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胆道闭锁Kasai手术预后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对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Kasai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和山西省儿童医院确诊为BA并行Kasai手术治疗的患儿。根据有无CMV感染,分为CMV阳性组和CMV阴性组;其中CMV阳性组患儿根据抗病毒治疗情况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10日,随访时间2~34个月。收集资料并分析CMV感染对BA患儿Kasai手术后黄疸清除、胆管炎发生情况及自体肝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共纳入91例BA患儿,其中CMV阳性组35例,CMV阴性组56例。CMV阳性组中治疗组26例,未治疗组9例。CMV阳性组较CMV阴性组手术日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MV阳性组与CMV阴性组白细胞比例不一致,CMV阳性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显著高于CMV阴性组[244.00(195.00,341.00)比185.00(126.25,2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Kasai手术后预后指标黄疸清除率、胆管炎发生率及自体肝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MV感染的BA患儿经抗病毒治疗后早期胆管炎发生率显著降低(11.54%比55.56%, P<0.05)。 结论:CMV感染对BA患儿Kasai手术后预后无明显影响;CMV感染患儿经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早期胆管炎发病,这对改善CMV感染的BA患儿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改良胆肠吻合术临床疗效及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改良胆肠吻合术临床疗效及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2例,女73例;年龄为(59±10)岁。165例患者中,4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改良胆肠吻合设为改良组;12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传统胆肠吻合设为传统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及术后情况。(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卡钳值设为0.05。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选择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指标均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165例患者中,72例配对成功,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6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黄疸、术前减轻黄疸、高血压因素混杂偏倚,具有可比性。(2)术中及术后情况。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学类型(胆管下段癌、胰头癌、胰腺囊性肿瘤、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癌),胆肠吻合周围引流管无引流液时间分别为371(270,545)min,6、12、1、2、15例,(12±7)d和314(182,483)min,13、14、1、4、4例,(16±8)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54, χ2 =10.01, t=-2.34, P<0.05);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后A级胆漏分别为0例和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B级胆漏、B级胰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延迟性胃排空、非计划再入院分别为1、0、1、4、1、5、1例和0、1、2、5、2、5、2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改良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后A级胰瘘、总并发症、Clavien-Dindo并发症Ⅰ~Ⅱ级、Clavien-Dindo并发症Ⅲ~Ⅳ级分别为6、12、6、6例和7、14、8、6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 =0.09,0.24,0.36,0.00, 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C级胆漏和C级胰瘘。(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术中胆肠吻合方式为传统胆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11.37,12.27,95%可信区间为1.76~73.35,1.14~131.23, P<0.05)。 结论:与传统胆肠吻合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改良胆肠吻合安全、可行;术前行减轻黄疸治疗、术中行传统胆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扶脾利水消鼓方结合中医辨证施膳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功能、营养指数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扶脾利水消鼓方结合中医辨证施膳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营养指数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7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入院后卧床休息,饮食以摄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为主,采用利尿剂以利尿消肿,并给予保肝、抗病毒等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扶脾利水消鼓方结合中医辨证施膳治疗.两组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郁脾虚证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酸(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营养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胀、纳差、乏力、胁痛和黄疸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治疗后腹胀、纳差、乏力、胁痛和黄疽等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水平低于参照组,ALB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MI、TSF、AMC较治疗前升高,营养风险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组间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治疗后BMI、TSF、AMC水平高于参照组,营养风险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扶脾利水消鼓方结合中医辨证施膳治疗有助于改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利尿消除腹水的功效,改善肝功能,促进水液代谢功能的恢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剖宫产术产妇中的护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将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剖宫产术产妇中,探讨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产检的150例剖宫产孕妇,根据临床护理开展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0例,2019年1月—2020年6月开展激励式健康教育)和观察组(90例,2020年7月—2021年12月开展激励式健康教育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比较2组分娩结局、康复情况、疼痛情况、情绪管理、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1.92±0.64)d vs.(2.93±0.80)d],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9.03±1.69)分vs.(7.75±1.7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在术后1、3、5 d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褥期感染率、产后尿潴留率、缺乳率、新生儿黄疸率、新生儿肺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应用激励式教育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可提升产妇自我管理能力,消除负面情绪,改善母婴结局,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伤寒杂病论》中大黄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黄被誉为“四大国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其作用广泛,临床可灵活配伍其他药物,产生诸多治疗效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用大黄治疗的疾病有黄疸、癥瘕、痞满、大便不通、摔伤、妇女产后、风邪内动等,至今在临床仍有较大的使用价值.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大黄的作用机制也一步步为人们所了解,如大黄改善糖代谢和脂质代谢、消除体内自由基、调节免疫等作用,应该充分挖掘大黄的临床价值,在现代研究的基础上,精确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扩大大黄的使用范围,将大黄应用于血糖调节,免疫障碍等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7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黄疸消退时间、排便次数及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患儿近亲属的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 ,高于对照组的82.50% (χ2 =4.087,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2.87 ± 0.64)d,短于对照组的(3.69 ± 0.75)d(t=5.503,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内排便次数(1.65 ± 0.38)次,多于对照组的(1.29 ± 0.30)次(t=4.84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 ,对照组为17.5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87,P<0.05).护理后,观察组近亲属焦虑评分(36.58 ± 6.92)分、抑郁评分(34.59 ± 5.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69 ± 7.37)分、(43.25 ± 6.05)分(t=5.959、6.792,均P<0.05);观察组近亲属护理总满意率为95.74% ,对照组为80.0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266,P<0.05).结论 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黄疸治疗效果,促进黄疸消退和排便,还可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消除患儿近亲属的负性情绪,提高对护理服务的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胆道闭锁Kasai术后早期行肝移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BA)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早期行肝移植手术的危险因素,为BA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胆道闭锁Kasai术后因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手术的患儿资料,根据Kasai手术与肝移植手术的间隔时间将其分为G1组(≤6个月)、G2组(>6个月~2年)和G3组(>2年),比较3组患儿性别、Kasai手术年龄、Kasai术后黄疸消除、Kasai术后胆管炎发生及肝移植时肝功能指标情况,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查找自体肝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即早期行肝移植手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间性别、Kasai手术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Kasai术后黄疸消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组至G3组逐渐升高;术后早期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低于G1组;术后晚期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2组高于G1组;术后频发胆管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组低于G2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黄疸未消除是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危险因素.结论 胆道闭锁Kasai术后黄疸未消除及早期胆管炎影响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时间,与早期行肝移植手术存在相关性,其中黄疸未消除是早期行肝移植手术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肝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的产生和消除不平衡而导致的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引起的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游离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经过肝管胆管等系统排泄,而新生儿出生后大量的游离胆红素生成,增加了新生儿肝脏转化游离胆红素的负担,并超过了肝管胆管系统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致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肝脏、胆道等器宫容易受到损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目前占新生儿住院病例的首位[1],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达60%,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高达80%[2].近年来我国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现针对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肝脏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健脾清肝退黄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3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健脾清肝退黄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降酶,退黄的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清肝退黄方.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 (29/32),对照组则为78.1%(25/32),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脾清肝退黄方能明显改善肝胆湿热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胆红素代谢,消除肝脏炎症,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梗阻性黄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将50例梗阻性黄疸分为非精氨酸组(A组)和精氨酸组(D组),A组分为急诊手术(B组)和择期手术(C组),研究梗阻性黄疸细胞免疫变化特征及胆道减压和精氨酸对细胞免疫转归。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细胞免疫功能严重抑制,尤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增高显著。在术前精氨酸有显著改善细胞免疫作用,随着胆道梗阻解除和致病因素消除,上述功能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