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痹康颗粒联合塞来昔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及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腰痹康颗粒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以及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最终中药组35例、对照组34例完成随访.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腰痹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血清细胞凋亡相关指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 2,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3)]水平,两组患者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区、纤维环(annulus fibrosus,AF)区MRIT2值.结果 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周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组比对照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血清Bcl-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血清Bc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血清Bax、CAS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中药组患者NP区、AF区MRI T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痹康颗粒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血清Bcl-2水平,降低血清Bax、CASP3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呼吸训练联合悬吊运动对经皮腰椎间孔镜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经皮腰椎间孔镜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经皮腰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术后接受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悬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术后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治疗2周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PEF分别为(4.23±0.50)L、(3.82±0.44)L/s、(6.46±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显著缓解PELD术后的LDH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增强患者的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肌内效贴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椎间孔镜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右美托咪定在局部麻醉俯卧位下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中镇痛镇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俯卧位行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术中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其辅助局部麻醉药物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PTED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Dex低剂量组(D1组,Dex负荷剂量1 μg/kg输注10 min后,维持剂量0.3 μg·kg ?1·h ?1)、Dex高剂量组(D2组,Dex负荷剂量1 μg/kg输注10 min后,维持剂量0.5 μg·kg ?1·h ?1)及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1.5 ml·kg ?1·h ?1速度输入10 min后,维持速度0.125 ml·kg ?1·h ?1)。记录镇静前(T 0)、手术开始时(T 1)、环钻打磨关节突时(T 2)以及术毕时(T 3)患者的心率、MAP、SpO 2及BIS;T 3时点记录手术时间、利多卡因用量、晶体液输入量;T 2时点记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疼痛发生率。 结果:T 1、T 2、T 3时点,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心率、MAP及BIS均明显降低( P<0.05);与D1组比较,D2组心率进一步降低( P<0.05)。在T 1时点,D2组MAP较D1组明显降低( P<0.05);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利多卡因用量、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 P<0.05);与D1组比较,D2组VAS评分及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在严密的麻醉监护下,俯卧位时使用Dex能够有效缓解PTED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并减少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MRI在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3例,女157例;年龄25~70(50.6±10.4)岁;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L 4/5273例、L 5/S 1227例。患者均行椎间孔镜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6个月行MR检查。观察指标:(1)评估手术疗效,比较术前和术后1、6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测量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椎间盘还纳值、硬膜外压痕纵轴值;(3)观察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椎间孔、侧隐窝的狭窄发生率,计算手术后不同时间患者椎间隙高度率的变化;(4)分析术后1个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与患者疼痛VAS评分、JOA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5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6个月。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1)患者术后1、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81±0.94)和(2.50±0.65)分,均低于手术前的(7.14±1.48)分;JOA评分分别为(20.64±3.26)和(27.03±2.45)分,均高于术前的(16.06±2.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2、 P=0.010; F=4.15、 P=0.016)。(2)患者术后1、6个月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分别为(6.37±2.47)、(6.37±2.65)mm,均低于术前的(8.45±3.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2.34, P<0.001);术后1、6个月的椎间盘还纳值分别为(5.25±2.06)、(5.30±2.3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6, P=0.720)。(3)术后1、6个月患者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2%(56/500)、3%(15/500),侧隐窝狭窄发生率分别为6.2%(31/500)、1%(5/500),均低于术前的48.2%(241/500)和20.4%(10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352.01、120.71, P值均<0.001)。术后1、6个月患者的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7、 P=0.116)。(4)术后1个月硬膜外压痕纵轴值与患者VAS评分呈正相关( r=0.73, P=0.015),与JOA评分呈负相关( r=-0.68, P=0.023)。 