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对主动脉夹层快速诊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价磁共振True-FISP、HASTE序列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同期运用True-FISP、HASTE和CTA进行胸部主动脉检查的患者,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True-FISP、HASTE序列检查结果与其比较.从夹层累及范围(Stanford A、B分型)、破口位置的显示情况、主要分支动脉(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受累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主动脉夹层 65 例,True-FISP及HASTE序列诊断夹层累及范围及分型与CTA检查结果一致,A型夹层 19 例(其中壁间血肿 3 例)、B型夹层 46 例(其中壁间血肿 11 例).CTA检出 47 个破口,受累分支 31 支.True-FISP序列检出破口 44 个,其中 6 个与CTA结果不符合;检出受累分支 30 支,其中 4 支与CTA结果不符合.HASTE序列检出破口 33 个,其中 3 个与CTA结果不符合;检出受累分支 13 支,其中 2 支与CTA结果不符合.True-FISP诊断破口敏感度 80.85%、特异度 70.10%,诊断受累分支敏感度 83.87%、特异度 95.94%.HASTE诊断破口敏感度 63.83%、特异度 82.35%;诊断受累分支敏感度 35.48%、特异度 98.36%.结论 磁共振True-FISP及HASTE序列可以在快速完成检查前提下对主动脉夹层进行准确诊断及分型;True-FISP序列对破口显示及主要血管分支受累诊断价值较高,而HASTE序列的诊断价值略低,对疑似AD患者True-FISP序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覆膜支架置入术后Ⅰ型内漏合并纵隔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61岁男患者,反复大咯血2周。曾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心脏大血管CTA提示:覆膜支架近端主动脉弓周围血肿形成,气管受压,纵隔积气。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弓下囊实性包块大小约48 mm×52 mm;心包大量积液。通过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覆膜支架取出+纵隔血肿清除+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术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康复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的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50.3±9.9)岁(范围:44~72岁)。A型主动脉夹层(TAAD)9例,B型主动脉夹层(TBAD)1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影像学特征将患者分为3型:Ⅰ型,仅SMA真腔重度狭窄或闭塞;Ⅱ型,降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分离型);Ⅲ型,SMA上段胸腹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延续型)。根据影像学分型不同采用相应的SMA腔内治疗方法。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24例患者中,Ⅰ型17例(70.8%),Ⅱ型4例(16.7%),Ⅲ型3例(12.5%)。14例Ⅰ型患者采用TEVAR加SMA支架植入术治疗;3例Ⅰ型及1例Ⅱ型患者仅行SMA重建(1例慢性TAAD患者行髂动脉-SMA旁路术治疗);3例Ⅱ型及3例Ⅲ型患者采用降主动脉联合SMA裸支架植入术;同期或二期行部分小肠切除术5例(20.8%)。住院期间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6.7%,其中2例患者死于严重肠缺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随访(46±9)个月(范围:13~72个月),期间2例患者死亡,均与肠缺血无关。患者的5年期免于再干预生存率为86.1%,5年期累积生存率为82.6%。结论: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围术期病死率高,风险大,针对不同临床场景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缓解肠缺血,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并发逆行性A型夹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腔内治疗具有安全性更高以及手术创伤较小等优势,目前主要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逆行性A型夹层是近来引起广泛关注并造成相当死亡率的严重腔内治疗并发症。本文从TEVAR后并发逆行性A型夹层的分型、形成机制、危险因素、管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特点作一综述,以期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疾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35~83岁[(56.2±12.9)岁]。主要为胸背部创伤,患者均接受TEVAR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肝素使用量、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脏器并发症等。比较术前、术后1 d脑钠肽、尿素氮、肌酐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CT血管造影(CTA),主要观察支架的位置、术后逆撕、截瘫及内漏发生等情况。主动脉CTA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大直径、远端主动脉真腔直径,明确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5.9±6.3)个月]。手术时间为60~200 min [(96.7±30.7)min],术中出血量为20~45 ml[(31.1±6.8)ml],术中肝素使用剂量为0~0.53 mg/kg[(0.4±0.1)mg/kg],术后ICU住院时间为1~7 d [(4.7±1.3)d]。7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胸腔闭式引流、气道管理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并康复。2例患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异常,予以药物治疗好转。术前、术后1 d患者的脑钠肽、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CTA复查示支架位置满意,没有逆撕、截瘫等严重并发症。1例Ⅰ型内漏,瘤体未进一步扩大,患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夹层动脉瘤直径为(34.4±5.0)mm,较术前的(38.2±5.6)mm缩小,远端主动脉真腔直径为(26.8±4.6)mm,较术前的(22.6±6.0)mm扩大( P<0.05或0.01)。 结论:TEVAR对心功能、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主动脉重塑良好,是治疗Stanford B型TAD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在累及主动脉窦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因夹层累及主动脉窦且主动脉根部直径小于45 mm而行主动脉根部修复术的ATAAD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分为夹层累及≤1个主动脉窦(A)和累及>1个主动脉窦(B)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情况、影像学特征和术后结果的比较,分析主动脉根部修复方法在窦部累及的ATAAD中的有效性。结果:经过筛选,155例患ATAA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0例,B组55例。