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食管异物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确诊为食管异物的246例患儿。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及手术组,收集整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内镜组222例,手术组24例,手术率约为9.75%;两组患儿在性别、异物滞留位置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组患儿年龄(2.92±2.67)岁,小于内镜组(4.12±3.3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9);手术组食管异物滞留时间中位数29.10 h,长于内镜组中位数11.8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组锐性异物占比(50.00%)高于内镜组(16.22%),且手术组腐蚀性异物占比(45.83%)高于内镜组(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组重度并发症占比(83.33%)高于内镜组(0.90%)( P<0.001)。 结论:手术组食管异物患儿发病年龄更小、异物滞留时间长;锐性异物及纽扣电池更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分析: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3JECROG R-01H)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的19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18例,放疗辅助化疗78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96例,调强放疗(IMRT)100例。计划靶区(PTV)和大体肿瘤区(GTV)中位照射剂量均为60 Gy。中位随访59.2个月。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双肺2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20)为(18.65±7.20)%,平均剂量为(10.81±42.05)Gy。心脏V 30为(14.21±12.28)%,脊髓最高剂量为(39.65±8.13)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80%(29/19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5.82%(129/196),均以1~2级为主,无4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0.1和62.3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1%、65.2%和55.8%,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1%、57.4%和53.2%。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HR=1.023, P=0.038)、GTV最大横径( HR=1.243, P=0.028)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GTV体积( HR=1.718, P=0.025)是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疗效较好,患者年龄、GTV最大横径和GTV体积影响放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食管癌致免疫性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患者女,73岁。2020年4月,因进食后间断呕吐4个月,在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5月7日入住我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病史,日常血压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规律服用治疗冠心病药物。入院CT检查示,食管下段-贲门区占位,纵隔内上腔静脉后-气管隆突区、主动脉弓下及食管下段旁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肝门区、胃小弯侧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11日开始行紫杉醇+奈达铂一线化疗2个周期。7月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放疗剂量60 Gy,分30次完成,同步奈达铂30 mg化疗,每周1次。2021年1月14日复查CT,提示肝转移,纵隔、腹腔淋巴结较前增大。23日开始行二线吉西他滨单药化疗2个周期。3月13日复查CT,示新发肺转移灶。完善心肌酶谱、高敏肌钙蛋白Ⅰ和脑利钠肽基线检查后,于22日开始行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24日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出现间断胸痛,当时射血分数为59%,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心电图检查未见急性心肌梗死异常改变。血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770.60 ng/L。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硝酸异酸梨酯片含服,胸痛缓解。25日患者血高敏肌钙蛋白Ⅰ> 40 000 ng/L,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24日无明显变化。考虑患者免疫治疗基线筛查时高敏肌钙蛋白正常(<1.5 ng/L),目前明显升高,心内科医师暂不考虑心肌梗死可能,故高度怀疑免疫性心肌炎。根据患者体重(45 kg),予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复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1 990.60 ng/L,再次行甲泼尼龙200 mg冲击治疗。26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2 656.30 ng/L,较前明显下降,继续甲泼尼龙400 mg冲击治疗。当日下午患者再次出现间断胸痛,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 599.80 ng/L,予硝酸甘油对症治疗,胸痛缓解。27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31 859.70 ng/L,再次明显升高,脑利钠肽前体为14 044.0 ng/L,故将甲泼尼龙加量至1.0 g,并予吗替麦考酚酯0.5 g口服,2次/d。28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7 165.0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10 434.