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氧麦角甾醇线粒体靶向衍生物体内外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研究过氧麦角甾醇线粒体靶向衍生物(Mito-EP)对乳腺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Mito-EP(0、0.075、0.15、0.3、0.6、1.2、2.4 μmol·L-1)作用于MDA-MB-231细胞后增殖抑制情况.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低、中、高浓度(0.15、0.3、0.6 μmol·L-1)Mito-EP组及过氧麦角甾醇(EP)0.6 μmol·L-1组,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以及细胞周期分布,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细胞活性氧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通过构建4T1皮下移植瘤模型体内验证Mito-EP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及肿瘤组织内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Bcl-2)、Bcl-2 相关 X 蛋白(Bax)、细胞色素 C(Cyt C)、cleaved caspase-7、cleaved caspase-9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ito-EP可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MDA-MB-231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P 0.6 μmol·L-1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to-E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P<0.05);Bax、Cyt C、cleaved caspase-7、cleaved caspase-9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肿瘤体积和质量明显减小.综上所述,Mito-EP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甘草酸调控水通道蛋白4表达影响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元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甘草酸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损伤的作用,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进行颅脑开孔处理;其余5组大鼠用体外冲击法建立TBI模型.于建模后的0、24、48 h,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腹腔注射10、50、100 mg·kg-1甘草酸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2 mg·kg-1尼莫地平;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同样时间点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溶液.用脑水肿和改良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法(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用细胞凋亡染色法评估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和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的mNSS 评分分别为(6.98±0.82)、(5.28±0.37)、(5.91±0.52)、(13.28±1.59)和(0.36±0.01)分,脑水肿程度分别为(63.27±10.33)%、(60.09±9.38)%、(66.86±9.91)%、(85.92±11.93)%和(52.17±8.53)%,神经元凋亡率分别为(6.81±0.73)%、(5.39±0.25)%、(5.87±0.62)%、(15.13±3.29)%和(2.56±0.0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06、0.68±0.15、0.62±0.03、0.13±0.03 和0.95±0.13,Bcl-2 关联 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61±0.08、0.55±0.17、0.39±0.09、0.92±0.19 和0.16±0.02,AQP4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 0.69±0.15、0.38±0.03、0.47±0.09、0.86±0.13和0.13±0.09;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甘草酸能够减轻创伤性大鼠脑损伤的水肿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抑制神经元的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QP4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腰痹康颗粒联合塞来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及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腰痹康颗粒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最终中药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随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痹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血清细胞凋亡相关指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水平,两组患者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区、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区MRIT2值.结果 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cl-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中药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痹康颗粒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血清Bcl-2水平,降低血清Bax、CASP3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清解扶正颗粒促进凋亡和自噬逆转结直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清解扶正颗粒(QFG)对人结直肠癌HCT-8/5-FU耐药细胞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结直肠癌HCT-8细胞及HCT-8/5-FU耐药细胞,计算不同化疗药物的耐药指数(RI)和QFG的逆转倍数(RF);设立空白对照组(0 mg/mL)和不同浓度(0.25、0.5、1.0 mg/mL)QFG干预组;各组干预48 h后,通过罗丹明-123(Rho123)染色和多柔比星(DOX)染色检测细胞外排泵功能,通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应用磷脂酰丝氨酸(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应用Cyto-ID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gP)、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QSTM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LC)3 Ⅱ的蛋白表达.结果:HCT-8/5-FU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DOX)和顺铂(DDP)均耐药,QFG可有效逆转化疗耐药,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QFG显著增加Rho123、DOX和Cyto-ID的平均荧光强度(均P<0.05);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率(P<0.05),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和空白对照组比较,QFG抑制P-gP、p62的蛋白表达(P<0.05),降低Bcl-2/Bax比值(P<0.05),促进LC3-Ⅱ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QFG促进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外排泵功能,从而逆转多药耐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吉西他滨对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吉西他滨组、热疗组(43℃培养箱中加热1 h后再在37℃培养箱中孵育24 h)、热疗+吉西他滨组.EdU染色、CCK-8检测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Transwell检测Tca8113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Tca8113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cl-2相关X蛋白(Bax)、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Nijmegen断裂综合征1(NBS1)蛋白表达.