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不同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的疗效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用3M-Z100纳米复合树脂和3M-Z350纳米复合树脂修复前牙美学性能的差异,以及对基牙和牙周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10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3M-Z100纳米复合树脂美学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3M-Z350纳米复合树脂美学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美学效果、牙敏感、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深度(Probing 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及牙松动度(Tooth mobility degree,MD).结果:修复1 d后观察组色泽协调性优于对照组(P<0.05);修复3个月后观察组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1d后、修复1周后以及修复1个月后牙敏感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但修复3个月后两组牙敏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1周后、修复1个月后及修复3个月后牙痛评分较修复1d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修复1d后、修复1周后以及修复1个月后牙痛评分显著更低(P<0.05),但修复3个月后两组牙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修复牙GI、PLI及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修复牙与健康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纳米复合树脂均可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但3M-Z350纳米复合树脂美学效果更好,且患者牙敏感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在活髓牙修复中修复体外观美观协调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究活髓牙修复中使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对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活髓牙修复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3M-Z100复合树脂充填材料修复,观察组采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修复.分析两组修复后即刻、90 d的美学效果(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对比两组修复不同时间点(修复后即刻、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修复后90 d)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修复满意度.结果:两组修复后90 d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评分及美学效果总分均较修复后即刻降低(P<0.05);观察组修复后90 d的修复体完整性、边缘密合度、色泽协调性评分及美学效果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修复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即刻VAS评分较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修复后90 d VAS评分均较修复前、修复后即刻降低(P<0.05),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后即刻、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90 d VAS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29.73%(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8%(P<0.05).结论:3M-Z350纳米复合树脂材料用于活髓牙修复中的疗效确切,能缓解修复后疼痛感,修复体完整性、色泽协调性较好,边缘密合度较高,可减轻不良反应,患者修复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3种树脂充填材料在牙体冠方效果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3种树脂充填材料在修复牙体窝洞后其边缘微渗漏的差异.方法 选择42颗离体第三磨牙,在颔面预备出4 mm×4 mm×3 mm方形洞型,用35%磷酸涂布牙釉质面30 s,冲洗10 s吹干,均匀涂布3M第7代自酸蚀粘接剂于整个窝洞,来回涂擦20 s,用柔风吹匀,光照20 s.将42颗离体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B和C组,每组14颗.其中A组用SDR大体积树脂不分层一次充填完成,B组用3M P60复合树脂、C组用3M Z350XT流动纳米复合树脂均采用分层充填窝洞,分别记录复合树脂充填修复窝洞的整个操作时间.3组样本经人工唾液浸泡,冷热循环老化试验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充填体与牙体组织在牙釉质与牙本质边缘发生微渗漏的情况并测量其裂隙值.结果 在牙本质层可见:SDR大体积充填树脂与牙本质组织之间微缝隙的宽度较小,与其余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R大体积树脂在牙本质层展现出了较好的边缘封闭效果.在牙釉质层可见:3组树脂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宽度存在差异(P <0.05);LSD-t检验表明,3M P60复合树脂与牙体组织之间微缝隙的宽度较大,与其余2组有差异(P<0.05),但SDR树脂组和3M Z350XT流动纳米树脂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66).结论 本研究证实SDR大体积树脂与牙本质有更好的密合性,与3MP60复合树脂和3M Z350XT流动纳米复合树脂相比较更适合用于牙本质层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修复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远期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不同修复材料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效果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80例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40例,58颗患牙)与B组(40例,62颗患牙).A组采取3M-Z350纳米复合树脂进行修复,B组采用3M-Z100复合树脂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敏感发生率、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及随访3年的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完整度.