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本甲状腺毒症伴严重低钾血症合并呼吸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慢性甲状腺炎症,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的发病比例约为1:5~1:10[1].HT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免疫、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2].研究认为HT发生发展与T细胞直接相关,过度活跃的辅助性T细胞对T淋巴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浸润也会促使甲状腺自身抗体生成,进一步损伤甲状腺细胞[3,4].本文报告1例以严重低钾血症导致横纹肌溶解为首发症状的桥本氏甲状腺毒症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低钾血症为首发表现的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血管活性肠肽瘤(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secreting tumor,VIPoma)是一种罕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为水样腹泻(watery diarrhoea)、低钾血症(hypokale-mia)和胃酸缺乏(achlorhydria),又被称为WDHA综合征,因其主要发生在胰腺,也被称为胰腺霍乱[1].据报道,几乎100%的患者发生水样泻,因此大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要临床表现而就诊[2].低钾血症是内分泌科常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诊断时通常从肾性失钾和肾外失钾的鉴别入手,但在最终的病因诊断中仍存在不少难点,容易误诊和漏诊.本文报道的病例以低钾血症为首发临床表现,就诊时腹泻症状并不典型,经过对低钾血症各种病因进行排查,确定该患者低钾来源于肾外失钾,结合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VIP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联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70例。观察单侧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术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Matsushima分级标准评估术侧的脑血流重建情况。结果:3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75例(20.3%)发生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29例、癫痫26例。15例患者预后差(mRS 3~6分),其中2例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OR=2.616,95% CI:1.442~4.744, P=0.002)、合并高血压病史( OR=2.308 ,95% CI:1.326~4.015, P=0.003)、术前mRS 3~5分( OR=2.371,95% CI:1.236~4.547, P=0.009)是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5.6±5.3)个月(6~32个月)。末次随访mRS的中位数为1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与术前的2分( P25、 P75分别为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62例患者行DSA检查,术侧Matsushima分级0级12例,1级121例,2级198例,3级31例。 结论:术前首发症状为TIA、合并高血压病史、术前mRS 3~5分的成人烟雾病患者,应用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枢性面瘫是脑卒中后常见首发症状,积极治疗可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因此精准评定中枢性面瘫对确定康复治疗计划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尚无中枢性面瘫的统一评定标准,本文对近年来中枢性面瘫的主要评定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痛性三叉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痛性三叉神经病为首发表现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阴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对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1例AQP4-IgG阴性的NMOSD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报道,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患者第一次发作表现为右侧面部疼痛起病,伴左侧肢体节段性感觉异常,第二次发作表现为顽固性呃逆、呕吐起病,伴左侧肢体乏力及感觉异常。头颅及脊髓核磁共振平扫提示病灶累及延髓、颈髓,两次血清、脑脊液AQP4-IgG、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髓鞘碱性蛋白(MBP)抗体、寡克隆区带(OCB)均呈阴性,诊断为AQP4-IgG阴性的NMOSD。经激素抗炎、止痛等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感觉异常、呃逆、呕吐、肢体乏力明显好转。结论:痛性三叉神经病可能是AQP4-IgG阴性的NMOSD的首发临床表现,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的NMOSD易误诊、漏诊,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ALCL)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4例原发于CNS的ALK+ALCL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范围12~41岁(中位年龄22岁)。首发症状主要为头晕、头痛,病程0.5~6.0个月。脑实质内单发(3例)或多发(1例)病灶。肿瘤细胞弥漫浸润脑实质或围血管生长,3例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核形不规则,可见“hallmark”细胞(普通型);1例细胞小至中等大,细胞核位于中央,似煎鸡蛋样(小细胞变异型)。所有病例均弥漫表达CD30、ALK1、T细胞胞质内抗原1、颗粒酶B,3/3例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Ki-67阳性指数60%~80%。3例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均呈克隆性重排。手术切除肿瘤后,行ALK抑制剂或高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其中2例辅以全脑放疗)。随访3~98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原发于CNS的ALK+ALCL罕见,好发于年轻男性。