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腥草破壁饮片单次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研究大鼠单次和重复给予鱼腥草破壁饮片后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鱼腥草破壁饮片和鱼腥草饮片均以7.2g·kg-1的最大给药量单次灌胃给予大鼠观察毒性反应,并持续观察2周;鱼腥草破壁饮片以1.35、2.70、5.40 g·kg-1,鱼腥草饮片1.35、5.40 g·kg-1,连续3个月对SD大鼠灌胃给药,恢复期4周,进行临床观察、体重、摄食量、血清生化学、血液学、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及病理学等各项检查.结果 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以7.2 g·kg-1对SD大鼠单次灌胃给药,未见明显毒性反应;鱼腥草破壁饮片及鱼腥草饮片重复给药3个月,各剂量组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 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单次经口给药对SD大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7.2 g·kg-1.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对SD大鼠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的无毒作用剂量(NOAEL)为6.4 g·kg-1.鱼腥草破壁饮片、鱼腥草饮片在相同给药剂量下,SD大鼠毒性反应无明显区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热家兔的解热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内毒素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及血液中内毒素含量,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家兔发热模型,测量给药前及给药后4 h各组家兔体温,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对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4 h后,耳缘静脉采血,检测全血中白细胞数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IL-6、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以及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地降低致热1 h后的家兔体温;并且,其可显著降低全血中白细胞含量、血浆中内毒素含量.与鱼腥草传统饮片组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著降低致热1 h后的家兔体温、全血中白细胞含量以及血清中IL-6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IL-1β、TNF-α含量.结论: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显著清除家兔体内内毒素,使其体温下降,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传统饮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鱼腥草破壁饮片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考察鱼腥草破壁饮片抗内毒素(LPS)作用,并与传统饮片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BALB/c小鼠鼻滴LPS建立肺部炎症模型,检测血液中炎症细胞数和病理学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采用尾iv内毒素致大鼠炎症模型,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和血浆中LPS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 含量;采用鲎试剂试验法,观察鱼腥草破壁饮片提取物体外抗细菌内毒素作用.结果 鱼腥草破壁饮片和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降低BALB/c小鼠全血中白细胞含量,减轻肺组织病理炎症细胞浸润,且破壁饮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鱼腥草破壁饮片与传统饮片均可不同程度显著降低大鼠全血中白细胞、血浆中内毒素和血清中IL-6、IL-1β 和TNF-α 含量;与传统饮片比较,鱼腥草破壁饮片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TNF-α 含量;相同剂量或相同稀释比例下,鱼腥草破壁饮片体外抗细菌内毒素作用均显著强于鱼腥草传统饮片.结论 鱼腥草破壁饮片具有良好的抗内毒素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鱼腥草传统饮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从鲜鱼腥草用量分析鲜药饮片开发的必要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鉴于鲜药在临床应用中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干品,为了方便对鲜药的应用,使鲜药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研发适合临床使用的鲜药饮片迫在眉睫.本文以常用鲜药鱼腥草为例,通过统计古籍及现代研究报道,对比干、鲜鱼腥草用量,分析用量差异原因,为鲜药饮片的研发抛砖引玉,以期为今后的鲜药研究提供适当的启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特色和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污染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测定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并评价其污染水平.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Pb、Cd、As、Hg、Cu的含量,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污染情况.结果 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回收率为85% ~105%.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植物药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在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Cd、As是主要污染物,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平均单项污染指数顺序为Cd>As>Pb>Cu>Hg,内梅罗综合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同时考察鱼腥草清洗前后其污染指数的变化,发现清洗后单项污染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有下降.结论 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Cd、As的污染较严重,清水清洗能大幅度下降其污染指数,建议鱼腥草在采收时产地加工增加清水清洗的步骤,以便除去泥沙及灰尘沉积,减少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污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含量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同时测定其中新绿原酸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槲皮苷为参照,绘制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为标准筛选影响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差异性成分;采用同一HPLC法测定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新绿原酸等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10批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均有2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60;共指认了其中5个共有峰,分别为新绿原酸(1号峰)、绿原酸(3号峰)、隐绿原酸(4号峰)、芦丁(7号峰)、槲皮苷(11号峰).PCA和PLS-DA结果均显示,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各自分为一类;VIP值大于1的共有峰依次为7号峰(芦丁)、20号峰、5号峰、13号峰、2号峰、18号峰、3号峰(绿原酸)、14号峰、17号峰和19号峰.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和槲皮苷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77~60.29μg/mL(r=0.9997)、1.40~22.42μg/mL(r=0.9995)、3.76~60.22μg/mL(r=0.9999)、2.19~35.06μg/mL(r=0.9999)、25.49~407.88μg/mL(r=0.9997);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中上述5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2%~101.12%、98.86%~100.63%(RSD均小于3%,n=9).干鱼腥草药材中上述5种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87、0.33、0.59、0.61、6.17 mg/g,饮片中分别为0.42、0.11、0.26、0.23、3.16 mg/g.结论 所建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干鱼腥草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芦丁等成分可能是影响其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差异性成分;干鱼腥草药材经炮制后,新绿原酸等5种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含量均有所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饮片生物负载定量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定量评估中药饮片生物负载风险的方法.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2年至2021年发表的中药饮片污染微生物的相关文献,采用修正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从生物负载检测的难易程度、被报道的频率及可能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等方面分析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研究数据,并以风险指数定量描述风险大小,判定风险等级.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35篇,确定相关研究文献29篇,最终纳入17篇.从风险评估结果看,中药饮片生物负载的高风险品种占3.45%~6.78%,以需氧菌总数占比最高;中风险占10.91%~17.24%,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占比最高;低风险占77.97%~85.45%,以耐热菌总数占比最高.从品种上看,松花粉、鱼腥草等药食同源类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风险较高,大多数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风险可控.结论 修正的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模型可用于确定中药饮片的生物负载风险等级,平衡风险收益,为其进一步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药材(饮片)中马兜铃酸的含量分析及初步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中药材(饮片)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特征,并开展初步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近10年的文献数据,从分布情况、相关性、样品差异等角度,分析了12个品种478 批中药材(饮片)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特征.按照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的步骤,明确了计算公式和具体参数,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对细辛中马兜铃酸Ⅰ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12个品种478 批中药材(饮片)中共检出25种马兜铃酸类成分,整体含量马兜铃酸Ⅰ最高,马兜铃内酰胺F1最低,部分成分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含马兜铃酸的药用植物的果实中马兜铃酸类成分远高于其他部位,各药材经炮制后马兜铃酸含量显著降低.按法定用药部位统计,各品种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П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朱砂莲最高,鱼腥草最低.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1批细辛药材中有1批样品中马兜铃酸Ⅰ的靶标危害系数(THQ)大于1,提示其用药存在安全风险.结论 获得的中药材(饮片)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含量现状和建立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为含马兜铃酸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