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日新"灸药结合协同增效"学术观点及其在肿瘤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陈日新教授在灸疗临床中发现许多阳气不足、寒湿内蕴或阳气不达、气血不畅的病症,仅采用单纯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通过热敏灸温补阳气与药物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故提出"多一分阳气,便多发挥一份药性"的灸药结合协同增效学术观点.基于此学术观点指导肿瘤康复,临床采用热敏灸联合免疫靶向或化疗等药物治疗,不仅获得明显的抑瘤效应,而且达到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效果.遵循"多一份阳气,便多发挥一份药性"的灸药结合协同增效规律,有望开辟一条灸药结合、提高疗效的临床肿瘤治疗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 1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单组率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发生率,为规范新冠肺炎中医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网、PubMed、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3月31日发表的有关新冠肺炎中医证候的横断面调查和病例系列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中医证候等相关数据,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推荐的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4.0软件对中医证候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横断面研究13篇、病例系列研究5篇,共计2 139例患者。对横断面调查研究的分析显示,在混杂因素的识别、控制及分析方法准确性上风险偏倚较高,在结局指标测量的信度和效度方面描述不清楚;对病例系列研究的分析显示,整体风险偏倚较小,但缺乏评估纳入患者全面性的描述。对纳入的18篇文献中病位与病性证素一致的中医证候进行合并,共整理出新冠肺炎中医证候33种,其中发生数≥50例、发生率≥10%以及有统计学意义〔指95%可信区间(95% CI)不跨越无意义线0〕的中医证候有10种,分别是寒湿阻肺证(469例、发生率28.2%、95% CI为5.9%~50.6%)、湿热蕴肺证(247例、发生率32.1%、95% CI为10.7%~53.6%)、疫毒闭肺证(228例、发生率28.9%、95% CI为12.5%~45.2%)、肺脾气虚证(202例、发生率22.1%、95% CI为9.5%~34.7%)、湿毒郁肺证(180例、发生率41.2%、95% CI为18.4%~64.1%)、湿阻肺脾证(81例、发生率56.3%、95% CI为48.1%~64.4%)、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 CI为25.3%~36.9%)、湿阻肺胃证(70例、发生率13.4%、95% CI为10.4%~16.3%)、热毒闭肺证(55例、发生率16.9%、95% CI为8.3%~25.5%)、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 CI为2.7%~24.8%)。亚组分析显示,横断面研究符合上述条件的中医证候有6种,分别为寒湿阻肺证(200例、发生率20.9%、95% CI为12.6%~29.2%)、湿热蕴肺证(221例、发生率41.8%、95% CI为9.4%~74.2%)、湿毒郁肺证(120例、发生率41.4%、95% CI为8.6%~74.3%)、肺脾气虚证(115例、发生率19.2%、95% CI为6.8%~31.7%)、邪热壅肺证(76例、发生率31.1%、95% CI为25.3%~36.9%)和气阴两虚证(53例、发生率13.7%、95% CI为2.7%~24.8%);病例系列研究有3种,分别为疫毒闭肺证(133例、发生率44.0%、95% CI为24.5%~63.4%)、肺脾气虚证(87例、发生率38.7%、95% CI为32.3%~45.0%)、湿毒郁肺证(60例、发生率40.6%、95% CI为29.3%~52.0%)。 结论:2019新冠肺炎中医证候分布较广泛、复杂,主要中医证候有寒湿阻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肺脾气虚证、湿毒郁肺证、湿阻肺脾证、邪热壅肺证、湿阻肺胃证、热毒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10种,可为新冠肺炎中医辨证规范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从寒湿郁虚火之厥阴病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隐结构结合系统聚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常见证候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分布及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20年2月24日前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及证候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Lantern 5.0和SPSS 20.0软件,运用隐结构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结合证候及其相关症状的频次及构成比,分析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及症状特征。结果:纳入诊疗方案及相关文献42篇,包括212条证候记录。基于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隐变量;结合医学专业知识,对隐变量进行综合聚类,最终得到14个隐变量,综合聚类为7个证候,包括邪热犯肺证、内闭外脱证、湿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疫毒闭肺证、寒湿郁肺证、肺脾气虚证。对频数>10次的53个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14个公因子;提取每个因子中因子载荷系数≥0.3的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意义的症状组合,并根据每个症状组合推断出6个潜在证候,分别为疫毒闭肺证、邪热犯肺证、气阴两虚证、内闭外脱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对证候频数的描述显示,纳入文献涉及证候25个,其中构成比≥5%的证候有内闭外脱证(14.62%)、疫毒闭肺证(13.68%)、湿热蕴肺证(12.74%)、肺脾气虚证(10.85%)、寒湿郁肺证(8.50%)、气阴两虚证(8.50%)、邪热犯肺证(8.02%)、湿遏肺卫证(5.66%);涉及症状87个,累计频次2 838次,包括苔腻(5.25%)、发热(4.83%)、舌红(4.37%)、脉数(3.74%)、乏力(3.46%)等。根据以上结果总结出新冠肺炎常见证候及其主要症状分别为:① 邪热犯肺证:发热、咳嗽、咽干、头痛、周身酸楚、大便秘结等;② 寒湿郁肺证:恶寒、周身酸楚、呕恶、脘腹胀满、便溏等;③ 湿热蕴肺证:咳嗽、痰黏难咯、纳呆、渴不欲饮、大便秘结等;④ 疫毒闭肺证:发热、咳嗽、痰黄、喘促、憋气、口唇青紫等;⑤ 内闭外脱证:神昏、烦躁、憋气、汗出肢冷、口唇青紫等;⑥ 气阴两虚证:干咳、自汗、乏力、口干渴、手足心热、便溏等;⑦ 肺脾气虚证:咳嗽、喘息、自汗、乏力、呕恶、便溏等。结论:新冠肺炎中医常见证候有邪热犯肺证、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疫毒闭肺证、内闭外脱证、气阴两虚证及肺脾气虚证等,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8月9日至24日成都援藏医疗队在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收集其基本特征(年龄、性别、来源)、临床分型及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161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民族分布为藏族124例(77.02%)、汉族35例(21.74%)、回族2例(1.24%);男性68例,女性93例,男女比例为0.73∶1;年龄1~94岁,平均年龄为(39.06±23.64)岁。