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室内甲强龙注射联合高压氧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不同疗程的疗效对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鼓室内甲强龙注射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不同疗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38例。3组患者按疗程鼓室内注射甲强龙的同时给予HBO治疗。A、B、C组患者注射甲强龙次数分别为3、5、7次,HBO治疗次数分别为10、15、20次,期间若听力改善连续3次评价为痊愈则停止治疗。各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纯音测听(PTA)检测患耳,依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评估听力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A、B、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65.79%、71.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PTA听阈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疗程鼓室内甲强龙注射联合HBO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但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患者尽早行联合治疗,同时密切观测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内耳钆造影MRI前庭导水管显影的观察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经鼓室内耳钆造影MRI前庭导水管显影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0年2月—2018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691例经鼓膜穿刺注射行内耳钆造影MRI的患者造影前后MRI及临床资料,其中男300例、女391例,年龄9~82岁。691例中,531例双侧、160例单侧(共1 222侧)行内耳钆造影。临床表现为眩晕483例、突发性耳聋125例、头晕42例、耳鸣39例、无症状2例,按症状有无进行分组观察。观察患者MRI图像,与造影前相比,造影后前庭导水管区信号升高即判定有显影,否则为无显影;另外,采用目测评分法评价内耳膜迷路是否积水。采用χ 2检验分析眩晕组与非眩晕组、突聋组与非突聋组、耳鸣组与非耳鸣组之间前庭导水管显影发生率是否有差异,应用列联相关系数分析前庭导水管显影与膜迷路积水之间的关系。 结果:全组691例1 222耳中,26.8%(327/1 222耳)可见膜迷路积水,7.4%(90/1 222耳)可见前庭导水管显影。眩晕组6.0%(56/938耳)可见前庭导水管显影,非眩晕组12.0%(34/284耳)可见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09, P<0.01);突聋组10.2%(19/186耳)可见前庭导水管显影,非突聋组6.9%(71/1 036耳)可见显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612, P>0.05);耳鸣组4.0%(6/149耳)可见前庭导水管显影,非耳鸣组7.9%(85/1 073耳)可见显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2.880, P>0.05)。眩晕组30.1%(282/938耳)可见膜迷路积水,非眩晕组15.8%(45/284耳)可见膜迷路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2.488, P<0.01)。出现膜迷路积水的耳中3.1%(10/327耳)可见前庭导水管显影,无膜迷路积水的耳中8.9%(80/895耳)可见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139, P<0.01);前庭导水管显影与膜迷路积水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0.099, P<0.01)。 结论:鼓室法内耳钆造影MRI图像上,钆对比剂可以进入前庭导水管,显影率约7.4%;骨性前庭导水管内存在外淋巴间隙;内耳钆造影MRI图像上前庭导水管不显影患者存在膜迷路积水的可能性更大,提示有关前庭导水管问题可能是梅尼埃病或眩晕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鼓室内注射与静脉滴注泼尼松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鼓室内注射与静脉滴注泼尼松龙(PAI)治疗突发性聋(SH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宁波明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SHL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途径不同分为鼓室组(鼓室内注射PAI, n=60)和静脉组(静脉滴注PAI, n=60)。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 d。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使用纯音乐听力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500 Hz、1 000 Hz下的听力阈值;比较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鼓室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静脉组的80.00%(χ 2=4.61, P < 0.05);鼓室组患者500 Hz听力阈值为(38.69±3.56),显著低于静脉组的(42.36±4.36)( t=5.05, P < 0.001);鼓室组患者1 000 Hz听力阈值为(32.36±3.36),显著低于静脉组的(40.15±4.12)( t=11.35, P < 0.001);鼓室组患者治疗后PCT为(0.65±0.12)μg/L,显著低于静脉组的(0.98±0.15)μg/L( t=13.30, P < 0.001);鼓室组患者治疗后hs-CRP为(3.28±0.36)mg/L,显著低于静脉组的(5.26±0.56)mg/L( t=23.03, P < 0.001);鼓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与静脉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 ,P > 0.05)。 结论:相对于静脉滴注PAI,鼓室内注射PAI可有效改善SHL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内耳外淋巴间隙钆成像表现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临床诊断的13例(21耳)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患者(LVAS组)和23例(23耳)听力正常者(正常组)外淋巴间隙钆成像资料。先行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和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3D-FLAIR)序列MRI扫描,经鼓膜向鼓室内注入稀释的钆对比剂,1、2、3、6 d后分别行3D-FLAIR扫描。对两组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外淋巴间隙显示情况进行评分,评分结果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测量LVAS组内淋巴管(ED)和内淋巴囊(ES)区注射对比剂前后信号强度,计算与同层脑干的信号强度比(SI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注射前后的差异。结果显示注射对比剂前LVAS组和正常组耳蜗、前庭及半规管在3D-FLAIR上呈低信号;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分布于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外淋巴间隙,两组间显示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5, P=0.34)。正常组ED和ES均未显示,注射对比剂后亦无信号强度改变;LVAS组ED和ES区在3D-FLAIR上呈完全低信号2耳,呈分界清晰低、高信号19耳。注射对比剂后患侧ED和ES区低信号区信号强度增强,注射对比剂前后SIR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1.93, P <0.01)。本研究结果提示:LVAS患耳内耳(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内淋巴积水不显著;患耳ED和ES可能与前庭外淋巴间隙相通;部分患耳的ED和ES内可能存在间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职业性噪声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鼓室内注射与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ONI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两耳分别隔日注射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左、右耳语频平均听阈,患者自觉耳鸣、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改善情况,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左、右耳语频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左、右耳语频听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 ± 4.2) dB/HL比(34.5 ± 3.9) dB/HL、(23.2 ± 4.4) dB/HL比(35.9 ± 5.1) 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耳鸣、头晕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2.4%(21/29)、15/17比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584、5.705, P<0.05)。两组患者头痛、失眠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9%(30/33)比69.7%(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694, 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降低,并且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8.46 ± 3.13)分比 (10.55 ± 3.