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MR、SOD、ACR对T2DM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LMR、SOD、ACR在2型糖尿病(T2DM)病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研究三指标与T2DM出现并发症的相关性,探讨三者对T2DM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某院住院治疗的214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5例,女69例,分析有无并发症组、不同并发症数量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找出其中的危险因素,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并做ROC曲线.结果 无并发症组的男性比例高,有并发症组较无并发症组年龄、收缩压、ACR、LMR水平高,SOD水平低(P:0.036,<0.001,0.003,<0.001,0.011,<0.001).无并发症、一种并发症、多种并发症三组间性别、年龄、收缩压、ACR、LMR、SOD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33,<0.001).LMR/性别、LMR/年龄、ACR/SOD具有相关性(P<0.05),年龄/性别、收缩压/年龄、ACR/年龄、SOD/年龄、ACR/收缩压、SOD/收缩压、LMR/ACR、SOD/LMR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P<0.01).ACR为T2DM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33),SOD为保护性因素(P=0.001).ACR、SOD在有无并发症组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25,两者联合预测值为0.756.SOD为T2DM出现多种并发症的保护性因素(P--0.005),其在不同数量并发症组间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5.结论 T2DM无并发症患者LMR水平较高,ACR是T2DM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SOD是T2DM出现一种至多种并发症过程中的保护性因素.联合检测ACR、SOD对T2DM出现并发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BUN、CREA、ACR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120例临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对照组)64例(给予达格列净治疗)与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研究组)56例(给予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日用量间的差异,比较达格列净治疗组与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及BUN、CREA、ACR水平.结果 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3%显著高于达格列净治疗组82.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06,P<0.05).治疗12周后,与达格列净治疗组比较,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日用量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49、9.958,P<0.05).两组FPG、HbA1 c、BUN、CREA、ACR水平均下降,且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组FPG、HbA1 c、BUN、CREA、ACR水平低于达格列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4.028、20.741、2.930、2.360,P<0.05).结论 与单用达格列净治疗相比,采用格列美脲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调节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BUN、CREA、ACR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胱抑素C对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并评估血清胱抑素C(Cys-C)对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TDR)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非随机对照的横断面临床研究.2022年1~10月于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92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0例,女性42例;年龄(58.24±12.49)岁;糖尿病病程(13.18±8.35)年,其中病程≥10年者38例;高血压29例,其中病程≥10年者16例;慢性肾脏病2期17例.应用降血脂药物治疗23例.所有患者均行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ys-C、血脂、肾功能检查,计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根据2003年美国眼科学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指南和国际临床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STDR组、非STDR组,分别为44、48例.STDR定义为重度非增生型DR、增生型DR、黄斑水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STDR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血清Cys-C、ACR预测T2DM患者发生STD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评判其对STDR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STDR组、非STDR组患者血清Cys-C分别为1.10(0.94,1.28)、0.91(0.83,1.02)mg/L;ACR分别为4.29(1.05,21.89)、1.39(0.77,3.80)mg/mmol.与非STDR组比较,STDR组患者血清Cys-C、ACR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4、-3.2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是ST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37,95%可信区间1.145~2.090,P=0.033),血清Cys-C每增加0.l mg/L,STDR发生的风险增加33.7%.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1.065 mg/L联合ACR>5.84 mg/mmol预测T2DM患者发生STDR的AUC为0.661,特异性为95.8%.结论 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ST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对STDR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艾灸治疗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量效关系研究及对疲劳状态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不同频次艾灸对肝肾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疲劳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35例肝肾亏虚型RA患者随机分为高频艾灸组(45例,脱落3例)、低频艾灸组(45例,脱落2例)和西药组(45例,脱落2例,中止1例).西药组予来氟米特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20 mg.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均予艾灸阿是穴和双侧肾俞、三阴交,每次15 min.