结论:MRI可作为评估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有效影像学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进行分析探讨,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分别接受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9.62±1.29)h、(27.11±2.35)h和(5.41±1.19)d,与对照组的(26.39±2.04)h、(40.12±4.68)h和(7.62±2.13)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0、18.42、6.71,均 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SAS、VAS以及ODI分别为(34.35±3.67)分、(3.42±0.47)分和(17.29±7.81)分,与对照组的(45.12±4.36)分、(4.59±0.61)分和(30.42±9.25)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1、11.26、8.04,均 P < 0.05);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总分(64.09±4.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3±3.82)分( t=15.79, P < 0.05);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认知能力、躯体功能、行为能力和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91.65±4.31)分、(96.14±5.08)分、(94.23±4.35)分、(92.08±5.14)分,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认知能力、躯体功能、行为能力和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81.24±3.15)分、(80.66±4.02)分、(82.35±4.26)分、(80.33±3.7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46、17.72、14.47、13.65,均 P < 0.05)。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80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 80 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方法 选择2017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椎间孔镜手术的 126 例高龄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 12 个月时的手术满意度将患者分为满意组(S组,87 例,占69.05%)和不满意组(NS组,39 例,占 30.95%),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患者满意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糖尿病、高血压、ASA分级、饮酒、Ⅰ度腰椎滑脱、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吸烟、腰椎侧凸的占比均显著高于S组(P<0.05).术后 12 个月,S组JOA评分、SF-8 生理维度评分、SF-8 心理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NS组,腰痛VAS和腿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S组(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和轻度腰椎侧凸(≤15°)是影响手术满意度的术前预测因素(P<0.05).结论 吸烟和轻度脊柱侧凸与高龄(≥80 岁)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满意度降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循证指导手术室管理模式减少椎间孔镜术后感染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评价循证指导手术室感染控制在减少椎间孔镜术(PTED)后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医院进行PTED治疗的120个病例,根据手术室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手术室管理模式)和观察组(60例,循证指导手术室管理模式),比较2组感染管理质量、术后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管理期间手术室空气、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及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8.65%、100.00%和98.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指导手术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PTED术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纤维环修复对微创髓核摘除术后脊柱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纤维环修复方法及其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治疗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采用TESSYS技术).对照组32例,单纯摘除髓核后,直接撤出工作通道而常规不进行任何处理;试验组术前根据纤维环修复方法不同分为3组:射频组32例,采用双极射频对破裂的纤维环消融皱缩成型;蛋白胶组32例,于手术结束前,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对纤维环破损处进行局部封闭.人工硬膜组32例,纤维环破损处放置人工硬脊膜切片(5mm×5mm).对4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髓核摘除量(cm3)、腰椎曲度指数(lumbar curvature index,LCI)、椎间隙高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随访期间无典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症状.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典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症状.术后随访未显示生物蛋白胶、人工硬脊膜两种可吸收植入材料的不良反应.随访期间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前各组间ODI评分、下腰痛VAS评分及双下肢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各组3个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4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2年随访时椎间盘MRI T2加权像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组LCI和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4组LCI和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前(P<0.05),4组L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蛋白胶组、人工硬膜组椎间隙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蛋白胶组、人工硬膜组术中髓核摘除体积分别为(4.1±1.8)cm3、(4.2±1.4)cm3、(4.0±1.6)cm3,大于对照组髓核摘除体积(3.9±1.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频组、蛋白胶组、人工硬膜组脊柱运动功能测定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侧后路微创椎间孔镜术中修复纤维环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椎间孔镜术中行关节突成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建立L1-S1 节段有限元模型,分析椎间孔镜术中行关节突成形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取1 位无既往腰椎病史志愿者的腰椎三维CT数据,获得正常L1-S1 节段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椎间孔镜术中关节突成形情况,建立L4-5 椎间盘突出模型(M1)、5 mm关节突成形模型(M2)和7.5 mm关节突成形模型(M3).在左旋、右旋、左侧曲、右侧曲、前屈及后伸工况下,分析三组模型的L4 椎体位移程度,L3-4、L4-5 及L5-S1 椎间盘内压力变化和L4-5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变化.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有效.L4-5 左侧关节突关节在前屈工况下,M2 和M3 模型较M1 模型应力下降;左侧屈工况下,M2 和M3 模型应力大于M1 模型.L4-5 右侧关节突关节在前屈工况下,M2 和M3 模型较M1 模型应力上升;左旋工况下,M3 模型应力大于M2,M2 模型应力大于M1;后伸工况下,M3 模型L4-5 间盘应力大于M1 和M2 模型;右旋工况下,M3 模型该椎间盘应力大于M2,M2 模型该椎间盘应力大于M1.结论 与5mm的关节突成形相比,7.5 mm的关节突成形在左侧屈或左旋时会增大关节突关节和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可导致手术节段椎间盘的退变,但不会引起邻近节段的退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