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分析:泛京津冀食管肿瘤多中心协作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3JECROG R-01H)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T1~2N0M0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10家医疗中心的196例行根治性放疗的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118例,放疗辅助化疗78例;三维适形放疗(3DCRT)96例,调强放疗(IMRT)100例。计划靶区(PTV)和大体肿瘤区(GTV)中位照射剂量均为60 Gy。中位随访59.2个月。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双肺20 Gy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 20)为(18.65±7.20)%,平均剂量为(10.81±42.05)Gy。心脏V 30为(14.21±12.28)%,脊髓最高剂量为(39.65±8.13)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4.80%(29/196),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65.82%(129/196),均以1~2级为主,无4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0.1和62.3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1%、65.2%和55.8%,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1%、57.4%和53.2%。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 HR=1.023, P=0.038)、GTV最大横径( HR=1.243, P=0.028)是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GTV体积( HR=1.718, P=0.025)是食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T1~2N0M0期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疗效较好,患者年龄、GTV最大横径和GTV体积影响放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IMRT)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87例接受IMRT及79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接受IMRT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IMRT组完全缓解27例(31.0%),部分缓解60例(69.0%);3DCRT组完全缓解18例(22.8%),部分缓解61例(77.2%);两组近期疗效(C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3, P=0.232)。IMRT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0%、46.0%、23.0%,3DCRT组分别为70.1%、40.5%、10.1%,两组总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9, P=0.027)。对于接受IMRT的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部位、T分期、肿瘤靶区体积、近期疗效均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IMRT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0.3%(9/87),≥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32.2%(28/87),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8.4%(16/87),血红蛋白降低发生率为7.0%(6/87);IMRT组与3DCRT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IMRT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比3DCRT更具优势,尤其是颈胸上段、T 1~3期、肿瘤靶区体积≤40 cm 3、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者更能从中获益,且不良反应较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食管鳞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接受不同照射方式获益人群的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接受放疗患者不同照射方式的人群获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44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接受了调强适形放疗或同步化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复发部位分布的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两种方式的获益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术后单区域复发276例(80.2%),其中≥2个区域复发68例(19.8%)。随访率96.2%。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22.6%、16.4%,中位生存期12.8个月(95% CI为11.3~14.3个月);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5%、16.9%、12.0%,中位生存期11.0个月(95% CI为9.6~12.4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9.8%、11.3%、6.7%,中位生存期7.9个月(95% CI为5.8~10.0个月)。全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化疗周期数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03、<0.001、<0.001)。亚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食管病变长度<5.0 cm、N 0期、手术清扫淋巴结≤9个、术后阳性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为0个、LODDS≤0.030患者进行ENI可使其受益( P=0.032、0.012、0.001、0.012、0.014);而对手术清扫淋巴结≥16个患者进行IFI可使其获益( P=0.035)。 结论:放疗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模式,对于术前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病变较短、术后病理N分期较早、LODDS评分较低和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少者可能应用ENI较IFI更能使其获益;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患者可能应用IFI较ENI更能使其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食管癌调强放疗自动计划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Raystation计划系统上实现基于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食管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自动设计。方法:选取50例食管癌IMRT计划数据作为训练集,训练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另外选取20例病例应用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和人工方法分别进行计划设计,其中在自动计划中使用射野角度优化和危及器官剂量预测模型。配对 t检验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差异和工作效率。 结果:人工计划和自动计划计划靶体积的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全肺V 5Gy与脊髓D max均相近(均 P>0.05)。自动计划的左肺和右肺V 20Gy、D mean较人工计划下降1.1%、0.37 Gy和1.2%、0.38 Gy (均 P<0.05),心脏V 30Gy、V 40Gy、D mean较人工计划下降5.1%、3.0%、1.41 Gy (均 P<0.05)。自动计划的人工操作时间、计算机处理时间、机器跳数较人工计划分别减少了65.8%、14.1%、17.2%(均 P<0.05)。 结论:RuiPlan自动计划脚本能够通过危及器官剂量预测和射野角度优化的方法提高食管癌计划设计效率,为食管癌放疗计划设计提供了另一种可选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PF方案同步IMRT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联合化疗(TPF方案)同步调强放疗(IMRT)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93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给予TPF方案同步IMRT,对照组(46例)给予PF方案(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IMRT。治疗结束后的1个月内复查食管钡餐、胸部及上腹部CT,评估其近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总生存期(OS)评估其远期疗效;收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CD8 +水平高于对照组[(33.55±4.46)% vs. (29.06±3.61)%, P<0.05],而CD3 +[(51.29±5.22)% vs. (56.04±6.10)%, P<0.05]、CD4 +[(28.27±3.63)% vs. (30.35±3.52)%, P<0.05]及CD4 +/CD8 + (0.84±0.25 vs. 1.04±0.08, P<0.05)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近期治疗有效率达82.98%(39/4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63.04%(29/4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70, P=0.030)。观察组的中位OS为25.3个月(95% CI为17.9~26.1),对照组为18.2个月(95% CI为14.4~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28, P=0.038)。