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4 U/L,乳酸脱氢酶为454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376 U/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射血分数为55%。继续行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同时加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辅酶Q10、尼可地尔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和能量代谢,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甲泼尼龙1.0 g冲击治疗5 d后,按500、240、120 mg逐渐减量,各使用1周,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迅速回落。4月12日高敏肌钙蛋白Ⅰ为19.50 ng/L,N端-B型钠尿肽前体为2 148.0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57 U/L,乳酸脱氢酶为371 U/L,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为273 U/L,患者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4月14日患者出院时,甲泼尼龙减量至80 mg,1次/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胸部实体肿瘤外科诊疗流程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儿童胸部实体肿瘤包括胸壁(骨骼和软组织)、肺、气道、纵隔脏器、食管、膈肌等部位的实体肿瘤,主要为胚胎组织残余所形成的异常组织或转移性肿瘤;先天性肿瘤约占50%,出生时即存在,临床以胚胎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肉瘤相对常见。绝大部分儿童胸部实体肿瘤为良性,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患儿常因肿瘤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相关症状后前来就诊,或由于肿瘤向胸壁外生长而被发现。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发热、胸闷、胸痛、背痛、胸壁畸形、胸壁包块等,重者可合并有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咯血、吞咽困难、声嘶、Horner综合征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4—2018年河南省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地区人群食管癌筛查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河南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食管癌筛查结果。方法:根据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要求,在河南省农村食管癌高发地区的16个县/县级市,从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以乡/村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纳入符合标准的40~69岁人群作为初筛人群,采用内镜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方法开展人群食管癌筛查。对筛查确认的轻度、中度异型增生对象进行随访。计算筛查人群食管疾病分布,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初筛人群和随访人群重度增生及以上者的检出率差异及早诊率差异。结果:116 630名初筛人群年龄为(54.29±7.70)岁,男性占比41.20%(48 108人)。初筛人群中食管正常者、轻中度异型增生者、重度异型增生及以上病变者分别占92.91%(108 363人)、6.03%(7 035人)、1.06%(1 232人);食管癌检出率为1.06%(1 232/116 630),早诊率为85.80%(1 057/1 232)。6 154名随访人群食管正常者、轻中度异型增生者、重度异型增生及以上病变者分别占63.45%(3 905人)、33.13%(1 519人)、3.41%(210人);食管癌检出率为3.41%(210/6 154),早诊率为91.90%(193/210)。与初筛人群相比,随访人群的食管癌的检出风险增加, OR(95% CI)值为3.23(2.78,3.75),其中首次筛查诊断为轻度异型增生者及中度异型增生者检出风险较初筛人群增加, OR(95% CI)值分别为1.85(1.49,2.29)、8.13(6.69,9.88)。 结论:2014—2018年河南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随访人群检出率高于初筛人群。提高随访率,重视需随访人群的筛查可进一步提高筛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结肠胶囊内镜检查的所有门诊和住院患者40例。由具有小肠或结肠胶囊内镜丰富判读经验的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胶囊在胃、小肠和结肠的通过时间,以及结肠清洁程度评分、胶囊检查完成率、病变检出情况和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和Student′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65.0%(26/40)的患者在胶囊运行时间内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胃通过时间为(0.92±0.74) h,小肠通过时间为(3.93±1.51) h,结肠通过时间为(4.89±0.61) h。完成全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胶囊运行时间短于未完成全消化道检查者[(9.44±3.53) h比(15.47±2.0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9, P<0.01)。结肠准备合格率为67.5%(27/40)。结肠准备合格患者胶囊结肠通过时间、胶囊排空时间与结肠准备欠佳患者比较[分别为(4.43±3.33) h比(5.96±2.44) h,(9.06±3.91) h比(10.29±2.47)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17、0.81, P均>0.05)。结肠胶囊内镜共发现33例(82.5%)患者存在消化道病变,其中食管病变3例,包括炎症与占位;胃病变21例,包括慢性胃炎、黏膜隆起、息肉和溃疡;小肠病变9例,包括息肉、溃疡和血管畸形;结肠病变19例,包括憩室、息肉、直肠炎、溃疡和糜烂、血管畸形、内痔;存在2种及以上病变的患者有11例。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均在吞入胶囊48 h内排出胶囊。 