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飞员选拔年龄和飞行时间及人格特征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试飞员选拔的年龄和飞行时间及人格特征,为制订试飞员选拔技术规范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抽取36名试飞大队试飞员,从中选取飞行时间≥2 500 h的30名试飞员进行访谈,对访谈资料编码整理,形成试飞员选拔的年龄及飞行时间。36名试飞员完成卡特尔16人格因素测验(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16PF)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评估,按照年龄分为30~39岁组和40~49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试飞员16PF和MMPI得分。结果:歼击机试飞员选拔年龄适用条件为30~35岁,飞行时间为1 000 h以上;轰炸机及运输机试飞员选拔年龄适用条件为30~35岁,无飞行时间限制;两类试飞员选拔均应符合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体格要求。MMPI得分中,30~39岁组试飞员的校正量表得分显著高于40~49岁组( U=97.50, P=0.040),精神分裂量表得分则显著低于40~49岁组( U=95.50, P=0.035),其他人格特征量表得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不同机种试飞员选拔对飞行时间的要求不同。不同年龄段试飞员人格特征差异不显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试飞员选拔的年龄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原驻训后急性缺氧耐力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高原驻训对飞行员急性缺氧耐力的影响,为航空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对18名参加高原驻训3个月,初下高原1周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驻训组)和36名未参加驻训的同机种飞行员(对照组)进行抗荷抗缺氧训练。以缺氧体验训练合格线2 min为界,每20 s记录1次飞行员的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 2)和心率。运用飞行员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BeneView T6型心电监护仪进行训练、评估和监测。 结果: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从缺氧体验训练60 s开始,在相应的时间节点上,驻训组飞行员SaO 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3、3.32、4.79、4.32, P=0.011、0.002、<0.001、<0.001)。对照组飞行员的平均SaO 2随缺氧时间延长下降迅速,而驻训组随缺氧时间延长下降缓慢;驻训组飞行员的平均有效意识时间为(441.11±67.03)s,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95.00±31.49)s,是对照组的2.2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7.74, P<0.001)。 结论:高原驻训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急性缺氧状态下的SaO 2和有效意识时间得到显著提高。短期的慢性缺氧过程能显著提高飞行员的急性缺氧耐力,以利于有效应对高空缺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军飞行学员改装体检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海军飞行学员改装体检疾病谱,探讨飞行学员选拔标准的优化与健康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海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进行改装体检的276例海军飞行学员的疾病种类及体检鉴定结论,计算其疾病构成比。结果:276例飞行学员均为男性,年龄19~22岁,平均(20.8±1.6)岁。检出疾病排前3位的依次是脊柱膝关节疾病[197例(71.38%)]、甲状腺疾病[118例(42.75%)]及消化系统疾病[102例(36.96%)];9种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29.09 ,P<0.001),脊柱膝关节疾病检出率高于其他系统疾病( χ2=46.15~225.85, P均<0.001)。飞行不合格4例(1.45%,屈光不正、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蛛网膜囊肿、垂体瘤各1例),改装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不合格29例(10.51%,蛛网膜囊肿8例、心律失常5例、心理测试不合格4例、脑缺血灶3例,心肌炎、肺大疱、屈光不正各2例,短颈畸形、卵圆孔未闭、颈部神经鞘瘤各1例)。 结论:在飞行学员选拔中,需高度关注检出率高的和可能导致停飞的疾病。应加强培养期间生活训练方式的调整,并对可能诱发空中失能的相关疾病的预警指标和航空医学鉴定、选拔标准进行细化,确保培养出高素质的海军飞行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发生缺氧性晕厥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进行7 000 m缺氧体验训练时,突然发生晕厥,经过分析是由于缺氧刺激导致心率减慢,造成脑部低灌注加重,从而发生了血管迷走性晕厥。该症状吸氧后能及时恢复。提示飞行员在缺氧体验训练中要充分认识高空急性缺氧的危险性,飞行中密切关注引发缺氧的因素,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和处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飞行员脑小血管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飞行员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整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经头颅核磁检查诊断为CSVD的飞行员72例为CSVD病例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头颅核磁检查无异常的飞行员为对照组,比较2组飞行员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飞行时间和机种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飞行员CS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飞行员CSVD群体中脑白质高信号和血管周围间隙多见,并且存在多种影像分型联合的表现,CSVD病例组危险因素数量高于对照组,且总飞行时间和年飞行时间均高于对照组[1 875.00(517.50,2 975.00)h vs 1 000.00(368.50,2 200.00)h,P=0.027]、[126.83(104.55,153.35)h vs 115.77(90.50,136.46)h,P=0.021],CSVD病例组吸烟和高性能战斗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22%vs 5.6%(x2=8.36,P=0.004)]、[29.2%vs 13.9%(x2=7.0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OR=3.304,95%CI:1.172~9.317,P=0.024)、飞行机种(OR=4.607,95%CI:1.596~13.298,P=0.005)、年飞行时间(OR=2.699,95%CI:1.085~6.716,P=0.033)是飞行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飞行员患CSVD与吸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数量、高性能战斗机及年飞行时间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飞行员空中排尿装置舒适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13
