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制中草药油对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经过建立Wister大鼠深度烧伤模型,探讨自制中草药油机制及促进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清洁健康雄性Wister大鼠60只为研究对象,将建模成功的大鼠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0只和观察组30只.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予以清创后,将凡士林纱布遮盖包裹创面,并用敷贴稳固;观察组采用自制中草药油涂抹,涂抹均匀后予以纱布进行固定,每日进行换药1次.对比两组治疗后第3、7、14、21天创面愈合情况与创面愈合率、HE染色法观察大鼠烧伤创面皮肤成纤维细胞数及毛细血管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烧伤创面皮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后第3、7、14、21天,两组创面愈合率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面积和渗出液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均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EGF、VEGF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利用自制中草药油治疗大鼠深度烧伤创面,可有效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和毛细血管数,提高创面EGF、VEGF水平,促进了创面愈合情况,为临床深度烧伤创面用药提供有力理论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新型渗透性敷料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丙烯酰化明胶和导电聚吡咯制备水凝胶,同时将生理盐水包裹在水凝胶中制备成新型渗透性敷料用于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的治疗.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2)、TBI+海水浸泡伤(B组,n=12)和新型渗透性敷料治疗组(C组,n=12).利用颅脑打击器制备TBI大鼠模型,采用人工海水浸泡30min.C组在浸泡海水结束后于损伤部位贴敷新型渗透性敷料.于模型制备成功后72h时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vans blue,EB)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相关因子(NF-кB、TNF-α、IL-10)表达情况.结果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够包裹生理盐水并且以一定速率渗透出生理盐水,45min后渗出约80%左右.病理学检查可见,B组出现明显脑水肿,脑出血严重;C组脑出血及脑水肿较B组减轻.Nissl染色显示,A组神经元结构完整,C组髓鞘完整性与神经元存活数量均明显优于B组.透射电镜下,B组线粒体缩小、线粒体膜增厚、嵴断裂,C组细胞核染色质部分发生边集,线粒体破坏减少.与B组比较,C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中NF-кB、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新型渗透性敷料能有效促进TBI合并海水浸泡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颅脑创伤(TBI)合并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1例TBI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ICP将患者分为ICP监测组(93例)和ICP未监测组(2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开颅手术率、输血总量、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的使用量及时间、检查转运次数、总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93例ICP监测患者无一例发生与ICP置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与ICP未监测组比较,ICP监测组患者的开颅手术率低[30.1%(28/93)对比46.2%(96/208)],输血总量低,输注甘露醇及高渗盐水的总量少、输注时间短,检查转运次数少,电解质紊乱[14.0%(13/93)对比29.3%(61/208)]和肾功能不全[8.6%(8/93)对比18.8%(39/208)]的发生率低,总住院天数[(18.7±6.0)d对比(21.3±7.5)d]少,上述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其他损伤部位手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时间为(7.5±2.4)个月(6~12个月),两组G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其中ICP监测组的病死率低于ICP未监测组[6.5%(6/93)对比14.9%(31/208), P=0.039]。 结论:TBI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联合使用ICP监测,更有利于ICP的管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N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各3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清中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水平,分析2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 n=10)和高脂饮食组(HF组, n=20),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将HF组随机分为HF组( n=10)和利拉鲁肽组(100 L组, n=10),分别给予0.5 ml/kg灭菌等渗盐水和100 g/kg利拉鲁肽2次/d皮下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组和C组年龄、性别、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N组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ALP)、NLRP3、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总胆红素则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LRP3与收缩压、BMI、空腹血糖、血肌酐、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GGT、ALT、AST呈正相关,但与总胆红素和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HF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AST、ALT)、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与HF组相比,100 L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AFLD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体质量、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大鼠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对NAFLD大鼠的利拉鲁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FAL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来改善肝脏的炎症及脂肪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氯化钡预处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的肺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氯化钡(BaCl 2)预处理是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60只8~12周龄健康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RDS模型组和BaCl 2预处理组,每组20只。