高频艾灸组每日艾灸1次,每周5次;低频艾灸组隔日艾灸1次,每周3次.3 组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3组患者28 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中医证候积分、双手平均握力(GS)、30 s坐立起身测试(STS)、起立-行走时间测试(TUG)、20 m步行测试(20MWT)、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 1、3 个月随访观察 3 组患者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数值评定量表(BRAF-NRS)评分、Bristol类风湿关节炎疲劳多维度问卷(BRAF-MDQ)评分,于治疗后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50/70标准评定病情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3 组患者DAS28 评分、ESR、CRP、RF、中医证候积分、TUG、20MWT、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双手平均 GS、STS 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患者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双手平均GS、STS高于西药组及低频艾灸组(P<0.01,P<0.05),TUG、20MWT低于西药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DAS28评分、ESR、CRP、中医证候积分、TUG、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P<0.01),双手平均GS高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各时点,3组患者疲劳VAS、BRAF-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和低频艾灸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西药组患者BRAF-MD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结束后 1 个月随访疲劳VAS、BRAF-NRS评分及治疗后BRAF-MDQ评分低于低频艾灸组(P<0.01,P<0.05);低频艾灸组治疗后各时点疲劳VAS、BRAF-NRS及BRAF-MDQ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P<0.05).治疗后,高频艾灸组及低频艾灸组患者 ACR20、ACR50 比例均高于西药组(P<0.01);高频艾灸组患者ACR70比例高于低频艾灸组及西药组(P<0.05,P<0.01);低频艾灸组ACR70比例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艾灸可有效降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疾病活动度,改善疲劳状态,其疗效与灸频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3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抗磷脂综合征分类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反复动脉、静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病态妊娠或持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阳性。目前针对APS的研究和试验,应用的分类标准多为2006年于悉尼(Sydney)修订的札幌(Sapporo)标准,但其并未纳入基于证据的对分类标准的定义(如aPL阳性、微血管疾病或病态妊娠),导致研究包含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异质性"aPL阳性"患者群体。基于此,为开发新的高特异性APS分类标准,EULAR和ACR采用分级聚类、加权和风险分层等多种方法制定出了新的APS分类标准,并于2023年8月在 Arthritis Rheumatol上发布。新的分类标准如图1所示,与2006年悉尼分类标准相比,除了明确各临床标准的定义,一个重要更新是确定了血栓事件的危险分层:(1)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分层(≥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次要危险因素):①主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恶性肿瘤:未接受治疗/根治性治疗,正在进行根治性治疗包括激素治疗,或在血栓发生时尽管已接受根治性治疗,但仍有复发/进展。b:住院: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因急性疾病入院,并被限制卧床(仅允许如厕)至少3 d。c: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d:重大创伤:血栓发生前1个月内出现骨折或脊髓损伤。②次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或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根据当前指导建议评估疾病活动度。b:急性/活动性严重感染:根据相关指南,如脓毒症、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c:中央静脉置管:在同一血管床。d:激素替代治疗、含雌激素口服避孕药或正在进行体外受精。e:长途旅行:≥8 h。f: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g:怀孕或产后:分娩后6周内。h:长期制动:如与活动能力降低相关的腿部损伤或在医院外卧床至少3 d。i:手术:血栓发生前3个月内全身/脊髓/硬膜外麻醉<30 min。(2)心血管疾病高危分层(≥1个高危因素或≥3个中危因素):①高危因素:a:严重动脉高压: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b:慢性肾脏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超过3个月。c:糖尿病:伴器官受损或长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总胆固醇≥3 100 mg/L(8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4.9 mmol/L)。②中危因素:a:动脉高血压:治疗中,或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b:吸烟。c:糖尿病:无器官受损或短病程(1型<20年或2型<10年)。d:高脂血症:治疗中,或总胆固醇<3 100 mg/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 900 mg/L。e:肥胖:体质指数≥30 kg/m 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Elabela改善db/db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Elabela(ELA)改善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损伤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雄性db/db小鼠分为db/db组( n=8)和ELA组( n=8),选取db/m小鼠为对照组( n=8)。ELA治疗组按ELA21制剂5 mg·kg -1·d -1进行腹腔注射,db/db组和db/m组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干预8周。实验结束时采集小鼠血液、尿液,检测HbA 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指标。免疫组化法观察ELA在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脏组织Ⅳ型胶原蛋白(Col-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Yes相关蛋白(YAP)磷酸化水平。 结果:ELA在db/db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db/m小鼠。ELA干预后db/db小鼠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水平明显降低( P<0.05),但体重、HbA 1C无明显改变。db/db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管腔变小和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在ELA干预后减轻。db/db组小鼠肾组织TGF-β1、Col-Ⅳ蛋白表达较db/m组明显增加(0.98±0.08对0.68±0.10、1.10±0.14对0.51±0.08,均 P<0.05),YAP磷酸化水平升高(3.38±0.72对0.81±0.13, P<0.05),ELA干预后,TGF-β1、Col-Ⅳ表达及YAP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0.80±0.06、0.51±0.05、2.21±0.22,均 P<0.05)。 结论:ELA可改善db/db小鼠肾损伤,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控YAP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体检人群体重及其变化与白蛋白尿的关联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基线体重及其变化对体检人群新发白蛋白尿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增加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3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1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完成2次及以上的体检者,收集体检者初次和末次体检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BMI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主要终点事件为新发白蛋白尿或ACR增加≥30%。采用逐步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ACR增加的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基线体重及其变化对新发白蛋白尿或ACR增加≥30%的影响。