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隆性基因突变对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老年患者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老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19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66岁女性复发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常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结果,对其进行诊断。患者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病情未获得缓解,遂采取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方案治疗6个疗程。具体给药方案为VEN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加量100 mg,直至最大剂量为400 mg/d;AZA 75 mg/(m 2·d),d1~7;28 d为1个疗程。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0年11月24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以"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检索与本研究AML老年患者治疗方案相似的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20日。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病史采集:本例患者因"受凉后乏力1周,原始粒细胞增高3 d"入院。②本次入院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原始粒细胞比例为80%,Auer小体较易见,原始单核细胞比例为7.6%,提示AML-M4骨髓象。免疫分型结果显示,表达CD117part,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CD36part,CD34,CD38,CD33,CD13;不表达CD19、CD10、CD16、CD20、CD4、CD56、CD11b、CD14和CD64,约64.7%的细胞为恶性原始幼稚髓系细胞,考虑为AML-M4型。对患者进行56种白血病相关基因筛查结果显示, WT1基因呈阳性、 AML1/ ETO和 CBFβ/ MYH11融合基因呈阴性。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为46,XX[20]。二代测序结果显示, IDH1和 DNMT3A基因突变比例分别为36.32%和42.97%。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AML-M4型,伴 WT1、 IDH1、 DNMT3A基因突变,高危组。③患者先后接受地西他滨(DAC)联合半量CAG(阿糖胞苷+阿柔比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化疗10次,TA(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方案巩固治疗1次。2020年3月16日患者病情复发,遂予AZA联合IA(伊达比星+阿糖胞苷)方案、AZA联合CAG方案联合化疗,病情均未缓解。5月22日,患者接受VEN联合AZA方案化疗后,截至随访结束,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提示患者呈持续缓解状态达6个月,病情稳定。患者对VEN联合AZA方案化疗的耐受良好,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④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及筛选策略,共计纳入4篇相关文献。其中,3篇英文文献报道241例年龄>65岁AML老年患者接受VEN联合AZA或DAC方案治疗后,其CR及CR伴血细胞计数不完全恢复(CRi)率为61%~76%,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食欲减退、腹泻、肺炎、疲劳等。1篇中文文献报道2例年龄>75岁初治AML老年患者接受VEN联合AZA方案治疗后,均获得CR,并且耐受性良好。 结论:VEN联合AZA方案治疗复发AML老年患者的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少。该方案为临床治疗复发AML老年患者的可供选择方案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达沙替尼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5年12月收治的1例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的CML急变期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因发热伴腹胀就诊,查体提示脾大,行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筛查等,诊断为CML(急髓变)伴CBFβ-MYH11阳性。单用达沙替尼诱导治疗1.5个月后患者回到慢性期,治疗3个月后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截至随访结束(移植后30个月),患者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结论:伴CBFβ-MYH11阳性的CML急变期患者移植前单用达沙替尼不良反应小且诱导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华南地区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华南地区儿童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南急性髓系白血病协作组的9个医学中心确诊的584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结果分为CBF-AML组(189例)与非CBF-AML组(395例),其中CBF-AML组患儿分为AML1-ETO亚组(154例)与CBFβ-MYH11亚组(35例),根据诱导方案非随机选择结果分为A组[FLAG-IDA(氟达拉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134例]及B组[DAE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55例],分析各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缓解率、复发率、病死率、分子遗传特征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584例AML患儿中男346例、女238例,其中CBF-AML患儿共189例,男117例、女72例,诊断年龄为7.3(4.5,10.0)岁,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为21.4(9.7,47.7)×10 9/L,CBF-AML患儿第1个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与非CBF-AM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0%(172/189)比78.0%(308/395),10.1%(19/189)比18.7%(74/395),13.2%(25/189)比25.6%(101/395),均 P<0.05]。CBF-AML患儿中CBFβ-MYH11亚组与AML1-ETO亚组相比,初发白细胞计数≥50×10 9/L的比例更高,髓外浸润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7%(23/35)比14.9%(23/154),2.9%(1/35)比16.9%(26/154),均 P<0.05],AML1-ETO亚组容易发生附加染色体异常(75/154),其中性染色体缺失最常见(53/154)。与B组相比,A组附加染色体异常及使用减瘤方案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67/134)比29.1%(16/55),34.3%(46/134)比18.2%(10/55),均 P<0.05]。CBF-AML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5年总生存率(OS)均优于非CBF-AML组[(77.0±6.4)%比(61.9±6.7)%,(83.7±9.0)%比(67.3±7.2)%,均 P<0.05]。CBF-AML患儿中AML1-ETO亚组与CBFβ-MYH11亚组的E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ML1-ETO亚组患儿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次完全缓解率和初始白细胞计数高(≥50×10 9/L)均是影响EFS[ HR=0.24,95% CI 0.07~0.85; HR=1.01,95% CI 1.00~1.02;均 P<0.05]及OS[ HR=0.24,95% CI 0.06~0.87; HR=1.01,95% CI 1.00~1.02;均 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CBF-AML以AML1-ETO为主,有更高的髓外浸润,容易发生附加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性染色体缺失,AML1-ETO与CBFβ-MYH11患儿预后相当。针对白细胞计数高及附加染色体异常患儿,选择诱导方案FLAG-IDA可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R 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14日至2022年3月4日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7例接受VEN联合AZA治疗R/R 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4例,女性为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5岁(37,46岁)。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血常规、染色体、融合基因、基因突变及预后分层等临床资料。