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总结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念珠菌血症伴烫伤样皮炎的治疗及护理经验.方法 成立个案护理小组;制定预防皮肤感染策略,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梳理皮肤护理经验,培养预见性思维;充分进行皮肤护理评估,降低全身感染发生的风险;制定个性化围出院期居家护理指导;出院后继续做好延伸护理.结果 患儿住院108 d出院,随访6个月,监测生长发育指标及神经系统发育均正常.结论 成立个案小组、制定皮肤护理计划、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暖箱湿度等细节化管理,能够改善超低出生体重儿真菌感染的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规范临床试验的管理,降低方案偏离的发生率,为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HFMEA)确定目前方案偏离发生的潜在失效模式,量化并评估失效模式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及可探测度,计算风险优先数(RPN),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统计分析HFMEA 实施前后RPN 值,评估改进效果.结果 开展HFMEA 活动后,14 项潜在失效模式的RPN值明显下降(P<0.05);12 项潜在失效模式的风险等级下降.HFMEA小组成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配合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HFMEA活动的实施有助于临床试验方案偏离的管理,可有效降低方案偏离的发生,为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提供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HFMEA优化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管理流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管理流程.方法成立多学科项目改善小组,梳理ECMO救治全流程,进行失效模式分析,计算风险指数,根据结果制订有效防范措施并实施.结果 ECMO患者救治成功率由 23.5%上升至52.2%,ECMO患者管理流程中潜在失效模式危害评分均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HFMEA可以梳理ECMO患者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优化管理策略,提高患者生存率,确保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在预防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在预防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14.02%)(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中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五项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信息共享、风险管理、心理关怀及生活指导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共享原则指导下风险管理小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甲状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在眼科患者护理质量及安全性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在眼科患者护理质量及安全性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80例眼科患者及同期13名眼科护理人员作为常规组,行常规管理;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80例眼科患者及同期12名眼科护理人员作为改进组,行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患者依从性,采用住院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量表(PNSQ)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改进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交流沟通、责任管理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两组Morisky得分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改进组Morisky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改进组患者对医疗环境、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质控-专业小组结合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眼科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转运救治机制与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与北京市及周边地区8家产前诊断中心建立合作网,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合作网接受产前咨询的CDH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前转运救治机制包括:产前以新生儿外科与产科为主导,协同超声影像科、遗传科组成专家小组进行不定期多学科会诊,对产前发现畸形患儿的诊断与预后进行评估;同时对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出生后处置及转运、治疗等问题进行商讨,初步确定病情危重程度,分析出生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最优个性化诊疗方案。结果:共88例CDH孕妇接受产前咨询,最终经绿色通道转运收治63例。63例中,男41例,女22例;足月儿52例,早产儿11例(中位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978.73±607.69)g;产时气管插管22例(34.9%),产房内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22例(34.9%)。9例二氧化碳分压大于70 mmHg,54例小于70 mmHg。产前评估为重度CDH 31例,中度CDH 32例。产前诊断孕周(27.69±5.33)周。左侧膈疝53例,右侧膈疝10例。肝脏疝入15例。5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存活率为87.9%(51/58);5例产前评估为极重度膈疝,出生后虽经全面抢救仍无法改变呼吸循环衰竭状态而死亡。58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中,开放手术8例(13.8%),腔镜手术50例(86.2%);无疝囊35例,有疝囊23例;术中发现B级缺损20例(34.5%),C级和D级缺损共38例(65.5%)。使用补片修补膈肌者占10.3%(6/58)。结论:先天性膈疝治疗水平的提升有赖于产科、儿科密切合作。新生儿外科专业转运团队在产前参与诊断和评估、产时进驻产房共同完成生后抢救及转运工作、以及后续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对改善先天性膈疝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3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国际循证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导致女性无排卵性不孕及月经失调的主要原因,且远期代谢、心血管疾病、生殖系肿瘤及情绪心理障碍风险增加,影响女性青春期到绝经后整个生命健康。为协助全球医务人员制定临床决策,提供更优“PCOS生命全周期管理”方针,欧洲人类与生殖胚胎学会、美国生殖医学会于2018年共同发布了PCOS评估和管理国际循证指南。2023年8月,指南制定小组整合新的循证证据,并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和欧洲内分泌学会对指南进行了更新,本文就指南更新要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危机领导力模型预防移植患者新冠肺炎感染的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不仅院内器官移植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还有大量居家移植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亟需专业防护管理。疫情暴发后,树兰(杭州)医院充分识别移植患者风险,组建专项小组,基于危机领导力模型制定并实施器官移植患者的防控管理方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0年1月15日至3月2日,我院共行肝移植29台、肾移植手术31台,完成1 002例肝、肾移植术后患者的远程健康教育;实现"零感染"目标,各项防护管理质量指标理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北京某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管理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明确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19)疫情下北京某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护理管理面临的风险,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方法:2020年2月,北京医院开展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组建领导小组、文献检索、头脑风暴,结合医院护理管理实际,制定风险事件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北京医院参与疫情防控的360名护理人员进行COVID -19防控护理风险评估问卷调查。 结果:北京医院发热门诊排名前5位的护理风险指标和风险值依次为:院内防护物资不足44.05%、伤医/护事件44.05%、同病区医辅人员被感染(非发热门诊)40.81%、医辅人员被感染(发热门诊)39.95%、感染暴发39.74%。结论:COVID -19疫情下,防护物资与消毒用品的后勤保障、院内重点人群/部门/环节的护理感染防控、伤医/护事件的风险值较高,护理管理者要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后勤保障,重视院内全人群全风险周期的感染防护,改善服务稳定医疗秩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低能X线术中放疗(IORT)中的应用,分析其在IORT中的潜在风险,初步探讨FMEA优化IORT管理、减少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行性。方法:由IORT团队(1名放疗科医生、1名放疗科物理师、2名外科医生、2名护士)成立FMEA工作小组,应用FMEA方法开展系统风险评估。确立流程模块,对每项模块分析潜在失效模式和原因,对失效模式进行严重程度(SR)、发生频度(OR)和失效检验难度(DR)的评分,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SR×OR×DR)。前瞻性地分析并理解放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的错误及潜在临床影响,对每项失效模式均进行原因分析和现行措施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结果:IORT流程分为8个模块,14项失效模式。OR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7分),SR值最高为设备故障无法出束(10分),DR值最高为剂量计算后按键输入错误(7分),RPN值最高为靶区确认不满意(210分)和危及器官未有效保护(180分)。按照优先级对薄弱环节进行修正,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定出更有效地管理方法。结论:FMEA是一种有效的IORT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潜在风险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