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SAHS患者血清γ-GT、Beclin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的OSAHS患者130例为观察组(OSAHS组),根据其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 n=59)与非颈动脉硬化组( n=71)。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PSG监测的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血清γ-GT、Beclin1水平,分析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γ-GT、Beclin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γ-GT、Beclin1对OSAHS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 结果:OSAHS组患者血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eclin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γ-GT、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Beclin1及夜间最低动脉氧饱和度(LSaO 2)低于非颈动脉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 P<0.05),血清Beclin1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 OR=1.073, P=0.041)、AHI( OR=1.050, P=0.004)、γ-GT( OR=1.084, P=0.002)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eclin1( OR=0.946, P=0.034)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血清γ-GT、Beclin1预测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0.774,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55,高于γ-GT、Beclin1单独诊断(均 P<0.05)。 结论:血清γ-GT是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Beclin1是保护因素,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OSAHS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脑电活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和原发鼾症患儿的脑电活动及其与多导睡眠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19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因睡眠时打鼾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睡眠中心行多导睡眠监测的6~12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采集临床资料、多导睡眠监测及6 min脑电活动测量,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原发鼾症组及不同程度OSAS组。基于脑电小波分析通过对脑电同步化及复杂度分析得出的脑损伤指数用于反映安静状态下儿童的脑电活动的变化。对各组脑损伤指数及脑电波各频段功率所占百分比进行差异性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脑电活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49例儿童,其中男110例,女39例。原发鼾症组与各程度OSAS组之间α、θ、β、δ波占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原发鼾症组、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脑损伤指数分别为0(0,3)、14(9,16)、26(24,28)、34(30,44),各组脑损伤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29.70, P<0.01),从原发鼾症组至重度OSAS组脑损伤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脑损伤指数独立相关(均 P<0.05)。 结论:α、θ、β、δ波比率在不同程度OS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电复杂度及同步性在不同严重程度的OSAS患儿之间存在差异;随着OAHI增高,脑损伤指数也逐渐升高,脑损伤指数与O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苏省常熟地区脓毒性休克指南依从性及预后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常熟地区重症监护病房对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筛选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住常熟地区3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入选患者符合2016年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中途放弃治疗、入院后6 h内死亡以及已进入其他有关脓毒性休克干预治疗研究的患者。记录其基本情况,既往史,入院时情况,1 h、3 h及6 h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完成情况以及预后。根据患者存活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Bundle指标完成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3家医院共207例患者纳入研究,1 h Bundle完成率为27.1%,其中乳酸测定完成率81.2%,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留取完成率72.5%,使用广谱抗生素完成率48.4%,液体复苏完成率74.4%,使用升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完成率86.0%;3 h Bundle完成率为67.6%,其中乳酸测定完成率97.1%,使用抗生素前血培养留取完成率84.5%,使用广谱抗生素完成率97.1%,液体复苏完成率76.8%;6 h Bundle完成率为30.4%,其中平均动脉压达标完成率98.1%,重新评估容量状态(至少两项指标)完成率48.3%,中心静脉压达标完成率42.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 2)达标完成率10.6%,床边超声完成率48.8%,抬腿及补液治疗完成率42.5%,乳酸升高重新评估完成率55.1%。3 h及6 h Bundle总完成率为27.1%。三家医院的完成情况无明显差别。脓毒性休克患者总病死率为58.9%,住ICU时间为10 d(5,23) d,住院时间为14 d(6,26) d。单因素分析示抗生素使用时间,中心静脉压达标、床旁超声、抬腿补液试验,乳酸升高后重新评估以及6 h Bundle完成、3 h及6 h均Bundle完成、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P=0.005,0.001,0.001,0.002,均 P<0.01),对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脉压达标( OR=23.236, P=0.001)、抬腿补液试验( OR=0.102, P=0.012),乳酸升高后重新评估( OR=0.197, P=0.001)及APACHEⅡ评分( OR=1.103, P<0.01)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28 d生存曲线显示6 h Bundle完成可降低病死率(Log Rank χ2=8.944, P=0.003)。 结论:常熟地区对于脓毒症性休克治疗指南的依从性并不高,而依从性与预后密切相关,需要加强改进措施,提高指南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宁波市第九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实施氯胺酮静脉麻醉,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T1表示入室安静后5 min、T2表示麻醉诱导后、T3表示切皮时即刻、T4表示手术完成)血流动力学指标、诱导和苏醒时间、肝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段血氧饱和度(Sp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T1时间段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T2、T3、T4时间段,观察组MAP分别为(67.25±1.32)mmHg、(67.52±1.32)mmHg、(66.28±1.31)mmHg,HR分别为(115.21±2.32)次/min、(112.21±1.34)次/min、(111.25±1.32)次/min,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176、16.817、30.015、58.797、51.649、2.617,均 P<0.05)。观察组手术患儿疼痛反射消失时间(2.32±0.21)min、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26±0.32)min,均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睁眼或体动时间(3.21±1.32)min、出室时间(5.52±1.13)min,均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247、4.251、91.851、109.641,均 P<0.05)。术后,观察组患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6.01±1.3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2.02±1.32)U/L、碱性磷酸酶(486.32±2.74)U/L、胆红素(0.66±0.02)U/L,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36、6.798、23.741、3.500,均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χ 2=9.470, P<0.05)。 