BaCl 2预处理组提前3 d连续经尾静脉注射BaCl 2 4 mg/kg,其余两组不进行预处理。采用气管内滴注LPS 3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ARDS模型;假手术组则给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制模成功后24 h,将部分小鼠处死取肺组织,分离右肺下叶于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取小鼠剩余肺组织称重,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部分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2 h后处死取肺组织,观察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剩余小鼠行肺泡灌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RDS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ARDS病理变化,该组小鼠肺W/D比值明显升高(4.951±0.161比3.449±0.299, P<0.01),每克肺组织中EB含量明显增加(μg/g:0.130±0.027比0.085±0.011, P<0.01),光镜下显示肺泡壁结构被明显破坏、肺淤血及肺泡内渗出液明显增多、炎症细胞大量浸润,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升高(分:10.33±1.15比1.67±0.58, P<0.01),BALF中TNF-α水平明显升高(ng/L:900.85±247.80比68.21±5.79, P<0.01)。与ARDS模型组比较,BaCl 2预处理组小鼠肺W/D比值明显降低(4.620±0.125比4.951±0.161, P<0.01),每克肺组织中EB含量明显减少(μg/g:0.108±0.011比0.130±0.027, P<0.01),光镜下显示肺组织损伤程度较ARDS模型组减轻,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降低(分:5.00±1.00比10.33±1.15, P<0.01),BALF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ng/L:169.16±73.33比900.85±247.80, P<0.01)。 结论:BaCl 2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局部炎症反应改善LPS诱导的ARDS模型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对ARDS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英夫利昔单抗对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IFX)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核因子κB/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F-κB/iNO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TBI组及TBI+IFX组,每组24只;后2组小鼠采用控制性皮质撞击法建立TBI模型,TBI+IFX组在造模后30 min经腹腔注射IFX(溶于生理盐水中,浓度为2.5 mg/mL,剂量为10 μg/g),1次/d,共给药3 d。sham组和TBI组分别于相同时间点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天应用Garcia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在造模后第3天采用伊文思蓝染色及干湿重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尼氏染色、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损伤神经元及凋亡神经元比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神经元中caspase-3、神经元核抗原(NeuN)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钙接头分子-1(Iba-1)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干扰素(IFN)-γ]和自由基[氧自由基(ROS)、氮自由基(RNS)]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NF-κB、iNOS的表达。结果:(1)造模后第1、3、7天,3组小鼠Garci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TBI组小鼠比较,TBI+IFX组小鼠造模后第3、7天Garcia评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造模后第3天,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的伊文思蓝渗出量[(18.45±1.32) μg/g vs. (16.38±1.25) μg/g]及脑组织含水量[(81.56±0.96)% vs. (79.97±0.79)%]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造模后第3天,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中损伤神经元比例[(79.50±5.85)% vs. (68.81±7.47)%]、凋亡神经元比例[(41.93±7.49)% vs. (30.59±8.60)%]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造模后第3天,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神经元中caspase-3相对表达量(1.11±0.23 vs. 0.76±0.16)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组化染色及ELISA法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损伤侧脑组织的Iba-1染色评分、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和IFN-γ)和自由基(ROS和RNS)的含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TBI组比较,TBI+IFX组小鼠NF-κB p65、iNOS和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α表达明显减少,NF-κB核转位也受到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FX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下游的NF-κB/iNOS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亚甲蓝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发挥预防脓毒症肝损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30只小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症模型,腹腔注射15 mg/kg亚甲蓝或等渗盐水。