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祛风湿中药威灵仙、豨莶草对痹证大鼠作用的性-效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通过对比祛风湿温性中药威灵仙、寒性中药豨莶草对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的作用差异,探讨中药药性-病证-疗效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将11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Ⅱ型胶原(CⅡ)组、风寒湿模型(FHS-M)组、风寒湿中药干预(包括FHS-L、FHS-WG、FHS-WD、FHS-XG、FHS-XD)组、风湿热模型(FSR-M)组、风湿热中药干预(包括FSR-L、FSR-WG、FSR-WD、FSR-XG、FSR-XD)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采用天然牛Ⅱ型胶原蛋白及施加风寒湿、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诱导造模.实验中记录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关节肿胀度和关节炎评分,HE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CAM-1、IL-6含量,IHC法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A、MMP-3、TIMP-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VEGF-A、MMP-3、TIMP-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Ⅱ组、FHS-M组、FSR-M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显著升高,踝关节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血清TNF-α、ICAM-1含量显著升高,VEGF-A、MMP-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IMP-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FHS-M组或FSR-M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显著降低,踝关节组织病理结构明显减轻,血清TNF-α、ICAM-1含量显著降低,VEGF-A、MMP-3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IMP-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中与FHS-M组比较,FHS-XG组对RA大鼠的改善幅度最大;与FSR-M组比较,FSR-XG组对RA大鼠的改善幅度最大.结论:威灵仙、豨莶草均能改善RA大鼠的病情,但威灵仙对风寒湿痹RA大鼠的治疗效果比豨莶草更好,豨莶草对风湿热痹RA大鼠的治疗效果比威灵仙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调控p53/p21信号通路延缓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探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HQC)调控肿瘤抑制蛋白 53(tumor protein p53,p5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通路延缓骨关节炎(OA)大鼠软骨细胞衰老的机制.碘乙酸钠(MIA)联合外界风湿热环境刺激,诱导OA大鼠风湿热痹模型,分为正常(Con)组,OA 模型(MIA)组,OA 模型+风湿热刺激模型(MIA-M)组,MIA-M+HQC低(MIA-M+HQC-L)、中(MIA-M+HQC-M)、高(MIA-M+HQC-H)剂量组,MIA-M+氨基葡萄糖(MIA-M+GS)组,模型制备后灌胃 30 d,苏木素-伊红(HE)和番红O固绿(SO)染色观察软骨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 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基质降解酶 13(MMP13)、聚蛋白多糖酶5(ADAMTS-5)、Ⅱ型胶原(COLⅡ)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 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p53/p21 通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2A(p16)、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 关联X蛋白(Bax)蛋白的表达.Con组大鼠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潮线光滑平整;MIA组和MIA-M组软骨层破坏明显,软骨基质减少,MIA-M组情况更严重.HQC高剂量组和MIA-M+GS组软骨表面基本完整,分层清晰.与MIA-M+HQC-H组相比,低、中剂量Mankin's评分较高,MIA-M+GS组变化不明显.与Con组相比,MIA和MIA-M组软骨细胞G1 的比例升高,S期、G2 期比例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与MIA-M组相比,HQC各剂量组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增殖;与MIA-M+HQC-H组相比,高剂量较中、低剂量作用更显著,与MIA-M+G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on组相比,MIA和MIA-M组IL-1β和IL-6 升高,MMP13 和AD-AMTS-5 mRNA水平升高,p53、p21、p16 和Bax蛋白升高,COLⅡ、TGF-β mRNA水平下降;与MIA-M组相比,HQC和GS药物干预后IL-1β和IL-6下降,MMP13 和ADAMTS-5 mRNA、p53、p21、Bax和p16 蛋白水平下降,Bcl-2 升高;与MIA-M+HQC-H组相比,这些指标改善优于HQC低、中剂量组,与MIA-M+GS组差异不明显.HQC延缓MIA诱导的OA大鼠软骨细胞衰老,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53/p21 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ICD-11循环系统疾病分类更新和应用规则解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ICD-11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分类章节、分类结构和编码规则进行了一些调整,急性风湿热(I00-I02)一组类目在ICD-11中移至第1章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中;脑血管疾病(I60-I69)被重新分类到第8章神经系统疾病;痔(I84)、食管静脉曲张(I85)分类于消化系统疾病章节.ICD-11中的循环系统章节增加了许多新临床概念,也进行了一些重组,例如低血压(I95)单独列为一节,冠状动脉疾病重组为单独一节,操作后的循环系统疾患一节扩大了术后疾病部分.