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状RNA在脊柱脊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RNA。circRNA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与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circRNA能通过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RNA结合蛋白、肽段翻译以及调控基因转录等机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circRNA与椎间盘退变、脊髓损伤、脊柱侧凸以及关节突关节炎存在一定的联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疾病组织的基因芯片或者高通量测序,预测并挖掘与疾病相关的circRNA,可以评估circRNA是否能够作为脊柱脊髓相关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在明确circRNA作用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在实验动物体内进行验证,为脊柱脊髓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前,circRNA在脊柱脊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相比其他领域尚显不足,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circRNA的miRNA海绵机制。由于脊柱外科涉及的疾病类型多样,相应的circRNA研究进展也有所差异。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circRNA的研究,能否利用现有的公共数据库资源对研究脊柱脊髓相关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circRNA在脊柱脊髓相关疾病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旨在帮助科研人员加深对circRNA在脊柱脊髓疾病中的作用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术前超声及炎症指标的列线图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高淋巴结负荷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病理联合炎症指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高淋巴结负荷(HNB)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为个体化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经病理证实的378例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病理特征及术前炎症指标,以8∶2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训练集( n=302)和测试集( n=76),比较两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最佳截断值。训练集中,以腋窝HNB(≥3个转移淋巴结)为因变量,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NB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基于测试集数据验证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和C-index评价模型区分度,Brier score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临床适用性。 结果:训练集与测试集之间所有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NLR、PLR和LMR预测早期乳腺癌HNB的AUC分别为0.578、0.547和0.51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84、150和3.04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Ki-67、脉管侵犯、NLR、PLR、超声特征(原发灶最大径、形状、淋巴结长径/短径、淋巴结皮质厚度、皮髓质界限、淋巴门、淋巴结血流模式)是早期乳腺癌HNB的相关因素(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声特征(原发灶最大径>2 cm、淋巴门消失、非淋巴门型血流信号)、脉管侵犯、Ki-67>14%和NLR>2.184是早期乳腺癌HNB的独立危险因素( OR=7.258、8.784、6.120、8.031、3.394、3.767,均 P<0.05)。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的AUC为0.914(95% CI=0.878~0.949),C-index为0.914;测试集的AUC为0.871(95% CI=0.769~0.973),C-index为0.871,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和Brier score为0.090,提示模型校准度较高;临床决策曲线提示临床获益良好。 结论:基于超声特征(原发灶最大径、淋巴门、淋巴结血流模式)、脉管侵犯、Ki-67及NLR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早期乳腺癌患者HNB的风险,为精准诊疗提供参考依据,以免治疗过度或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BMI与PFNA型号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07例.根据笔者医院海泰V3.0电子病历系统软件采集的患者身高、体重信息,计算得出BMI数值,按照BMI的中国参考标准进行分组:正常及体重不足组为A组[包括体重不足(BMI<18.5 kg/m2)和正常(18.5≤BMI<24 kg/m2)]135例,男57例,女78例;超重及肥胖组为B组[包括超重(24≤BMI<28 kg/m2)和肥胖(BMI≥28kg/m2)]72例,男15例,女57例;分析每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及选择的PFNA型号.