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成年人心肺耐力下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 分析社区成年人心肺耐力下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聚类抽样法选取2022-10-08至2022-11-31无锡市梁溪社区、滨湖社区成年人7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中文版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调查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MCS-GLC3功率车测定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VO2max),将VO2max百分制评分体系得分≥60分者纳入心肺耐力正常组,<60分者纳入心肺耐力下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成年人心肺耐力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730例受试者中,心肺耐力下降70例(9.6%).两组性别、年龄、BMI、规律饮食情况、正常吃早餐情况、早餐口味、蔬菜摄入情况、日常饮食的追求、血脂异常者占比、血糖异常者占比、运动次数、GHQ-12评分及中文版PHQ-9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53,95%CI(0.244~0.839)]、年龄[OR=0.348,95%CI(0.185~0.654)]、BMI[24.0~28.0 kg/m2:OR=5.347,95%CI(2.051~13.942);>28.0 kg/m2:OR=15.977,95%CI(6.092~41.899)]、血脂异常[OR=2.496,95%CI(1.351~4.612)]、运动次数[OR=4.177,95%CI(2.333~7.480)]、中文版PHQ-9评分[OR=1.106,95%CI(1.030~1.187)]是社区成年人心肺耐力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区成年人心肺耐力下降发生率为9.6%.性别、年龄、BMI、血脂异常、运动次数、抑郁程度是社区成年人心肺耐力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肝患者体力活动水平与心肺功能及心血管风险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性脂肪肝(MAFLD)患者体力活动水平(PA)和心肺适能(CRF)对心血管风险评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28例T2DM合并MAFLD患者,分为低PA组及中高P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生化指标、能量代谢指标、运动心肺指标及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差别,并通过相关及回归分析探讨除传统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因素外,PA、CRF及其他因素对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结果:低PA组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高于中高PA组,而最大摄氧量(VO 2max)、无氧阈明显低于中高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与PA及VO 2max呈明显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及7项广泛焦虑障碍量表(GAD7)是影响VO 2max的独立相关因素,而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及VO 2max是影响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体力活动的减少及心肺功能的下降是增加T2DM合并MAFLD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临床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肺运动试验特点及中间片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连续选择2019年1—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心衰组)5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9例,均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在运动前静息时采集血浆并检测MR-proA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含量。结果:心衰组患者的NT-proBNP375(236~541)ng/L、MR-proANP 78(52~215)pmol/L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的31(22~130)ng/L和14(10~23)pmol/L( P<0.05)。心衰组患者中,心功能Ⅲ级(23例)患者MR-proANP水平228(121~436)pmol/L较心功能Ⅱ级(33例)患者60(50~92)pmol/L高( χ2=0.256, P<0.01),NT-proBNP水平375(245~743)ng/L比382(220~540)ng/L( χ2=10.949, P>0.05)。心衰组患者的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较对照组降低( P<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升高( P<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衰组的MR-proANP、NT-proBNP与无氧阈、峰值氧摄取量、峰值氧摄取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峰值氧脉搏均呈负相关( P<0.05),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呈正相关( P<0.05),其中MR-proANP与峰值氧摄取量的相关强度( r=0.791)最高。 结论:老年HFpEF患者的运动耐力和摄氧能力较健康人下降,心肺储备功能降低;心功能Ⅱ~Ⅲ级的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患者的血浆MR-proANP水平的高低可反映出心功能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伴椎体后缘骨软骨病(vertebral osteochondrosis,VO)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 1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37~65岁,平均49.2岁。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累及T 12L 1节段5例、L 1,2节段2例、L 2,3节段3例。4例患者为单纯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6例患者合并黄韧带增生、骨化致椎管狭窄或后凸畸形,联合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或矫形手术。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在胸腔镜辅助下能清晰显露并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和骨化物,脊髓、神经根和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手术时间(115.4±23.8)min(范围70~180 min);术中失血量(122.6±21.3)ml(范围40~310 ml)。术后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10例患者VAS评分由术前(7.2±1.9)分降至(1.8±1.1)分,ODI由术前64.3%±13.9%降至16.3%±5.1%,椎间隙前缘高度由术前(7.8±1.5)mm改善至(11.9±2.3)mm,椎间隙后缘高度由术前(4.5±1.1)mm改善至(7.4±1.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例。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侧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胸腰段或高位LDH伴VO,可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能够充分显露、彻底去除突出的椎间盘及骨化物,术后近期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微循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采用电刺激迷走神经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观察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犬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30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失血休克组(SHAM组)、休克组(HEM组)、迷走神经切断组(VGX组)、迷走神经刺激组(STM组)、胆碱酯酶抑制组(THA组)5组,每组6条。