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动力学在伴下尿路症状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和帕金森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伴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并确定尿动力学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尿动力检查的伴LUTS的MSA-P型患者68例和帕金森病患者8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尿动力学参数帮助诊断的效能。结果:与帕金森病患者相比,MSA-P型患者的病程更短[分别为2.70(2.05,3.00)年和5.00(4.00,6.00)年, Z=-7.44, P<0.001],在自由尿流率(UFM)和压力-流率中的最大尿流率(Qmax)降低[UFM-Qmax分别为6.00(3.00,8.75)ml/s和9.00(6.00,14.00)ml/s, Z=-4.31, P<0.001;压力-流率-Qmax分别为6.00(3.00,8.75)ml/s和9.00(6.00,14.00)ml/s, Z=-4.03, P<0.001],残余尿量增多[UFM-残余尿量分别为207.50(113.75,280.00)ml和45.00(10.00,117.50)ml, Z=-6.03, P<0.001;压力-流率-残余尿量分别为269.00(148.75,337.50)ml和75.00(20.00,167.50)ml, Z=-6.55, P<0.001],膀胱顺应性降低者增加[分别为42.65%(29/68)和14.12%(12/85),χ 2=15.68, P<0.001],Qmax时的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分别为13.00(6.00,27.75)cmH 2O和 27.00(15.00,39.50)cmH 2O, Z=-4.65, P<0.001;1 cmH 2O=0.098 kPa]和膀胱收缩指数(BCI)降低[分别为43.00(34.00,59.25)和79.00(46.50,100.00), Z=-5.44, P<0.001]。与MSA-P患者相比,逼尿肌过度活动(DO)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更显著[分别为54.41%(37/68)和78.82%(67/85),χ 2=10.34, P=0.001]。ROC曲线示,压力-流率-残余尿量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1(95% CI 0.74~0.88, P<0.001),其次为UFM-残余尿量、BCI和PdetQmax(分别为0.78、0.76和0.72)。 结论:MSA-P患者Qmax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同时伴有膀胱顺应性下降和收缩力受损。而DO在帕金森病中更多见。ROC曲线分析压力-流率-残余尿量对MSA-P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最高的AUC和特异度。尿动力学检查是帮助鉴别伴LUTS的MSA-P和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学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学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不伴膀胱出口梗阻组(DU):BCI<100和BOOI<20;膀胱出口梗阻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BOO):BCI≥100和BOOI≥40;和既不伴膀胱出口梗阻又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B):BCI≥100和BOOI<20。对比分析三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323例患者符合以上分组标准:DU组75例,BOO组207例和NDB组41例。DU组和BOO组年龄大于NDB组( P<0.05)。DU组较NDB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偏大[(279±80)ml和(238±72)ml],尿不尽(41%和17%),尿线中断(39%和15%)和尿潴留(26%和7%)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110±41)%]偏低(均 P<0.05)。DU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较BOO组偏大[(279±80)ml和(353±113)ml和(206±67)ml和(281±94)ml],尿线中断(39%和2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6%和6%)和尿潴留(26%和14%)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78±37)%],逼尿肌不稳定(41%和77%),尿急(26%和43%)和夜尿增多(23%和39%)比例偏低(均 P<0.05)。 结论:膀胱感觉和膀胱排空率降低、尿线中断、尿潴留和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史是老年男性DU患者主要尿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DU和BOO患者比例随之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URP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对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72例符合手术指征且接受TUR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1~89)岁。术前均行尿动力学检查,根据膀胱收缩力指数(BCI)和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 detQmax)将患者分为3组:DU患者[BCI<100且P detQmax≤40 cmH 2O(1 cmH 2O=0.098 kPa)]共31例,分为A组(P detQmax≤20 cmH 2O)9例,B组(20 cmH 2O
0.05)。3组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26.40±5.54)、(21.04±4.61)、(18.53±4.41)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4.70±1.34)、(3.37±1.11)、(3.49±1.34)分;最大尿流率(Q max)分别为(4.60±2.63)、(8.48±2.47)、(11.38±4.00)ml/s;残余尿量(PVR)分别为(152.90±75.26)、(90.78±51.97)、(53.23±38.98)ml。A组术前IPSS和QOL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前Q max明显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术前Q max明显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前PVR明显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术前PVR明显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3组术后的IPSS、QOL、最大自由尿流率(fQ max)和PVR,比较3组的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指标(fQ max、PVR)改善情况。 结果:本研究72例平均随访31.1(3~52)个月。A、B、C组术后IPSS分别为(25.50±2.84)、(16.78±4.04)与(14.98±3.41)分;QOL分别为(2.90±1.29)、(2.67±0.88)、(2.53±0.92)分;fQ max分别为(5.44±2.60)、(10.30±3.68)、(13.07±3.51)ml/s;PVR分别为(104.00±46.00)、(76.81±46.74)、(35.64±26.17)ml。与术前比较,A组QOL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PSS、fQ max、PVR较术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和C组的IPSS、QOL、fQ max、PVR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P detQmax≤20 cmH 2O的DU患者,TURP仅能使QOL获得明显改善,其余主客观指标改善不理想,术前应充分沟通,告知合理预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对伴有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Green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DU)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GreenLEP治疗的15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2±7.9)岁,病程4(2,8)年。