对于具体的疾病而言,原发性高血压(I10)、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更加细化;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分类轴心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I25.1)采用后组配的编码方式多维度表示疾病属性;涉及医疗安全的操作后的疾患采用三组分的簇编码模型等.与ICD-10相比,ICD-11更贴近临床,对疾病的表达更加全面、精细和灵活,更能满足医疗数据信息化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镇痛作用及血清TNF-α、IL-1β、PGE2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秦艽桑寄生组和秦艽防己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制备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连续18 d.造模结束后各给药组给予制备的对应药液灌胃(15 mL/kg),连续21 d.于给药前、给药后分别测量大鼠痛阈值、冷痛耐受时间及压力耐痛值,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PGE2含量.结果: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艽配伍组大鼠痛阈值明显延长、冷痛耐受时间明显缩短、压力耐痛值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秦桑组痛阈值>秦防组>秦威组;秦防组冷痛耐受时间<秦桑组<秦威组;秦防组压力耐痛值明显高于秦桑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及病证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病证模型组比较,秦防组TNF-α含量降低明显(P<0.01),阳性药组、秦桑组、秦威组次之(P<0.05);秦防组IL-1β含量降低明显(P<0.01),其余给药组IL-1β含量亦降低(P<0.05);秦威组、单味秦艽组秦防组PGE2含量降低明显(P<0.01),秦桑组次之(P<0.05).结论:秦艽不同配伍药对风湿热痹RA大鼠均具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平寒相配镇痛抗炎作用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基本符合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该配伍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与其能够减轻疼痛刺激、降低TNF-α、IL-1β、PGE2含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型RA大鼠踝关节VEGF表达及病理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秦艽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型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Ⅱ型胶原组、病证模型组、阳性药组(雷公藤多苷片组,6 mg·kg-1)、单味秦艽组、秦艽威灵仙组(平-温相配)、秦艽桑寄生组(平-平相配)和秦艽防己组(平-寒相配),每组10只;采用天然牛Ⅱ型胶原(CⅡ)+人工气候箱模拟人类痹证成因,连续造模18 d建立风湿热痹型RA模型大鼠;造模结束后,各中药组按25.05 g·kg-1连续灌胃给药21 d.实验第38天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HE染色观察踝关节组织病理切片;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踝关节VEG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踝关节滑膜组织血管增生,结缔组织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破坏,且病证模型组关节面完全破坏,其破坏程度明显高于Ⅱ型胶原组;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AI评分、VEGF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1),且病证模型组高于Ⅱ型胶原组.与病证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毛细血管减少,绒毛变少,肉芽组织老化,纤维增多成为瘢痕,并且软骨破坏减轻;各给药组的AI评分、VEGF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秦艽防己组最为显著(P<0.01).结论 秦艽各配伍药对可能通过调节风湿热痹型RA模型大鼠的VEGF表达,进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增生,发挥对RA的治疗作用,且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RA大鼠踝关节MMP-1、TIMP-1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秦艽寒热不同配伍药对对风湿热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踝关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药性-疾病-疗效之间的关系及其治疗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模拟人类痹证成因,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加“风湿热”环境因素刺激建立风湿热痹RA大鼠模型,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38 d后取材.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Blot)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MMP-l mRNA、TIMP-1 mRNA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Ⅱ型胶原组和病证模型组的MMP-l蛋白、MMP-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而TIMP-1蛋白、TIMP-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MMP-1蛋白、MMP-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病证模型组,其中秦艽防己组MMP-1蛋白、MMP-1 mRNA表达量最少,且明显低于其它给药组(P<0.05);而各给药组TIMP-1蛋白、TIMP-1mRNA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秦艽防己组升高最为明显,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给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风湿热痹中,秦艽不同配伍药对治疗风湿热痹R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MMP-1表达、升高TIMP-1表达有关,其中平寒相配效果优于平温、平平相配,实验结果与中医临床“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是相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外感致病因素对病证结合CIA模型建立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该研究通过复制改良病证结合CIA模型,观察比较不同外感致病因素对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IA对照组、风寒湿痹证CIA组、风湿热痹证CIA组、寒热错杂痹证CIA组.