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其中,现场试验选择9个科室135个高频接触点位,消毒前后采样,比较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消毒效果;实验室试验将模拟试验桌面的30个染菌区块置于紫外线垂直照射下,计算消毒前后细菌杀灭率。结果:现场试验中75%酒精湿巾擦拭、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细菌杀灭率分别为94.99%、91.53%和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的消毒效果好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P<0.05)。实验室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模拟现场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物体表面样本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99。 结论: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和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效果均较好,与常规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效果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口腔科门诊椅旁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程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口腔科门诊牙椅旁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程度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口腔科门诊椅旁物表消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牙周科、口腔全科、正畸科的椅旁操作小桌和治疗车台面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消毒后即刻和消毒后1、2、3 h使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指定区域进行涂抹采样,每个位点连续采集观察5个工作日。结果:受检物体表面消毒后即刻采样合格率100%,消毒后1、2、3 h的采样合格率依次为26.7%(8/30)、23.3%(7/30)、13.3%(4/30),均污染超标且各时间点采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9.155, P<0.05)。消毒后1、2、3 h,椅旁桌采样合格率依次为26.7%(4/15)、20.0%(3/15)、13.3%(2/15),治疗车采样合格率依次为26.7%(4/15)、26.7%(4/15)、13.3%(2/15),均污染超标且各位点采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0.034, P>0.05)。 结论:口腔科门诊应重视椅旁高频操作台面的物表消毒管理,并根据污染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消毒频率,以确保椅旁操作台面的物表卫生符合规范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起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调查分析某院1起重症监护病房(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多重耐药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暴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14日泸州市某医院ICU检出7例CRKP患者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使用SAS 9.4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该病房发生的7例CRKP患者当中,有4例判断为医院感染病例.对7例CRKP患者所在科室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在院患者手表面、病区工作人员手表面、床扶手、床沿、床头柜、呼吸机面板及导管内径、气管导管口外缘、心电监护仪按键、工作区电脑键盘等采集80份标本,其中环境物体表面标本65份、手表面标本15份,1份患者(ICU 7床)手表面标本检出CRKP(检出率为1.25%),其余标本均未检出CRKP.采取隔离、病区清洁消毒等措施后随访监测近2个月未再出现新发CRKP医院感染病例.结论 本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是由于未对CRKP感染患者采取集中隔离措施,病原体污染环境引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的量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明确口腔诊疗操作中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7个门诊科室环境表面的接触时间与频次进行调查,计算平均接触频次、95%置信区间及累积接触频率.结果 口腔诊疗操作中环境表面平均接触26.75次/操作,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体牙髓病专业(46.25次/操作),最低为口腔黏膜病专业(10.19次/操作).高频接触表面为无影灯手柄、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电脑键盘及鼠标、三用枪手柄及线前端、高速牙科手机及线前端,接触频次分别为3.99、3.85、2.65、1.86、1.40次/操作.所有口腔专业的高频接触表面均包含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及手柄(医生侧),75%的专业包含电脑键盘及鼠标,50%的专业接触频次最高为无影灯手柄;环境表面平均接触频次最高为牙冠预备操作(113.50次/操作),最低为正畸咨询(8.50次/操作).结论 不同口腔专业及不同口腔诊疗操作的高频接触表面不同,医疗机构应根据口腔科室高频接触表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清洁消毒及管理措施,切实提升环境清洁消毒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消化内镜学(原著第3版)》出版: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胃肠息肉指的是胃肠表面有突起状组织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慢性肠胃炎、胃肠黏膜增生等因素引起的,是消化内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根据其病理类型与致病因素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明显差异,部分患者会有便血、腹痛、便秘等症状,但胃肠息肉体积较小时患者并无明显症状.胃肠息肉随着病程的延长会有癌变的风险,多数患者是由胃肠道检查确诊的,以往临床治疗主要是依靠普通消化内镜下引导采用高频电刀切除术进行息肉切除,高频电刀主要是通过电极尖端产生高频高压电流,接触时加热组织,实现分离与凝固机体组织的目的.普通消化内镜对胃肠息肉切除有一定的帮助,但其置入过程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疼痛,容易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耐受程度要求较高,且普通内镜下切除术后患者容易发生多种不良并发症,恢复速度也较慢,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不过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升级创新,无痛性消化内镜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它是在普通内镜的基础上加用短效镇静剂镇静,其相较于普通消化内镜而言能够很好的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确保手术的进行.