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不同点眼频次兔眼组织药代动力学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兔眼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并比较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兔眼单次和多次点眼后在眼组织及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取94只健康新西兰兔。任意选取10只新西兰兔不给予任何药物用于空白组织获取,将剩余8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单次给药组36只和多次给药组48只,雌雄各半,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单次给药组左眼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分别于点眼后0.5、1、3、5、7、10 h收集泪液后进行心脏取血并处死,分别取房水、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脉络膜;多次给药组左眼每次给予1滴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每天3次,分别于连续给药第4和第6天首次给药后0.5 h,第7天首次给药后0.5、1、3、5、7、10 h进行心脏取血和眼组织收集。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预处理各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计算实验兔血浆及眼组织中加替沙星的达峰浓度(C max)、达峰时间(T max)、曲线下面积(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流动相采用甲醇-0.1%乙酸水溶液(体积比=70∶30),采用正离子多反应检测模式,以环丙沙星为内标物,并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对方法的选择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准确度和精密度、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稳定性进行验证。结合加替沙星对眼部常见感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90),计算各组织和血浆C max/MIC 90和AUC/MIC 90值。 结果:加替沙星在各眼组织和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角膜组织中的日间准确度为-1.5%~6.0%,日间精密度≤15%;角膜组织中的提取回收率为92.0%~94.8%,经内标归一化计算得到的低、中、高浓度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均不大于3.3%,单次给药后加替沙星在眼前节和后节组织均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分布,AUC 0-t从高到低分别为泪液、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房水、脉络膜、视网膜、晶状体和玻璃体,C max分别为94.90 μg/g、7.34 μg/g、3.65 μg/g、1.81 μg/g、1.75 μg/g、1.31 μg/ml、0.86 μg/g、0.53 μg/g、0.13 μg/g、0.07 μg/ml,除晶状体、脉络膜和玻璃体液中的T max为0.5 h,其余各组织T max均为1 h。多次给药第4、6、7天的0.5 h各眼部组组织中加替沙星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角膜、结膜和巩膜中AUC 0-t约为单次给药的2.04、2.12和2.32倍。单、多次给药后进入体循环的加替沙星浓度均低于25.00 ng/ml。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加替沙星眼用凝胶连续用药后在眼前节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房水和脉络膜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均可满足C max/MIC 90≥10且AUC/MIC 90≥30。 结论:成功构建快速灵敏的眼组织加替沙星浓度测量方法。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以每天3次点眼连续用药3 d后眼组织可达到稳态浓度,且比单次给药在眼组织浓度升高。局部使用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可实现眼部结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常见感染细菌的有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军队医院制剂养胃颗粒质量检查项目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军队医院制剂养胃颗粒质量检查项目进行验证.方法 依据处方组成及工艺制备3个批次养胃颗粒,进行性状和理化鉴别,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水分、干燥失重、微生物限度等项目的检查.结果 3个批次养胃颗粒的粒度检查中,不能通过一号筛与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为(7.40±1.13)%;溶化性检查中,溶液均呈轻微浑浊,未见异物及焦屑;装量差异中,超出装量差异限度(±5%)的每个批次均未超过2袋,且未有1袋超出装量差异限度1倍;水分检查中,水分为(4.22±0.33)%;干燥失重检查中,减失质量为(1.60±0.38)%.3个批次养胃颗粒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范围内;试验组大肠埃希菌正常检出,阴性对照组未检出.结论 3个批次养胃颗粒的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水分、干燥失重、微生物限度项目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要求.平皿法适用于养胃颗粒中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常规法适用于大肠埃希菌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毒药材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24
中药的毒性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同属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大多集中在大毒药材或毒性作用显著的单体成分上,对于临床应用广泛的小毒药材缺乏全面的认识及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所收载的小毒药材进行总结,追溯其在古代本草中的相关记载,同时结合现代研究,阐明其毒性成分、毒性机制及减毒手段,并归纳了常用检测分析及质量评价方法,以期为临床规范性、安全性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一测多评结合化学计量学及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不同产地葎草药材的多指标质量控制及差异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建立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marker,QAMS)结合化学计量学及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在不同产地葎草Humulus scandens药材多指标定量检测及质量差异评价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对 7 省 18 个批次葎草样品进行回流提取,以木犀草苷、白桦脂酸为内参物,采用QAMS同时测定提取物中 10 种有效成分(芦丁、牡荆素、木犀草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芹菜素、齐墩果酸、白桦脂酸、β-谷甾醇和豆甾醇),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按《中国药典》2020 年版四部方法检测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采用化学识别模式和加权 TOPSIS法对QAMS法计算数据和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葎草质量差异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多成分QAMS定量方法,方法学验证结果良好,以木犀草苷、白桦脂酸为内参物时相对校正因子的均值可用于定量分析,同时耐用性良好,2 种方法所得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测结果稳定.18 批样品聚为 3 类,相邻产地聚为一组;木犀草苷、豆甾醇、大波斯菊苷和齐墩果酸可能是影响葎草产品质量主要潜在标志物;加权 TOPSIS法分析结果显示 18 批葎草质量评价贴近度(Jb)在0.244 8~0.688 4,其中S15 最大(0.688 4).结论 建立的QAMS、化学计量学及加权TOPSIS法可用于不同产地葎草中多指标定量检测及质量差异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毒性动物饮片中成药梳理分析与药学监护要点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分析含毒性动物饮片中成药,并建立其临床使用监护要点.