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氏红鹿方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周氏红鹿方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80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周氏红鹿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及前列腺液常规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卵磷脂小体水平均增加,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氏红鹿方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较单独西药的疗效更好,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前列腺液常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鹿茸多肽多功效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鹿茸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医用历史悠久,功效广泛,针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滑精、宫冷不孕、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研究发现鹿茸的多重功效与其最主要的活性成分鹿茸多肽密切相关.作为代表性动物源中药多肽,鹿茸多肽的相关研究揭示了鹿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断为我们展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奥秘.鹿茸多肽的提取方式需要保证活性和营养的最大保存,主要采用酶解法、溶液萃取法、CO2超临界提取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性地归纳与总结了鹿茸多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重要的治疗作用和保健价值,对鹿茸多肽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心肌、减轻肝细胞损伤、调节骨骼活动等多重功效进行重点介绍.为进一步挖掘开发动物药资源宝库提供理论参考,为源自动物药多肽创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差示扫描量热法用于胶类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的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简便快捷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用于鉴别不同胶类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方法:采用DSC法,样品粒度100目,以铝坩埚为参照物,氮气为气氛,流速100 ml/min,考察最佳升温范围和升温速率。以优化后的DSC试验条件,鉴别42批次的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饮片及配方颗粒。结果:DSC试验最佳升温范围30~500 ℃,升温速率30 ℃/min。DSC谱图显示,阿胶饮片、鹿角胶饮片、龟甲胶饮片分别有4、3、2个特征峰,且三者特征峰峰形、位置均有明显不同;鹿角胶配方颗粒与龟甲胶配方颗粒均有2个放热峰数,但两者特征峰位置不同,阿胶配方颗粒只有1个放热峰。鹿角胶的中药饮片及配方颗粒在325 ℃左右共同出现一放热峰,可作为鹿角胶的特征峰。结论:DSC法具有操作简便、用量少、无需试剂、测量快速、重现性好、谱图易解析等优点,可通过DSC谱图中特征峰数量、位置、峰形和焓值大小等快速鉴别区分各种胶类饮片及配方颗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温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2015—2020年)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2015—2020年温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5—2020年温州市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并对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温州市2015—2020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512例,男性375例,女性137例,年登记率为0.92/10万,不同年度登记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χ 2趋势=30.00, P=0.224)。利福平耐药患者中以初治患者多见(307例,59.96%),不同年度初治、复治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趋势=37.97, P<0.001)。地区分布以乐清市、永嘉县、鹿城区和瑞安市多见,分别有80例(15.63%)、75例(14.65%)、70例(13.67%)、65例(12.70%),鹿城区利福平耐药患者占比呈下降趋势( χ 2趋势=8.43, P=0.004),苍南县呈上升趋势( χ 2趋势=6.66, P=0.010)。患者以<40岁和温州市户籍患者为主(45.90%和87.89%)。利福平耐药患者登记的最常见职业是其他及不详,其中家政家务及待业( χ 2趋势=13.74, P<0.001)、学生( χ 2趋势=4.94, P=0.026)占比呈逐年升高趋势。 结论:温州市耐药结核发生率总体平稳,但结核防控形势仍较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PCNL治疗的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分为尿源性脓毒血症组(46例)和非尿源性脓毒血症组(6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结石大小、结石部位、是否鹿角型结石、结石成分)和临床资料(包括术中冲洗液使用量、手术时间、有无泌尿系感染、肾积水程度、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尿常规),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年龄≥60岁、女性、糖尿病、鹿角型结石、结石成分以磷酸钙为主的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尿源性脓毒血症组术中冲洗液使用量≥30 L、尿常规阳性的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尿源性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女性、糖尿病、术中冲洗液使用量≥30 L、尿常规阳性、鹿角型结石、结石成分以磷酸钙为主均是PCNL术后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年龄≥60岁、女性、糖尿病、术中冲洗液使用量≥30 L、尿常规阳性均会增加PCNL术后患者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的风险,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各项指标予以相关干预,从而达到降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术后疼痛控制及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鹿角肾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麻醉药品(丙泊酚、术后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等)使用剂量、伤害应激反应[血清肾素(Renin)、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CEI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等含量]以及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心率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96, P=0.621);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4.638, P<0.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使用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心率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术后应激反应较小,建议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蓣鹿生精方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脾肾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蓣鹿生精方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脾肾亏虚型少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中医症候积分、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北市中医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接诊的脾肾亏虚型少弱精症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蓣鹿生精方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精液指标[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PR)、PR+非前向运动精子(N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5%(28/33),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5,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分别为(1.64±1.20)分、(1.27±0.8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1.04)分、(2.19±0.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94、-4.30,均 P < 0.05);观察组精液量、精子浓度、PR、PR+NP分别为(4.07±0.86)mL、(28.81±6.48)×10 6/mL、(30.82±11.43)%、(70.69±13.60)%,均高于对照组的(3.62±0.73)mL、(23.87±11.38)×10 6/mL、(24.31±8.27)%、(63.11±14.28)%( t=2.14、2.02、2.47、2.05,均 P < 0.05)。 