结论:第二代结肠胶囊内镜可用于全消化道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双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双镜联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治疗食管癌后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双镜联合Mckeown术治疗的83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心肺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5例)和未发生组(68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长、心功能分级、肿瘤位置、原发肿瘤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分期(N分期)、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通气方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FEV 1%pred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发生组中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ASA分级3~5级、单肺通气的患者比例均高于未发生组(均 P<0.05),发生组FEV 1%pred水平低于未发生组( P<0.05);2组在性别构成、BMI、手术时长、心功能分级、肿瘤位置、T分期、N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ROC分析证实FEV 1%pred能够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00,95% CI:0.548~0.852,最佳截断值为72.510%,敏感度为0.765,特异度为0.467,且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ASA分级为3~5级、单肺通气、FEV 1%pred≤72.510%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年龄>60岁、吸烟、糖尿病、ASA分级为3~5级、单肺通气、FEV 1%pred≤72.510%是食管癌患者双镜联合Mckeown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符合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患者29例,占同期1 741例胃癌患者的1.7%。其中>70岁17例,占58.6%。男性25例,占86.2%。术后病理分期以早期胃癌为主(63.2%)。29例即时性双原发癌中,结直肠癌8例(27.6%),其次为食管癌7例(24.1%)。其余包括肺癌6例(20.7%),胰腺癌2例(6.9%),前列腺癌2例(6.9%),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3.4%),壶腹部肿瘤1例(3.4%),胆管癌1例(3.4%),喉癌1例(3.4%)。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21.0个月与13.0个月, P=0.014)。 结论: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胃癌早期的患者。在合并肿瘤中,以结直肠癌为主,应重视消化系统的筛查。治疗上应尽可能对每一原发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调查分析报告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全国范围内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现状并分析其对患者及外科医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2021年11月5―30日,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二届中华消化外科菁英荟全体委员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中已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为调查对象,设计《三级甲等医院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的调查研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微信方式发放,软件平台为问卷星。观察指标:(1)问卷调查结果。(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 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229份。(2)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基本信息。229位外科医师中,男195例,女34例;年龄为(40±8)岁,年龄36~45岁120例,年龄≤35岁80例,年龄>45岁29例。86.46%(198/229)外科医师来自教学医院,74.67%(171/229)来自省会城市医院。229位外科医师中,医师职称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副高职称、正高职称分别占17.90%(41/229)、27.51%(63/229)、37.12%(85/229)、17.47%(40/229);参加工作年限为≤5年、6~10年、11~15年、≥16年分别占19.21%(44/229)、22.27%(51/229)、26.64%(61/229)、31.88%(73/229);医师专业以肝胆胰外科(48.03%,110/229)和食管胃肠外科(14.41%,33/229)为主。229位外科医师中,开设自媒体平台初衷(多选题):52.84%(121/229)通过增加患者数量提高收入、54.15%(124/229)积累病例开展临床科研项目、64.19%(147/229)增加行业知名度获得同行认可、58.08%(133/229)增加社会知名度提升精神层面的满足感,17.90%(41/229)被动开展。(3)开设自媒体平台外科医师的日常工作量和科研背景。60.26%(138/229)外科医师每年参与线下社会公益活动1~3次,26.64%(61/229)参与次数>3次。47.60%(109/229)外科医师每周手术量为5~10台,33.19%(76/229)每周手术量>10台。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高质量英文文章:38.43%(88/229)外科医师尚未发表,24.89%(57/229)已发表1~3篇,36.68%(84/229)发表>3篇。51.09%(117/229)外科医师尚未主持纵向课题(包括已结题项目),13.54%(31/229)主持过国家级项目,35.37%(81/229)主持过省部级项目。(4)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65.50%(150/229)外科医师开设微信公众号,55.02%(126/229)开设问诊平台,31.44%(72/229)开设抖音,21.40%(49/229)开设微信视频号,同1位外科医师可开设多种自媒体平台。