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医疗机构场景下高能脉冲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其中,现场试验选择9个科室135个高频接触点位,消毒前后采样,比较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消毒效果;实验室试验将模拟试验桌面的30个染菌区块置于紫外线垂直照射下,计算消毒前后细菌杀灭率。结果:现场试验中75%酒精湿巾擦拭、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和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细菌杀灭率分别为94.99%、91.53%和9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的消毒效果好于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 P<0.05)。实验室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染菌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3.00,模拟现场试验中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对物体表面样本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99。 结论:高能脉冲紫外手持消毒仪和高能脉冲紫外消毒机器人消毒效果均较好,与常规75%酒精湿巾擦拭消毒效果相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使用一次性消毒帽连接输液接头,B组在输液前使用常规70%~80%酒精棉片反复擦拭15 s输液接头。按照输液间隔8、12 h和采样时机将A组分为A1-8 h、A2-12 h组,B组分为B1-8 h、B1-12 h组,每组33例。对4组患者的输液接头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输液接头表面细菌抑制情况。结果:A1-8 h组脱落2例,A2-12 h组脱落3例,B2-12 h组脱落1例,最终共126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18例患者的输液接头处有细菌,高于B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1-8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A2-12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帽消毒效果不等同于一次性酒精棉片消毒方法,但是可在8 h内抑制输液接头表面细菌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在医院感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在医院感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120例,按照风险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风险管理预防,观察组给予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管理,观察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操作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重复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观察组的医护手卫生合格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观察组的培训合格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观察组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观察组病房内物体表面擦拭消毒检查、消毒液检查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六西格玛DMAIC流程分析在医院感染预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操作合格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腔科门诊椅旁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程度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口腔科门诊牙椅旁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程度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口腔科门诊椅旁物表消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牙周科、口腔全科、正畸科的椅旁操作小桌和治疗车台面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在消毒后即刻和消毒后1、2、3 h使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指定区域进行涂抹采样,每个位点连续采集观察5个工作日。结果:受检物体表面消毒后即刻采样合格率100%,消毒后1、2、3 h的采样合格率依次为26.7%(8/30)、23.3%(7/30)、13.3%(4/30),均污染超标且各时间点采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9.155, P<0.05)。消毒后1、2、3 h,椅旁桌采样合格率依次为26.7%(4/15)、20.0%(3/15)、13.3%(2/15),治疗车采样合格率依次为26.7%(4/15)、26.7%(4/15)、13.3%(2/15),均污染超标且各位点采样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0.034, P>0.05)。 结论:口腔科门诊应重视椅旁高频操作台面的物表消毒管理,并根据污染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消毒频率,以确保椅旁操作台面的物表卫生符合规范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种免洗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性能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检测一种免洗速干过氧化氢-乙醇手消毒剂的消毒相关性能及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灭试验、理化试验和动物毒性试验方法,检测该消毒剂对细菌、真菌及病毒的杀灭性能及其安全性.结果 该手消毒剂以过氧化氢和乙醇为主要复合杀菌组分,过氧化氢含量为1 470 mg/L,乙醇含量为体积分数80.1%.用该手消毒剂原液作用0.5、1.0、1.5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6.00,对白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5.0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用该手消毒剂原液作手擦拭消毒,作用 1 min对手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0.该手消毒剂密封包装经 37℃储存 3个月,其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率均<10%;该手消毒剂的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属无刺激性;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小鼠的毒性属实际无毒;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呈阴性.结论 该过氧化氢-乙醇手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均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其储存性能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超声探头快速复用热封系统的设计与研发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设计并验证快速复用热封系统对超声探头快速复用的应用效果.