目的 调查了解空中排尿装置的舒适性,为研发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自行编制的《空中排尿装置使用反馈调查问卷》对23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排尿装置的基本使用情况、使用感受和问题反馈等数据.结果 23名飞行员中19名(82.6%)自述在使用排尿装置1 h内会出现不适感;普遍认为最短2 h即有必要使用此排尿装置.飞行员既往飞行中的排尿方式有使用水瓶(52.17%)、憋尿(52.17%)和穿纸尿裤(21.74%).使用排尿装置排不出尿的主要原因有个人排尿习惯(56.52%)和装置不适或压迫(56.52%).飞行员对当前排尿装置总体舒适性评价"很不满意"或"较不满意"的共11名(47.83%),15名(65.22%)表示总体上"基本可以接受"或"接受".飞行员对排尿装置主要提出改进装置材质、排尿速度、操作便捷性3个方面参考意见.结论 本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使用空中排尿装置的感受.目前配备的空中排尿装置的舒适性有待提高,同时需改进装置操作的便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第四代战斗机超机动性带来的航空医学问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综述第四代战斗机超机动飞行的加速度载荷特点以及带来的生理影响,以期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 资料引用 引用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8篇,专著2部,互联网资料1份. 资料综合 第四代战斗机的超机动性指的是飞机在实际迎角超过失速迎角的状态下,还能处于受控状态,绕自身3个轴向(纵轴、横轴、立轴)迅速旋转从而改变飞机姿态和机头指向的能力.常见的超机动飞行动作主要有“眼镜蛇机动”“赫伯斯特机动”“钟(表)式机动”“直升机盘旋”等.与常规机动飞行相比,超机动飞行具有+Gz加速度值略低、作用时间较短、增长率很高、-Gz加速度频繁出现、角加速度非常明显,并存在多轴向复合加速度等特点.超机动飞行期间,飞行员可能受到旋转加速度和复合加速度的作用.超机动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影响与加速度过载的方向和G值突然改变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复合加速度对+Gz耐力的影响、更加频繁的推拉效应、不对称视觉消失现象、空间定向障碍和颈部损伤等. 结论 现代高性能战斗机的超机动性极大地拓展了飞机的机动能力,由此也带来了许多人的因素问题,给航空医学科研和卫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分析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和讨论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了解飞行员抗荷耐力水平,为训练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 199名飞行员的载人离心机训练数据,并按训练任务类型分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飞行员两类,对飞行员的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不同类型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 结果 877名进行航空医学鉴定训练的飞行员中有594人完成了8G10s训练,106人完成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9.1%.180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中,有141名飞行员通过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8.3%.142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二代机飞行员中,有140名飞行员通过了7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98.6%,显著高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x2=31.141、29.318,P<0.01),但后两组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8,P>0.05).G-LOC的发生率为5.0%,A-LOC生率为2.7%.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飞行员的G-LOC和A-LOC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x2=4.983、7.528,P<0.05).1 199名飞行员仅有2例(0.17%)发生较严重的急性腰扭伤. 结论 我军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所采用的抗荷措施先进,训练时意识丧失和脊柱损伤发生率低,但训练方案仍需要继续丰富和改进,训练成绩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飞行员肾恶性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飞行时间2 336 h.患者2013年10月疗养体检时超声检查示“左肾上极低回声团块,大小94 mm×70 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不均匀,相应肾皮质受压,团块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汇入”.患者无血尿、脓尿,无腰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患者有20年吸烟史,既往小体检和年度大体检结果均正常.其父亲患“肝硬化,肝癌”.为进一步诊治患者2013年11月入海军总医院.入院诊断:肾上极肿瘤(左侧):肾癌?肾上腺肿瘤?腹膜后肉瘤?入院后查头颅MRI未见异常,肺部CT未见异常,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能训练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体能训练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Gz耐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114例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问询记录,将每周≥3次体能训练的飞行员50例纳入高体能训练组,每周<3次体能训练的飞行员64例纳入低体能训练组.比较两组左、右腿蹬力和离心机训练+6Gz 10s、+7Gz 10s、+8Gz 10s和+9Gz10s的通过率.结果 两组飞行员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和飞行总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体能训练组左、右腿蹬力均显著高于低体能训练组(P均<0.01);在行+6Gz和+7Gz离心机训练后,两组通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P>0.05);当载荷升至+ 8Gz和+9Gz时,高体能训练组的通过率明显高于低体能训练组(P<0.05或0.01);低体能训练组飞行员在训练中易出现颈椎和腰椎损伤.结论 体能训练特别是无氧训练可提高肌肉力量,显著提升飞行员抗载荷能力.因此,建议空军三级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体系加强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体能训练的教育指导和监督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