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细胞外囊泡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转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是中国原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其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作为载体,包裹或负载临床常用小分子化疗药物,通过药物靶向递送、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逆转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促进肿瘤抗原提呈等多重作用机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历经十余年的抗肿瘤机制探究、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该技术已成功完成临床转化,获批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临床的规范和科学应用,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细胞外囊泡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技术和临床专家,经过多次商讨与修订,最终撰写了《"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就"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和Krüppel样因子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Krüppel样因子4(KLF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9年9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磐安分院和金华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归档病历中资料完整的94例NSCLC组织标本,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化疗或靶向免疫治疗,同时另取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非肿瘤组织石蜡标本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4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IAP和Cdc42表达水平。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XIAP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75.53%比14.89%, t=69.76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IAP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t=7.686、4.171, P<0.05);KLF4在NSCLC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对应癌旁组织(30.85%比84.04%, t=54.398,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LF4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 t=6.224、7.523、7.650, P<0.05)。 结论:联合检测XIAP和KLF4有助于判断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际胃癌药物临床研究进展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逐渐增多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为胃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本文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入手,分别就新辅助治疗方案优化、新辅助联合治疗模式的探索、新型辅助化疗方案的研究以及放化疗在辅助治疗中地位的变化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综述了一线化疗方案优化进展,并对近年来新兴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的曲折与进展进行总结。胃癌作为异质性极强的肿瘤,未来的研究如想取得更大的成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精准治疗如想有所突破,基因检测指导下的精确分子分型必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种伴有肉瘤样去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进展快、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研究结果表明,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患者行减瘤手术、单药化疗或靶向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肉瘤样肾细胞癌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深入,发现其PD-1和PD-L1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病理亚型,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组合疗法和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其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晚期肉瘤样肾细胞癌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最新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动力疗法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肺癌的传统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日渐成熟。现代诊疗模式趋于多学科、个体化及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以微创性、高选择性、低毒性、可重复利用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在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均有良好的适用性。PDT利用其光化学反应在早期气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及晚期气道肿瘤姑息性治疗中有良好的成效。但越来越多人关注PDT的联合治疗模式,如联合手术可减轻瘤负荷或消除潜在病灶;联合放疗可减少接受的辐射总量并改善疗效;联合化疗实现局部与全身抗癌结合;联合靶向治疗增强抗癌药物的靶向性;联合免疫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等。本文关注PDT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以期为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合并胆管癌栓临床少见,增强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行临床诊断,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笔者报道1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复发病人采用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经验,其研究结果显示:肝内病灶缩小,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常见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大部分HCC患者在初诊时发现即为晚期,难以采用根治性手术进行切除。因此,临床上常采用介入治疗、肝动脉血管栓塞术、全身系统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但中位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不尽人意,效果不甚理想,且晚期HCC患者缺乏统一的有效治疗措施。近年来,伴随着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以其毒副作用小、自身特异性高的特点,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联合应用,在晚期HCC患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文章对近几年联合免疫治疗在晚期HCC患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HCC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垂体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纳武利尤单抗360 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7个周期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手足综合征,停用安罗替尼,予左甲状腺素钠50 μg口服、1次/d。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第9个周期,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00)19.5 ng/L、皮质醇(8:00)191 nmol/L、促甲状腺激素19.3 mU/L、游离甲状腺素11.5 pmol/L。将左甲状腺素钠加量至100 μg口服、1次/d。此后患者ACTH和皮质醇水平继续下降,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垂体炎。停用纳武利尤单抗,给予皮质醇替代治疗11 d后,患者乏力症状减轻。1年随访结果示患者皮质醇逐渐恢复,但ACTH仍<1.5 ng/L,提示纳武利尤单抗对本例患者的垂体损伤不可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癌的治疗东西方指南间存在明显差异,晚期肝癌的治疗依然是个重大挑战。随着肝癌药物治疗的进展,靶向和免疫治疗逐渐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时代,为进一步推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肝细胞癌术后有着极高的复发率,目前尚无有效的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减少术后复发,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结合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选择性的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新辅助治疗,目前最亟待统一的是标准问题,肝门淋巴结转移是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对肝细胞癌进行精准化和个体化的靶向及免疫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期肝细胞癌药物研发与未满足的需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第三大病因,是一项全球性健康挑战。外科根治性切除是HCC获得长期生存的最有效手段。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HCC患者就诊时或因肿瘤较晚,或因肝脏储备能力差,丧失了根治性切除机会。HCC对传统化疗不敏感,以往没有确切有效的HCC系统治疗药物。幸运的是,近10余年来,HCC的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均取得迅猛发展,陆续有多种药物和联合治疗方案获得批准用于临床,但总体疗效仍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