方法 根据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8味含毒性动物饮片,筛选药典中收载的含毒性动物饮片的中成药目录,梳理其药品说明书各项内容并整理其用药监护等内容.结果 共纳入94种含毒性动物饮片中成药,按功能分类多集中于理血剂、开窍剂、补益剂等方面,其中含1种毒性动物饮片的有65种,含2种毒性动物饮片的有19种,含3种毒性动物饮片的有7种,含4种毒性动物饮片的有3种.多数含毒性动物饮片的中成药说明书标注了妊娠、哺乳、经期、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用药禁忌,且部分说明书标注了用药疗程等信息,需加强用药监护.结论 含毒性动物饮片中成药是需加强用药监护的一类药品,需关注药品说明书标注的特殊人群、患者基础疾病、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同时,还应注意长期使用此类药品可能导致毒性动物饮片的毒性成分蓄积和不良反应等情况,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含挥发油与生物碱中药成方制剂的分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配伍合理性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27
配伍是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方剂成方原则之一,本文查阅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成方制剂,对含挥发油与生物碱这2种组分的制剂进行梳理统计.以含有生物碱测定含量要求为制剂含生物碱标准,同时具有挥发油入药为纳入统计,共收集106种含有挥发油与生物碱的中药成方制剂,其中26种制剂中制法明确提取挥发油入药.本文对含有挥发油与生物碱成分制剂的治法分类、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基于组分配伍的研究思路,阐述两者组分配伍合理性,以期为两者配伍设计、临床应用以及组分中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吸入气雾剂递送剂量均一性考察抽样方案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比较吸入气雾剂递送剂量均一性考察中不同抽样方案的差异.方法 汇总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简称ChP)、《European Pharmacopoeia 11.0(VolumeⅠ)》(简称EP)/《British Pharmacopoeia 2023(VolumeⅢ)》(简称BP)、《USP-NF online 2024》(简称USP)及我国进口药品注册标准(简称JX)中吸入气雾剂递送剂量均一性考察的抽样方案和判定标准.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为例,按ChP及USP抽样方案分别测定 4 家企业(企业A,B,C,D)6 批样品的递送剂量均一性.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进行数据模拟,并绘制工作特性曲线.结果 按ChP抽样方案,样品的递送剂量均一性均符合规定;按USP抽样方案,仅企业C有 1 批样品的平均递送剂量不符合规定(低于 70μg),且与企业D样品比较差异显著(P<0.05).ChP的工作特性曲线较其他 3 种判定标准更宽,接受区域更广;EP/BP与JX抽样方案第一阶段接受概率和总接受概率均较接近;USP与JX抽样方案在标准差较小(≤6)时几乎相同,随着标准差的增大,前者的第一阶段接受概率和总接受概率下降程度更显著,在标准差≥10 的情况下,其总接受概率<90%.结论 不同抽样方案对吸入气雾剂递送剂量均一性的接受概率存在一定差异,USP较ChP,EP/BP,JX对变异较大的产品容忍度更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205种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妊娠禁忌标注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对中成药药品说明书中妊娠禁忌标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孕妇安全、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21年1-6月销售的中成药相关药品的说明书,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以下简称《中国药典》)中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妊娠禁忌,依据《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2015年版中药成方制剂卷(以下简称《临床用药须知》)中"注意"项下的相关标注情况,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在妊娠禁忌方面标注的差异.结果 205种中成药中,《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收录的品种分别为92、139种,两者均收录在内的品种有79种.中成药组成成分及其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和《临床用药须知》中关于妊娠禁忌相关标注情况全部一致的仅有8种(10.13%).结论 大多数中成药说明书妊娠禁忌标注欠规范,且与《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一致性较差,亟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共同推动药品说明书关于妊娠用药信息的完善,从而保障妊娠患者的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西红花新品种'番红2号'的选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西红花新品种.方法:以建德西红花农家种辐射变异种质中优选出的 2012B为试验材料,经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对其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终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西红花新品种'番红 2 号'.结果:'番红 2 号'在 2018~2020 年浙江省西红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球茎、鲜花丝产量分别为 7 367.93 kg/hm2 和 28.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 14.3%和 32.1%,均达显著水平;其药材主要有效成分西红花苷Ⅰ、Ⅱ总量为 16.12%,苦番红花素含量为 9.92%;吸光度 0.586,吸光度比值0.898,均符合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要求.结论:西红花新品种'番红 2 号'具有丰产性好、花丝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于 2022 年 4 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不同贮藏条件下吴茱萸饮片稳定性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考察吴茱萸饮片的贮藏稳定性及指标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含量在不同干燥、光照、避光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采用牛皮纸袋、真空和非真空聚乙烯塑料袋包装12批吴茱萸饮片,分别在温度为16~17℃、相对湿度为50%~60%的药品阴凉柜中贮藏0~3年,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标准方法测定性状、水分、浸出物,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片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分别在0,60,80,105℃干燥,159 lx照射0,4,8,16,32 h,室温避光放置0,1,3,5d条件下的含量.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吴茱萸饮片的性状均无显著变化,水分为9.34%~14.13%,浸出物为42.75%~51.15%;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总含量为0.35%~5.02%,整体呈升高趋势;柠檬苦素含量为0.08%~1.81%,整体呈降低趋势,其中2批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不得少于0.20%).含量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在不同干燥及避光条件下的含量分别为0.94%~0.96%、0.56%~0.57%、0.52%~0.54%和 0.96%~0.97%、0.57%~0.58%、0.52%~0.53%;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降解残存率分别为83.02%~100.00%、98.36%~100.00%、36.67%~100.00%.结论 吴茱萸饮片在阴凉、避光条件下可贮藏较长时间,分析和开发含吴茱萸的制剂时应尽量避光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