35.81%(82/229)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时间<1年,42.79%(98/229)开设时间为1~3年,21.40%(49/229)开设时间>3年。45.85%(105/229)外科医师>2周更新自媒体内容。63.32%(145/229)自媒体平台获得科室或医院精神支持,12.66%(29/229)获得科室或医院学科经费支持。82.53%(189/229)自媒体平台为外科医师自行运作。47.16%(108/229)自媒体平台顺利运营,50.22%(115/229)无法持续运营,2.62%(6/229)停用。60.70%(139/229)运营自媒体平台耗时<30 min/次,27.07%(62/229)耗时30~60 min/次。89.08%(204/229)自媒体平台后台可留言或咨询,52.84%(121/229)留言或咨询次数<5次,>50次占6.99%(16/229)。平均每项内容被点赞量或阅读量<100次占59.39%(136/229),100~300次占29.26%(67/229),60.26%(138/229)内容获最高点赞量或阅读量<1 000次,6.99%(16/229)>10万次。平均每项内容被转发次数<100次占74.67%(171/229),>300次占6.55%(15/229)。87.34%(200/229)自媒体平台的粉丝量<1万。自媒体受众(多选题)主要包括“相关专业小同行”“医护专业大同行”“本专业患者群体”“普通大众人群”,其占比分别为42.36%(97/229)、31.00%(71/229)、52.40%(120/229)、53.71%(123/229)。(5)开设自媒体平台对患者的影响。34.93%(80/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后可增加其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29.69%(68/229)认为可增加其所在科室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75.98%(174/229)外科医师认为近期门诊或住院患者通过自媒体平台就诊比例<10%。患者依从性(多选题):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39.74%(91/229)外科医师认为住院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25.33%(58/229)认为门诊患者的依从性显著提高,46.29%(106/229)认为术前谈话、化疗或放疗前谈话更节省时间。(6)开设自媒体平台对外科医师的影响。20.09%(46/229)和6.55%(15/229)外科医师分别通过“长期、持续、用心做自媒体平台”和“重要的自媒体平台内容和广泛的受众”获得成功,72.49%(166/229)尚未成功。26.64%(61/229)外科医师认为开设自媒体平台有利于增加行业协会任职,22.27%(51/229)认为有利于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54.59%(125/229)外科医师认为运营自媒体平台有利于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平,40.17%(92/229)认为可提升自身临床科研能力水平,48.91%(112/229)认为可提升带教水平。运营自媒体平台6个月后,88.65%(203/229)外科医师认为个人全部收入增加幅度<20%,47.60%(109/229)认为工作方面的成就感或愉悦感显著提升,48.91%(112/229)无停止或退出计划,7.42%(17/229)计划停止运营自媒体平台。(7)外科医师开设自媒体平台后的感想和建议。开设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希望得到科室、医院、行业协会、社会层面帮助分别占61.57%(141/229)、72.05%(165/229)、47.16%(108/229)、53.28%(122/229),仅9.61%(22/229)认为无需帮助。40.17%(92/229)外科医师允许自媒体平台插入商业广告,59.83%(137/229)禁止插入商业广告。选择性建议:70.74%(162/229)外科医师认为需更多不同专业医师参与,40.61%(93/229)认为需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严密监管;32.75%(75/229)认为需要斟酌。27.95%(64/229)外科医师提供了自媒体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其中7.81%(5/64)不建议盲目尝试。结论:国内开设和运营自媒体平台的外科医师多面临工作繁忙、时间精力有限、收入增加不明显和缺少专业推广维护团队及外部支持问题。仍有较多外科医师长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获得成功,增加患者就诊量,提升自我业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获得职业成就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9—2019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食管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71例,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6∶1.0,中位年龄65岁(范围48~81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4例(5.6%)、中段54例(76.1%)、下段13例(18.3%)。肿瘤中位最大径12.0 mm(范围3~42 mm),巴黎分型0~Ⅱb型占42.3%(30/71)。内镜下病变色泽发红及黏膜微血管异常。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小,核质比高,类似于基底细胞,细胞形态一致。结构异型性表现为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基底层细胞极性丧失,无正常鳞状上皮的成熟分化梯度。10例肿瘤仅仅局限于上皮层的下部分,肿瘤细胞体积更小,形态更温和,常见上皮突向固有膜浅层生长;61例肿瘤至少局部波及了上皮层的全层。31例肿瘤伴浅表浸润性癌,癌的类型包括经典型鳞状细胞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伴皮脂腺样癌和腺/导管上皮样癌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p53蛋白的突变型表达率为41.5%(17/41)。Ki-67异常分布模式41例(100.0%)。原病理诊断为低级别异型增生18例和不典型性上皮细胞12例,高级别异型增生及浅表浸润性癌41例。结论:基底细胞型异型增生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代表了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细胞形态学谱系中的一种肿瘤亚型。基底细胞型肿瘤细胞,尤其是仅分布在上皮层下半部分的肿瘤细胞,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最早期阶段的肿瘤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当肿瘤仅局限于鳞状上皮层的下半部分时,它不符合当前WHO分类定义的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