结果:共1 761名体检者被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6.54±7.87)个月,新发白蛋白尿59例,ACR增加≥30%者30例,白蛋白尿逆转35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 β=0.127, 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 HR=1.041,95% CI 1.018~1.064, P<0.001)、高血压( HR=2.035,95% CI 1.278~3.242, P=0.003)、糖尿病( HR=2.081,95% CI 1.310~3.305, P=0.002)和高尿酸血症( HR=1.700,95% CI 1.084~2.668, P=0.021)是新发白蛋白尿或ACR增加≥30%的独立影响因素,而BMI( HR=1.053,95% CI 0.975~1.137, P=0.191)及体重变化率( HR=1.030,95% CI 0.972~1.092, P=0.322)不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提示超重/肥胖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分别存在交互作用( P交互<0.05),体重超重/肥胖对预先设置的各亚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的影响基本一致。增重与高血压、糖尿病分别存在交互作用( P交互<0.05)。增重可增加女性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风险( HR=3.355,95% CI 1.164~9.670, P=0.025),对其他预设的亚组的影响基本一致(均 P>0.05)。明显减重组比明显增重组的白蛋白尿逆转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考虑可能与减重幅度较小(-6.08%±3.51%)有关。 结论:超重/肥胖可增加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者发生风险更高。小幅度减重对逆转白蛋白尿的作用尚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卡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卡格列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降糖治疗及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剂量稳定至少2个月以上,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ACR)>30 mg/g;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 -1·1.73 m -2、6.5%≤糖化血红蛋白(HbA1c)≤12.0%,均予以卡格列净口服,每次100 mg,每天1次;所有患者接受卡格列净治疗24周。比较患者经卡格列净治疗24周后,A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和HbA1c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血脂等的变化。 结果:与卡格列净治疗前的24 h尿蛋白(1.01±0.56)g、ACR(667.5±157.2)mg/g、eGFR(62.9±15.0)mL·min -1·1.73 m -2、空腹血糖(10.0±2.3)mmol/L、HbA1c(9.5±1.3)%、收缩压(141.41±5.42)mmHg、尿酸(456.29±26.65)μmol/L相比,经卡格列净治疗24周后的24 h尿蛋白(0.66±0.37)g、ACR(350.3±274.7)mg/g、eGFR(75.2±19.3)mL·min -1·1.73 m -2、空腹血糖(FPG)(8.04±1.71)mmol/L、HbA1c(8.6±1.2)%、收缩压(128.38±5.20)mmHg、尿酸(367.98±46.37)μmo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63、4.25、-2.80、4.10、3.60、5.90、2.70, P=0.000、0.036、0.023、0.016、0.028、0.001、0.042)。 结论:卡格列净除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外,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及肾功能,同时还具有降血压和降尿酸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蛋白(SAA/ALB)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晋城市人民医院初诊的SLE患者97例,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是否≥5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比较活动期和稳定期SL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活动性SLE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ALB、SAA/ALB对活动性SLE和重度活动性SLE的预测价值,通过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不同SAA/ALB组的预后差异。结果:97例SLE患者,其中处于活动期64例,稳定期33例,活动期SLE患者的SLE-DAI、谷丙转氨酶(ALT)、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SAA水平及SAA/ALB≥0.52 mg/g占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均高于稳定期,ALB、白蛋白/球蛋白(A/G)、补体(C3)水平均低于稳定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DH、SAA/ALB≥0.52 mg/g、A/G≥1.18、C3≥0.60 g/L均为活动性SLE的独立影响因素, OR分别为1.321、1.401、0.744、0.663(均 P<0.05)。SAA、SAA/ALB预测活动性SL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861,AUC SAA/ALB>AUC 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LB预测稳定期SLE的AUC为0.743。SAA、SAA/ALB预测重度活动性SLE的AUC分别为0.699、0.746,AUC SAA/ALB>AUC 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LB预测非重度活动性SLE的AUC为0.671。64例活动性SLE患者中,预后不良21例,SAA/ALB预测SLE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36,最佳截断值为0.78 mg/g。SAA/ALB高值组和低值组持续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507, P<0.05)。 结论:SAA/ALB≥0.52 mg/g为活动性SLE的独立影响因素,SAA/ALB对活动性SLE、重度活动性SLE、不良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及动脉自旋标记MRI评估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及动脉自旋标记(ASL)MRI无创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63例T2DM患者,同期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将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ACR<30 mg/g)组和微量白蛋白尿(MAU,30 mg/g≤ACR≤300 mg/g)组,分别为35、28例。所有受试者行腹部BOLD及ASL检查,测量肾皮、髓质表观弛豫率(R 2*)及肾皮质肾血流量(RBF)。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R 2*和RBF的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相关参数鉴别各组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 Z检验。 结果:对照组、NAU组、MAU组间肾髓质R 2*及肾皮质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83、34.15, P<0.001),肾皮质R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98, P=0.056)。区分对照组与NAU组时,肾髓质R 2*、肾皮质RBF以及两者联合参数的AUC分别为0.921(95%CI 0.827~0.973)、0.704(95%CI 0.578~0.811)、0.964(95%CI 0.885~0.994),联合参数的AUC与肾皮质R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07, P<0.001),与肾髓质R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57, P=0.117);区分NAU组与MAU组时,AUC分别为0.898(95%CI 0.796~0.960)、0.919(95%CI 0.823~0.973)、0.985(95%CI 0.881~0.994),联合参数的AUC与肾髓质R 2*、肾皮质RBF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39, P=0.017; Z=2.20, P=0.028)。 结论:BOLD联合ASL能够无创、定量评估T2DM患者早期肾脏氧合水平及血流量变化特点,肾髓质R 2*联合肾皮质RBF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