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检测移植瘤质量与体积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组间差异,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热疗组、热疗+吉西他滨组Tca811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比、OD45.值、侵袭细胞数、CyclinD1、MMP-9、NBS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Bax、γH2AX蛋白表达升高(q=4.45~72.0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组、热疗+吉西他滨组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热疗组G0/G,期细胞比例降低,G2/M期细胞比例升高(q=10.36~61.09,P<0.001);与吉西他滨组、热疗组相比,热疗+吉西他滨组Tca8113细胞EdU阳性细胞百分比、OD450值、G0/G1期细胞比例、侵袭细胞数,以及CyclinD1、MMP-9、NBS1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Bax和γH2AX蛋白表达升高(q=4.45~28.73,P<0.001).体内裸鼠移植瘤试验显示,与裸鼠对照组相比,裸鼠吉西他滨组、裸鼠热疗组、裸鼠热疗+吉西他滨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降低(q=5.58~73.02,P<0.001);与裸鼠吉西他滨组、裸鼠热疗组相比,裸鼠热疗+吉西他滨组移植瘤体积和质量降低(q=5.58~21.45,P<0.001).结论 热疗与吉西他滨二者联合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侵袭,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MN)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其中20只为正常组,剩余60只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诱导MN病变.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组大鼠共同进行实验.贝那普利组每日给药剂量为10 mg/kg,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24 h-UTP);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后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细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沉积情况;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K、ATF4、CHOP、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的肾组织显示出显著的病理性变化,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并出现类似钉突的结构改变,同时伴有系膜基质的增生现象,沿毛细血管袢有IgG弥漫性沉积;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有所缓解,足细胞损伤减少,IgG沉积减轻.模型组大鼠24 h-UT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24 h-UT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24 h-UTP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24 h-UTP水平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24 h-UTP水平的降低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各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K、ATF4、CHOP、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P<0.01),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贝那普利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善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控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缓解肾组织内质网应激,抑制足细胞凋亡,进而保护肾脏及延缓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相关细胞凋亡途径探讨补肾健脾方调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大鼠模型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基于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相关细胞凋亡途径探讨补肾健脾方调控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机制研究.方法 60只动情周期正常的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 10只和造模组 50 只,造模组采用环磷酰胺 75 mg/kg单次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戊酸雌二醇 0.103 mg/(kg·d)+黄体酮胶囊 2.575 mg/(kg·d)]、补肾健脾方低剂量组[3.21 g/(kg·d)]、补肾健脾方中剂量组[6.43 g/(kg·d)]、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12.85 g/(kg·d)],每组 1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组干预 1次/d,干预 14 d.检测各组大鼠动情周期、体质量、卵巢脏器指数、子宫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内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 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卵巢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磷酸化蛋白激酶B(posphorylated-proteinkinase 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自噬蛋白苄氯素-1(Beclin-1)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可见卵巢结构紊乱、各级卵泡数量不同程度的减少、未见成熟卵泡,卵巢间质中见到明显炎细胞浸润;大鼠体质量、卵巢脏器指数和子宫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血清TNF-α、IFN-γ水平升高(P<0.05,P<0.01);卵巢颗粒细胞Bcl-2、Bax、Beclin-1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补肾健脾方低、中剂量组血清TNF-α、IFN-γ水平降低(P<0.05,P<0.01);补肾健脾方中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Bcl-2 蛋白阳性表达升高(P<0.05);西药组、补肾健脾方低剂量组Beclin-1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补肾健脾方高剂量组TNF-α水平升高(P<0.01);补肾健脾方低、高剂量组IFN-γ水平降低(P<0.05);补肾健脾方低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补肾健脾方中剂量组Bcl-2 蛋白水平表达升高(P<0.05);补肾健脾方中、高剂量组Beclin-1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补肾健脾方可改善卵巢病理变化、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IFN-γ表达,增强Bcl-2 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激活mTOR通路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的自噬与凋亡,从而改善环磷酰胺造模所致的大鼠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周龄为6~8周的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DM)组、缬沙坦(DM+Val)组(30 mg·kg -1·d -1)及沙库巴曲缬沙坦(DM+Sac/Val)组(60 mg·kg -1·d -1)。