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与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CP)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A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与研究组(n=32),对照组采用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前后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以及术后5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und-Mackay鼻内镜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较术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ACP的临床疗效好,能全面地清理病灶,且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发率较低,较内镜下中鼻道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4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诊断的4例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整理其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30~57岁(平均48岁),1例病变位于双鼻腔嗅裂、鼻中隔上部,1例位于右后鼻孔,1例位于鼻中隔后端,1例位于双中鼻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内镜下为息肉样肿块。镜下见呼吸上皮下增生的浆液黏液腺呈小叶状或随机排列,部分病例合并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呼吸上皮和浆液黏液腺均弥漫表达细胞角蛋白(CK)7。S-100蛋白和SOX10在浆液黏液腺成分中表达,呼吸上皮则阴性。4例中有3例浆液黏液腺缺乏肌上皮,p63阴性,1例呈腺体周围散在阳性。呼吸上皮则显示p63完整的基底细胞着色。结论:鼻腔浆液黏液腺错构瘤少见,可能与呼吸上皮腺瘤样错构瘤为同一病变谱系。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因常缺乏肌上皮,与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鉴别尤为重要,应避免漏诊或过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合并哮喘的复发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短期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治疗合并哮喘的复发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5—12月,连续入组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的合并哮喘的复发性CRSwNP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在基线和用药第1、2、3、4个月访视时,收集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评分及鼻息肉评分等;在基线和用药第4个月访视时,收集患者血常规、鼻功能等客观检查结果。对用药后鼻部症状评分及客观检查结果较基线的变化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的短期疗效。使用GraphPad Prism 8.2.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1.13±12.64)岁( xˉ±s)。经过4个月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患者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VA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1.80±1.48)分比(6.70±2.83)分,(2.40±1.27)分比(6.40±3.44)分,(2.70±2.91)分比(8.20±2.25)分,(0.60±1.08)分比(3.60±2.72)分, t值分别为5.045、4.243、5.312、3.402, P值均<0.01];SNOT-22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25.60±20.00)分比(61.30±33.32)分, t=4.127, P=0.002 6];鼻息肉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2.20±0.92)分比(4.60±0.84)分, t=9.000, P<0.0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均较基线显著降低[(94.10±97.78)×10 9/L比(360.00±210.80)×10 9/L,(32.90±27.06)%比(64.40±20.73)%, t值分别为3.678、2.957, P值均<0.05];鼻腔体积(距前鼻孔5 cm和7 cm处)均较基线有显著增大[(12.62±2.84)cm 3比(10.40±2.09)cm 3,(27.50±14.15)cm 3比(16.81±6.40)cm 3, t值分别为2.371、2.445, P值均<0.05]。 结论: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可明显改善合并哮喘的复发性CRSwNP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缩小鼻息肉体积,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可作为该类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在发病机制、患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与普通鼻息肉相比均有其特殊性,其高复发性成为临床治疗难点。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及治疗经验的累积,目前普遍认为鼻内镜手术是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病理及解剖特征,根蒂部及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鼻黏膜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SwNP)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及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纤维连接蛋白(Fn)和水通道蛋白-1(AQ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CSwNP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原有鼻内镜手术基础上联用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随访至术后12周.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生活质量、鼻腔结构、通气功能、血清ECP、Fn、AQP-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鼻腔黏膜结构评分(Lund-Mackay评分)、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包括:鼻塞、流涕、头部闷胀感、嗅觉减退、鼻腔干燥/结痂感)和血清ECP水平降低,鼻腔最小横截面至前鼻孔距离(DCAN)缩短,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和鼻腔容积(NCV)增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100量表)评分、血清Fn和AQP-1水平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支架植入联合鼻内镜手术可缓解CSwNP患者鼻部症状,改善鼻腔结构和通气功能,调节血清ECP、Fn和AQP-1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后鼻孔息肉骨化生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后鼻孔息肉是指占位于后鼻孔、垂落于鼻咽腔的单发息肉;骨化生的定义是软组织中存在异位正常骨组织,在鼻息肉中很罕见.本文报道了 1例男性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咽肿物切除术,术后确诊为后鼻孔息肉骨化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CXCL10及IFN-γ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CXC趋化因子配体 10(CXC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antrochoanal polyp,AC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 2015 年 10 月至 2020 年 7 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58 例患者,其中40 例ACP患者、18 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分别收集手术样本和术前血清;对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石蜡包埋、HE染色,计数各类炎性细胞的数量与百分比,对ACP患者上皮增生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XCL10 和IFN-γ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及差异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CXCL10 的蛋白浓度,并分析蛋白浓度与两组外周血炎细胞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HE染色显示ACP组织上皮重构,呈异质性,并有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浆细胞为主.血常规炎细胞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显示ACP组CX-CL10和IFN-γ阳性表达强于对照组.ELISA测定ACP组CXCL10浓度为(32.15±4.60)pg/mL,对照组为(12.11±3.54)pg/mL(P<0.05).结论 CXCL10 及IFN-γ在ACP组中的表达含量明显上调,推测与非Ⅱ型炎症(尤其与Th1 炎症因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36例临床资料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鼻窦载药缓释植入系统在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手术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36例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根据上述病例在手术中是否使用鼻窦载药缓释系统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10例).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个月,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进行术后术腔黏膜和症状评估.结果 研究组平均(8.51±2.76)岁,对照组平均(7.80±2.76)岁,两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5).两组男女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854).术后1个月、3个月随访,两组间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485、P=0.113),但随访至6个月时,研究组病例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术后1个月随访时研究组术腔Lund-Kennedy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但随访至3、6及12个月时,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158、P=0.087、P=0.555).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复发(3.85%/10%),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484).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例术后均未出现眶内及颅内并发症.结论 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手术治疗中应用鼻窦载药缓释植入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症状改善及术腔愈合;利于保持窦口通畅引流,对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术后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复发率结果尚无统计学意义,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鼻窦载药缓释植入系统在本研究中未造成术后并发症的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康复新液联合阿奇霉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探究康复新液联合阿奇霉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118 例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联合组(59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联合组给予康复新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鼻腔通气功能[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至前鼻孔距离(DCAN)]、嗅觉功能(T&T标准嗅觉测试法)、鼻黏膜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黏蛋白MUC5AC]、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黏液纤毛清除率、黏液纤毛清除速度、糖精清除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36%)(P<0.05).与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NCV、NMCA、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明显升高(P<0.05).2 组治疗后DCAN、嗅觉功能评分、黏液纤毛清除率、糖精清除时间、MUC5AC、IL-6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明显降低(P<0.05).2 组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RSwNP患者可有效提高鼻纤毛清除功能、鼻腔通气功能、嗅觉功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鼻内镜手术结合香菊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观察鼻内镜手术结合香菊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自2019 年6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210 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手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105 例.手术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上加用香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和鼻腔通气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Lund-Kennedy评分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鼻腔通气功能指标、酸性粒细胞比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黏膜恢复时间和鼻腔通气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und-Kennedy评分量表评分、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阻力、鼻腔最小截面积距前鼻孔距离、酸性粒细胞比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 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手术组,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结合香菊胶囊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鼻黏膜功能、嗅觉功能、鼻通气情况,且恢复快、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