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膜支架在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7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中行覆膜支架治疗7例的诊治经过。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9 d至5个月,中位年龄35 d;体重1.6~4.8 kg,中位体重3.3 kg。7例患儿均经上消化道造影及口服美蓝检查明确诊断术后吻合口漏,行非手术治疗1个月后漏口仍未愈合,方给予覆膜支架治疗。结果:覆膜支架置入手术平均时间55 min。术后6例监护室滞留时间<24 h。除1例因其他合并症家属放弃治疗,其余6例术后早期即恢复经口进食。复查无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4周取出支架,复查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见漏口愈合良好。取支架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可回收覆膜支架应用于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患儿疗效好,创伤小,操作简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胸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术后发生胸腔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经验。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7例Ⅲ型CEA患儿的基本临床资料。其中,男141例,女66例;出生体重为(2.90±0.49)kg;中位手术年龄为4.0 d。食管盲端远近端之间的距离为(1.66±1.03) cm。84.1%(174/207)的患儿伴发其他畸形;8.7%(18/207)的患儿被诊断为VACTERL综合征,包括心脏畸形17例、肛门直肠畸形3例、脊柱或锥体畸形8例、泌尿系统畸形5例和肢体畸形5例。46.9% (97/207)的患儿在术前存在肺炎表现。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胸腔感染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18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CEA术后胸腔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35.7%(74/207)的患儿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64.3%(133/207)的患儿接受开胸手术治疗;胸膜外入路手术99例,胸膜内入路手术108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感染24例、气胸94例、吻合口漏74例、吻合口狭窄73例和复发性食管气管瘘13例。从胸腔感染患儿的胸水中分离出致病菌31株,其中58.1 % (18/31)为革兰氏阳性菌,41.9%(13/31)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气胸发生率为91.7%(22/24),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0.8%(17/24);非感染组气胸发生率为39.3%(72/183),吻合口漏发生率为31.1 %(57/183)。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开胸手术比例大,且气胸、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性别、合并综合征、食管盲端远近端之间的距离、术前肺炎、手术年龄、手术入路、术后机械通气、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EA开胸手术更易发生胸腔感染,气胸和吻合口漏可能与胸腔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延迟吻合后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风险预测指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预测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延迟吻合后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风险因素,以期改善患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的患儿资料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中位食管扩张次数为12(0~40)次;Ⅰ型食管闭锁53例,Ⅱ型4例,分非顽固性狭窄组(30例)和顽固性狭窄组(27例)。所有患儿均通过食管内应力延长后行食管延迟吻合,记录患儿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吻合口近远端最宽处和狭窄处直径,计算近端狭窄指数和远端狭窄指数,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食管重建时间、术中食管近远端距离、手术并发症等。单因素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准确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顽固性狭窄相关因素为:食管重建时间、术中近远端距离、留置食道引流管时间、术后2个月近端狭窄指数及远端狭窄指数、胃食管反流。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独立危险因素为:食管重建时间( P=0.014)、术中近远端距离( P=0.017)、术后2个月远端狭窄指数( P=0.028)、胃食管反流( P=0.037)。ROC曲线显示食管重建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94,截断值为93.5 d,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60%( P=0.012);术中近远端距离AUC为0.687,截断值为4.65 cm,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60%( P=0.015);术后2个月远端狭窄指数AUC为0.710,截断值为61.04,敏感度为81.5%,特异度为53.3%( P=0.007);该4个独立因素联合诊断时AUC为0.891,敏感度为74.1%,特异度为93.3%( P<0.001)。 结论:食管重建时间、术中近远端距离、术后2个月远端狭窄指数和胃食管反流多因素联合对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延迟吻合术后顽固性吻合口狭窄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食管穿孔的诊治体会。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中心共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1 659次,其中4例发生食管穿孔,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导致食管穿孔的发生率为0.24%(4/1 659)。4例患儿均为男性,食管狭窄的病因分别为2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烧伤。