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类预扩张皮瓣对面颈部亚单位病损的修复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4类预扩张皮瓣在面颈部不同亚单位病损修复中的方案及策略。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4类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病损493例,男207例,女286例,年龄5~42岁;面颈部瘢痕406例,色素病变87例。病损面积1 cm×1 cm~22 cm×18 cm。将面颈部划分为:面中区、面颊区、颈区、颏区、额区、颞区、眼周区、口周区共8个区域,根据面颈部亚单位病损区域特点,选择周围可扩张皮瓣:Ⅰ类扩张额部正中皮瓣修复面中区病损;Ⅱ类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睑裂水平以下面颊及口周区、颏颈区病损;Ⅲ类扩张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修复颈区及颏区病损;Ⅳ类头部扩张皮瓣修复额区及颞区病损,转移皮瓣的多余毛发行激光脱毛治疗。对于跨亚单位的大面积病损,多个扩张皮瓣联合应用,观察各类预扩张皮瓣的修复效果。结果:本组共493例,埋置扩张器共572个,486例有效扩张患者顺利完成扩张皮瓣对面部亚单位病损切除后的修复与重建,其余7例因扩张器感染及外露致扩张失败。486例中Ⅰ类皮瓣43例;Ⅱ类皮瓣238例;Ⅲ类皮瓣61例;Ⅳ类皮瓣107例;Ⅰ+Ⅱ类组合皮瓣6例;Ⅱ+Ⅳ类组合皮瓣31例。扩张皮瓣面积1 cm×1 cm ~27 cm×18 cm,单一皮瓣中以胸三角扩张皮瓣修复面积最大,约22 cm×12 cm;组合皮瓣以Ⅱ和Ⅳ类扩张皮瓣修复面部、颞部病损范围更大,最大约为27 cm×18 cm。术后8例皮瓣远端出现血运障碍,经加压包扎及换药处理逐渐愈合,无明显瘢痕增生。所有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外观及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皮瓣颜色、厚度、质地均与原部位相近,瘢痕不明显,但转移至颈部的皮瓣边缘因活动及牵拉,有42例患者头部后仰时出现瘢痕挛缩带,平视时消失。结论:对于面颈部亚单位的病损,可采用面部及周围4类预扩张皮瓣的灵活应用及组合使用,可提供超大面积的薄层皮瓣,不仅血运好,而且组织质地、色泽与受区近似,是修复面颈部病损的良好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扩张后头皮瓣修复额、面部病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头皮瓣修复额、面部黑痣、瘢痕切除后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共收治先天性及后天性面额部病损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3~42岁。其中额部黑痣5例、额部瘢痕11例、面部黑痣2例、面部瘢痕9例、面部疣状痣1例,均采用扩张后头皮瓣修复。根据病变大小选择合适扩张器,扩张囊置入帽状腱膜下,注水充分扩张后,采用直接推进或易位皮瓣修复病损切除后创面,带蒂皮瓣以颞浅动脉分支为轴心血管,3周后断蒂,拆线后2周行激光脱毛3~6次。结果:本组28例,扩张一期均充分,二期皮瓣转移术后全部成活,无感染、局部坏死等发生。皮瓣断蒂后2例出现远端小面积血运障碍,予植皮覆盖后愈合。随访时间3~31个月,转移的皮瓣经激光脱毛后,颜色、质地与相邻部位正常皮肤匹配良好,无挛缩及色素沉着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头皮组织量充足,继发畸形少,是良好的供区。扩张后头皮瓣修复额、面部病损,皮瓣血供好,术后结合激光脱毛,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病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病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2018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面颈部病损患者355例,其中男200例、女155例,年龄4~48岁,以热力烧伤后瘢痕、Ⅲ型和Ⅳ型面颈部畸形为主。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根据病损的大小及位置,置入合适容量的扩张器对胸三角区域进行扩张;Ⅱ期为皮瓣带蒂转移术,待扩张器扩张至理想容量后,切除病损组织,依缺损面积(单侧缺损面积为7 cm×5 cm~17 cm×16 cm)设计皮瓣后带蒂转移,胸部供区切口直接拉拢缝合;待皮瓣成活后Ⅲ期行皮瓣延迟术及断蒂术,本组患者单个皮瓣面积8 cm×5 cm~20 cm×18 cm。统计本组患者使用皮瓣个数,扩张器个数、额定容量及扩张情况,各期手术间隔时间,皮瓣存活情况,各期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使用460个预扩张胸三角皮瓣,其中250例患者采用单侧皮瓣、105例患者采用双侧皮瓣,相应共使用460个扩张器,额定容量以500 mL(163个)和600 mL(142个)居多;扩张器的扩张倍数为额定容量的(1.14±0.19)倍。本组患者皮瓣扩张时间为(96±30)d,带蒂时间为(32±8)d,延迟时间为(7.5±1.6)d。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感染(29例)、扩张器外露(18例)和血肿(10例)为主。随访6~120个月,患者皮瓣修复处弹性、质地和颜色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面颈部对称、不臃肿。