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HE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及细胞形态,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生物素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情况,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EBP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 78)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RP 78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或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164±0.048)%]相比,DM组[(2.116±0.305)%]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增多;与DM组相比,DM+Val组[(1.121±0.097)%]和DM+Sac/Val组[(0.513±0.031)%]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均降低;DM+Sac/Val组较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促凋亡蛋白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抑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减少,且Bcl-2/Bax降低;与DM组相比,DM+Sac/Val组Bax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降低,蛋白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心室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增加;与DM组相比,DM+Val组大鼠心室肌组织中CHOP蛋白表达量、 GRP 78及 CHOP mRNA的表达量均降低,DM+Sac/Val组GRP 78及CHOP的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减少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且这一效应优于缬沙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建立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及汉黄芩素联合顺铂组(联合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构建SPF级裸鼠成瘤模型进一步验证。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第4天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在波长450 nm处时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2±0.109、0.765±0.087、0.484±0.122、0.356±0.056比1.114±0.256、0.824±0.225、0.623±0.239、0.378±0.191, F=259.633、205.262, P<0.01)。EdU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EdU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2.0)%、(48.8±3.2)%、(22.5±1.4)%、(16.1±3.8)%比(56.7±1.5)%、(46.6±2.8)%、(21.2±2.2)%、(14.2±1.8)%, F=65.198、89.293, P<0.01]。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克隆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3.5、96.0±4.8、50.0±2.9、25.0±3.5比125.0±0.8、121.0±2.5、55.0±3.9、30.0±3.3, F=68.151、52.086, 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TUNEL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6)%、(7.3±3.2)%、(21.2±4.6)%、(36.6±3.8)%比(3.8±2.2)%、(7.5±1.4)%、(23.5±3.8)%、(35.2±2.9)%, F=18.110、36.258, P<0.05]。流式分析可见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凋亡细胞数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2.73)%、(22.38±3.16)%、(50.78±4.85)%、(66.08±2.96)%比(4.78±1.95)%、(23.75±2.56)%、(52.14±3.82)%、(63.56±3.14)%, F=66.565、89.298, 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与与对照组比较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裸鼠成瘤模型表明,4周后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78±3.62)、(365.64±2.58)、(220.25±2.24)、(122.69±4.86) mm 3,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质量分别为(0.72±0.14)、(0.44±0.05)、(0.22±0.04)、(0.16±0.04) g, F=115.480、145.298, P<0.01]。 结论:汉黄芩素联合顺铂作用可抑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主要通过bax/bcl-2/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上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作用,可能通过ROS途径增敏顺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凋亡通路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有关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凋亡通路相关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直肠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362例接受术后同步放化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前抽取静脉血,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检测凋亡通路中的Fas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Fas配体(FASL)、凋亡蛋白活性因子1(APAF1)、Bcl-2相关X蛋白(BAX)、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1(TRAILR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TRAILR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7(CASP7)基因共29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位点(htSNP)的基因型,分析基因型与放化疗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基因型与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关联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362例患者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后,行照射总剂量为50 Gy、化疗方案为卡培他滨单药的同步放化疗。106例(29.3%)发生≥2级骨髓抑制,FAS rs1468063 ( OR=1.51,95% CI为1.07~2.15, P=0.020)、APAF1 rs11296996( OR=0.69,95% CI为0.49~0.98, P=0.039)、BAX rs4645904( OR=0.69,95% CI为0.50~0.97, P=0.030)与该不良反应发生有关。161例(44.5%)患者发生≥2级的腹泻,APAF1 rs11296996( OR=1.42,95% CI为1.02~2.00, P=0.040)和rs74619561( OR=2.16,95% CI为1.27~3.68, P=0.005)、CASP7 rs12263370( OR=1.67,95% CI为1.05~2.66, P=0.029)和rs12247479( OR=1.85,95% CI为1.12~3.08, P=0.017)、TRAIL rs112822654 ( OR=0.68,95% CI为0.48~0.96, P=0.027)与该不良反应发生有关。其余位点与直肠癌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关(均 P>0.05)。直肠癌患者的性别与中重度骨髓抑制的发生有关( P=0.046);手术方式、病灶距齿状线距离与中重度腹泻的发生有关(均 P<0.001),也与中重度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有关(均 P<0.05)。 结论:凋亡通路相关基因FAS、APAF1、BAX、TRAIL和CASP7遗传变异与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后同步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可能作为直肠癌个体化治疗的潜在遗传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