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肝巨噬细胞频数变化和肝M1、M2型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检测脂多糖刺激后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B组小鼠的肝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 P < 0.05);肝巨噬细胞频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MB促进肝M2型炎症因子表达升高( P < 0.05)、巨噬细胞M2型炎症因子表达增多( P < 0.05)。MB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发挥预防脓毒症肝损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颅脑创伤患者术中液体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术中维持适宜的血容量对预后有很大影响。有研究表明液体超负荷可导致组织水肿、肺损伤和创面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液体量不足会增加低血压风险,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灌注,甚至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如何优化术中液体管理策略是麻醉科医师最常见问题之一。文章从液体选择(晶体液、胶体液、高渗盐水和甘露醇)、液体用量[开放性液体治疗、限制性液体治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血管内容量状态监测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阐述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以期为TBI患者术中液体管理提供指导并为新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盐酸小檗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ham组,6只)、脓毒症模型组(LPS组,14只)、盐酸小檗碱干预组(Ber组,14只)和Notch信号通路抑制组(DAPT组,14只)。DAPT组于制模前2 h腹腔注射5 mg/kg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采用向大鼠腹腔注射10 mg/kg脂多糖(LPS)的方式复制脓毒症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 mL。Ber组和DAPT组于制模2 h后灌胃50 mg/kg盐酸小檗碱;Sham组和LPS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 mL。分别于制模0、6、12、24 h观察大鼠体温、体质量、行为学和存活情况。制模24 h后麻醉取腹主动脉血,处死大鼠后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回肠组织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回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Notch1及其下游靶信号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制模后24 h,与Sham组比较,LPS组、Ber组和DAPT组大鼠体质量均下降,体温均有所升高,其中LPS组变化最明显,DAPT组次之,Ber组改变最轻;LPS组、Ber组和DAPT组存活率均较Sham组下降〔42.9%(6/14)、57.1%(8/14)、57.1%(8/14)比100%(6/6)〕,故每组取6只用于后续检测。肠道大体观察显示,LPS组大鼠回肠组织水肿及腹腔渗血情况最为严重,Ber组情况明显改善,DAPT组次之。光镜下显示,LPS组大鼠回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杯状细胞明显减少,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Ber组明显改善;DAPT组差于Ber组。电镜下显示,LPS组大鼠回肠微绒毛大量脱落,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结构严重损伤;Ber组情况明显改善,DAPT组差于Ber组。LPS组大鼠血清DAO、iFABP、TNF-α、IL-6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Ber组上述指标较LPS组明显降低〔DAO(μg/L):4.94±0.44比6.53±0.49,iFABP(ng/L):709.67±176.97比1 417.71±431.44,TNF-α(ng/L):74.70±8.15比110.36±3.51,IL-6(ng/L):77.34±9.80比101.65±6.92,均 P<0.01〕,而DAPT组上述指标较Ber组明显升高。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LPS组大鼠回肠组织Occludin、Claudin1、Notch1及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Sham组降低;Ber组上述指标均较LPS组明显升高〔mRNA表达:Occludin mRNA(2 -ΔΔCt):1.61±0.74比0.30±0.12,Claudin1 mRNA(2 -ΔΔCt):1.97±0.37比0.58±0.14,Notch1 mRNA(2 -ΔΔCt):1.29±0.29比0.36±0.10,Hes1 mRNA(2 -ΔΔCt):1.22±0.39比0.27±0.04;蛋白表达:Occludin/GAPDH:1.17±0.14比0.74±0.04,Claudin1/GAPDH:1.14±0.06比0.58±0.10,Notch1/GAPDH:0.87±0.11比0.56±0.09,Hes1/GAPDH:1.02±0.13比0.62±0.01;均 P<0.05〕,DAPT组上述指标较Ber组降低。 结论:盐酸小檗碱早期使用可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损伤,其机制考虑与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及经Notch1信号通路调控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进而改善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技术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舰船反渗透海水淡化高压盐水直接排放导致能耗较高,研发舰船反渗透余压能回收技术,有利于增强新研舰船的整体作战能力。国内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余压能回收普遍采用引进的能量回收装置,但舰船装备的反渗透海水淡化余压能回收技术应立足自主研发。虽然功交换式能量回收已具备一定研究基础,但仍存在技术瓶颈,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方法成熟,用于舰船余压能回收更具技术研发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