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鼓室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ONID,能有效改善患者听力水平,减轻耳鸣、头晕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难治性突聋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前后言语识别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分析单侧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后言语识别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WRS)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58 例行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的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持续时间、耳别、伴随症状、纯音听力及言语测听等数据.对治疗前后患者患耳的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结果和最大言语识别率(maximum speech recognition rate,WRSmax)进行统计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WRS愈后的因素.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耳后注射神经节苷酯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患耳PTA和WRS有显著改善(P=0.027,P=0.038),两者呈负相关(r=-0.682,P<0.05).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发现年龄、性别、诱发因素、患侧耳别、伴随症状与WRS 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P=0.208、P=0.079、P=0.335、P=0.331),而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听力损害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是影响WRS疗效的重要因素(P=0.010,P=0.033,P=0.026).结论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耳后注射神经节苷脂联合鼓室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后WRS疗效为 41.38%,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包括: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听力损害程度及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长者疗效显著差于病程短者,低频听力下降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WRS疗效明显较平坦型及高频听力下降者好;听力损害程度越重,疗效越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咽鼓管功能对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通过检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咽鼓管功能,评估其对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内镜下鼓室内注射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15例,根据治疗2周后纯音听阈检测结果分为有效组(听力提高≥ 15 dB)和无效组(听力提高<15 d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咽鼓管功能对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2周后,81例听力较治疗前提高≥15 dB为有效组,其余34例听力提高<15 dB为无效组.无效组年龄、受损频率听阈、咽鼓管功能评分水平较有效组高(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6,95%CI:1.022~1.155)、受损频率听阈(OR=1.042,95%CI:1.006~1.079)、咽鼓管功能评分(OR=4.412,95%CI:2.247~8.666)为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咽鼓管功能评分预测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的AUC为0.812(95%CI:0.728~0.879),显著高于年龄[0.665(95%CI:0.571~0.750)]、受损频率听阈[0.667(95%CI:0.573~0.752),P<0.05].结论 咽鼓管功能对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镜下鼓室内注射效果预测价值相对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鼓室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对中耳炎患者鼓室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诊治的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应用醋酸泼尼松龙25 mg+盐酸氨溴索7,5 mg鼓室内注射治疗,B组应用醋酸曲安奈德10 mg+盐酸氨溴索7.5 mg鼓室内注射治疗,C组应用鼓膜内置管引流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听阈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C组的治疗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气导平均听闻均较A组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经过治疗后有4例患者出现头痛、出血及眩晕等并发症,其余两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曲安奈德对急性中耳炎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使得治疗后的气导平均听阈得到显著下降,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34例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继续常规治疗的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8例接受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疗程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导纯音听阈均值(PTA)以及观察组的用药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为(52.36±6.43)dB,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15±7.82)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患者注射过程中出现眩晕,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鼓室内注射甲强龙是治疗难治性突聋有效、安全的一种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方式在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不同局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方法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常规治疗至少1个疗程无效的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患者,共305例(305耳).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将病人分为治疗组(277耳)和对照组(D组,28耳),其中,治疗组分为鼓室灌注甲强龙联合静脉全身给药组(A组,216耳),耳后注射甲强龙联合静脉全身给药(B组,42耳),耳后注射组(C组,19耳).A组患者鼓室置管,每天鼓室灌注甲强龙20mg,并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静脉滴注;B组每3天予患耳后乳突骨膜下注射甲强龙40mg治疗,共4次,联合静脉应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C组每3天予患耳后乳突鼓膜下注射甲强龙40mg治疗,共4次,并口服银杏叶片和甲钴胺.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失败后每天继续静脉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105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治疗结束后均口服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12月.按照中华医学会突发性聋的疗效标准比较发病后第3个月末各组的听阈.结果 治疗组中ABC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5.2%、50%、42.1%,对照组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疗效显著(χ2=14.11,P=0.003),四组平均PTA改善分别为11.63⊥16.75dB、17.78⊥18.12dB、18.38⊥22.9dB、4.85⊥9.10dB,治疗组比对照组PTA改善值明显(t=2.75,P=0.043).发病至就诊时间为影响听力预后的重要因素,选取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周以内的患者,鼓室置管灌注GC与耳后注射GC疗效相近(χ2=1.21,P=0.247).结论 不同方式局部应用GC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聋较继续常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发病至就诊时间为听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鼓室灌注GC、耳后注射GC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由于本组耳后注射GC的病例资料明显少于鼓室内给药,有待于进一步增加病例数,以及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