《消化内镜学(原著第3版)》是由(美)迈克尔·B.华莱士,(荷)保罗·福根斯主编,王进海、李路主译于世界图书西安有限公司出版,此书是学习了解消化内镜的精选之书,对分析无痛性消化内镜对胃肠息肉切除术的价值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内源性内参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检测实验室污染判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索内源性内参在判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标本检测实验室污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现场采样和检测方法,对某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内源性内参检出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不同消毒方法清除内源性内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室内各区域均可检出内源性内参,主要分布在移液器、门把手、试验台面、生物安全柜和核酸提取仪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用含氯消毒剂和75%乙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均可明显降低重点区域内源性内参检出率.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应定期监测内源性内参污染,对重点区域加强清洁消毒工作,以有效避免标本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肺炎克雷伯菌污染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患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肺炎克雷伯菌污染情况,为医院环境卫生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中的CRKP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采样和分离鉴定,分析污染情况.结果 共采集周边环境样本189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82%.检出环境样本主要来自高频和中频接触物体表面,24件医务人员手卫生样本未检出该菌.行泌尿道插管和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该菌检出率明显偏高(χ2=4.225和4.225,P=0.040).结论 CRKP患者周边环境物体表面肺炎克雷伯菌污染与接触频次、消毒方法和患者有创性操作情况密切相关,应加强医院环境污染监测和卫生消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医院门诊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洁净度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调查北京市医院门诊区环境表面洁净度情况,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22家三级医院门诊区自助设备和诊室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采样.比较不同类型医院的不同物体表面洁净度合格率差异,分析门诊量与物体表面洁净度的相关性.结果 医院门诊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总合格率为84.60%,其中诊室洁净度合格率最高(88.65%),自助售卖机和自助挂号机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6.47%和82.23%.综合医院洁净度合格率高于专科医院(92.07%vs 79.20%).物体表面洁净度合格的医院门诊量较大,综合医院门诊自助挂号机和专科医院门诊检验结果打印机洁净度与门诊量的关联性最强(Eta2=0.592和0.524).结论 医院应提高门诊区卫生消毒管理水平,根据门诊量调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频次,并加大环境卫生监测力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二氧化氯溶液对呼吸监护病房环境多药耐药菌的清洁消毒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探究二氧化氯溶液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环境多药耐药菌(MDROs)的清洁消毒效果.方法 2019年2-3月RICU环境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设为含氯消毒剂组;2019年4-12月RICU环境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制备的80~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进行清洁消毒,并对MDROs患者周围环境增加一次消毒,设为二氧化氯组;对两组环境物体表面和地面采样进行细菌检测分析,研究二氧化氯溶液对RICU环境多药耐药菌的清洁消毒效果.结果 二氧化氯组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和地面细菌检出率低于含氯消毒剂组(P<0.001);医护办公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检出率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两组环境中检出的MDROs以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主,与患者检出的MDROs基本一致.结论 二氧化氯消毒液制取设备操作简便,能提高保洁人员使用的依从性,制备的80~100 mg/L二氧化氯溶液对环境表面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强化清洁消毒可降低MDROs患者周围环境细菌检出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一种"微胶囊"长效消毒剂对医院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观察聚六亚甲基双胍类长效消毒剂对医院重点科室内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5家三级医院的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试验第1天使用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为含氯消毒剂组,擦拭前和消毒后2、3、4、5、6 h采样;第2~4天使用有效浓度为1.7%~1.9%的新型聚六亚甲基双胍类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长效消毒剂组,擦拭前和消毒后2、4、6、24、48 h采样,通过菌落计数计算合格率.结果 消毒前,2组不同区域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效消毒剂组消毒后4和6 h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含氯消毒剂组(χ2=5.560,P=0.018;χ2=7.800,P=0.005),消毒24 h后合格率与消毒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含氯消毒剂组消毒4 h后合格率与消毒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效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抗菌持续时间优于含氯消毒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