结论:蓣鹿生精方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脾肾亏虚型男性少弱精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精液质量和精子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总结。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40~67岁。1例既往有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较差。5例入院时均有发热表现,体温分别为38.7℃、38.8℃、37.5℃、38.6℃、40.0℃,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7.2×10 9/L、14.9×10 9/L、11.2×10 9/L、15.1×10 9/L、13.3×10 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90、0.89、0.85、0.87、0.88,均高于正常。尿常规白细胞均>200/μl。C反应蛋白分别为68 mg/L、253 mg/L、9 mg/L、8 mg/L、67 mg/L,其中例1、例2和例5升高较明显。3例有肾功能不全。5例中肾鹿角形结石2例,肾多发结石3例,均伴中重度肾积水。CT检查均提示肾、集合系统和/或肾周有气肿性表现,明确诊断为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例3、例4经单纯抗感染治疗,例5行肾穿刺引流术配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降至10×10 9/L以下,中性粒细胞降至0.80以下,尿常规白细胞降至50/μl以下。另2例感染控制不佳,例1接受肾周脓肿穿刺引流术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配合抗感染治疗3 d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常规白细胞始终为(11~12)×10 9/L,多次复查CT提示各肾盏及肾周积脓积气情况无改善;例2留置输尿管支架及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并配合抗感染治疗后,仍有间断发热,尿细菌培养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加用氟康唑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血常规白细胞仍为12×10 9/L左右,复查CT提示肾盏及肾周积脓积气情况略有加重。 结果:3例感染得到控制者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例4术后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缓解,未发生其他并发症。2例感染控制不佳者行肾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肾小球萎缩、硬化,肾小管扩张,炎性肉芽组织形成。5例随访1~84个月,血常规、肌酐、CT影像与出院时相比均无明显变化,未出现结石梗阻导致的感染。结论:上尿路结石合并气肿性肾盂肾炎少见,但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应早期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留置双J管或行穿刺引流,并配合广谱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以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DROs尿路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及血清PCT、尿β2-MG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发多重耐药菌(MDROs)尿路感染的危险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25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是否并发MDROs尿路感染分为MDROs组(31例)和无MDROs组(228例)。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吸烟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结石大小、结石数量、鹿角形结石、泌尿系梗阻、手术方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生化检验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尿素氮(BUN)、肌酐(Cr)、PCT、C反应蛋白(CRP)、尿β2-MG];采用Pearson分析WBC、NEU、PCT、CRP与BUN、Cr、尿β2-MG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DROs尿路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生化检验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糖尿病、泌尿系梗阻、手术方式、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WBC、NEU、BUN、Cr、PCT、CRP、尿β2-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NEU、PCT、CRP均与BUN、Cr、尿β2-MG呈正相关(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泌尿系梗阻、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WBC、NEU、BUN、Cr、PCT、CRP、尿β2-MG均是MDROs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CRP、尿β2-MG联合诊断的AUC为0.926。 结论:糖尿病、泌尿系梗阻、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结石残留、WBC、NEU、BUN、Cr、PCT、CRP、尿β2-MG均是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术后发生MDROs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且在早期检测血清中的PCT、尿β2-MG水平可辅助临床诊断MDROs尿路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尿路结石合并CRE菌尿行内镜手术后控制感染并发症的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合并尿细菌培养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阳性患者行内镜手术后控制感染并发症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上尿路结石合并尿CRE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7例。平均年龄58.2(34~71)岁。泌尿系B超、CT、KUB检查确诊为上尿路结石。肾结石1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结石位于左侧8例,右侧6例;单发结石3例,多发结石4例,鹿角形结石7例。14例术前尿细菌培养CRE均为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6例,阴沟肠杆菌1例。术前共有3例发热患者,均行血细菌培养,其中阴性1例,CRE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阳性1例。术前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单药10例,联合用药1例;3例发热患者和1例既往有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发热病史患者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磷霉素和氨基糖苷类)单药2例,联合用药2例。术前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7.1(1~24)d,至体温正常,血白细胞、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正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后行内镜手术。14例分别行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2组的结石最大径分别为(31.5±10.2)mm和(10.8±2.6)mm。14例共行15次手术,RIRS 4次,PCNL11次,其中1例间隔1周先后行两次PCNL,1例行肾穿刺造瘘术后16 d行PCNL。PCNL均采用F24标准通道,负压超声碎石系统碎石;RIRS均采用外径F13~14的输尿管软镜鞘,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碎石。术后2 h内和第1天复查血常规、血生化、PCT和CRP,术后第1~2天复查KUB,术后4周拔除双J管。结果:本组1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PCNL和RIRS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1.6±25.3)mins和(38.7±13.1)mins。术后经验性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单药7例;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单药4例,联合用药4例。术后抗菌药物应用至体温正常,生命体征稳定,血白细胞、PCT和CRP正常,肾造瘘管和尿管拔除。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6.8(2~17)d。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3例,为术后24~48 h内出现,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5~11 d,顺利恢复。无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死亡病例。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六水磷酸镁铵8例,均为混合成分;一水草酸钙6例,其中混合成分1例,单一成分5例。结论:合并CRE菌尿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在解除梗阻、充分引流的基础上,对于无发热等临床症状、感染指标(血白细胞、PCT、CRP)正常者可先应用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否则需要及时应用CRE目标性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直至体温正常、感染指标正常、尿常规检查结果明显好转后才可进行内镜手术,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并发症,同时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