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运动能力下降(失动)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受衰老、共病、营养状况、慢性疼痛、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可增加老年人压疮、静脉血栓、便秘、衰弱、失能、跌倒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早期识别运动能力下降并积极予以个体化的综合管理对维持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防治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且缺乏规范化诊疗的标准。本共识专家组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整合了国内外运动能力下降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指南和共识推荐意见,经过反复探讨论证,从筛查、评估、干预和综合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20条推荐意见,强调了“筛查-综合评估-多重干预-联合管理”的多学科决策模式,旨在为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的规范化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进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结合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免疫功能及睡眠质量。结果: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营养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4天和第7天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催眠药物等四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通过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联合系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感知,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睡眠质量,对患者预后及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规范化经膀胱腹内压监测对颅脑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腹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规范化经膀胱腹内压监测对颅脑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腹胀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该院收治的颅脑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经膀胱腹内压监测对肠内营养进行调节。比较两组的腹内压、内毒素、胃残余量的情况,并统计肠内营养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7 d时的腹内压低于对照组,胃残余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肠内营养天数短于对照组,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范化经膀胱腹内压监测能够减少颅脑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腹胀、胃潴留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规范化营养干预对无痛分娩顺产妇产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规范化营养干预对无痛分娩顺产产妇产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定该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无痛分娩顺产产妇120例,随机抽样法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规范化营养干预,对比两组营养学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泌乳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干预后TF、PAB、ALB、TB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肛门排气、排便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无泌乳率、泌乳不足率均低于参照组,泌乳充足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规范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改善无痛分娩顺产产妇产后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老症患儿15例营养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早老症患儿的营养状况,为早老症患儿的规范化营养管理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15例早老症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其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膳食调查及人体学成分等资料。结果:15例早老症患儿中男7例、女8例,年龄为7.8(2.3,10.8)岁,其中12例患儿存在营养不良。14例患儿行24 h膳食调查,11例患儿每日能量摄入量未达到参考摄入量。10例患儿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7例患儿蛋白质摄入不足,12例患儿脂肪摄入不足。钙、镁、铁和锌摄入量不足分别为13、13、9和10例。8例患儿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定体成分,其中5例骨密度水平低下。结论:早老症患儿普遍存在营养不良,伴随脂肪丢失,肌肉量减少及骨密度低下等,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不足,需要进行长期连续性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管理及产后3个月糖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MD)患者血糖水平、体质量管理及产后3个月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114例GMD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57)和对照组( n=57),对照组采用规范化治疗,观察组采用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体质量管理、产后3个月糖代谢转归、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5.20±0.34)%]、空腹血糖(FPG)[(4.69±0.31)mmol/L]、早餐后2 h血糖水平(2 hPG)[(7.32±2.13)mmol/L]、晚餐后2 hPG[(7.54±2.36)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8±0.42)%、(6.34±0.45)mmol/L、(9.01±2.27)mmol/L、(9.35±2.47)mmol/L]( t=16.48、22.79、4.09、4.00,均 P < 0.001)。观察组孕期体质量增加[(12.19±2.35)kg]、孕期体质量指数(BMI)增加[(4.52±1.13)kg/m 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21±2.64)kg、(6.11±1.25)kg/m 2]( t=8.58、7.12,均 P < 0.001)。观察组产后3个月糖代谢异常率[5.3%(3/57)]略低于对照组[8.8%(5/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3, P=0.462)。观察组的胎膜早破[5.3%(3/57)]、羊水过多[14.0%(8/57)]、剖宫产发生率[15.8%(9/5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13/57)、35.1%(20/57)、40.4%(23/57)](χ 2=7.27、6.81、8.51,均 P < 0.05),两组妊娠高血压、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早产[5.3%(3/57)]、巨大儿[3.5%(2/57)]、呼吸窘迫[7.0%(4/57)]、新生儿低血糖[3.5%(2/57)]、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5.3%(3/5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8%(13/57)、17.5%(10/57)、21.1%(12/57)、15.8%(9/57)、19.3%(11/57)](χ 2=7.27、5.96、5.60、4.93、5.21,均 P < 0.05)。 结论:规范化治疗结合医学营养干预可以对GMD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降低,使体质量得到控制,改善产后3个月糖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规范化营养干预在扁桃体患儿术后饮食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扁桃体患儿术后饮食护理中应用规范化营养干预的效果,旨在为患儿术后饮食及营养补给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营养干预。观察两组Kaup指数、营养学指标(血总蛋白及白蛋白)、并发症(感染及出血)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Kaup指数、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第2天、第4天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感染率及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扁桃体患儿术后饮食护理中应用规范化营养干预可有效维持患儿术后机体基础营养供给,利于促进患儿术后身体功能恢复,缓解切口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对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对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36例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妊娠孕妇综合评分法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孕妇采取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孕期总增重、每周增重、BMI增加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孕妇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新生儿胎儿窘迫、巨大儿、畸形儿及死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联合规范化营养干预在围生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均衡营养素膳食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均衡营养素膳食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为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为PCO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6个月规范化均衡营养素膳食联合二甲双胍干预。收集患者干预前后身高、体重、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和睾酮,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及LH/FSH比值。根据国际指南,将PCOS患者分为A型组[少排卵和(或)无排卵+临床和(或)生物化学体征高雄激素症+卵巢多囊化]、B型组[少排卵和(或)无排卵+临床和(或)生物化学体征高雄激素症]、C型组[临床和(或)生物化学体征高雄激素症+卵巢多囊化]和D型组[少排卵和(或)无排卵+卵巢多囊化]4个表型组。干预前后各指标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干预前共92例PCOS患者纳入研究,最终有71例患者完成6个月的均衡营养素膳食联合二甲双胍规范化治疗,其中A型组17例,B型组29例,C型组1例,D型组24例。与干预前相比,经过6个月均衡营养素膳食联合二甲双胍干预后,71例PCOS患者整体体重、BMI、TG、LDL-C、FPG、HbA 1c、HOMA-IR、HOMA-β、睾酮、LH/FSH比值均降低,雌二醇、HDL-C、QUICK指数均升高(均 P<0.05)。对不同表型组对规范化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干预前相比,经过6个月的干预,A、B、D型组的PCOS患者HDL-C均升高,同时A型组的LDL-C降低;B型组的体重、BMI、TG、FPG、HOMA-β均降低;D型组除体重、BMI均降低外,肝酶ALT和AST也均出现降低(均 P<0.05)。 结论:均衡营养素膳食联合二甲双胍规范化治疗对于PCOS患者糖脂代谢紊乱具有改善作用,且对于促进激素水平恢复有一定作用。不同表型组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在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对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对重症患者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19年5月3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可以提高重症患者第7天热卡达标率[ OR=8.18,95% CI(4.91,11.45), P<0.01],减少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 OR=0.36,95% CI(0.23,0.57), P<0.01],但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在缩短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并未显示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可以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第7天热卡达标率,减少胃肠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但不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尚需开展深入研究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