结果:A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患牙敏感发生率分别为8.62%、5.17%、3.45%,显著低于B组的22.58%、17.74%、14.52%(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患牙敏感发生率分别为6.91%与1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51±0.54、2.03±0.47、1.58±0.38,均显著低于B组的2.72±0.59、2.35±0.50、1.81±0.42(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疼痛VAS评分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3年的修复体完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3年的边缘密合度与颜色匹配度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3M-Z350纳米复合树脂用于前牙美容修复的术后敏感发生率低于3M-Z100复合树脂,疼痛更轻,且远期随访的良好边缘密合度与颜色匹配度均更佳,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应用4种光固化纳米树脂粘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的临床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Filtek Z350XT纳米充填树脂和流动树脂,Tetric-N纳米瓷化充填树脂和流动树脂4种材料在粘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时的操作时间和临床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合适附件粘接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将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6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人.A组采用3M Adper SingleBond2粘接剂和Filtek Z350XT纳米充填树脂粘接附件,B组采用3M Adper SingleBond2粘接剂和Filtek Z350XT纳米流动树脂,C组采用Tetric N-bond粘接剂和Tetric N-cerum纳米瓷化充填树脂,D组采用Tetric N-bond粘接剂和Tetric N-flow纳米瓷化流动树脂.记录粘接每组附件所需的操作时间,评价粘接后、粘接后1个月、粘接后6个月、粘接后9个月和12个月后4组附件的脱落情况.结果:应用流动树脂粘结附件的操作时间较充填树脂短(P<0.01);使用同种树脂粘接优化附件和传统附件在脱落率方面无明显差异;4种材料的脱落率在粘接时、粘接后1个月、粘接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粘接后9个月和粘接后12个月,流动树脂相比充填树脂脱落率较高(P<0.01).结论:流动树脂临床操作时间短,4种粘接材料在治疗初期的稳定性均达到满意的效果,但充填树脂在治疗后期的稳定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种复合树脂修复前牙龋损的临床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种复合树脂修复前牙龋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前牙龋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复合树脂多层充填技术和3 M-Z350(A2/A3)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选用卡瑞斯玛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1年后比较2组的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美观满意度、治疗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米复合树脂材料可大大提高前牙龋损患者美观满意度,提高修复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种抛光方式对两种充填材料表面形貌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两种抛光处理后的两种材料表面形态和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GC FujiⅡLC、纳米复合树脂3M FiltekTM Z350 XT制备试件,均分别采用矽粒子和Super-Snap抛光系统进行抛光,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和牙根片表面形貌.在试件上接种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第1、3、5、7天通过MTT法进行细胞增殖试验.结果:5000倍电镜下,树脂较玻璃离子表面更光滑,树脂联合抛光系统或矽粒子较玻璃离子联合抛光系统或矽粒子表面更光滑.细胞试验中,第5天树脂联合Super-Snap较玻璃离子联合矽粒子和Super-Snap的A值均较高,树脂联合矽粒子组较玻璃离子联合矽粒子吸光度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M FiltekTM Z350 XT树脂联合Super-Snap抛光系统可获得较光滑的表面,Super-Snap抛光系统较矽粒子抛光处理可获得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醋酸氯己定复合介孔二氧化硅改性正畸粘接树脂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CHA)复合介孔二氧化硅改性正畸3M粘接树脂的抗菌性能和粘接强度.方法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CHA包封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中(记为CHA@MSNs),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实验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将3M Z350XT流动树脂分为4组,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3%、5%、6.4%的CHA@MSNs,分别为A组:3M+CHA@MSNs(0%),B组:3M+CHA@MSNs(3%),C组:3M+CHA@MSNs(5%),D组:3M+CHA@MSNs(6.4%).以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测试改性粘接剂的抗剪切强度;10倍放大镜观察牙面粘接剂残留,并计算牙面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将4组改性粘接剂分别与变异链球菌共同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液OD540值,扫描电镜观察菌斑附着量来评价粘接剂的抗菌性能.结果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CHA已成功负载于MSNs之上;扫描电镜下可见CHA与MSNs结合后,MSNs结构发生变化,界限较为模糊且聚集为层状结构.含CHA@MSNs的B、C、D组与未含CHA@MSNs的A组相比,抗剪切强度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抗剪切强度数值下降最大,而B组和C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液OD540值结果显示,A、B、C三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菌液OD540值最低,C组与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质量分数为5%CHA@MSNs抗菌剂抗菌作用显著提高,且不影响其粘接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