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转运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ystem score,PEWS)是对患儿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意识、血氧饱和度及各项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给予评分,以协助医护人员早期识别患儿病情变化的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此外,PEWS有助于急诊和重症患儿转运,其应用能大幅度降低院内及院外转运风险,优化医护人员配置,促进病情严重患儿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但目前缺乏标准的PEWS评分系统和相关指南,加之基础理论研究有待深入,这些因素都影响了PEWS的定义、实施和有效测量的一致性。因此,该文对PEWS的发展及其在急诊转运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急诊患儿转运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电图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SO 2)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术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 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 2监测CEA术中患者脑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术中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 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 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 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 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 2监测显示脑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 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 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 结论:EEG、rSO 2监测CEA术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皮层脑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手术前后脑氧供需平衡与脑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NICU收治的CHD新生儿,分别在手术前、后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监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TOI)和氧摄取分数(FTOE),结合临床特征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的结果,分析手术前、后TOI、FTOE的水平和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CHD新生儿,术前监测TOI 0.56±0.05,术后0.59±0.03,均低于正常新生儿平均水平( P<0.05)。术前FTOE 0.36±0.07,术后FTOE 0.39±0.04。术后TOI、FTOE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OI术后较术前改善程度与术前发绀程度呈负相关( β:-0.202),术后FTOE则无明显差异。术前需要呼吸支持的患婴,术前TOI水平较低( β:-0.879));术前导管前SpO 2较高,则术前TOI也较高( β:0.214)。术前aEEG背景模式轻度异常的患婴术后FTOE较背景模式正常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术后aEEG监测显示睡眠觉醒周期(SWC)不成熟的患婴术后TOI较SWC成熟的患婴显著减低( P<0.05)。延迟关胸是术后死亡的风险因素。 结论:CHD患婴术后TOI较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紫绀型CHD改善显著。术前TOI与呼吸支持级别负相关,与导管前SpO 2正相关。术前脑电活动波幅较低的患婴术后脑氧摄取分数亦较低。术后监测脑功能异常则脑氧饱和度亦较低。NIRS监测TOI与aEEG检测皮层脑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于指导CHD新生儿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的目标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Dixon序贯法测定丙泊酚镇静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Dixon序贯法来研究丙泊酚镇静抑制老年患者对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75~84岁老年患者31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均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丙泊酚剂量由1.1 mg/kg(第1例患者)开始,阶梯剂量为0.1 mg/kg,后续患者的丙泊酚剂量由前1例患者的胃镜插入反应确定,插入反应未抑制则增加0.1 mg/kg,插入反应抑制则减少药物,将"胃镜插入反应阳性—插入反应阴性"这一变化视为拐点,出现7个拐点时即停止纳入。记录患者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的心率、MAP、SpO 2变化,记录恶心呕吐、咳嗽呛咳、吞咽、体动等胃镜插入反应。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 结果:丙泊酚镇静抑制老年患者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11±0.16) mg/kg,MAP在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105.05±13.39)、(90.48±10.98)、(90.48±11.11)、(82.68±9.98) mmHg,给药后各观察点MAP较麻醉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率在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77.26±12.67)、(72.81±10.39)、(72.90±11.63)、(68.32±9.42)次/min,给药后各观察点心率较镇静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SpO 2在镇静前、胃镜进镜、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分别为(96.48±1.81)%、(98.65±1.31)%、(97.36±2.14)%、(96.48±1.81)%,镇静前SpO 2与胃镜进镜时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胃镜进镜时SpO 2与进镜后2 min、检查结束时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Dixon序贯法确定丙泊酚镇静抑制胃镜插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11±0.16) mg/kg。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新生儿脑损伤发生过程中,脑氧饱和度的改变先于脑电图、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的改变,脑氧饱和度监测是早期预测指标。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持续、床旁监测、安全可行的特点,是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重要工具。采用NIRS可测定新生儿脑血流容积、脑血流流量的正常值,可用于胎儿-新生儿过渡期不良分娩和复苏效果的监测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判断,以及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测等,值得在新生儿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在ICU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ICU的40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术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同样干预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符合撤机条件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撤机方式,研究组撤机拔管后采用HFNC序贯氧疗,对照组撤机拔管后予传统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序贯治疗后1、24 h的氧分压(PO 2)、血氧饱和度(SpO 2)、氧合指数(OI)变化及ICU住院时间、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 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4 h的PO 2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后1、24 h的PO 2未见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 h,研究组SpO 2改变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1、24 h,研究组OI改变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均为100%,撤机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均为0。 结论:HFNC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后的序贯治疗,与传统氧疗相比,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氧合,应用安全且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