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前列腺B超(或增强MRI)检查。术前前列腺体积为42.1(34.2,59.4)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9±3.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1±0.8)分,术前残余尿量(PVR)为40.0(20.0,80.0)ml,术前最大尿流率(Q max)为4.0(2.0,7.0)ml/s。以膀胱收缩力指数(BCI)<100作为DU的诊断标准,将BPH患者分成DU组和非DU组。DU组76例,非DU组81例。术后3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术前术后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参数(PVR、Q max)的变化。本研究中,将术后3个月复查PVR<20 ml且Q max>10 ml/s定义为治疗成功,否则为治疗失败。根据治疗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BCI预测治疗效果的的最佳截断值,根据BCI最佳截断值将DU患者分为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分析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术前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参数(PVR、Q max)的差异,以及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值(术后值与术前值的差)的差异。 结果:1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时间6(5,8)d。术后随访3个月,非DU组治疗成功78例,治疗失败3例;DU组治疗成功64例,治疗失败12例。根据ROC曲线,BCI取最佳截断值为57.5,故轻度DU组(57.5≤BCI<100)56例,重度DU组(BCI<57.5)20例。术前3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的IPSS分别为(26.8±3.4)、(28.6±3.0)、(30.6±2.4)分,QOL分别为(4.9±0.9)、(5.2±0.7)、(5.7±0.5)分,PVR分别为50.0(20.0,90.0)、20.0(10.0,50.0)、60.0(27.5,165.0)ml,Q max分别为4.0(2.0,7.0)、5.0(4.0,6.0)、0(0,2.3)ml/s。非DU组术前IPSS和QOL均明显低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 P<0.05)。轻度DU组术前IPSS和QOL均低于重度DU组( P<0.05)。轻度DU组术前PVR均小于非DU组和重度DU组( P<0.05),但非DU组与重度DU组术前P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DU组和轻度DU组的术前Q max明显大于重度D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非DU组与轻度DU组的术前Q 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随访3个月,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术后IPSS分别为(12.5±4.7)、(14.9±3.6)、(18.8±4.1)分,QOL分别为(1.1±0.4)、(1.2±0.5)、(1.9±1.0)分,PVR分别为0、0、20.0(19.5,61.3)ml,Q max分别为22.0(18.0,27.0)、17.0(14.0,22.3)、9.0(6.8,13.0)ml/s。与术前比较,非DU组和轻度DU组的IPSS、QOL、PVR和Q max均明显改善( P<0.05);重度DU组IPSS、QOL及Q max较术前有显著改善( P<0.05),但PV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3组间比较,PVR和Q max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IPSS和QOL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DU组的PVR、Q max变化值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非DU组的PVR、Q max改善程度优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轻度DU组的Q max变化值大于重度DU组( P<0.05),轻度DU组与重度DU组的PVR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不同程度DU的BPH患者均能够通过GreenLEP获益;但对于合并重度DU(BCI<57.5)的BPH患者,GreenLEP术后PVR和Q max改善程度低于非DU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BCI指数评价模型下床位资源配置优化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完善床位资源精细化管理,提高床位资源利用率及运营效率,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复合指标"BCI指数"替代原有的"平均住院日"纳入临床科室的月度绩效考核指标库进行绩效引导与监测,基于BCI指数评价模型绘制"CMI值-床位利用指数"波士顿矩阵图、加权秩和比(WRSR)分析模型综合评价床位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及床位运行效率,并运用SPSS软件对各学科BCI指数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给出床位调整的意见方案.结果:对床位配置失衡的学科,给出相对合理的调整区间建议.结论:基于BCI指数评价模型的床位配置优化方案,可避免资源浪费、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客观系统地平衡学科床位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症状改善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BPRP)或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后前列腺症状改善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240名诊断为BPH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部分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评估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生活质量评分(QoL),记录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术后6个月的电话随访并记录相关随访资料.240例患者中有124例完善了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BPH患者手术后前列腺症状改善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以IPSS改善成功定义为(术后/术前)≤0.50,将患者分为改善组:A组(190例)与改善不佳组:B组(50例).结果: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178例患者接受了HoLEP术,62例患者接受了BPRP术.