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肾病(DKD)合并非糖尿病肾病(NDK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确诊为T2DM DKD的患者共363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DKD合并NDKD(MIX组, n=142)及单纯DKD(DKD组, n=221)。记录基线资料(糖尿病病程、视网膜病变病史等),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等生化指标。计算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终点事件定义为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GFR较基线下降40%或死亡。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 DKD患者合并NDKD的相关因素,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肾脏预后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MIX组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363例患者肾活检时平均年龄(50.0±9.9)岁,其中男性233例(64.2%)。MIX组与DKD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比值比(OR)2.136,95%可信区间(CI):1.315~3.471, P<0.01]、eGFR较高(OR:1.999,95%CI:1.246~3.209, P<0.01)及不合并贫血(OR:2.596,95%CI:1.614~4.175, P<0.01)与T2DM DKD患者合并NDKD独立相关。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与MIX组性别、基线年龄、糖尿病病程、肾功能一致的DKD组作为对照,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 =1.138, P=0.286),且合并视网膜病变[风险比(HR):2.162,95%CI:1.056~4.428, P=0.035]及尿蛋白定量≥3.5 g/24 h(HR:2.387,95%CI:1.018~5.552, P=0.045)是MIX组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2DM DKD患者糖尿病病程较短、eGFR较高、不合并贫血提示更可能合并NDK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类患者PEW以及预后改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关于PEW诊断标准共纳入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肾内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行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治疗未发生PEW的老年患者112例为非PEW组,同期纳入114例发生PEW的患者归为PEW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人体学测量、生物电阻抗等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D和PD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PEW组与非PEW组比较,PEW组平均年龄更高( t=0.951、 P<0.001),≥65岁者占比更高( χ2=17.161、 P<0.001),体质指数更低( t=6.740、 P<0.001),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更高( χ2=14.176、 P<0.001),血液透析率更高( χ2=4.543、 P=0.033),透析月龄更长( t=2.306、 P=0.023),转铁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总胆固醇、体细胞质量指数更低( t=6.262、13.405、9.507、8.341、4.610、5.599、2.499,均 P<0.05),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水分比更高( t=6.380、4.519,均 P<0.001),上臂肌围更小( t=5.418、 P=0.00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5岁、透析龄、血清白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HD治疗的老年患者PEW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OR=2.762、0.182、2.694、2.980, P=0.023、0.007、0.009、0.027);≥65岁、体质指数、血红蛋白水平是PD治疗的老年患者发生PEW的独立影响因素( OR=2.452、0.671、0.962, P=0.013、0.000、0.000)。 结论:HD老年患者的PEW发生率较PD者低,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干预,预防PEW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8—2019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演变特征的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特征及演变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肾活检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者接受肾活检时间段分为2008—2013年组和2014—2019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肾活检时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肾脏疾病类型、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的差异。分析2008—2019年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3 867例肾活检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39.59±14.05)岁,男性多见(53.71%,2 077/3 867)。入选者接受肾活检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6.33%,1 405/3 867)。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79%(3 047/3 867),其次分别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57%,718/3 867)、肾小管间质性疾病(1.45%,56/3 867)和遗传性肾病(1.19%,46/3 86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最常见(44.60%,1 359/3 047),膜性肾病次之(30.75%,937/3 0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27.44%,197/718),狼疮肾炎次之(25.07%,180/71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患者膜性肾病比例较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非IgA沉积)比例较低(均 P<0.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比例较高,过敏性紫癜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比例较低(均 P<0.01)。2014—2019年组肾活检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单纯血尿及尿蛋白量≤1.0 g/24 h比例高于2008—2013年组,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例低于2008—2013年组(均 P<0.05)。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比例较高,表现为蛋白尿合并血尿比例较低(均 P<0.05)。 结论:宁夏地区肾活检人群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IgA肾病是最常见病因,膜性肾病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提示应加强宁夏地区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筛查,重视轻度尿检异常患者的追踪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糖尿病肾脏病进展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以高血糖引起肾脏损伤的疾病。在我国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进入ESRD阶段生存期下降,即使进行肾脏替代以及肾移植治疗,其预后转归欠佳。现代医学中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血糖波动、非杓型血压及夜间收缩压、血尿酸、维生素D水平、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是DKD疾病的进展风险,并通过对以上风险的控制,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脏脂肪面积在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的内脏脂肪面积(VFA)在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关系。