术中均采用导丝导引的三级球囊进行食管狭窄段的扩张操作(在胃镜直视下将球囊通过活检通道放置于食管狭窄处,往球囊内注水并维持不同的压力即可产生不同的直径);行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的次数范围为1~12次,平均次数为5次;食管穿孔发生的年龄为8个月至2岁11个月。4例患儿中,2例患儿在食管扩张术中发现右侧大量气胸,1例患儿在术中可见胃镜进入胸腔,1例患儿于术后第二天因呼吸困难、发热及左侧气胸,均初步诊断为食管穿孔;3例在24 h内诊断,1例在48 h内获得诊断;2例选择保守治疗,2例选择胸腔镜修补食管穿孔;均使用广谱抗生素,在食管狭窄上段放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并且放置胃管。结果:3例患儿经过3 d的治疗后体温完全正常,治疗后7~11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治疗后7~13 d恢复经口喂养,治疗后10~14 d出院;1例患儿经保守治疗19 d后体温才完全恢复正常,治疗后23 d首次行食管造影检查仍提示食管漏,治疗后30 d行食管造影检查提示存在气管食管瘘并开始经空肠喂养,治疗43 d后出院。4例患儿的随访时间范围为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其中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14次,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无进食呛咳及进食困难;1例患儿再行食管扩张5次后出现呛咳表现,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并行胸腔镜手术修补,目前可正常经口喂养;1例患儿因发展为长段型食管狭窄,目前经胃管喂养,需行食管替代治疗;1例患儿确诊为复发性气管食管瘘,行胸腔镜手术修补后,可正常经口喂养。结论:胃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术后发生食管穿孔较为罕见,需要及时诊治,并根据胸腔污染、全身感染及内循环是否稳定而选择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的程序化诊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程序化诊治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H-type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H-TE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例采取程序化诊治的H-TEF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6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喂养后呛咳;婴幼儿4例,主要表现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胸椎半椎体畸形1例。程序化诊治流程:经食管造影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置入鼻胃管喂养;待炎症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胸片肺部无炎性改变后,于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在食管气管瘘管内留置导管;经床边X线检查确认瘘管位置,如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则采取经颈部手术、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则采取经胸腔镜手术。结果:10例中,经食管造影确诊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3例。患儿术前均成功放置食管气管瘘管内导管。7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采取经右颈开放下食管气管瘘修补术;3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采取胸腔镜手术。均于术后次日即经鼻胃管喂养,术后1周予食管造影检查,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或食管气管瘘复发。随访8个月至5年,3例经颈部开放手术患儿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1~6个月恢复;无一例出现吞咽困难、食管气管瘘复发表现。结论:程序化诊治H-TEF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H-TEF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化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为CEA的临床诊断、治疗决策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285例CEA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09例;早产64例;出生体重(2 740±506)g;195例伴发畸形。按Gross分型:Ⅰ型13例、Ⅱ型2例、Ⅲ型264例、Ⅳ型2例、Ⅴ型4例。总结分析患儿一般资料、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4例因早产、低出生体重或伴发畸形而放弃治疗。25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41例(96.02%)存活(存活组),10例(3.98%)死亡(死亡组)。死亡组与存活组在性别分布及伴发畸形情况(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畸形、其他消化道畸形、消化道穿孔)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1 500 g)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40例(40/251)、吻合口狭窄62例(62/251)、食管气管瘘8例(8/251)。230例Ⅲ型CEA中,123例行胸腔镜手术,107例行开胸手术,两种手术吻合口漏(χ 2=0.413, P=0.520)、吻合口狭窄(χ 2=0.302, P=0.583)、食管气管瘘复发(χ 2=3.016, P=0.082)的发生率、治愈率(χ 2=0.431, P=0.5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EA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直肠肛门畸形、其他消化道畸形及消化道穿孔与CEA预后不良无关,早产、极低出生体重与CEA预后不良相关。Ⅲ型CEA行胸腔镜手术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仍需远期随访及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前超声联合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对胎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联合羊水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P)水平检测在胎儿先天性食管闭锁(E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3月—2023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32例孕妇,孕妇年龄21~42岁,孕周21~40周。