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免疫联合放疗与否的疗效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估免疫联合或不联合放疗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R/M ES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的75例R/M ESC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放疗分为放疗组(RT组,37例)和非放疗组(NRT组,38例).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情况.定性资料用例数(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RT组和NRT组之间ORR和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比61%,P=0.375;95%比 89%,P=0.414),但RT组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NRT组(19%比 3%,P=0.022).中位随访时间为25.4个月,RT组和NRT组中位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8个月比9.9个月,P=0.221;20.2个月比18.9个月,P=0.214).亚组分析显示,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RT组和NRT组的中位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个月比8.4个月,P=0.115),但RT组中位OS优于NRT组(未达到比12.3个月,P=0.036).与NRT组相比,除了 1-2级肺炎增加外(41%比18%,P=0.035),RT组未观察到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显著增加.结论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R/M ESCC患者中是安全的,并在转移或复发部位为局部和/或≤3个远处淋巴结的患者中有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相较于单纯手术以及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在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中的价值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但不同新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得到的生存结果可能大相径庭,这其中有诸多问题尚无统一结论。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了新辅助放化疗的放疗靶区、放疗剂量、化疗方案及其与手术时间间隔,以及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作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优化靶区设计提高放射免疫疗效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放疗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具备免疫调节作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特定肿瘤中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目前的研究多关注放疗的剂量分割或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时序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放疗靶区对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肿瘤组织微环境的影响,及其与免疫治疗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重视。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等靶区范围较大的肿瘤患者,其放疗一般采用常规分割模式,其联合免疫治疗时靶区大小、计划设计等的设置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就常规分割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行性和靶区优化策略的理论与设想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食管癌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针对非手术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的研究已达瓶颈。近年来,随着对肿瘤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和免疫治疗的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元化。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基因靶点以及免疫受体与食管癌相关,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等,此外肿瘤疫苗和过继性细胞治疗也在研究中,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实现食管癌的个体化及精准化治疗,提高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NEOCRTEC5010研究看新辅助治疗在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地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单一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效果欠佳,需要多学科的积极参与。新辅助治疗尤其是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分期,提高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并改善患者预后。由我国多家中心共同完成的NEOCRTEC5010研究为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提供了充分证据,回答了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价值、肿瘤病理学完全缓解、术后复发转移模式和远期预后等关键问题。此外,当前肿瘤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特别是免疫治疗在晚期或复发转移食管癌中的一线治疗地位已获确认。未来,由免疫治疗主导、联合传统放化疗或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有望成为一种崭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提升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疗效。梳理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经典研究结果和最新进展,以及新辅助免疫探索的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治疗的认识,更好地开展临床诊治和试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辅助治疗尤其是新辅助放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癌的术前标准治疗,但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近年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方面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基础上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增加手术完全切除率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食管癌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放化疗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联合方案二线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方案二线治疗复发和/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食管癌患者,分析患者一线治疗后失败类型、二线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影响因素等。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并用 χ2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对数秩和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和范围以及四分位数记录。 结果:二线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联合放化疗、联合化疗、联合放疗者分别为26、14和4例,另4例为单纯免疫治疗。免疫治疗2~39个周期,中位数为6个周期。二线治疗后近期疗效为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的患者分别为17、27、4例,总有效率(ORR)为35.4%,疾病控制率(DCR)为91.7%。全组患者二线免疫治疗后1、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2.9%、22.5%,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29.0%、5.8%,中位OS和PFS分别为9.0个月(95% CI为6.4~11.7)和8.5个月(95% CI为1.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免疫治疗周期数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本组患者OS的独立性预后指标( HR=2.598、0.222、8.330, P=0.044、<0.001、<0.001);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本组患者PFS的独立性预后指标( HR=3.704、3.598、6.855、2.159、2.747, P=0.009、0.008、<0.001、0.049、0.012)。 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二线治疗可以使一线治疗后复发和/或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获益,尤其是免疫联合放化疗模式可使患者生存显著性获益。外周血炎性指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指标,近期疗效较好者预后亦较好。最终结论需要进行大宗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得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PD-1/PD-L1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对共刺激分子,能负性调节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有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从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有研究显示,PD-1和PD-L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的关系却存有争议.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提高抗PD-1/PD-L1疗法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管鳞状细胞癌PD-1/PD-L1表达及预后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和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肿瘤医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标本6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E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7例ESCC患者术后标本中PD-1和PD-L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以5%和10%阳性染色作为PD-1/PD-L1阳性表达临界值,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45/67)和61.2%(41/67),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21/67)和25.4%(17/67).PD-L1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有关(5%作为临界值:P=0.036;10%作为临界值:P=0.001);PD-1和PD-L1的表达与血中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的水平均无关.PD-1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比阴性表达患者短(5%作为临界值时,中位PFS:10.0个月和13.2个月,P=0.002;10%作为临界值时,中位PFS:9.6个月和13.1个月,P=0.005).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PFS长于胸中、上段患者(中位PFS:中、上段10.1个月,下段14.0个月,P=0.004).结论PD-1和PD-L1在ESCC肿瘤组织中存在高表达;PD-L1表达可能会加深肿瘤浸润深度,促进局部进展;PD-1和肿瘤部位是患者PFS的预后因素,而PD-L1与PFS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细胞毒性T细胞抗原?4(CTLA?4)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可通过与对应配体的相互作用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维持机体的外周耐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抗CTLA?4/PD?1/PD?L1的单克隆抗体阻断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已经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卓越的抗肿瘤疗效,预计未来十年内免疫疗法将用于60%晚期肿瘤的治疗.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5年生存率普遍较低,放疗、化疗、手术是食管癌目前标准的治疗手段,对于接受标准治疗无效的食管癌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食管癌体细胞基因突变的多样性及新抗原的产生,免疫治疗成为改善食管癌预后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食管癌的免疫疗法,或者更具体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逐渐成为食管癌治疗研究的重点.目前,依匹单抗、曲美姆单抗、派姆单抗、纳武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食管癌的相关研究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其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治疗中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其疗效预测及最佳获益人群选择的标准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