结果 本组患者经门诊或电话随访1年,均健在,且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A组患者的平均年龄(80.0±8.2)岁大于B组(79.7±8.9)岁,术中出血量(128.4±113.5)mL多于B组(120.1±84.8)mL,螺旋刀片长度(92.0±7.3)mm长于B组(89.0±32.0)mm,主钉直径(11.0±0.83)mm大于B组(10.7±0.9)mm;其中主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13.8±5.2)d、手术时间(66.5±31.4)mim均短于B组住院时间(15.7±9.6)d、手术时间(75.7±22.0)min,A组主钉长度(184.7±25.3)mm短于B组(189.7±38.4)mm,其中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BMI与PFNA型号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MI值在正常及体重不足患者应用主钉的直径显著大于超重及肥胖患者,且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超重及肥胖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肾生髓益智汤联合甘露特钠胶囊治疗老年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观察补肾生髓益智汤联合甘露特钠胶囊治疗老年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老年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给予补肾生髓益智汤联合甘露特钠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特钠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ADAS-cog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HD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BEHAVE-A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生髓益智汤联合甘露特钠胶囊治疗老年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临床疗效良好,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中药复方七福饮药材的资源稳定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为中药复方七福饮制剂市场化后所需药材的资源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 整合分析专业网站、政府门户网站、期刊文献等渠道数据,对组成七福饮的人参、酸枣仁、地黄、远志、甘草、当归和白术7种中药材主产区及安徽亳州、河北安国中药材批发市场走访调研,分析其特点、规模、总量等,7种药材的产销规模以及质量风险,并对未来5年内所需药材预计消耗量与可获得量进行比较.结果 组成七福饮的7种单味药均为非濒危野生药材,已完全实现人工种植以及跨产区移种,且其再生能力强、种植区域范围广、资源储量大、可获得量充足.结论 组成七福饮的药材资源供应稳定且可持续利用,七福饮制剂的临床大量应用不会对现有该7种药材的产销格局造成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老年痴呆、老年性痴呆或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退化性脑变性疾病,临床以进行性记忆减退、认知障碍、人格改变为主要特征.在我国,AD 的城乡患病率分别高达4.25%和2.4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9%[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但AD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不明确,临床亦无有效治疗药物.因此,寻求防治AD的策略极为紧迫. AD属于中医的"痴呆""呆病""神呆""善忘""文痴"范畴,在中医总体来讲,其病因病机多由于年龄增加,脏腑功能虚耗,气血不足,生髓无源,致使髓海渐空,又或兼有痰浊瘀结,蒙窍阻络,以致神机失用,表现出呆傻愚笨等一系列神志症状,终因毒盛虚极而回天乏术.AD的病位在脑,痰、浊、毒、瘀是疾病发生的关键病理产物,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虚证中最多的证型是心脾两虚证,实证可见痰浊阻窍证、气滞血瘀证等.心脾两虚是AD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的方剂——"七福饮",由人参、当归、熟地、炒白术、酸枣仁、制远志、炙甘草七味药物组成,主治五脏气血俱虚,而心脾尤甚者.关于七福饮,张景岳谓:"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临床用之,"左右逢源,无不可也".张景岳用七福饮治心脾两虚之痴呆.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属气血不足之症.七福饮所需的人参、酸枣仁、熟地黄、制远志、炙甘草、当归、麸炒白术7种药材为传统中药大统货品种,本身具有市场产量大、需求大的特点.通过详细分析上述药材近年来的质量风险特性和产量波动特点,结合七福饮制剂的预估年销售规模,系统评估出该制剂所需药材年消耗量以及充分供给量,从而确保制剂产量、质量双稳定以及市场应用有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地黄饮子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症状棘手且病情不可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严重困扰其正常生活.在治疗方面,目前AD临床尚无特效疗法,而PD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在临床病证分型中,由肾精亏虚导致的过早衰老,神疲健忘,髓海不足等被认为是这类疾病的主要病机.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在古籍中被记载为是滋补肾阴,填补肾阳的良方,且临床数据表明该方对证干预肾精亏虚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机制涉及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线粒体自噬、逆转HPA轴异常与神经保护等方面,且该方中主要有效成分包括马钱苷、松果菊苷、五味子醇甲等.