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罗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来宾市人民医院82例初诊远处转移或根治性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安罗替尼联合GP方案治疗(治疗组)45例,同期行GP方案治疗(对照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的影响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19例,年龄(48±10)岁。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71.11%(32/45)比62.16%(23/37),86.67%(39/45)比81.08%(30/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23.53个月(95% CI:17.48~29.58个月)比17.40个月(95% CI:13.33~21.47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位OS时间为34.03个月(95% CI:29.42~38.64个月)比30.47个月(95% CI:28.28~32.66个月),两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服用安罗替尼、初诊时复发或转移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罗替尼的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的食欲减退、乏力、粒细胞减少、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口腔黏膜炎以及肝功能损伤;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对症处理和调整药物剂量后,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反应可控制。 结论:口服安罗替尼靶向治疗联合GP方案化疗可延长复发或转移鼻咽癌患者的PFS,且安罗替尼相关不良反应大部分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硫酸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效果观察及其对胎盘HIF-1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胎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嘉兴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胎盘HIF-1α和内皮素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3.8%(45/48),高于对照组的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36, P < 0.05)。治疗后,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 t=5.70、7.33,均 P < 0.05);研究组胎盘HIF-1α、内皮素分别为(41.03±6.95)μg/L、(93.37±8.29)ng/L,均低于对照组的(82.97±8.86)μg/L、(124.96±9.3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55、25.80,均 P < 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2.5%(6/48)、10.4%(5/48),均低于对照组的31.3%(15/48)、27.1%(1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94、4.38,均 P < 0.05)。 结论:硫酸镁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胎盘HIF-1α和内皮素水平,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益气养阴汤联合二甲双胍和厄贝沙坦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联合二甲双胍和厄贝沙坦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汤治疗。两组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χ 2=5.63,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9.43±2.11)分,低于对照组的(12.11±2.32)分( t=11.34, P < 0.001);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51±1.34)mmol/L、(9.06±2.11)mmol/L、(6.23±0.76)%,均低于对照组的(8.75±2.12)mmol/L、(11.15±2.43)mmol/L、(7.11±1.02)%( t=4.13、6.14、4.01,均 P < 0.05);观察组收缩压为(125.48±8.14)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131.32±9.22)mmHg( t=6.76, 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二甲双胍和厄贝沙坦治疗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TC方案(紫杉醇+卡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予以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予以TC方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胸苷激酶1(TK1)水平、不良反应、总生存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58.82%(30/51)比37.25%(19/51),88.24%(45/51)比64.71(3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75, P=0.029; χ2=7.85, P=0.005)。两组治疗前CA125、HE4、TK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CA125、HE4、TK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蛋白尿、腹泻腹痛、高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2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2.0%比64.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1.57%(11/51)比45.10%(23/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C方案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靶向药物治疗对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患者生命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安罗替尼治疗的19例RAIR-DTC患者[男10例、女9例,年龄(54.5±14.5)岁]。测量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记录靶向治疗后患者不良事件。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欧洲生命质量学会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获取患者靶向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健康状态,计算其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5个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并进行自身健康状态评分。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Kruskal-Wallis秩检验及 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靶向治疗后3个月,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方面受影响者分别为8(8/19)、6(6/19)、10(10/19)、10(10/19)和12(12/19)例,均明显多于靶向治疗前[1(1/19)、1(1/19)、1(1/19)、2(2/19)和2(2/19)例],各维度受影响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4.38~11.31,均 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自身健康状态评分分别为(84.37±6.25)和(71.63±9.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2, P=0.001)。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出现皮肤毒性10例、高血压8例、体质量下降8例、腹泻7例、疲乏6例、肝功能异常5例、蛋白尿2例、肌痛2例、口腔溃疡1例;其中有17例患者坚持继续治疗,2例患者终止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Tg分别为110.16(49.63,294.50)及56.26(44.60,210.50)、53.36(41.25,203.07)、54.35(34.71,223.52) mg/L,治疗后Tg水平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2.42, P=0.490)。治疗后3个月,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为16/17,其中7例部分缓解(PR),9例疾病稳定(SD),1例疾病进展(PD);治疗后6个月,患者PFS率为10/17,其中5例PR,5例SD,7例PD。 结论:靶向治疗3~6个月后,多数患者血清学或影像学有所改善,但药物不良事件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 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德惠市中医院2022年1-8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胱抑素C、血肌酐、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24.65±2.65)mmHg(1 mmHg=0.133 kPa)、(80.25±3.25)mmHg、(6.25±2.32)mmol/L、(1.06±0.65)mg/L、(98.62±12.62)μmol/L、(27.25±8.65)mg/L、(35.82±8.62)U/L、(0.39±0.18)mg,对照组分别为(140.32±2.22)mmHg、(92.62±6.35)mmHg、(11.95±3.55)mmol/L、(1.96±0.55)mg/L、(157.62±15.25)μmol/L、(38.25±13.95)mg/L、(47.22±12.15)U/L、(1.59±0.15)m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02、36.26、9.04、10.52、15.97、9.04、15.97、10.52,均 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32, P < 0.001)。 