结论:通过超量扩张可获得的胸三角皮瓣面积较大,厚度较薄,弹性、质地和颜色与面颈部受区周围组织相近,可获得良好的面颈部外观,并发症以感染和扩张器外露为主,多见于Ⅰ期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颞浅动脉及其分支组合式分叶及游离皮瓣修复头面部创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与分析颞浅动脉及其分支组合式分叶及游离皮瓣在头面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湘雅常德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就诊的头面部皮肤肿物患者,应用颞浅动脉主干及其顶支、额支和额支的穿支进行不同组合,设计成分叶皮瓣和游离皮瓣,进行病损切除后创面修复。包括以颞浅动脉近端为蒂,顶支设计成轴向分叶皮瓣;以额支近端为蒂,额支穿支设计成轴向分叶皮瓣;以颞浅动脉近端为蒂,额支设计成轴向分叶皮瓣;以额支为蒂,颞浅动脉主干及顶支设计成分叶皮瓣;以顶支远端为蒂,颞浅动脉主干设计游离皮瓣。所有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供区和受区皮瓣成活情况,并对皮瓣外观及面部肿物是否复发进行随访。结果:本组共纳入6例头面部皮肤肿物病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8~69岁,平均57岁。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10个月,皮瓣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无色差,皮瓣及供区瘢痕不明显,修复效果满意。所有病例肿物无复发。结论:以颞浅动脉及其分支进行不同组合设计成分叶和游离皮瓣,可灵活修复头面部创面,皮瓣与周边皮肤相似,供区可直接闭合,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大面积眼睑缺损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男性,64岁。2022年3月因左侧额顶部头皮、上睑出现水疱样皮疹,未过正中线,伴有剧烈疼痛,疼痛的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且撕裂样,症状逐渐加重并伴有眼痛、结膜充血及视力下降,眼睑皮肤逐渐发生坏死脱落,眼睑无法闭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毒性结角膜炎,给予静脉注射抗病毒、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品名不详),治疗后头面部皮损逐渐好转,疼痛有所缓解。2个月后,因眼部病情呈渐进性加重趋势,并伴有瞳孔变白,给予睑缘缝合后缝线脱落,遂于2022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主诉左眼痛、结膜充血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既往有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脑血栓病史10余年,口齿不清。入院查体,痛苦面容,左侧额面部有不规则皮肤瘢痕形成,色素脱失,病损区痛觉和触觉消失。见图1。左眼视力为光感,左眼眼压12 mmHg(1 mmHg=0.133 kPa),上睑组织全层缺损,残余皮肤瘢痕挛缩,结膜角膜暴露,上睑睑结膜黏连外翻,结膜充血,角膜灰白色混浊,中央偏下方角膜菲薄,可见微穿孔,前房消失,虹膜前粘连,余眼内结构窥不见。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02×109个/L(参考值4.3×109~5.8×109个/L),血红蛋白117 g/L(参考值130~175 g/L),红细胞比容0.369 L/L(参考值0.4~0.5 L/L),红细胞分布宽度14.3%(参考值11%~14%),纤维蛋白原5.08 g/L(参考值1.8~4.0 g/L),尿红细胞计数32.2个/μL(参考值0~23个/μL),血白蛋白37 g/L(参考值40~55 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9 mmol/L(参考值2.06~3.1 mmol/L)。心电图提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经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心脏射血分数53%,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但处于边缘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诊断为左眼睑缺损,左眼瘢痕性睑外翻,左眼睑闭合不全,左眼角膜溃疡穿孔,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心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塞。鉴于患者病情较重,眼睑缺损导致结膜及角膜组织暴露,角膜溃疡穿孔面临失明风险,因此恢复眼睑完整并保障眼球完整和视力为主要治疗原则,故笔者相继采用三次手术治疗。于2022年5月择期行第一次手术,术中充分分离瘢痕黏连,解除瘢痕牵拉,见睑板全部缺失,眼睑皮肤缺损至眉下,眼睑后层应用下睑带蒂睑板结膜瓣重建术,眼睑前层应用鼻部Z型皮瓣和面部舌形带蒂肌皮瓣重建术,鼻部皮瓣大小1.5 cm×1 cm,颞侧面部皮瓣大小4.5 cm×2 cm。见图2。术后眼睑呈闭合状态。见图3。9个月余后行第二次手术,即睑板结膜瓣断蒂术。见图4。楔形切除部分睑板瘢痕,重新褥式缝合,充分松解瘢痕组织,可见上睑皮肤缺损约4 cm×2 cm,取右眼上睑游离皮瓣移植到左眼上睑。术后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 mg,1次/月,行瘢痕内注射,共3次。局部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3次/d;玻璃酸钠滴眼液(德国URSAPHARM Arzneimittel GmbH生产),点眼,4次/d。于2023年5月行第三次手术,即角膜移植术。见图5和图6。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穿透性异体角膜移植术,术中见虹膜与角膜后粘连,晶状体灰白色混浊脱位,黏连于角膜白斑后方,因此联合晶状体囊内摘除术,复位虹膜。