1个疗程VEN联合AZA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总体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曲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者为4例[3例为复杂核型和1例为46,XX,inv(16)(p13q22)],融合基因阳性者为1例( CBFβ- MYH11融合基因),伴基因突变者为6例( TP53、 IDH1/2和 FLT3突变等),预后良好、中等、不良者分别为2、2、3例。②本组患者总体反应率(ORR)为85.7%(6/7),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者分别为5例和1例。治疗前预后分层系预后良好、中等与不良患者中,获得CR者分别为2、1、2例;获得CR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者为3例,未移植者为4例;再复发患者为4例。③本组患者均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5例发生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④本组患者6个月、1年OS和DFS率分别为71.4%和57.1%、42.9%和14.3%。3例CR后接受allo-HSCT患者的OS期分别为13、13、14个月。 结论:VEN联合AZA方案治疗R/R AML患者,特别是伴 TP53、 IDH1/2和 FLT3突变者的疗效显著,或可作为其具有临床前景的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CBFβ基因断裂的小肠原发性髓系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CBFβ基因重排(断裂)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2021年8月收治的1例伴有CBFβ基因断裂小肠原发性M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38岁,男性,以小肠梗阻症状起病,小肠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病理提示MS,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肿瘤细胞MPO和CD117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提示CBFβ基因断裂阳性,阳性细胞比例4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相关基因下一代基因测序(NGS):NPM1、CEBPA、FLT3-ITD、RUNX1、ASXL1、C-KIT、TP53基因突变均阴性。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排除AML。给予标准剂量IA(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化疗以及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疾病稳定。结论:原发性MS的诊断主要依据未成熟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的免疫表型,伴有CBFβ基因断裂及CBFβ-MYH11融合的MS具有显著的腹部受累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TP53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分析TP53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7月至 2023年 5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 256例初发AML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结合一代测序技术检测,统计TP53基因突变频率,分析TP53基因突变患者临床、实验室特征、分子学特征、核型特征及总生存期.结果:TP53基因突变频率为 7.8%;TP53基因突变组年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与TP53基因无突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P53基因突变组中检测出BCR-ABL、NPM1突变、CEBPA突变、RUNX1-RUNX1T1、MLL相关融合基因、FLT3-ITD突变及CBFβ-MYH11突变分子学异常发生率与TP53基因无突变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P53基因突变组中单体核型、复杂核型、异常核型、-17/17p-、-7/7q-和-3/3q-检出率与TP53基因无突变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P53基因无突变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TP53基因突变组患者(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和TP53基因突变均为AML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TP53基因突变AML患者具有一定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伴有TP53基因突变患者生存预后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BF-AM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较常见的细胞遗传学亚型,其约占AML总数的15%.该病包括2种遗传学表型:一种为8号和21号染色体易位t(8;21)(q22;q22),累及编码核心结合因子(CBF)a亚单位的AML1基因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临床以AML-M2b亚型多见;另一种为16号染色体易位t(16;16)(p13.1;q22)或倒位inv(16)(p13.1q22),累及编码CBFβ基因产生CBFβ-MYH 11融合基因,临床以AML-M4EO亚型多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CBF-AML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常见伴随基因突变、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预后分层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新的进展.笔者拟就CBF-AML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染色体核型inv(16)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对治疗相关白血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伴inv(16)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复习治疗相关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结果 该例36岁女性患者在确诊HL并接受规范淋巴瘤化疗后2年确诊为治疗相关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inv(16),且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提示CBFβ/MYH11融合基因阳性.经3个疗程化疗后,患者CBFβ/MYH11基因仍为阳性.该患者行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取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现无白血病生存时间1.5年.结论 治疗相关白血病治疗难度大,但其具有异质性.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对于治疗相关白血病预后有重要的提示意义.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唯一可以治愈治疗相关性AML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有inv(16)/CBFβ-MYH11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伴inv(16)/CBFβ-MYH11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7年9月初诊并治疗的30例inv(16)/CBFβ-MYH11阳性AML患儿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随访至2017年11月,观察患儿的生存状态和影响因素.结果 30例伴inv(16)/CBFβ-MYH11阳性的AML患儿中,首诊表现为肝肿大19例、脾肿大18例、淋巴结肿大19例,初诊时外周血WBC≥50×109/L者19例.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总生存(OS)率分别为(84.2±7.6)%、(89.8±5.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发病时年龄、WBC、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否有髓外白血病、是否伴c-kit基因突变、染色体是否单独为inv(16)、初诊时CBFβ-MYH11定量是否大于中位数水平、第一疗程是否完全缓解,对EFS、OS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初诊时CBFβ-MYH11基因定量水平作为基线,诱导缓解结束后的CBFβ-MYH11基因下降≥2 log者与<2 log者比较,5年EFS、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儿在巩固治疗期间监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进行性上升,调整治疗强度后未出现复发,至今均全部存活.结论伴inv(16)/CBFβ-MYH11阳性AML患儿发病时肝、脾、淋巴结肿大多见,外周血WBC多明显升高,治疗疗效好,巩固治疗阶段定期监测CBFβ-MYH11定量可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