方法:选取巴彦淖尔市医院2018年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VFA,同时检测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CR,分析VFA与UACR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脏肥胖患者UACR较非肥胖患者增高[(25.9±3.3)mg/g比(19.8±4.1)mg/g, t=-3.871, P<0.05]。VFA与BMI对肥胖患病率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39/60)比68%(41/60),χ 2=18.100, P<0.05]。VFA与UACR有相关性( r=0.470, P<0.05)。 结论: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的VFA与UACR有相关性,可用于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ORAD在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RAD)在高糖诱导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根据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将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MES-13分为高糖组及低糖组,处理24 h后转染NORAD小干扰RNA(si-NORAD)及Toll样受体4(TLR4)小干扰RNA(si-TLR4),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ORAD及TLR4的表达。在SV40-MES-13细胞中分别转染NORAD、TLR4过表达质粒及小干扰RNA。Cell Counting Kit-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共转染NORAD和miR-520h模拟剂,TLR4和miR-520h模拟剂后检测荧光素酶强度及三者表达情况;共转染si-NORAD和miR-520h抑制剂、TLR4过表达质粒和miR-520h模拟物以及共转染si-TLR4和miR-520h抑制剂后检测三者水平及细胞增殖水平来验证三者的调节关系。结果:高糖处理小鼠系膜细胞SV40-MES-13后,NORAD(1.65±0.08比1.00±0.06, P=0.003)及TLR4(1.96±0.09比1.01±0.07, P=0.001)的表达均升高。NORAD及TLR4过表达后细胞增殖加快(1.34±0.04比0.85±0.04, P=0.001;1.33±0.02比0.82±0.03, P<0.001),细胞凋亡减少(0.45±0.03比0.94±0.06, P=0.001;0.51±0.05比0.99±0.03, 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520h能与NORAD及TLR4结合;NORAD与miR-520h表达相互影响,miR-520h模拟物可减少TLR4表达。与单独转染si-NORAD相比,共转染si-NORAD及miR-520h抑制剂时TLR4相对表达量升高(0.74±0.03比0.55±0.03, P=0.014);与单独转染miR-520h模拟物相比,共转染miR-520h模拟剂及TLR4过表达质粒后细胞增殖更快(0.73±0.01比0.61±0.02, P=0.007);与单独转染miR-520h抑制剂相比,共转染miR-520h抑制剂及si-TLR4后细胞增殖减少(1.31±0.04比1.55±0.04, P=0.013)。 结论:NORAD可结合miR-520h调节TLR4促进高糖诱导系膜细胞增殖及抑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视糖尿病中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糖尿病中的慢性肾脏病(CKD)包括糖尿病肾病(DKD)、非DKD(NDKD)或NDKD和DKD的组合。1型糖尿病中的DKD在临床和肾组织病理表现上均与2型糖尿病的DKD有所不同,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是鉴别DKD和NDKD的金标准。然而基于同样的病理诊断,DKD患者仍然可以因为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病程的进展和预后各不相同,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以及人工智能为探索诊断和预测D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带来了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从分子结构到心肾保护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MR)过度激活通过介导促炎、促纤维化作用,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DKD治疗的重要靶点。非奈利酮(finerenone)是第三代高选择性、新型口服非甾体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 MRA),通过抗炎、抗纤维化、改善免疫炎症环境等作用阻断MR过度激活,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的心血管、肾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改善心肾结局。基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第一、第二代MRA相比,非奈利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本文阐述了MR的分子结构及病理生理作用,并探讨非奈利酮拮抗MR带来心肾获益作用的分子机制,从分子结构角度探讨非奈利酮与第一、第二代MRA的优势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lncRNA ZEB1-AS1通过靶向miR-142-5p/PTEN调控糖尿病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的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反义链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antisense 1, ZEB1-AS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DN模型和高糖(HG)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模型进行生化分析和炎症/氧化应激检测;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ZEB1-AS1、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与microRNA(miR)-142-5p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MSC分泌的外泌体ZEB1-AS1可降低DN大鼠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肾脏重量、肾组织纤维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水平。同时,在DN大鼠和HG诱导的G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下降,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表达上升。此外,miR-142-5p能与ZEB1-AS1、PTEN结合;miR-142-5p过表达或PTEN沉默逆转了外泌体ZEB1-AS1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抑制作用和对抗氧化酶浓度的促进作用。结论:来自adMSC的外泌体ZEB1-AS1通过miR-142-5p/PTEN通路,控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抑制DN的进展。这表明ZEB1-AS1可能是治疗DN潜在、有效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尿毒症脑病患者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患者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明确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入院的符合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所有符合尿毒症脑病诊断标准者为尿毒症脑病组,以性别、年龄、发病时长相匹配为原则,选取与尿毒症脑病组的同一期间住院的主要诊断为CKD 5期的非尿毒症脑病患者为非尿毒症脑病组。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化验与影像学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共收集尿毒症脑病组患者70例,非尿毒症脑病组患者70例。尿毒症脑病组患者中存在饮酒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多囊肾病史的比例均较非尿毒症脑病组高( P<0.05)。两组患者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尿毒症脑病组患者中头颅CT或MRI结果显示存在脑软化灶或白质病变的比例均较非尿毒症脑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毒症脑病组中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尿酸(UA)均高于非尿毒症脑病组( P<0.05),而血血红蛋白(ALB)与游离T3(FT3)水平均低于非尿毒症脑病组(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NLR、FT3和ALB水平是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头颅影像中常出现的脑软化灶和脑白质病变是尿毒症脑病患者区别于CKD 5期未发生脑病患者的变化特点。NLR、FT3和ALB水平是尿毒症脑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