132例孕妇于孕16~22周时超声检查疑似EA,孕19~26周进一步行羊水检查。根据胎儿或新生儿临床结局分为2组,经分娩后尸检、外科手术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EA的82例为EA组,排除EA的50例为非EA组。观察指标:(1)比较2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超声检查孕周、羊水检测孕周等临床基线资料。(2)观察2组孕妇产前超声检查胎儿食管、胃肠征象,比较胎儿脐动脉血流峰谷比(S/D)、羊水指数(AFI)、羊水暗区最大深度(AFD)、吞咽指数等超声指标。(3)比较2组孕妇产前羊水检查AFP、GGTP水平。(4)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产前超声联合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诊断胎儿EA的临床价值。结果:(1)2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超声检查孕周、羊水检测孕周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EA组82例,临床分型Ⅰ型13例,Ⅲ型69例。产前超声检查显示:Ⅰ型无食管气管瘘(TEF),胃不充盈,远近端食管呈盲端;Ⅲ型伴远端TEF,胃可充盈良好,远端、近端食管可见液性回声,胃肠道内也可见内容物充盈。82例中,囊袋状征象58例,胃泡小23例,胃泡不显示40例,羊水过多62例。非EA组50例产前超声检查显示:胎儿食管呈管状肌性结构,管壁可显示强-低-强3层回声;胃泡小41例,不显示9例。EA组的AFD、AFI、S/D分别为(7.92±1.05)cm、(23.17±4.14)cm、3.45±0.56,高于非EA组的(7.48±0.96)cm、(15.62±2.38)cm、3.12±0.47;EA组的吞咽指数为(8.11±2.14)mL/h,低于非EA组的(16.35±3.29)m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41、11.75、3.48、17.44, P值均<0.05)。(3)EA组的羊水AFP、GGTP水平分别为(6 037.42±973.65)ng/mL、(238.15±64.69)U/L,高于非EA组的(3 545.78±794.51)ng/mL、(172.43±37.8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26、6.53, P值均<0.001)。(4)ROC曲线显示,产前超声联合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诊断EA的AUC为0.934,高于单独使用超声、羊水AFP和GGTP水平检测的0.824、0.821和0.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产前超声联合羊水AFP、GGTP水平检测诊断胎儿EA更具优势,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治胎儿EA提供更多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23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者中7例术前并发胃穿孔患者资料,均为Ⅲ型食管闭锁,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入院时年龄1~3 d,平均(1.5±0.7)d;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3例,气促发绀3例,呕吐1例。均经食管造影检查确诊为Ⅲ型食管闭锁。入院后因突发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腹部X线片提示气腹,考虑胃穿孔。经腹腔穿刺抽吸处理后腹胀缓解,呼吸困难好转。4例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采取开胸气管食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开腹坏死胃壁切除胃修补术,3例采取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结扎+食管端端吻合+开腹胃穿孔修补术;3例放弃手术。结果:4例手术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2年,平均随访(1.5±0.3)年,有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经球囊扩张治疗后痊愈;无一例并发吻合瘘或气管食管瘘复发;4例经口喂养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长较好。3例放弃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结论:Ⅲ型食管闭锁并发胃穿孔病情进展快,诊治难度大。腹腔穿刺抽吸是有效的紧急处理方式。胸腔镜下气管食管瘘结扎、食道端端吻合术及开腹胃壁修补术是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合并气管软化的早期诊断及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congenital esophageal atresia,CEA)合并气管软化(tracheomalacia,TM)的早期诊断方法及临床结局,为CEA合并TM提供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且术前进行电子支气管内窥镜检查的Ⅲ型CEA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15例食管修复术前及术后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气道评估结果及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出生胎龄(34~40.6)周,中位出生胎龄38.3周;7例(46.7%)存在食管狭窄,5例(33.3%)影像学检查提示胃食管反流;14例(93.3%)合并TM(2例为轻度,10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8例术后1个月再次评估TM较术前更明显,3例为中度TM,5例为重度TM。4例(26.67%)术后无症状;11例(73.33%)表现为痰鸣、呛咳、发绀、气促、拒奶、窒息等,其中2例发生进食后窒息经抢救成功。随访期间无一例食管气管瘘复发,无吻合口漏及食管裂孔疝发生。结论:TM是CEA常见合并症,是CEA手术后呼吸道相关症状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可早期诊断和评估TM,以指导临床治疗。TM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事件,建议长期进行呼吸道随访,以及时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食管闭锁修复术后肥厚型幽门狭窄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在新生儿食管闭锁修复术后的肥厚型幽门狭窄的患儿。患儿母亲产前未规律产前检查。患儿出生胎龄40周 +2,出生时羊水量多,生后即诊断食管闭锁,腭裂,行胸腔镜下食管气管瘘结扎术+食管端端吻合术,术后予鼻饲喂养。4月龄时鼻饲奶后出现呕吐较多咖啡样物,超声及造影提示肥厚型幽门狭窄,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效果良好。由本例认为,食管闭锁术后的患儿如发生不明原因的非胆汁性呕吐/喂养困难,需考虑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能。明确诊断后,可行腹腔镜下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