方法 ①通过医工结合的方式设计并检测快速复用热封系统的性能,主要包括防护膜(多层共挤聚烯烃热收缩膜)和热封主机,根据热缩原理使热缩膜快速热缩贴合于超声探头.在探头表面分别安装温度传感器,进行该系统隔热性能测试.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30例,分别采用3种临床常用措施对探头进行保护,在使用前对穿刺部位周围进行水溶性荧光标记.实验组为热封系统组,采用快速复用热封系统标准操作方法保护超声探头.对照组1为消毒湿巾组,采用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反复擦拭探头表面10~15次后待干;对照组2为保护套组,采用一次性使用腔镜保护套覆盖探头前端,手柄部位采用线绳结扎.对比探头使用前后,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超声探头表面水溶性荧光标记(反映探头表面菌落残留)和复用时间(第一次使用结束至第二次使用开始前所用时间).结果 ①超声探头内部的温度均低于40℃,快速复用热缩系统尚不会影响超声探头性能;②热封系统组复用时间[中位数(P25,P75)]为[8.00(7.00,10.00)]s,低于消毒湿巾组的[95.50(8.00,214.00)]s和保护套组的[25.00(8.00,51.0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封系统组与保护套组使用后均未见荧光残留,热封系统组荧光残留少于消毒湿巾组(26例残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2,P<0.05).结论 本研究设计研发的热缩膜可针对设备尺寸、大小随意切割剪裁,热缩后能对设备进行紧密贴附和包裹,牢固美观;热封系统实现热缩膜与主机的半自动化联动,减少耗时复杂的人为操作,缩短复用时间,应用方便快捷,能提高超声探头复用和运行效率.超声探头快速复用热封系统表面菌落残留少,能够为超声探头提供有效的物理屏障,且实验过程中未损坏探头性能,可以作为探头处理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和谐使命"任务中医院船舱室过氧化氢消毒喷雾法终末消毒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评价医院船执行"和谐使命"任务期间过氧化氢消毒喷雾法与传统终末消毒法在诊疗区域船舱终末消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船诊疗区域 2 间约 20 m2 诊(舱)室作为试验场所.A房间设置为对照组,B房间则为观察组.对照组空气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物体表面采用含季铵盐的消毒湿巾擦拭传统消毒,观察组采用新型过氧化氢消毒喷雾法进行终末消毒,比较 2 种终末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空气细菌总检出率为 33.33%,低于对照组的 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检出率为 62.96%,低于对照组的 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空气细菌总检测合格率为 100.00%,高于对照组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物体表面细菌总检测合格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 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过氧化氢喷雾法相较于传统终末消毒法,具有高效、便捷、安全和节约成本等优点,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不同方法对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消毒效果评价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不同试验方法对季铵盐类消毒湿巾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 用含苯扎氯铵2 060 mg/L的溶液浸渍制备消毒湿巾,其挤出液苯扎氯铵为1 800 mg/L.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湿巾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现场消毒试验等方法对季铵盐类消毒湿巾的消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湿巾挤出液对悬液内指示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 min,杀灭对数值(KL)均>5.0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KL>4.00;湿巾挤出液对布片载体上的指示细菌作用5 min,KL均值分别为3.18、3.28和3.12,对布片载体上的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KL均值为1.22.湿巾载体对TPS与等量3%有机干扰物配制的指示细菌溶液作用3 min,KL值分别为3.53、3.86和3.42,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0 min,KL值为2.89;湿巾载体对PBS配制的指示细菌悬液作用1 min,KL均值分别为3.92、5.30和3.80,对白色念珠菌作用3 min,KL均值为3.22.湿巾擦拭对桌面自然菌的KL值>1.00.结论 不同的试验方法结果差异较大,根据消毒湿巾的实际使用情况,建议采用湿巾载体定量杀菌试验、现场消毒试验来综合评价消毒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麻醉机内部管路污染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调查某医院麻醉机管路污染情况,并探讨去除污染的方法.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某医院手术室麻醉机管路进行细菌污染调查和消毒效果评价.结果 共调查13台麻醉机内部管路呼气端口和活瓣内口,细菌污染超标率分别为31.03%和57.69%.使用后的麻醉机管路采用过氧化氢汽化熏蒸消毒,以及用有效氯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对管路外口处擦拭消毒,麻醉机管路呼气口和活瓣口的卫生合格率均高于消毒前(P<0.05).患者年龄、经腔镜手术和俯卧位通气是污染麻醉机内部呼吸管路的高危因素.结论 所调查的麻醉机管路细菌污染超标严重,采用熏蒸和擦拭消毒可有效降低细菌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COVID-19 RNA提取期间不同压力下的通风系统对实验室污染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探究COVID-19 RNA提取期间不同压力下的通风系统对实验室污染的影响.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室通风系统在开启负压及关闭负压条件下,提取新型冠状假病毒核酸,对于空气及实验室表面的污染情况,确定操作风险区域.本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真实场景试验,另一部分为气溶胶发生器模拟实验意外喷洒实验.结果 真实场景试验:开启负压,Ⅰ室空气采样呼吸道合胞假病毒(RSV),新型冠状假病毒(2019-nCoV)均为阴性,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假病毒(H1N1亚型)(ABH1)紫外消毒后门口采样出现阳性;Ⅱ室空气采样ABH1结果均为阴性,RSV在冰箱处出现阳性.2019-nCoV操作中均出现阳性,紫外消毒后仅冰箱处出现阳性,消毒后未出现阳性结果.擦拭采样中,Ⅰ室和Ⅱ室利用ABH1、RSV、2019-nCoV溶液在操作中和紫外后均存在有较多污染,消毒后结果均由阳性转阴或Ct值变大;关闭负压,Ⅰ室空气采样RSV反应液操作中,窗户采样出现阳性;擦拭采样在冰箱和门把手、传递柜把手、桌子处均出现阳性.Ⅱ室ABH1反应液空气采样操作中均为阳性,紫外消毒后冰箱空气采样仍为阳性;Ⅱ室擦拭采样操作中除桌子1外均出现阳性,消毒后门把手、冰箱把手、生物安全柜表面仍为阳性.气溶胶模拟意外喷溅试验,实验室Ⅱ开启负压和关闭负压,均未出现阳性结果.结论 非负压条件下呈现的点较负压条件下多,说明负压可能对生物安全柜实验的防控起到一定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以实验员手套为传播源的污染较多;规范操作使用生物安全柜,自带的防污染系统和紫外消杀系统可防止污染;实验室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清洁防止实验室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