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肠组织中 Toll 样受体 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 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 MDA 含量降低(P<0.01),SOD 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 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hACE2转导建立SARS-CoV-2 spike假病毒感染病证结合的小鼠病毒肺炎模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与评价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病证结合小鼠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模型.方法 30只KM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各6只.每天把KM小鼠置于模拟寒湿环境中4 h,将表达hACE2的重组腺相关病毒(pAAV-hACE2)采用改良悬挂法气管内给药转导至肺组织,继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pike假病毒采用相同的气管内给药方式造模.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检测体重变化、肺指数、血清炎性因子及肺部病理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法显示hACE2在小鼠肺组织中有效表达;在寒湿环境中给予SARS-CoV-2 spike假病毒后,实验组小鼠表现出类似疫毒犯肺证候的体征;且同样喂养条件和时间下,与空白组和对照组小鼠比较,实验组小鼠出现体重下降;实验1、2、3组小鼠出现肺指数显著增大(P<0.05或P<0.01),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病证结合小鼠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有1例脱落,实际完成34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痛量表(NPQ)评估2组治疗前后疼痛和颈椎病改善程度,并观察针刺部位温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1、2、3次治疗前,2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同一疗程治疗组皮肤边形区域平均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疗法治疗风寒湿型颈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疼痛感和不适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双侧第4~7颈椎夹脊穴周围肤温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调节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探讨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节制饮食并每日负重游泳进行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造模,造模4周后将造模组分为模型组、红曲茯苓片组、血脂康组、阿托伐他汀组,分别予以红曲茯苓片混悬液[0.5g/(kg·d)]、血脂康混悬液[0.12g/(kg·d)]、阿托伐他汀钙片混悬液[0.12 g/(kg·d)]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胃动素(MTL)、D-木糖、醛固酮(ALD)和白蛋白(ALB)含量;肝脏组织染色切片观察病理变化;UPLC-MS法分析大鼠血清样本,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体内代谢物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ALD含量显著升高(P<0.001),血清MTL、D-木糖、ALB、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阿托伐他汀组的LDL-C外,红曲茯苓片组、血脂康组以及阿托伐他汀组的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回调(P<0.05或P<0.01或P<0.001);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和筛选出106个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脂质和氨基酸代谢.结论 红曲茯苓片对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甘油磷脂代谢,鞘脂类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PPPD痰湿中阻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陈泽泻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眩晕残障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血清Hcy、U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DHI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2组HAMA-14、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HAMA-14、HAMD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血清Hcy、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血清Hcy、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陈泽泻汤联合腕踝针治疗PPPD痰湿中阻证,可缓解眩晕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下调血清Hcy、UA水平,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寒湿郁虚火之厥阴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肾虚湿热型OAB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肾虚湿热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肾虚湿热型OAB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应用索利那新治疗43例(药物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联合治疗45例(联合组)。分别经系统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间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问卷表(OAB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OAB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89% vs.25.58%, P>0.05)。 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肾虚湿热型OAB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索利那新,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低载量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门诊患者130例,按治疗方案分为四联组与二联组,每组65例。四联组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34例采用方案1(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31例采用方案2(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二联组给予荆花胃康胶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四联组14 d为1个疗程,二联组28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停药后4周采用 13C-UBT法检测Hp,观察Hp根除率,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四联组Hp根除率为90.8%(59/65)、二联组为78.5%(51/65),2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78, P=0.052)。四联组方案1的Hp根除率为91.2%(31/34)、方案2为90.3%(28/31),2种方案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 P=0.906)。四联组治疗后中医证侯评分[(7.02±0.89)分比(6.51±0.85)分; Z=-3.01, P<0.01]高于二联组。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3.8%(61/65)、四联组为78.5%(51/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 P=0.011)。四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16/65)、二联组为6.2%(4/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1, P=0.004)。 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方案对低载量Hp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的抗Hp作用,可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和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中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6月-2019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500例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并比较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 crit, PCT)、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 P-LCR)、FIB、D-二聚体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各指标对中医证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500例患者经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下注证组286例(57.2%)、血瘀湿重证组132例(26.4%)、脾肾阳虚证组82例(16.4%)。各组间MPV、PDW、P-LCR、FIB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其中血瘀湿重证组较湿热下注证组MPV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降低( P<0.05) ;脾肾阳虚证组MPV、PDW、P-LCR水平高于湿热下注证组与血瘀湿重证组( P<0.05或 P<0.01),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湿热下注证组与血瘀湿重证组( P<0.05或 P<0.01)。FIB (AUC= 0.592 9)和D-二聚体(AUC =0.673 1)对于DVT血瘀湿重组和脾肾阳虚组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1)。MPV(AUC=0.601 5)、PDW(AUC= 0.615 4)、P-LCR (AUC =0.606 1)、FIB (AUC =0.616 4)和D-二聚体(AUC =0.721 8)对DVT湿热下注证组和脾肾阳虚证组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MPV、PDW、P-LCR、FIB和D-二聚体与DVT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对其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中医微观辨证客观指标的有效补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慢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慢性胃炎患者148例,经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36例、肝胃不和证39例、胃阴不足证32例、脾胃湿热证41例,分别入组相应的中医证型组;再选择无寒热虚实证候的5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高倍镜下观察各组受试者舌苔脱落细胞,分别行表、中、底层细胞计数,并计算成熟指数(maturity index, MI)及成熟价值(mature value, MV),检测舌苔脱落细胞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s, ACP)、LDH、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及巯基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舌苔脱落细胞的细胞周期;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舌苔脱落细胞理化指标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弱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胃阴不足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受试者中层细胞百分比[(26.47±3.94)%、(22.32±5.41)%、(31.47±3.28)%、(35.62±3.96)%比(14.85±4.03)%]升高( P<0.05),表层细胞百分比[(73.53±6.47)%、(77.68±5.38)%、(68.53±4.20)%、(64.38±4.39)%比(85.15±5.33)%]降低( P<0.05),MV值[(83.52±3.10)%、(87.64±2.95)%、(79.38±3.21)%、(75.63±2.83)%比(92.61±3.74)%]降低(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胃虚弱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胃阴不足证组受试者舌苔脱落细胞中ACP、LDH、SDH、巯基均降低( P<0.05),脾胃湿热证组受试者ACP、LDH、SDH、巯基均升高( P<0.05);胃阴不足证组、脾胃湿热证组受试者G1期细胞百分降低( P<0.05),S期细胞百分升高( 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脾胃虚弱证组、肝胃不和证组、胃阴不足证组、脾胃湿热证组与ACP、LDH、SDH、巯基均有相关性( r值分别为0.608、0.712、0.704、0.631, P值均<0.05)。 结论:慢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可出现不同的舌苔脱落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周期差异较大且细胞生化指标水平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