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疲乏、食欲不振、血液学毒性、食管炎和肺炎等,大多为1~2级,给予对症处理或结束治疗即可消失;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46.81% vs. 78.26%, χ2=9.80, P=0.002)、食欲不振(44.86% vs. 71.74%, χ2=6.99, P=0.008)、白细胞减少(36.96% vs. 73.91%, χ2=13.37, P<0.001)、食管炎(61.70% vs. 82.61%, χ2=5.05, P=0.02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结论:TPF同步IMRT的治疗方案有效性高且不良反应低,可作为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改善的有效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和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0年5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9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23例采用Nab-P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NP组),26例采用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TP组),化疗共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疗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NP组客观缓解率为78.3%(18/23),疾病控制率为100.0%(23/23);TP组客观缓解率为61.5%(16/26),疾病控制率为92.3%(24/26);NP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TP组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脱发、食欲减退、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全身乏力和肌痛。NP组3~4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8.7%,2/23)低于TP组(38.5%,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0.037)。NP组肌痛的发生率(26.1%,6/23)低于TP组(61.5%,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5, P=0.028)。 结论:Nab-P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低,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发生放射性肺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调强放疗效果及分析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昆山市中医医院进行调强放疗的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放射性肺炎1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吸烟史、病理分期、年龄与放射性肺炎发生无相关性( P>0.05),而肿瘤位置、糖尿病、同步化疗、再程放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 P<0.05)。放射性肺炎和非放射性肺炎患者V30、V35、V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V5、V10、V15、V20和全肺照射的平均剂量(ML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调强放疗效果为病情无缓解9例(11.25%)、部分缓解59例(73.75%),完全缓解12例(15.00%),临床有效率为88.75%(71/80)。调强放疗导致的不良反应中,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93.75%(75/80)、12.50%(10/80)、22.50%(18/80),不良反应程度均为1、2级。 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在调强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位置、糖尿病、V5、V10、V15、V20、MLD、同步化疗、再程放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不同照射方式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化疗对颈、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并探讨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在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IMRT±化疗的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30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不同照射方式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其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7%、37.4%、19.3%和59.7%、27.4%、14.4%,中位数分别为26.8个月和15.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化疗为影响全组患者OS的因素( P=0.003、 P<0.001、 P=0.022);性别、cTNM分期、照射方式为影响全组患者PFS的因素( P=0.016、 P<0.001、 P=0.008)。倾向得分匹配后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2%、39.3%、20.0%和62.0%、29.3%、15.4%,中位数分别为27.1个月和18.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cTNM分期和化疗为影响其OS的因素( P=0.026、 P<0.001、 P=0.017);cTNM分期和照射方式为影响其PFS独立性预后因素( P<0.001、 P=0.008)。化疗亚组分析显示患者接受3~4周期化疗为佳。患者不良反应均以0-2级为主且可以耐受。 结论:IMRT±化疗对颈段和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治疗有效;ENI可以提高患者的P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大分割调强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接受常规分割与大分割调强放疗(IMRT)的不良反应差异,探讨大分割放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因素。方法: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IMRT同步化疗的局限期SCLC患者,根据放疗分割模式将患者分为常规分割组与大分割组。采用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对放射性食管损伤和肺损伤进行分级。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11例患者中,常规分割组108例,大分割组103例。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患者中≥2级急性食管炎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8.9%(42/108)和35.0%(36/103),≥3级急性食管炎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2/108)和5.8%(6/1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每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2级晚期食管损伤。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患者中≥2级急性肺炎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0%(13/108)和5.8%(6/103),≥2级晚期肺损伤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6%(6/108)和10.7%(11/1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均无≥3级肺损伤发生。大分割组中,食管平均剂量(D mean)≥13 Gy( OR=3.33,95% CI:1.23~9.01)、计划靶体积(PTV)与食管重叠体积≥8 cm 3( OR=3.99,95% CI:1.24~12.79)是发生2级及以上急性食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OR=7.08,95% CI:1.28~39.19)与≥2级急性肺炎的发生有关( P=0.025);肿瘤部位( OR=4.31,95% CI:1.10~16.94)与发生≥2级晚期肺损伤有关( P=0.036)。 结论:局限期SCLC接受大分割IMRT不良反应可控,食管D mean、PTV与食管重叠体积是≥2级急性食管炎的独立影响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肿瘤部位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中心食管鳞状细胞癌提高三维放疗剂量临床疗效分析——3JECROG R-0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食管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放疗不同放疗剂量对生存的影响,并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6年中国10所医疗中心2 344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经1∶2倾向性评分配比(PSM),根据放疗剂量分为低剂量组(EQD 2Gy<60 Gy)303例,高剂量组(EQD 2Gy≥60 Gy)606例。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9.6个月。经PSM配比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5%、34.7%、27.2%和72.9%、41.7%、34.7%( P=0.018),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2%、27.2%、23.1%和58.3%、38.1%、33.9%( P=0.001)。单因素结果显示颈段/胸上段食管癌、临床分期早、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病变长度短、采用IMRT技术、接受同步化疗、EQD 2Gy≥60 Gy为总生存获益因素(均 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部位、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接受同步化疗以及EQD 2Gy是影响总生存的重要因素(均 P<0.05)。 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EQD 2Gy≥60 Gy时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