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PNB)联合硬膜外麻醉(CEB)应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 5月—2023年 5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CEB,试验组采用CEB联合双侧PNB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肛门内压、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为 95.12%,高于对照组的 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时,试验组肛门内压低于对照组,术后 6、12、24 h时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PNB联合CEB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好,有助于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平稳,降低手术时的肛门内压,减少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阴部神经痛29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阴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单侧阴部神经痛患者,于患侧行"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连续坐位时长,并于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者VAS、HAMA和HAMD评分降低(P<0.05),连续坐位时长增加(P<0.05),总有效率为82.8%(24/29).结论:"秩边透水道"针法可有效治疗阴部神经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排粪失禁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排粪失禁是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在临床诊治方面存在一定争议。目前对排粪失禁的诊治尚未形成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肛肠疾病专家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组织下,召集国内本领域专家成立工作小组,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经过多次讨论,编写了《排粪失禁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建议在治疗前对存在排粪失禁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专科评分、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包括肛门镜和直肠镜检查、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经直肠腔内超声、核磁共振、直肠感觉和顺应性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排粪造影、结肠镜和阴部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检测)。治疗方式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本共识旨在规范排粪失禁的诊治流程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与产后抑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靶向镇痛对初产妇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0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初产妇均实施程控式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组在第二产程时给予硬膜外靶向会阴神经与骶神经镇痛,对照组给予单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局部麻醉方法镇痛。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分娩恐惧量表(childbirth attitudes questionnaire,CAQ)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以及母婴结局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样本 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前,两组产妇CA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EPDS总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镇痛后,观察组在产妇胎儿娩出、会阴缝合以及产后2 h的VAS评分[(4.16±1.43)分,(2.76±1.55)分,(1.38±1.05)分]均低于对照组[(5.12±1.59)分,(3.74±1.31)分,(2.38±1.07)分]( t=3.175,3.424,4.729,均 P<0.05)。产后42 d,观察组CAQ评分总分[(31.12±2.85)分,(34.40±2.97)分]、对分娩时失去控制的恐惧维度[(6.82±1.30)分,(9.16±1.56)分]、对疼痛伤害的恐惧维度[(8.22±1.31)分,(9.32±1.27)分]、EPDS [(6.74±2.35)分,(9.20±2.11)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长[32.50(22.75,46.25)min,40.00(32.75,55.00)min]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产后尿潴留率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第二产程靶向镇痛有助于减轻初产妇分娩疼痛、分娩恐惧及产后抑郁情绪,改善母婴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女性MFP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使用阴部神经阻滞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即刻后、治疗3、6个月后随访其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干预方式下的症状改善情况和QO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NRS评分、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即刻后、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部神经阻滞可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尿频),能更持久的改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术后疼痛控制及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鹿角肾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麻醉药品(丙泊酚、术后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等)使用剂量、伤害应激反应[血清肾素(Renin)、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CEI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等含量]以及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心率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96, P=0.621);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4.638, P<0.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使用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心率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术后应激反应较小,建议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会阴部巨大丛状神经纤维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阴部神经阻滞的改良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阴部神经阻滞的改良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6岁,体重10~2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 n=30):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均采用七氟烷吸入喉罩全身麻醉,保留自主呼吸的方法。喉罩固定后,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R组注入0.2%罗哌卡因0.2 ml/kg;DR组注入0.2%罗哌卡因0.2 ml/kg混合右美托咪定0.75 μg/kg。记录术中阻滞不全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术后首次使用镇痛药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躁动、恶心呕吐、镇静过度、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父母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R组比较,DR组镇痛药首次给药时间延长,对乙酰氨基酚使用率降低,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父母满意度评分增加( P<0.05),术中镇痛不全发生率、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儿均未见镇静过度、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0.75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0.2%罗哌卡因可延长阴部神经阻滞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化了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阴部神经阻滞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劈叉倒地致骶丛根性撕脱伤一例的显微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2020年4月,1位56岁患者因劈叉倒地致骶丛损伤,外院行保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伤后4个月收入院治疗,诊断为骶丛根性撕脱伤。入院行右侧骶丛损伤探查解压松解修复术,术后1年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右足麻木症状减轻,会阴部感觉好转,麻木感减轻,臀中肌、股内收肌群、股二头肌和胫前肌肌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6例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43~68岁,其中2例女性大阴唇缺损、4例男性阴囊缺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8%体表总面积,非关节、功能部位创面采用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修复后残余会阴部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2 cm×10 cm,采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2 cm×5 cm~24 cm×12 cm。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同侧或对侧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血细菌培养结果,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统计住院时间、清创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随访观察皮瓣臃肿情况、是否需行修薄术,评估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观察髋关节活动情况,并由笔者单位泌尿科医师评估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结果: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5例,其中4例血细菌培养为同种细菌,另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住院时间为(22±5)d,清创3~5次,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3±3)d。术后随访3~6个月,2例患者皮瓣略显臃肿,于创面修复后半年行皮瓣修薄术;2例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皮瓣感觉正常,其余4例皮瓣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4例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正常。结论: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术后外形、功能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