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生成素1、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收集32例初诊DLBCL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Ang1、Ang2水平.取DLBCL患者活检组织及25例非肿瘤病变患者颈部手术切除的正常淋巴结活检组织(对照组)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合DLBCL患者临床特征、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LBCL 患者血清 Ang1 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36.22±9.12)ng/mL vs.(30.92±13.37)ng/mL],DL-BCL 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8.42±10.78)ng/mL vs.(23.81±3.68)n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CD34高表达,而正常淋巴结组织CD34低表达;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较正常淋巴结组织增多(25.5±4.4 vs.13.2±3.0,P<0.05).Ang1水平与性别、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1)评分、临床分期、细胞起源(COO)亚型均无明显相关性.Ang2水平与Ann Arbor分期有关,Ⅰ~Ⅱ期DLBCL患者Ang2低表达,而Ⅲ~Ⅳ期患者Ang2高表达(P<0.05);Ang2水平与性别、年龄、IPI评分、COO亚型均无明显相关性.Ang1低表达患者OS时间与Ang1高表达患者无明显差异(25.86个月vs.23.11个月,P=0.722);Ang2低表达患者OS时间明显高于Ang2高表达患者(32.24个月vs.17.66个月,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Ang2水平均为影响患者OS时间的因素;而性别、年龄、Ang1水平与患者OS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Ang2水平均为影响患者OS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Ang1、Ang2在DLBCL患者高表达,促进淋巴瘤血管新生;Ang2水平影响DLBCL患者生存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组织蛋白酶L基因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组织蛋白酶L(CTSL)基因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GSE41613、GSE65858、GSE27020 和GSE30784 数据集,分析CTSL基因在HN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最佳截断值将HNSCC患者分为CTSL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CTSL基因表达对HNSCC的预后预测价值.利用免疫亚型、ESTIMATE法、CIBERSORT法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法分析CTSL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组HNSCC的免疫浸润差异.利用TCGA数据库和GSE65858 数据集分析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下CTSL基因对HNSCC预后和免疫浸润的影响.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泛癌分析.结果 在TCGA数据库和GSE30784数据集中,CTSL基因在HN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6.90±1.07 和 9.54±0.87,均高于正常组织(分别为 5.46±1.20 和 7.96±0.59,均 P<0.05).在 TCGA 数据库和GSE65858 数据集中,CTSL基因在HPV阴性HNSC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16±0.94 和 8.66±0.54,均明显高于HPV阳性HNSCC组织(分别为 6.10±1.18 和8.41±0.51,均P<0.05).在TCGA数据库和GSE41613、GSE65858、GSE27020 数据集中,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CTSL基因低表达组比较,CTSL基因高表达组的 HR值分别为 1.64(95%CI:1.24~2.17,TCGA 数据库总生存时间)、1.62(95%CI:1.15~2.28,TCGA数据库无进展生存时间)、2.42(95%CI:1.31~4.46,GSE41613数据集总生存时间)、2.22(95%CI:1.29~3.81,GSE65858数据集总生存时间)和 2.66(95%CI:1.53~4.63,GSE27020 数据集无病生存时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CTSL基因低表达组比较,CTSL基因高表达组的HR值分别为1.55(95%CI:1.17~2.06,TCGA数据库总生存时间)、1.56(95%CI:1.09~2.21,TCGA数据库无进展生存时间)、2.06(95%CI:1.10~3.88,GSE41613 数据集总生存时间)、2.33(95%CI:1.35~4.02,GSE65858 数据集总生存时间)和 2.64(95%CI:1.48~4.72,GSE27020 数据集无病生存时间).CTSL 基因高表达与HNSCC的不良预后有关(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荟萃分析显示,CTSL基因高表达组的HR值分别为 1.93(95%CI:1.56~2.39)和 1.84(95%CI:1.48~2.29).在TCGA数据库中,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CTSL基因高表达组HNSCC的免疫浸润水平较高,具有更有利的免疫激活表型.在GSE65858 数据集中,不同CTSL基因和HPV感染状态与HNSCC的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与HPV阴性且CTSL高表达组比较,HPV阳性且CTSL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χ2=15.39,P=0.002).在TCGA数据库中,CTSL基因的表达与多形性胶质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低级别脑胶质瘤、肝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总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与多形性胶质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低级别脑胶质瘤、肺腺癌、肺鳞癌和前列腺癌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CTSL基因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均P<0.05).结论 CTSL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NSCC患者的预后和免疫浸润密切相关,并且与不同HPV感染状态具有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GATA3与FOXA1在luminal亚型乳腺癌细胞中相互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GATA3与FOXA1在luminal亚型乳腺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基于cBio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公共数据库中乳腺癌临床病例数据集,分析luminal A、luminal B和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组织中GATA3与FOXA1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利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和分析工具Cytoscape预测GATA3与FOXA1的相互作用.以luminal亚型的MCF-7和T-47D乳腺癌细胞以及basal-like亚型的MDA-MB-231和SUM-149PT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RT-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GATA3和FOX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GATA3和FOXA1的细胞定位;蛋白质免疫共沉淀验证GATA3与FOXA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临床病例数据分析显示GATA3与FOXA1在luminal A、luminal B和basal-like亚型乳腺癌组织中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404 7、0.476 1、0.587 6,均P<0.000 1).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显示GATA3与FOXA1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关系.Luminal乳腺癌细胞中GATA3和FOXA1的mRNA(t=80.95、79.73、33.84、33.60,均P<0.000 1;t=15.24、5.21、14.95、14.93,均 P<0.001)和蛋白(t=29.63、28.48、36.60、35.60,均 P<0.000 1;t=34.06、35.30、75.01、74.32,均P<0.000 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asal-like细胞.GATA3与FOXA1在MCF-7和T-47D细胞核中共定位.GATA3与FOXA1存在蛋白相互作用.结论:GATA3与FOXA1可能通过相互作用维持luminal亚型乳腺癌表型稳态,抑制肿瘤恶性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TP患者外周血Tph细胞比例及亚群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辅助T(Tph)细胞比例及其亚群分布情况,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5例ITP患者及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Tph细胞比例及其亚群分布情况.