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NRS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对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顺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按摩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联合按摩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两组产妇的疼痛程度N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1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泌乳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HAMA和HAMD评分在生产后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产妇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将双向质量反馈护理联合按摩干预应用于顺产产妇,可显著改善产妇负面情绪,降低疼痛程度,促进产妇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期静观分娩训练法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静观分娩训练法在产妇负性情绪个性化护理管理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改善产妇情绪,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日—2019年1月23日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的12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名,研究期间脱落10名,最终纳入研究者为110名,对照组56名,试验组54名。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产前检查,采用课程形式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静观分娩训练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版(DASS-21)评价产妇干预前后抑郁-焦虑-压力状况,采用VAS评价其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干预1个月后DASS-21量表中压力、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产后1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静观分娩训练法应用于产妇负性情绪个性化护理管理中可有助于改善产妇情绪,缓解疼痛感,缩短第一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腹直肌分离的疗效。方法:选取单胎足月顺产24 h内发生腹直肌分离的产妇117例,将其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干预,治疗组于产后第1天至第5天使用低频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于入组时及产后6~8周时测量腹直肌间距、腹围。产后6~8周接受妇科检查,对其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POP-Q)。采用Phenix U2进行盆底肌肌力、阴道动态压力的检测。结果:2组产妇产后第1天腹围、6~8周腹围缩小幅度、产后第1天腹直肌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6~8周腹直肌间距缩小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产妇盆腔脱垂情况、盆底肌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后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促进腹直肌分离的恢复,且未对盆腔器官,盆底肌肌力及阴道动态压力产生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包床到护"护理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胎儿窘迫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包床到护"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2 w,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孕妇妊娠结局和胎儿情况、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护理治疗2 w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胎儿早产、死亡及宫内窘迫综合征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注意、产前检查目的性、血糖自我监测及价值、运动疗法及预产期个人卫生等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8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包床到护"的护理模式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升了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降低了产妇产褥期感染风险,降低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胎政策后产后出血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变化,探索性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某三甲医院常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8 784名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产检记录、分娩记录等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及相关高危因素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8年产妇各年间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其中2017年的产后出血率(16.9%)、严重产后出血率(6.1%)、出血量(540.1±758.2)ml为各年间最高。2014—2018年,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产前血红蛋白含量≤110 g/L的产妇呈下降趋势,顺产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 P<0.05),急诊剖宫产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胎盘娩出时间延长在15~30 min的占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 min及以上未发现明显趋势。 结论: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但高危孕产妇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应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并结合我国生育人群结构的变化,制订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具,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规范化营养干预对无痛分娩顺产妇产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规范化营养干预对无痛分娩顺产产妇产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定该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无痛分娩顺产产妇120例,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规范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学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泌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TF、PAB、ALB、TB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无泌乳率、泌乳不足率均低于参照组,泌乳充足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范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无痛分娩顺产产妇产后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发生情况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二胎产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症(DR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不良结果。