采用股动脉快速放血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将左侧迷走神经远端连接刺激电极,于制模成功即刻(0 min),以5 V、2 ms、1 Hz强度的电压持续电刺激30 min。各组犬均行经右颈外静脉置入5F Swan-Ganz漂浮导管,股动脉置管,经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测仪,股静脉置管备用。使模型稳定4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休克前、0 min和180 min时分别取股动脉血检测乳酸值,模型制备完成后每小时记录1次尿量。并记录氧供和氧耗的数值。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制模成功后,SHEM组平均动脉压MAP(mmHg)高于其余4组[(121.30±8.66)、(40.70±0.82)、(41.30±1.21)、(40.50±1.23)、(41.20±1.17), F=110.156, P<0.01],STM组和THA组在90 min时MAP(mmHg)高于HEM组[(65.30±10.63)、(59.30±5.85)、(54.00±5.66), F=105.649, P<0.01]。犬血乳酸值(mmol/L)在0 min时HEM组高于SHAM组[(5.58±0.57)、(0.79±0.18), F=51.454, P<0.01],在180 min时HEM组高于SHAM、STM及THA组[(9.93±2.04)、(0.86±0.14)、(3.19±0.42)、(3.50±1.12), F=75.875, P<0.01]。120 min及180 min时除SHAM组外其余组尿量均减少,但STM组和THA组均高于HEM组[(11.00±1.80)、(10.00±1.20)、(7.00±1.00) ml/h;(11.00±1.00)、(9.00±1.20)、(4.00±0.82) ml/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9.772、129.037, P<0.01)。180 min时除SHAM组外,犬血中氧供及氧耗均降低,STM组和THA组氧供[(284.0±14.8)、(260.7±18.1) ml/min]HEM组[(179.1±7.5)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 375.026, P<0.01);HEM、VGX、STM和THA组氧耗[(73.6±6.6)、(71.5±4.3)、(78.4±3.2)、(73.6±9.2) ml/min]均低于SHAM组[(138.0±18.4)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8.667, P<0.01)。 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对失血性休克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刺五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微循环和血清iNOS、IL-17、MMP-9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刺五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机体微循环和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运城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98例老年SC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采用刺五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评估受试者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检测心肺功能指标[最大摄氧量(VO 2max)、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甲皱微循环指标(形态积分、流态积分、管周积分及总积分)和血清iNOS、IL-17、MMP-9水平。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3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绞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VO 2max、LVEF和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 P<0.05),且观察组VO 2max、LVEF和6MWD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甲皱微循环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甲皱微循环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IL-17及iN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 P<0.05),且观察组血清MMP-9、IL-17及iNO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刺五加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SCAD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机体微循环,调节血清iNOS、IL-17和MMP-9的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中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恢复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患有中重度OSAS的中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及行为能力的培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度为60%~75%峰值功率的有氧训练以及60%~80%最大重复10次所使用重量(10RM)的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30 min,每个项目间或同一项目中可休息5 min,抗阻运动每个训练动作重复8~10次,共3组,每组间可休息5 min;每次联合运动60 min,每周训练3次,共12周。分别于入组时(训练前)及训练12周结束后(训练后),对2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及心肺运动试验(CPET),采集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 2)等PSG评估指标,并记录患者的峰值摄氧量(VO 2peak)、峰值功率、无氧阈等运动能力指标以及患者CPET终止后第1、2、3分钟坐位心率恢复数(HRR),记为HRR-1、HRR-2、HRR-3。 结果:训练前2组患者的各项观测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①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AHI[(21.19±5.43)次/h]、ODI[(24.36±5.92)次/h]和L-SaO 2值[(83.65±5.24)%]与组内训练前[(27.55±6.12)次/h、(30.51±6.75)次/h和(79.26±6.43)%]及对照组训练后[(28.25±6.74)次/h和(29.81±6.53)次/h和(79.03±6.44)%]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P<0.05)。②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VO 2peak[(18.92±3.63) ml/(kg·min)]、峰值功率[(94.18±16.26)W]和无氧阈[(13.10±3.35) ml/(kg·min)]与组内训练前[(15.62±3.87) ml/(kg·min)、[(83.37±13.61)W]和(10.23±2.15) ml/(kg·min)]及对照组训练后[(15.34±3.45) ml/(kg·min)、[(80.14±14.57)W]和(10.02±3.18)]比较,均有明显提升( P<0.05)。