患者预后良好,及时准确的诊治尤为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湖南省儿童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净化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毒蕈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血液净化疗效。方法:对2002至2020年入住湖南省儿童医院的51例急性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对不同潜伏期患儿预后进行比较,并对其中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的36例危重症患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51例急性毒蕈中毒患儿的年龄分布为66(43,115)个月;毒蕈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首发症状以消化道表现为主,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94.1%,48/51)。临床分型中胃肠道型45.1%(23/51),多器官损害型51.0%(26/51)。住院时间6(3,11) d。其中早发型45.1%(23/51),晚发型54.9%(28/51),早发型住院时间4(2,7) d,损伤器官数目1(0,3)个,晚发型住院时间8(3,12) d,损伤器官数目为4(2,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晚发型患儿器官功能损伤更严重,主要表现在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心肌酶,两组间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血液净化治疗的36例患儿,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毒蕈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与地域分布特点;首发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以胃肠道型及多器官损害型多见。早发型较晚发型患儿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血液净化治疗对毒蕈中毒患儿的肝功能、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卵巢肿瘤为首发症状的转移性阑尾杯状细胞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阑尾杯状细胞腺癌少见,本文报道1例以卵巢肿瘤为首发症状的转移性阑尾杯状细胞腺癌。患者女,67岁。腹痛2个月,CT示盆腔巨大囊实性肿物,考虑附件来源。术中送检左卵巢肿物,镜下观察大片坏死物中见印戒样/杯状细胞呈片状、筛状、腺管样或单个细胞排列。冷冻病理考虑转移性腺癌,建议临床检查消化道。术中探查发现阑尾肿物。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右半结肠切除术。镜下观察少许阑尾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卵巢肿物一致,其他区域肿瘤细胞似神经内分泌细胞呈巢团、缎带状排列。卵巢和阑尾肿瘤均表达SATB2、CDX2,阑尾肿瘤局灶表达突触素。患者术后接受化疗。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RYAB基因变异致早发限制性心肌病一家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解析一个限制性心肌病家系的致病变异。方法:对先证者和两名直系亲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通过GATK3.7软件鉴别潜在的变异,使用snpEff注释变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ACMG)进行致病性评估,整合Sanger测序和临床表现开展家系内共分离分析。结果:根据ACMG判定 CRYAB c.326A>G (p.Asp109Gly)为致病变异,在家系中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共分离。先证者罹患合并限制性心肌病、肌病和白内障的多系统性疾病,首发症状为左心房扩大。家系另三名患者确诊限制性心肌病,其中两例男性首发症状是双心房扩大,一例女性首发症状为心室传导阻滞。 结论:CRYAB基因c.326A>G杂合变异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该变异导致合并限制性心肌病、肌病和白内障的多系统性疾病尚未见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缔组织病合并肺癌56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提高对CTD合并肺癌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1月至2022年5月住院治疗的CTD合并肺癌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肺癌病理分型、TNM分期、CTD和肺癌的诊断时间顺序、治疗情况以及临床结局。其中50例患者分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组,组间年龄、性别等指标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56例CTD合并肺癌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CTD确诊时年龄(58±15)岁,肺癌确诊时年龄(69±10)岁。CTD类型以RA最常见,其次为PM/DM、SSc和SLE。56例CTD患者中24例(42.9%)累及肺出现肺间质病变;肺癌患者中肺占位26例(46.4%)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次为咳嗽、咳痰19例(33.8%)。肺癌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47例(83.9%)最常见,其次为小细胞肺癌6例(10.7%);TNM分期以Ⅳ期36例(65.5%)最多见。CTD诊断时间早于肺癌者42例,诊断时间间隔7个月至50年,中位诊断时间间隔90(45,244)个月。肺癌诊断时间早于CTD患者2例,诊断时间间隔分别为7、15个月。二者同时确诊者12例,两者发生时间间隔在6个月内。55例患者随访时间10(2,24)个月;15例(26.8%)病情稳定者中Ⅰ期10例(66.7%)最常见,其次为Ⅱ期2例(13.3%)。37例(66.1%)患者死亡,死于终末期多脏器功能衰竭21例(56.8%)或感染16例(43.2%);死亡患者Ⅳ期32例(86.5%)最多见。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各组在性别[男性9例(90.0%),13例(38.2%)与4例(66.7%), χ2=8.88, P=0.012]、吸烟[8例(80.0%),11例(32.4%)与4例(66.7%), χ2=8.24, P=0.016]、TNM分期[Ⅰ期0例(0),12例(35.3%)与0例(0);Ⅱ~Ⅲ期4例(40.0%),3例(8.8%),0例(0);Ⅳ期6例(60.0%),19例(55.9%)与6例(100%), χ2=13.58, P=0.009]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D合并肺癌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对于CTD患者,需密切随访,定期进行影像学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