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复查的300例产后6周的二胎产妇,于产后6、12个月随访,采用触诊法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2指诊断为DRA);产后12个月测量不良结果:采用徒手肌肉测试法行腹壁肌肉功能(力量和耐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价腰背部疼痛程度、国际尿失禁专家咨询委员会问卷-尿失禁简版(ICIQ-SF量表)评价尿失禁情况及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价生命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DRA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产妇年龄(31.7±4.0)岁,两次均顺产者171例,顺产、剖宫产各1次者36例,两次均剖宫产者93例;双胎者10例,单胎者290例。DRA发生率,产后6周为51.7%(155/300),产后6个月为39.3%(116/295,失访5例),产后12个月为27.7%(80/289,失访6例)。产后12个月82例DRA、209例无DRA产妇年龄分别为(32.6±4.4)和(31.3±3.8)岁( t=2.53, P=0.01),孕期体重增加(15.6±4.6)和(14.6±4.5)kg( t=1.65, P=0.10),孕期腹围增加(28.8±6.7)和(26.5±5.8)cm( t=2.68, P=0.01),腹围比(1.41±0.10)和(1.38±0.08)( t=2.54, P=0.01),单胎者为72和209例、双胞胎者为8和2例( Z=-3.76, P<0.01),两次均顺产者34和131例、顺产和剖宫产各1次者10和25例、两次均剖宫产者36和53例(χ 2=11.39, P<0.01)。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12个月DRA的相关因素显示,产妇年龄>35岁( P=0.03, OR=1.95,95 %CI:1.08~4.28)、腹围比>1.5( P=0.04, OR=6.39,95 %CI:1.16~47.63)、双胞胎( P<0.01, OR=17.88,95 %CI:3.03~105.51)、两次均剖宫产( P=0.02, OR=2.06,95 %CI:1.10~3.86)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产后12个月,DRA产妇的腹部肌肉力量(Ⅰ级0例、Ⅱ级3例、Ⅲ级27例、Ⅳ级50例)和耐力[19.5(15.3,30.8)s]均弱于无DRA产妇[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21例、Ⅳ级110例, Z=-3.62, P<0.01;50.0(30.5,61.0)s, Z=-8.91, P<0.01],腰背部疼痛重于无DRA产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23.3(13.3,28.9)比20.0(6.7,22.2)分, Z=-2.10, P=0.04],两者尿失禁发生率[18.8%(15/80)比14.5%(19/131)]、ICIQ-SF评分[均为0(0,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0.66, P=0.42; Z=-1.18, P=0.24);SF-36中生理健康领域得分较无DRA组产妇低[(70.0±12.7)与(75.9±12.4)分, t=-3.34, P<0.01],心理健康领域得分[(71.8±16.5)与(73.8±1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1, P=0.36)。 结论:二胎产妇产后DRA发生率较高。产妇年龄大、腹围比大、双胞胎、剖宫产是DRA发生的影响因素;DRA可导致腹壁肌肉功能障碍、腰背部疼痛及生命质量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知信行理论健康宣教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知信行理论健康宣教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知信行理论健康宣教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母婴结局及妊娠并发症情况的影响。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早产儿、超重儿、胎儿窘迫、顺产、产后出血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知信行理论健康宣教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可显著减少其负性情绪,改善其母婴结局,降低其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后体检的3 368例产后女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一般资料、腹直肌分离、盆腔脏器脱垂等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7%(2 045/3 368);<30岁、≥30岁[56.8%[(856/1 507)与63.9%(1 189/1 861), χ2=17.54],孕期体质量增长<16 kg、≥16 kg[59.1%(1 351/2 285)与64.1%(694/1 083), χ2=7.57],顺产、剖宫产[55.7%(1 262/2 266)与71.7%(790/1 102), χ2=77.87],妊娠1、2、≥3次[53.9%(645/1 196)、62.1%(702/1 131)与 67.1%(698/1 041), χ2=41.48],生产1、2、≥3次[53.9%(877/1 628)、67.0%(1 016/1 517)与 68.2%(151/ 223), χ2=62.09],有无巨大儿史[68.7%(160/233)与 60.1%(1 885/3 135), χ2=6.64],有无阴道前壁脱垂[75.2%(1 559/2 072)与37.5%(486/1 296), χ2=476.15]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3次( OR=1.572,95% CI:1.271~1.945)、剖宫产( OR=2.440,95% CI:2.050~2.905)、巨大儿史( OR=1.660,95% CI:1.213~2.273)、阴道前壁脱垂( OR=7.324,95% CI:6.083~8.819)均为腹直肌分离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较高;妊娠≥3次、剖宫产、巨大儿史、阴道前壁脱垂在产后腹直肌分离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顺产产妇疼痛评分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及产后抑郁风险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顺产产妇疼痛评分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并构建产后抑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分娩的顺产产妇1 000例,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进行产后抑郁评分,并将产妇分为抑郁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产妇的顺产疼痛评分、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分娩孕周、喂养方式、丈夫对胎儿的期望、夫妻关系、居住关系、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病史、新生儿不良结局、性格、孕期负性情绪等一般资料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顺产疼痛评分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顺产产妇产后抑郁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ROC曲线以分析其对顺产产妇产后抑郁的预测价值。采用R软件构建顺产产妇产后抑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EPDS评分显示,产后抑郁产妇为100例,占比10.00%。两组产妇VAS评分、年龄、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分娩孕周、喂养方式、夫妻关系、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病史、新生儿不良结局、性格、孕期负性情绪、职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VAS评分与顺产产妇产后抑郁呈正相关(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S评分、年龄、教育程度、分娩孕周、喂养方式、夫妻关系、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病史、新生儿不良结局、性格、职业等均为顺产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模型1(VAS评分+年龄+教育程度+分娩孕周+喂养方式+夫妻关系+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病史+新生儿不良结局+性格)预测顺产产妇产后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91.3%(95 CI:73.3%~97.6%),模型2(年龄+教育程度+分娩孕周+喂养方式+夫妻关系+睡眠质量+焦虑抑郁病史+新生儿不良结局+性格)预测顺产产妇产后抑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78.6%(95 CI:64.2%~88.2%)。 结论:顺产疼痛评分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并且顺产疼痛评分参与构建的预测模型对顺产产妇产后抑郁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