③训练后患者的心率恢复方面,观察组的HRR-1、HRR-2和HRR-3均高于组内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能明显提高中年中重度OSAS患者的运动能力,并改善其心率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Pv-aCO 2/Ca-vO 2联合血乳酸对儿童原发性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比值(Pv-aCO 2/Ca-vO 2)对儿童原发性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8 d全因病死率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炎症状态、危重评分等相关临床数据。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进行检验。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截断值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预后差异。结果:共纳入63例患儿,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5.6±4.0)岁;28 d死亡16例,病死率为25.4%。生存者与死亡组间性别、年龄、体重及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机械通气比例、外科干预比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比例、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乳酸(Lac)、Pv-aCO 2/Ca-vO 2、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儿科危重症死亡危险评分Ⅲ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平均动脉压较生存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Lac及Pv-aCO 2/Ca-vO 2为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2.01(1.15~3.21)、2.37(1.41~3.22),均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ac、Pv-aCO 2/Ca-vO 2及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876和0.923,敏感度分别为75%、85%和88%,特异度分别为71%、87%和91%。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分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ac≥4 mmol/L组28 d累积生存率低于Lac<4 mmol/L组〔64.29%(18/28)比82.86%(29/35), P<0.05〕;Pv-aCO 2/Ca-vO 2≥1.6组28 d累积生存率低于Pv-aCO 2/Ca-vO 2<1.6组〔62.07%(18/29)比85.29%(29/34), P<0.01〕。将两个指标变量分层组合后分析显示,Pv-aCO 2/Ca-vO 2≥1.6且Lac≥4 mmol/L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Log-rank检验: χ2=7.910, P=0.017)。 结论:早期Pv-aCO 2/Ca-vO 2联合Lac对原发性腹膜炎相关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联合外周灌注指数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低灌注患者预后的预测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与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arterial-central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 Pv-aCO 2/Ca-vO 2)联合外周灌注指数(peripheral perfusion index, PI)对中老年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合并低灌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监护室收治的中老年AHF合并组织低灌注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8 d全因病死率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进行检验。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截断值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各组预后差异。结果:共纳入70例AHF伴组织低灌注患者,28 d死亡36例,28 d病死率为51.43%。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基线资料、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Ⅰ、中心静脉压、左室射血分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APACHE Ⅱ、血乳酸、Pv-aCO 2/Ca-vO 2指标明显升高、PI指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外周灌注指数、Pv-aCO 2/Ca-vO 2、及联合指标预测AHF伴组织低灌注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95% CI: 0.701~0.908)、0.848(95% CI: 0.758~0.938)、0.922(95% CI: 0.859~0.985);PI的最佳截断值为1.17时,敏感度83.3%,特异度为67.6%;Pv-aCO 2/Ca-vO 2的最佳截断值为1.59时,敏感度77.8%,特异度为79.4%。根据各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分层,PI≤1.17组28 d病死率高于PI>1.17组( P<0.01),Pv-aCO 2/Ca-vO 2>1.59组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Pv-aCO 2/Ca-vO 2≤1.59组( P<0.01),二者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吻合。 结论:早期Pv-aCO 2/Ca-vO 2联合PI对AHF伴组织低灌注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
贯叶金丝桃素和氨来呫诺联合用药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贯叶金丝桃素(HPF)与氨来呫诺(AM)联合给药时,对抗肥胖及改善代谢紊乱的叠加治疗作用。方法:采用ob/ob小鼠为肥胖小鼠模型,在HPF单药(2.5 mg/kg,腹腔注射)或与AM(50 mg/kg,灌胃)联合给药4周后,监测小鼠体重、摄食,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通过小动物核磁共振、代谢笼、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检测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能量消耗、脂肪含量、糖代谢等的变化。Western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以检测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结果:给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54.07 g),HPF给药组的小鼠平均体重下降至51.33 g( P=0.042);与AM联合给药后,小鼠平均体重进一步降低至47.61 g( P=0.041),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小鼠核磁共振结果显示,HPF给药后小鼠脂肪含量减少( P=0.011),表现为腹股沟白色脂肪和附睾旁白色脂肪的细胞直径都变小( P=0.014, P=0.032),产生棕色化趋势,棕色脂肪组织中白色脂肪浸润减少。然而,与HPF给药组相比,两药联合治疗并没有使白色脂肪细胞进一步变小或减少其在棕色脂肪组织的脂质积累。代谢笼实验显示,HPF处理的小鼠在光照期的氧气消耗率( P<0.001)和二氧化碳释放率( P=0.002)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HPF与AM的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小鼠的能量消耗。此外,HPF与AM联合给药可以进一步激活白色脂肪组织中的儿茶酚胺下游cAMP-PKA信号通路。当联合用药时,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减少( P=0.049),肝脏损伤指标血清ALT水平下降( P=0.008)。 结论:HPF和AM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治疗肥胖、改善代谢紊乱、缓解儿茶酚胺抵抗的有效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