本文旨在对近年地黄饮子治疗AD和PD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有效成分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地黄饮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为该复方后续深入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医将其归于"痴呆"范畴,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脑,多涉及心肝脾肾等脏器.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多为髓海亏虚、气血不足,标实多涉及痰浊血瘀.AD证型总体上可分为髓海不足证、心血不足证、脾气亏虚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阻证、痰浊蒙窍证及热毒内盛证,中医整体观念强调AD虽以虚为本,但病机常发展为虚实夹杂,多以调心、补肾为核心,并兼顾消痰、化瘀.目前所发行相关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指南指出肾之阴阳不足为AD主要证型,其次为肝阴不足证与脾阳亏虚证,临床应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清热解毒法可显著减轻中度AD患者阳亢证、毒盛证、痰浊证和血瘀证的严重程度.中医诊治AD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标准,且各证型病例样本量小,客观依据不够充分,AD各证型基础复方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肾藏精,精舍志"探讨从肾论治不寐病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发挥"肾藏精,精舍志"学说,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阐释"肾藏精,精舍志"学说,辨析肾精对于人体睡眠的影响,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在跟师临床的基础上,综合历代医论和现代研究成果,探究"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在不寐病发生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总结从肾论治不寐病的辨证分型,并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肾潜藏精,充养髓海,是一切精神生理活动的基础,肾精充足人即安卧,肾精亏损人则不寐.肾精主要从生髓主脑、主外司营卫、藏神志三个方面影响人体睡眠,临床上可以采用补精生髓、调和营卫、潜藏肾志等思路来治疗不寐病.经过临床验证,从肾论治不寐,可分为肾阴亏虚型、肾精不足型、心肾不交型、肾不纳气型、肾阳浮越型等,分别辨证治疗,收效良好.所附医案,辨证属肾阴亏虚型不寐病,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服药两周,停用安眠药,睡眠正常.[结论]肾不藏精舍志,会导致脑髓不济,营卫不和,从而引起不寐病."肾藏精,精舍志"学说对于临床治疗不寐病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髓质海绵肾合并远端Ⅰ型肾小管酸中毒、低钾性抽搐1例
编辑人员丨2023/9/16
髓质性海绵肾是少见的肾脏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约为 1/20,000~1/5,000,男性多见.本病的特点为肾小管扩张、发育不良、肾集合管囊状扩张等[1].髓质海绵肾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考虑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密切相关.本病在患者出生时就存在,但未见症状,经尿液检查显示肾功能正常,并发症的诱发可引起临床症状,如肾脏结石或肾脏感染.因此患者常因急性肾绞痛[2]、血尿等症状才检测出本病.本病发病于儿童时期或青年时期[3],在肾衰竭之前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早期特征为多饮、多尿、遗尿等.除了尿液低渗外,患者发育迟缓伴随贫血,且肾保钠功能差,可出现低钠血症与血容量不足,尿钙排泄进一步增加,可诱发低血钙,或引发手足抽搐,也可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肾性骨营养不良[4].本病需及时治疗,否则持续发病 5~10 年,可逐渐进展为肾衰竭.但其合并肾小管酸中毒和低钾血症极为少见.本文报道髓质海绵肾合并远端I型肾小管酸中毒低钾性抽搐患儿 1 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醒脑通督法治疗脊髓-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案
编辑人员丨2023/8/19
曾某,男性,57岁.因"头晕2年余"入院,入院时患者精神较差.体态偏胖,自述在多地三甲医院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并住院治疗,均未获明显好转.刻下:头晕,不敢快速摇头及身体转圈,有头重脚轻怕摔倒感,走路小心翼翼,怕黑暗,饮食可,二便正常,察其舌质淡、苔白偏厚,脉沉偏数,影像学资料符合本病诊断.四诊合参,中医诊断:眩晕(痰湿证);西医诊断:脊髓-椎动脉混合型颈椎病.遂采用醒脑通督法进行治疗.中药治以醒脑开窍,祛风定眩,佐以补肾活血,采用自拟定眩健步汤加减.方药组成:石菖蒲、丹参、白术、苍术、独活各15g,天麻、白芷、防风、法半夏各 12g,川芎、蔓荆子、怀牛膝、桔梗各10g,葛根20g,羌活9g.使用华润集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配方颗粒.3剂.每日1剂,开水冲泡后分2次服用(间隔6~8小时为宜).配合针刺治疗:取百会、四神聪、风池、颈夹脊、列缺、后溪、血海、足三里、绝骨、太冲、阴陵泉、丰隆等穴,针刺用泻法,每天1次.配合静脉用药治疗:天麻素注射液6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分别加入250mL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每日 1 次.经 3 天治疗,患者诸症明显减轻,守方稍事出入,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并带药10剂以巩固疗效.嘱其出院后注意加强锻炼,避免长时间看手机、低头等,工作时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颈部.随访至今未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