年龄、进展病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肾小球率过滤(GFR)、术后IPSS、术前术后QoL、术前术后OAB、手术时长、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尿潴留、心血管疾病史、脑梗史、糖尿病史、手术方式、Qmax、FDV、PVR、Pqmax、SDV、BOOI、BCI均不是BPH患者术后IPSS改善不佳的危险因素,病程延长(P<0.001)、前列腺体积(P=0.024)、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P=0.002)、游离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P=0.006)、术前IPSS增高(P=0.015)以及血红蛋白(Hb)降低(P=0.016)是术后IPSS改善不佳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前IPSS(P=0.006)和PV增高(P=0.035)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前列腺体积增大、术前IPSS评分高的患者经BPRP或HoLEP治疗后IPSS改善较差,要对此类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告知患者术后存在前列腺症状不能改善的可能性较大,必要时术后需继续用药以缓解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一种载药壳聚糖抗菌止血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本研究拟制备一种新型壳聚糖抗菌止血海绵(novel chitosan antibacterial hemostatic sponge,NCAHS),并对其材料学特性和生物学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以壳聚糖为海绵基材,添加不同比例三聚磷酸钠(sodium tripolyphosphate,STPP)、甘油、酚磺乙胺,并使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海绵,以全血凝血指数(BCI)为指标筛选壳聚糖及添加物的最佳浓度获得的止血海绵;在止血海绵中负载盐酸环丙沙星的玉米醇溶蛋白/碳酸钙复合微球(Zein/CaCO3)制备得到NCAHS.采用扫描电镜观察NCAHS的微观形貌、孔隙率,并检测其吸水率、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抗菌率、体外凝血性能、血液相容性.使用兔肝损伤和兔耳动脉损伤出血模型评价止血效果,以市售止血海绵(commercial hemostatic sponge,CHS)作为对照.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家标准检测NCAHS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动物皮肤刺激性和体内急性毒性等体内生物相容性.结果 以1.5%壳聚糖(质量浓度)、0.01%STPP(质量浓度)、体积分数0%甘油(不添加甘油)、体积分数0.15%酚磺乙胺、Zein和CaCO3质量混合比为5∶1、Zein终质量浓度为2.5 g/L、乙醇终浓度为17.5%(体积分数)制备所得NCAHS细密均匀,具有蜂窝状多孔结构,孔径约200 μm,其BCI数值最低.NCAHS吸水率[(2362.16±201.15)%vs.(1102.56±91.79)%]、体外凝血性能(31.338%vs.1.591%)均优于CHS(P<0.01).在体内兔耳动脉出血模型[(36.00±13.42)s vs.(80.00±17.32)s]和兔肝脏出血模型[(30.00±0)s vs.(70.00±17.32)s]中,NCAHS止血时间均短于CHS(P<0.01).NCAHS对S.aureus和E.coli具有明显的抑制能力,且NCAHS体内外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论 NCAHS是一种具有优异抗菌性能和止血效果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复合海绵,可用于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镜像疗法的脑机接口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4
目的 探讨基于镜像疗法的脑机接口(BCI)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1-10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达到强制性运动治疗的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镜像疗法的BCI技术进行干预.在8周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观察组退出1例,对照组退出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肢FMA、MoCA、SF-36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MA、MoCA、SF-36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上肢FMA、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MoC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上肢FMA、MoCA、SF-36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镜像疗法的BCI技术在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促进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4
-
深圳市16887例不同胎龄单胎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订不同胎龄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为评价新生儿出生时身体的匀称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时间段整群抽样实况调查方法,于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两家医院完成了16887例不同胎龄单胎新生儿体重、身长、顶臀长、头围、胸围现场测量,用以制订不同胎龄新生儿身长胸围指数(BCI).百分位曲线拟合应用Lambda Mu Sigma(LMS)方法.结果 制订了2015年深圳胎龄27~42周单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混合)三分组的BCI均数和3rd~97th百分位曲线.男、女新生儿的BCI数值在胎龄27周最低,随着胎龄增加BCI数值不断增大,胎龄42周BCI数值最大.揭示胎儿宫内生长的胸廓发育伴随胎龄增加不断提高,胎龄42周胸廓发育度最佳.在胎龄27~42周,女性BCI的50th百分位曲线数值明显高于男性,增加值为0.22~1.07;t=3.05~7.87,均 P<0.001(胎龄37~4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胎龄新生儿胸廓发育度伴随胎龄增加不断提高,胎龄42周胸廓发育度最佳.女性宫内生长胸廓发育度优于男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黄素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培养H9C2心肌细胞进行体外模拟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实验.观察Cur预处理是否减轻IR损伤心肌细胞,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IR组和Cur(2.5μmol,5 μmol、10 μmol)+ IR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Cur预处理SIRT3对IR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按随机区组法分为IR组、Cur+ IR组、Cur+ 3-TYP(SIRT3抑制剂)+IR组、3-TYP+IR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3)、AcSOD、BCl-2、BAX表达水平,氧化应激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与IR组比较,Cur组(2.5 μmol、5μmol、10μmol)预处理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P<0.01);不同浓度Cur组组间比较,Cur(5 μmol、10 μmol)组与Cur(2.5 μmol)组比较显著增加细胞活力(P<0.01).与对照组和IR组比较,Cur预处理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P<0.01).与IR组比较,Cur+ IR组和Cur+ 3-TYP+ IR组的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Cur+ IR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Cur+IR组比较,Cur+3-TYP+IR组和3-TYPIIR组MDA的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IR组比较,Cur+IR组心肌细胞BCI-2、SIRT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Bax和AcSOD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3-TYP预处理组比较,Cur预处理对SIRT3和乙酰化SOD的表达水平逆转(P<0.01).结论 Cur可保护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Cur通过上调AcSOD水平促进SIRT3表达而发挥抗损伤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