遗传学是对基因活动调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是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时甚至是在隔代遗传中保持稳定,但是不涉及到基本DNA的改变.目前表观遗传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迹、非编码RNA调控以及微小RNA等内容.表观遗传学代表了复杂疾病功能基因组学的新前沿,是将环境与遗传物质联系起来的潜在分子桥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