术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术后2个月复诊。见图7和图8。患者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05,左眼眼压18 mmHg,眼睑闭合良好,睑缘充血肥厚,结膜略充血,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正常,瞳孔圆,直径4 mm,对光反射弱,玻璃体及眼底正常。停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博士伦公司生产),继续应用他克莫司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及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眼,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儿童深在性红斑狼:羟氯喹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盘状红斑狼疮(DLE)和深在性红斑狼疮(LP)在儿童中罕见.作者报告2例:例1.9岁女孩,病史6年.3岁半开始在上唇和右面颊部发生非触痛性红斑性小结节,以后出现4个2~6mm大小的散在结节,并于结节部位出现红色斑块,部分凹陷,双耳壳红斑具细薄鳞屑和萎缩,随后其背、臀及前额部陆续出现凹陷或皮下组织萎缩,发病初期面部病损活检组织学所见符合DLE.血象、血沉及肝功能等生化检查均正常,LE细胞及ANA阴性,面部皮损活检标本作DIF检查见沿真皮表皮交界处,有线状、颗粒状IgG和IgM沉积,非皮损处皮肤DIF检查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穿耳所致耳垂部假性淋巴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皮肤假性淋巴瘤(CPL)是一种良性淋巴增生性反应,曾用于本病的同义名有皮肤淋巴样增生,皮肤淋巴瘤,良性皮肤淋巴组织增生,Bafverstedt病,Spiegler-Fendt肉样瘤等。CPL有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型式,通常为豌豆大小、坚硬、紫红色结节;或为多发性粉红色的小丘疹,偶尔呈半透明状结节。病损主要出现在面部,尤其是前额、鼻、颊和耳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面部色素痣分期切除对比一期切除的成本-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从临床及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儿童面部先天性色素痣一期切除手术和分期切除手术的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面部先天性色素痣患儿的临床资料58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儿分成一期切除组(30例)和分期切除组(28例).收集术后6个月刀口瘢痕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以评估手术效果,收集两组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应用增量成本效果比值(ICER)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切除组和分期切除组所产生的总治疗成本分别为7824.52(6620.51,8445.64)元和14769.99(13971.52,14769.99)元,分期切除组明显高于一期切除组(P<0.001).术后瘢痕面积与术前色素痣面积相比,一期切除组减少0.29(0.10,0.79)cm2,分期切除组减少0.95(0.29,2.59)cm2,分期切除组明显高于一期切除组(P=0.02).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一期切除组患者病损面积每减少1 cm2需花费26981.10元,分期切除组病损面积每减少1 cm2需花费15547.36元.结论 分期切除面部先天性色素痣相比于一期切除,术后不额外增加瘢痕长度,而且在处理较宽的病损时,也不增加瘢痕宽度.分期切除虽然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成本,但是分期切除仍是一种ICER更优的手术治疗色素痣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原发性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1病例资料65岁女性,因间断性头昏2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昏,间断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约半分钟,发作时伴意识障碍,醒转后感恶心,有呕吐感,否认四肢抽搐,无面部感觉障碍,无听力障碍,无大小便失禁等,未予以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头颅CT检查示左侧颞骨异常改变(图1A).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颞骨内板异常信号影,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B).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左侧颞部局部膨出,按压痛,可言语,对答流利,颈软无抵抗,四肢遵嘱活动,肌力、肌张力正常,感觉功能检查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阴性.排除手术禁忌后,在全麻下行左侧额颞部开颅颞骨病损切除术,取出病变颅骨组织(图1C、1D),同时行颅骨成形术(图1E).术后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图1F).术后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