161例患者中,其中4例1岁以下患儿因无法收集四诊信息而被剔除,共收集157例患者信息,18岁以下的患者有26例,18~60岁124例(78.9%;包括普通型120例、重型4例、危重型0例),60~90岁以上6例,90岁以上1例。患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恶寒、咽干、头痛、乏力、流涕、口干、口苦等为主;舌象以淡红舌质及白腻或薄白舌苔多见。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常见(99例,占63.06%),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2例,占14.01%)、湿热蕴肺证(22例,占14.01%)、湿毒郁肺证(11例,占7.01%),而疫毒夹燥(2例,占1.27%)、疫毒闭肺(1例,占0.64%)、气营两燔(0例)3个证型占比不到2%,且各种证型在新冠肺炎患者中的分布不均匀( χ2=0.48, P<0.05)。 结论:拉萨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寒湿阻肺证最为多见,其后依次为寒湿郁肺证、湿热蕴肺证、湿度郁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寒湿痹阻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KOA寒湿痹阻证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0岁,中位数56岁.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Ⅰ级19例、Ⅱ级21例.病程27~40个月,中位数33个月.温针灸选择患侧犊鼻、内膝眼、血海和足三里穴,每次治疗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温针灸治疗结束1 h后进行中药热敷,每日2次,连续治疗2个月.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综合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烦热易汗、晨僵4个方面.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 A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和骨钙素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中医证候积分中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烦热易汗、晨僵评分,治疗前分别为(4.67±1.02)分、(4.70±1.01)分、(4.32±0.97)分、(4.62±1.05)分,治疗结束后分别为(2.31±0.74)分、(2.45±0.75)分、(2.40±0.65)分、(2.29±0.55)分.WOMAC评分,治疗前(60.23±6.51)分,治疗结束后(19.64±2.76)分.血清TGF-β1、IGF-Ⅰ、FGF-2、骨钙素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9.63±2.09)μg·L-1、(72.46±8.70)μg·L-1、(23.27±2.61)μg·L-1、(5.32±1.21)μg·L-1,治疗结束后分别为(28.58±3.44)μg·L-1、(94.78±10.34)μg·L-1、(30.11±4.12)μg·L-1、(8.10±1.86)μg·L-1.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热敷治疗 KOA寒湿痹阻证,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软骨细胞保护因子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名中医李彦民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其累及器官广泛,多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骨突、周围软组织和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引起脊柱畸形,各年龄均可发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精神压力增大,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也逐渐增多.李彦民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有独特见解.李彦民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以寒湿为患,具体发病部位在筋、骨,临床辨证时应"脏腑重肝肾,外邪重寒湿",诊断要坚持"痛强兼顾、肝肾同治"原则,采用通络除痹法、养血柔肝法、补肾通督法、舒筋活络法治疗本病,四种治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内外兼治、通络除痹的目的.总结李彦民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为本病治疗提供具体用药思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谈寒湿疫之寒湿入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仝小林院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属寒湿疫,其病理因素为寒湿,应从散寒化湿而治.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特殊证型,见于危重阶段,其病因病机及辨治施治均不同于热入营分.从寒湿入营的特点及鉴别角度进一步梳理、更新、完善寒湿疫辨证理论体系,诠释寒湿入营理论的临床意义,以期为寒湿疫危重症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分析武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群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记录转归情况.方法 纳入2020年2月7日-3月7日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990例新冠肺炎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为期1年非干预性在线问卷随访,观察转归情况.结果 共纳入990例病例,其中轻型277例(27.98%)、普通型713例(72.02%);临床表现以发热畏寒(69.39%)、鼻塞流涕(63.03%)、咽痒咽痛(58.08%)、干咳(74.44%)、乏力(71.31%)为主;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轻型以寒湿郁肺证(75.09%)、湿热蕴肺证(24.91%)为主,普通型以湿毒郁肺证(53.58%)、寒湿阻肺证(34.64%)、疫毒夹燥证(11.78%)为主;转归情况,49.19%患者达到方舱出院标准,50.81%患者未达到出院标准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仅有328例(33.13%)完成了为期1年的随访,各证型在门诊复诊、抽血检查、CT检查方面比例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76、87.820、241.247,P均<0.05).各证型患者再次住院、核酸复阳方面比例不同,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8.325、8.325,P均>0.05).结论 不同证型的新冠患者转归及预后不同,武汉时期方舱医院患者群以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为主,这两种证型较其他证型病情容易反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董振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董振华教授认为系统性硬化症属本虚标实之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腠理疏松、营卫不和为本;寒湿外侵导致的经络痹阻、寒凝血瘀、寒郁化热、湿热蕴毒为标.因其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遣方用药,以温补脾肾、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治其本,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治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