结果:ITP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效应记忆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TP患者的Tph细胞比例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且ITP患者Tph细胞大部分为效应记忆T细胞;Tph细胞与Tfh细胞一样表达共刺激分子ICOS和CD84;Tph细胞主要为Tph2亚型,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Tph1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Tph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尤其是Tph1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ph细胞的异常可能为ITP的发病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5'-N-乙基酰胺基腺苷对心肌线粒体自噬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选择性腺苷A2受体激动剂5'-N-乙基酰胺基腺苷(5'-N-ethylcarboxamido adenosine,NEC A)对心肌线粒体自噬和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心肌H9c2细胞,给予不同浓度NECA(10、100、1 000 nmol/L)处理2 h,对照组给予等体积PBS处理2 ho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线粒体自噬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运用线粒体膜电位探针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E)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运用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和溶酶体绿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Green同时标记细胞,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记录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共定位情况;应用Oxygraph-2k高分辨率呼吸仪检测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NECA组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均无显著变化.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 nmol/L和100 nmol/L NECA处理组线粒体的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OM20)和内膜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亚型(COX Ⅳ)增高,1 000 nmol/L处理后,TOM20和COX 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NECA对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3(TIM23)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加入10 nmol/L NECA处理后线粒体自噬相关因子FUN 14结构域包含蛋白1(FUNDC1)表达明显增加,100、1 000 nmol/L NECA处理对FUNDC1表达无显著影响;而NECA对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和帕金森蛋白(Parkin)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共聚焦显微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NECA处理组的溶酶体与线粒体共定位降低.Oxygraph-2k高分辨率呼吸仪检测结果显示,NECA处理组心肌H9c2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Ⅳ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NECA抑制心肌H9c2细胞线粒体自噬但对线粒体呼吸功能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学亚型,与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相比,IMPC具有更高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倾向,整体预后不佳,然而由于IMPC的罕见性,目前仍没有具体的诊疗指南.探索IMPC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对于临床干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IMPC的特殊形态学结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异常表达、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以及基因特征均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本文就此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并分析费城染色体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71例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区分不同疾病亚型分类,依据是否发生PH分为PH+和PH-两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PH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71例患者中PH的总体发病率为26.9%,且根据疾病亚型分类后发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PH发病率明显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长病程、J4K2阳性和升高的红细胞压积、乳酸脱氢酶、单核细胞计数、尿酸水平是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发生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且不同疾病亚型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外,其他类型患者中PH+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H-患者(均P<0.05).结论:PH在费城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是多样的,且合并PH的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因此,临床上应高度警惕此类患者PH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DNA甲基转移酶-1通过甲基化修饰调控脑胶质瘤中迁移调控蛋白1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利用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脑胶质瘤相关转录组测序(mRNA-seq)数据、单细胞测序数据,对迁移调控蛋白1(SHTN1)进行生存分析、临床相关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慢病毒转染构建DNMT1稳定低表达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以DNMT1-NC为对照,使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SHTN1 mRNA水平,以验证DNMT1与SHTN1的表达相关性;BSAS测序验证DNMT1对SHTN1的甲基化调控作用,采用Kruskall-Wallis检验比较每个CpG位点甲基化差异.结果 SHTN1高表达组脑胶质瘤患者生存优于低表达组(P<0.05);SHTN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并且SHTN1在不同脑胶质瘤WHO分级和不同病理亚型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脑胶质瘤中SHTN1与DNMT1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体外实验DNMT1敲减组中SHTN1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U251:敲减组SHTN1表达丰度高于对照组(1.692比1.000,P<0.01);U87:敲减组SHTN1表达丰度高于对照组(1.420比1.002,P<0.05)].BSAS测序验证SHTN1的3个CpG位点在DNMT1敲减组的甲基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 SHTN1的低表达可能与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相关,DNMT1能通过DNA甲基化作用调控SHTN1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提高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性视神经炎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在过去的 20 年里,我们对脱髓鞘性视神经炎(ON)的认识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血清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抗体——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它与脱髓鞘性ON的特定亚型有关.虽然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最初被认为是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一部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将MOGAD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的NMOSD区分开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病程和预后,需要制定差异化的诊疗方案.为了提高MOG-ON诊疗水平并使这类患者获益更多,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临床表现和治疗进展,这将有助于为更多的神经眼科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皮细胞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鼻黏膜上皮是抵御病原及过敏原的第一道防线,可以通过机械屏障功能、分泌抗微生物分子及诱导免疫反应等方式维持宿主鼻腔黏膜的稳态.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鼻腔鼻窦慢性炎症,鼻黏膜上皮固有免疫功能的减弱、2 型炎症反应的增强都与其发生、发展相关.上皮细胞具有显著多样性,各种亚型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鼻黏膜的功能.本文对鼻黏膜上皮细胞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CRSwNP发病机制及探索精准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