两组患者的术前基线情况、住院30天内死亡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随访(49.1±14.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92.0%对89.5%, P=0.61)。两组患者主动脉根部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进行性扩张,A组(38.1±3.6)mm对(37.9±3.5)mm, P=0.92;B组(38.4±4.1)mm对(38.3±3.6)mm, P=0.74。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具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主动脉根部修复技术可尝试用于夹层累及1个以上主动脉窦的ATAAD患者,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Gore C-TAG分段释放联合潜望镜技术处理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分段释放技术联合"潜望镜"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破口处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胸主动脉远端假腔扩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为男性。主动脉CTA影像资料显示内脏区主动脉存在夹层再破口,支架远端夹层动脉瘤形成。均采用Gore C-TAG支架的分段释放定位联合"潜望镜"技术方法处理夹层远端破口。手术成功率100%,无中转开腹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复查主动脉CTA显示夹层远端破口隔绝完全,分支血管灌注通畅。结论:采用Gore C-TAG支架分段释放技术联合"潜望镜"技术方法处理夹层远端破口技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近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因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锁骨下动脉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分为A组(26例)和B组(29例)。A组患者行标准孙氏手术(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B组患者行改良孙氏手术并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肾功能损伤、肺部感染、截瘫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损伤、肺部感染及截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替换术中,采用象鼻支架开窗+覆膜分支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流程,降低胸导管、喉返神经损伤及内漏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氧饱和度监测在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肾氧饱和度(RrSO 2)变化,探讨其对于诊断急性肾损伤(AKI)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观察40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RrSO 2变化。将近红外光谱仪(BGOS-600B)探头分别固定于左右肾体表定位区,持续监测RrSO 2。记录T1(手术开始时)、T2(体外循环开始后)、T3(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后)、T4(停止循环后)、T5(恢复循环后)、T6(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T7(体外循环停止后)、T8(手术结束时)等8个时间点的RrSO 2。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 结果:左右肾RrSO 2在T1~T8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21±1.10比67.90±1.20, t=1.204, P>0.05;T2:67.92±1.02比67.79±1.24, t=0.512, P>0.05;T3:71.50±0.74比71.74±0.65, t=1.541, P>0.05;T4:53.10±1.45比53.64±1.53, t=1.620, P>0.05;T5:69.83±0.87比69.70±0.98, t=0.627, P>0.05;T6:62.39±0.72比62.28±0.87, t=0.616, P>0.05;T7:64.71±0.80比64.50±1.16, t=0.943, P>0.05;T8:66.69±1.22比66.25±0.90, t=1.836, P>0.05)。手术开始后至体外循环开始时,RrSO 2变化较小,T2与T1比较(67.86±1.29比68.0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69, P>0.05)。体外循环阻断主动脉后,RrSO 2逐渐上升,T3高于T1(71.62±0.49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610, P<0.05)。停止循环后,RrSO 2逐渐降低,T4低于T1(53.37±2.21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040, P<0.05)。恢复循环后,RrSO 2再次上升,T5高于T1(69.77±0.88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641, P<0.05)。体外循环开放主动脉后,RrSO 2逐渐下降,T6低于T1(62.35±0.63比68.06±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920, P<0.05)。体外循环停止时,RrSO 2轻微上升,T7低于T1(64.61±0.99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700, P<0.05)。手术结束时,RrSO 2轻微上升,T8低于T1(66.46±1.15比68.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74, P<0.05)。 结论:RrSO 2在主动脉夹层低温停循环手术中可以较好反映肾氧合状态,有助于诊断急性肾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主动脉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促进主动脉重构的早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Ⅱ期经假腔隔绝(false lumen endovascular occlusive repair,FLEVOR)促进主动脉重构的早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本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Ⅰ期近端修复术后Ⅱ期行FLEVOR手术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转归、假腔血栓化以及主动脉重构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51.3±14.9)岁。4例既往因Stanford A型夹层行开放手术,8例B型夹层近端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距近端修复术的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16年。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观察到内脏缺血、截瘫或院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6.7个月,3例患者假腔存在血流灌注,8例患者假腔完全血栓化,72.7%的患者腹主动脉最大径减小。结论:FLEVOR手术能够有效经假腔隔绝血流,诱导假腔血栓化,促进主动脉重构,同时保护脊髓和内脏动脉血供,减少Ⅱ型内漏返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