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发性子宫穿孔误诊一例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资料及复习文献,提高临床医师对迟发性子宫穿孔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迟发性子宫穿孔被误诊的诊疗经过,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下腹痛为首发症状,拟诊卵巢黄体囊肿破裂、陈旧性异位妊娠破裂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为迟发性子宫穿孔。结论:对于急腹症入院患者,既往有宫腔操作史,应注意子宫穿孔的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取卵术后卵巢黄体破裂大出血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4/4/6
育龄期女性,33岁,因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治疗,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早卵泡期长方案行控制性促排卵,取卵术后出现腹腔内出血,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修补整形术,预后良好.本文就取卵术后并发症之一的腹腔内出血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及预防展开讨论.对于卵巢高反应及有腹腔内出血高风险的人群,术后应该更加严密地观察,及早发现腹腔内出血的可能,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腹腔内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从而提高ART技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急诊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6例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诊手术73例(急诊手术组),择期手术163例(择期手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妊娠结局等.结果 急诊手术指征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4例)和卵巢囊肿蒂扭转(69例).4例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均发生在孕早期;卵巢囊肿蒂扭转42例发生在孕早期、21例发生在孕中期、6例发生在孕晚期,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黄体囊肿(27例)和良性畸胎瘤(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直径5~<10 cm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择期手术组比较,急诊手术组的孕周更小,经腹腔镜手术、卵巢保留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手术中,共有10例患者进行患侧附件切除,均为术中判断卵巢囊肿蒂扭转坏死者.两组患者的剖宫产指征均为产科因素,且两组的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的急诊手术中,卵巢囊肿蒂扭转是最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的急诊手术未明显增加自然流产及早产风险,经腹腔镜手术方式是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俞氏补肾疏肝方在枸橼酸氯米芬促排卵周期中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俞氏补肾疏肝方在枸橼酸氯米芬(CC)促排卵周期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及生殖门诊确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CC;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戊酸雌二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屈孕酮;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俞氏补肾疏肝方.观察各组基础体温(BBT),监测子宫内膜和排卵情况,比较各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①B、C两组的BBT双相比率均高于A组(P<0.01),C组典型双相比率高于A组(P<0.01),B组典型双相比率高于A组(P<0.05),C组典型双相比率高于B组(P<0.05).②B、C两组的hCG日内膜厚度明显高于A组(P<0.05),五线征内膜率高于A组(P<0.01),子宫内膜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A组(P<0.01),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A组(P<0.05).③B、C两组排卵率高于A组(P<0.01),LUFS发生率低于A组(P<0.01),黄体中期孕酮(P)值高于A组(P<0.01).C组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A组(P<0.01),B组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B组(P<0.05).④B、C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有效妊娠率均高于A组(P<0.01),C组的有效妊娠率高于B组(P<0.05).结论 俞氏补肾疏肝方和西药均能提高排卵率,减少黄体功能不足和LUFS发生率,提高妊娠率,但俞氏补肾疏肝方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有效妊娠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药联合治疗来曲唑诱导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调经祛痰方治疗来曲唑(LE)诱导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口服达英-35(月经第5天起,每日1片,连服21 d)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再给予来曲唑(月经第5天起,每日1片,连服5 d)促排卵1个疗程(3个月).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于月经第5天起配合使用中药调经祛痰方,每天1剂,经期停药;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于月经第5天加用电针,穴取关元、足三里、丰隆等穴,隔日1次,经期停针.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改善情况、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LH/FSH比值、总睾酮(T)、雌二醇(E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HNB)含量;比较各组疗效与安全性、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1)3组总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为C组最优,B组次之.(2)3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明显缩短(均P<0.05),且C组优于A组(P<0.05);治疗后B、C组体质量均减轻(均P<0.05),且C组优于A组(P<0.05);BMI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3组治疗后血清LH、LH/FSH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C组治疗后血清T、AMH值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T值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均P<0.05);AMH值C组低于A组(P<0.05).FSH、E2、IHNB各组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C组未发生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LUFS),B组发生LUFS 3例(7.5%),A组发生LUFS 5例(12.5%).结论:对于来曲唑诱导排卵的PCOS不孕患者,通过调经祛痰方联合电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月经周期,减轻体质量,降低血清LH、LH/FSH、T及AMH水平,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疗效优于单纯来曲唑治疗或来曲唑加中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促卵冲剂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血瘀”作用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肾虚血瘀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肾虚是主要病理机制,血瘀是主要病理表现,是一直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补肾促卵冲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继承前辈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特点和现代药理研究成果,精选成方,既保持了中医辨证施治和“异病同治”的特色,又体现了“病证结合”的优越性.在“补肾促卵冲剂”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系统研究中,该方无急性毒性反应,未测出LD50.其高、中、低剂量组在生殖遗传毒性和致畸及围产期实验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在药效学实验中发现,其对大鼠卵泡发育与成熟、黄体形成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以“肾虚血瘀”为切入点,对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黄体功能不足、卵巢早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6种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验证了其贡献度,体现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色,诠释了“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针药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针药结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卵巢动脉搏动指数(PI)、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妊娠率、排卵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经行不畅、经前或经行腹痛及头晕乏力评分,RI及 PI均显著降低(P均 <0.05),LH、E2及 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妊娠率和排卵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卵巢动脉血流指数,调节性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和排卵率,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104例,均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囊肿剔除)和对照组(术中常规囊肿剥除)各5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囊肿破裂率、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囊肿破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3月、6月FSH水平分别为(7.17±1.27)、(7.13±1.26)、(7.12±1.32) U/L,较术前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E2水平为(186.67±34.16) pmol/L,较术前略下降,术后3月[(193.56 ±31.46) pmol/L]、6月[(204.79±33.48) pmol/L]渐升高,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月、3月、6月FSH水平分别为(7.91±1.16)、(7.48±1.44)、(7.22±1.60) U/L,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6月E2水平分别为(171.35±28.75)、(179.42±27.64)、(180.31±29.04) pmoL/L,均较术前下降,虽术后3月、6月较术后1月略升高,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月、3月、6月LH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注射预处理,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囊肿破裂率,有利于保护卵巢及其储备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变换体位经阴道超声在未破裂型宫外孕与妊娠黄体囊肿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变换体位经阴道超声在未破裂型宫外孕与妊娠黄体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56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妊娠黄体囊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行变换体位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2组患者肿物的大小、环壁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物周边血流分布不丰富的比例和血流阻力指数(R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环状或半环状血流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变换体位后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时,观察组中仅有7例(12.5%)患者的肿物与同侧卵巢位置未改变,而对照组中全部患者的肿物与同侧卵巢位置均未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未破裂型宫外孕表现为较高的RI且血流分布不丰富.在变换体外后,多表现为肿物相对同侧卵巢的位移,这一特征可与妊娠黄体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来曲唑与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不孕症患者并随机分为来曲唑组(LE组)和克罗米芬组(CC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次/d、1片/次,盐酸二甲双胍片2次/d、1片/次,治疗3~6周调整患者的内分泌相关指标至正常后停药.LE组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口服来曲唑片1片/d、5 d,CC组服用克罗米芬1次/d、1粒/次.B超监测子宫内膜和卵泡发育情况,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 U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HCG注射日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等相关指标及性激素水平、排卵效果、妊娠结局.结果 LE组成熟卵泡个数及平均直径、螺旋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低于CC组,而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Insler评分和宫腔容积均高于C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的雌二醇水平低于CC组,而黄体生成素峰时间大于C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患者排卵率、多胎妊娠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C组,而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C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应用LE妊娠率较高,且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应用CC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