分别采用风寒湿、风湿热等外感致病因素刺激,结合牛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的方法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对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关节肿胀度测量,对比三种RA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RF、ACPA、IL-1β、IL-10、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踝关节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IA模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血清RF、ACPA、IL-1β、TNF-α含量上升,血清IL-10含量下降.踝关节HE染色结果显示,CIA模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和血管翳的形成,关节软骨可见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及骨质的破坏.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IA模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以寒热错杂痹证CIA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风湿热痹证CIA组,风寒湿痹证CIA组次之,CIA对照组下降程度最低.结论:风、寒、湿、热等外感致病因素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是有影响的,在CIA模型基础上,联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可以诱导出稳定可靠、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其中,以寒热错杂痹证CIA组最为严重,滑膜细胞凋亡率最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实验研究中,复制接近人类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西医病理和中医证候变化,当前的模型复制方法主要包括疾病动物模型与病证结合模型两大类.疾病模型主要包括胶原诱导性模型、佐剂性模型、卵清蛋白模型和降植烷模型等,病证结合模型包括风寒湿痹证与风湿热郁证模型、肾虚证模型和脾虚证模型等.梳理当前常用的模型复制方法与模型评价指标,阐明各自的优缺点,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风湿热应激前后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抗炎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研究风湿热应激前后雷公藤配伍金钱草抗炎增效及减毒作用.方法:9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角叉菜胶组、雷公藤组、金钱草组、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组(配伍组)、单纯应激组、雷公藤应激组、金钱草应激组、配伍应激组.雷公藤组、金钱草组、配伍组分别以2、1、3g/kg的剂量灌胃给药14d,1次/d.通过角叉菜胶炎症模型评价雷公藤、金钱草、雷公藤配伍金钱草在两种状态下的抗炎作用,通过检测小鼠血清相关指标(AST、ALT、BUN、Cr)和肝、肾脂质过氧化指标(T-SOD、MDA),探讨金钱草在两种状态下对雷公藤的减毒作用.结果:雷公藤组、金钱草组、配伍组在风湿热应激前后均使小鼠在角叉菜胶致炎30~90min后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P<0.01),且配伍组足肿胀度在各自条件下最低,且配伍应激组相对于雷公藤应激组的足肿胀抑制率提高幅度小于配伍组相对于雷公藤组.雷公藤组在风湿热应激前后均使小鼠血清AST、ALT、BUN、Cr水平升高和肝肾T-SOD、MDA水平降低(P<0.01),而配伍组在风湿热应激前后均可逆转这种改变(P<0.05,P<0.01),雷公藤应激组相对于单纯应激组血清和肝肾中各指标的变化率大于雷公藤组相对于角叉菜胶组,而配伍应激组相对于单纯应激组的变化率小于配伍组相对于角叉菜胶组.结论:风湿热应激前后雷公藤配伍金钱草皆具有抗炎增效减毒的作用,其中应激后抗炎增效作用减弱,而减毒作用增强,其配伍减毒体现了中医中"有故无殒"思想,减毒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脂质过氧化并增强抗氧化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AQP2、HSP70在痛风湿热蕴结证模型中表达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多因素复合的造模方法,先建立湿热模型,采用改良Coderre[1]法痛风造模,以复制痛风湿热蕴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探明水通道蛋白-2(AQP2)、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痛风湿热蕴结证中表达的意义,为模型建立指标评估及临床药物疗效判定指标做进一步实验验证.方法 实验对象为SPF级雄性SD大鼠,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痛风模型组、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每组10只.对各组分别造模(方法详见正文造模部分),造模期间观察大鼠外观、精神状态、食饮量、体质量变化等一般情况,测定受试踝关节炎症指数、造模72 h各组大鼠的步态情况、血尿酸、尿液AQP2、血浆HSP70等指标.结果 4组模型尿液AQP2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尿液AQP2明显升高(P<0.05;P<0.05);与痛风模型组对比,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尿液AQP2明显升高(P<0.05;P<0.05).四组模型尿液HSP70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血浆HSP70明显升高(P<0.05;P<0.05);与痛风模型组对比,湿热模型组、痛风湿热模型组血浆HSP70明显升高(P<0.05;P<0.05).结论 通过多因素(饮食+气候环境+致病因子+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复合造模方法可以复制出痛风湿热蕴结证病证结合模型,而且AQP2、HSP70两个指标在判断痛风湿热蕴结证型时有着重要作用,AQP2和HSP70含量变化可作为痛风湿热蕴结证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评价参考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