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氨氯地平联合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分别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氨氯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研究1组34例(氨氯地平联合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2组34例(氨氯地平联合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三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压水平、氧化应激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88%(23/32)、82.35%(28/34)、91.18%(31/34),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6, P < 0.05)。治疗后,三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动态血压、昼间血压、夜间血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9.54、-76.61、11.15、-56.83、-147.35、-23.10、-11.47、-11.65、-128.36、-15.60、-24.52、25.61、118.99、-59.23、-81.64,均 P < 0.05)。对照组、研究1组、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4/32)、8.82%(3/34)、11.76%(4/34),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5, P=0.611)。 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更佳,且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降脂、控制血压、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及临床症状等方面效果更加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帕替尼连续给药或隔日给药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连续给药或隔日给药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52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给药组和隔日给药组。连续给药组接受阿帕替尼(250 mg,每日1次)联合SOX(替吉奥+奥沙利铂)方案;隔日给药组接受阿帕替尼(250 mg,隔日1次)联合SOX方案。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4~6个周期后疾病稳定者接受阿帕替尼+替吉奥维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5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连续给药组26例,隔日给药组25例。连续给药组和隔日给药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6%(22/26)、76.0%(19/25)( χ2=0.60, P=0.499),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50个月(95% CI 6.17~8.83个月)、8.30个月(95% CI 6.99~9.61个月)( χ2=0.71, P=0.401),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5.50个月(95% CI 11.30~19.69个月)、15.60个月(95% CI 13.63~17.57个月)( χ2=1.82, P=0.17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高血压、恶心、呕吐、疲乏、手足综合征、蛋白尿、肝肾损害。连续给药组与隔日给药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11/26)、12.0% (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 P=0.035)。 结论:采用阿帕替尼连续给药或隔日给药联合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似,但隔日给药方案≥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个体化运动处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制定的个体化运动康复处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0年1—11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药物基础上联合个体化的运动康复)各30例,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不调整降压药物。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心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运动12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均 P<0.05);与运动前比较,研究组患者体质指数、静息心率、静息收缩压、静息舒张压、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下降(均 P<0.05),最大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最大功率、峰值心率升高(均 P<0.05),对照组患者静息心率、静息舒张压降低(均 P<0.05);12周后,研究组患者体质指数、静息收缩压、静息舒张压较对照组降低,(24.5±2.0)kg/m 2比(26.7±2.2)kg/m 2、(133.8±10.8)mmHg比(139.3±9.0)mmHg、(79.4±8.0)mmHg比(84.9±9.3)mmHg(均 P<0.05),最大代谢当量、峰值摄氧量、最大功率、峰值心率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6.0±0.6)比(5.2±1.1)、(22.0±2.7)ml·min -1·kg -1比(20.3±3.7)ml·min -1·kg -1、(124.3±19.9)W比(112.4±25.1)W和(130.1±15.5)次/min比(122.9±11.7)次/min(均 P<0.05)。 结论:与单纯降压药物治疗患者比较,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指导制定个体化运动合并药物治疗的康复处方,能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改善其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最佳剂量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确诊的NSCLC患者6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采用多西他赛+顺铂化疗)、阿帕替尼A组[采用阿帕替尼(0.25 g)+多西他赛+顺铂治疗]和阿帕替尼B组[采用阿帕替尼(0.50 g)+多西他赛+顺铂治疗],每组23例。比较3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帕替尼B组1例患者因发生急性心肌梗塞退出临床研究。治疗4个周期后,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ORR分别为17.39%(4/23)、47.83%(11/23)和54.55%(1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 P=0.024);阿帕替尼B组ORR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 P=0.009);阿帕替尼A组和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4.85, P=0.028; χ2=0.20, P=0.652)。3组患者DCR分别为47.83%(11/23)、78.26%(18/23)和86.36%(1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03, P=0.011);阿帕替尼B组DCR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52, P=0.006);阿帕替尼A组和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4.57, P=0.033; χ2=0.51, P=0.477)。3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6.8、9.2、9.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1, P=0.022);与单纯化疗组相比,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25, P=0.036; χ2=8.60, P=0.029);与阿帕替尼A组相比,阿帕替尼B组虽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54, P=0.201)。3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5.2、7.7、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79, P=0.026);与单纯化疗组相比较,阿帕替尼A组和阿帕替尼B组患者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7.01, P=0.039; χ2=8.36, P=0.031);与阿帕替尼A组相比,阿帕替尼B组虽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68, P=0.186)。3组患者乏力[34.78%(8/23) vs. 65.22%(15/23) vs. 72.73%(16/22), χ2=7.50, P=0.024]、高血压[4.35%(1/23) vs. 34.78%(8/23) vs. 68.18%(15/22), χ2=20.07, P<0.001]、手足综合征[4.35%(1/23) vs. 43.48%(10/23) vs. 72.73%(16/22), χ2=22.28, P<0.001]、口腔黏膜炎[8.70%(2/23) vs. 39.13%(9/23) vs. 72.73%(16/22), χ2=19.26, P<0.001]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单纯化疗组相比,阿帕替尼A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阿帕替尼B组乏力、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 P=0.009; χ2=9.68, P=0.002; χ2=6.51, P=0.011; χ2=20.00, P<0.001; χ2=22.37, P<0.001; χ2=19.21, P<0.001)。 结论:阿帕替尼(0.50 g)联合化疗在晚期NSCLC疗效优于单纯化疗,阿帕替尼(0.25 g)和阿帕替尼(0.50 g)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增加治疗剂量不能取得更长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