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肾损伤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前瞻性探讨和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后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临床表型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初步建立AKI进展至CKD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AKI在南方医院肾内科住院且既往无CK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 -1·(1.73 m 2) -1]的患者。全部患者出院后随访至AKI发生后90 d,检测AKI发生90 d后的血肌酐值(≥2次检测),用血肌酐均值和EPI-CKD 2009公式计算eGFR。以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eGFR<60 ml·min -1·(1.73 m 2) -1]为研究终点,比较AKI进展至CKD和AKI未进展至CKD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点、慢性并发症比例、基线肾功能、AKI严重程度、AKI时是否接受透析和其他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AKI进展至CKD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最后,初步建立临床危险因素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C)评价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 结果:共168例AKI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男91例,女77例,年龄(44.0±18.4)岁;其中64例(38.1%)在AKI发生后90 d内新发CKD(AKI进展至CKD)。与AKI未进展至CKD者相比,AKI进展至CKD组患者年龄大、基线eGFR和血红蛋白水平低、合并高血压比例高、AKI时接受透析比例高、出院时的血肌酐水平也较高(均 P<0.05)。两组间其他指标如合并糖尿病比例、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使用比例、尿蛋白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I时接受透析( OR=2.516,95% CI 1.251~5.060, P=0.010)、合并高血压( OR=2.446,95% CI 1.124~5.324, P=0.024)、低基线eGFR( OR=0.975,95% CI 0.950~0.999, P=0.043)是AKI进展至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分析显示,由年龄、AKI时接受透析、合并高血压、低基线eGFR建立的临床模型对AKI进展至CKD的预测效能为中等( AUC=0.712,95% CI 0.634~0.790)。 结论:AKI住院人群是未来新发CKD的高危人群,由全身疾病状态和AKI严重程度组成的综合临床风险预测模型有助于筛查AKI进展至CKD的高危患者,但仍需进一步寻找能提高AKI慢性化风险预测效能的临床因素和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与临床常用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方法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测定肾小球滤过率(mGFR)与临床常用方法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准确性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自愿参加测试的145例研究对象,根据eGFR值进行分组:1期[eGFR≥90 mL·(min·1.73 m 2) -1,37例]、2期[eGFR 60~90 mL·(min·1.73 m 2) -1,39例]、3期[eGFR 30~60 mL·(min·1.73 m 2) -1,47例]、4期[eGFR 15~30 mL·(min·1.73 m 2) -1,17例]、5期[eGFR <15 mL·(min·1.73 m 2) -1,5例],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注射碘海醇5 mL后,在注射后0、2 h和4~6 h间取血浆样本3次,测量血浆清除率,进行肾功能评估,并与常用的肾功能评估公式[MDRD、内生肌酐清除率(Ccr)、CKD-EPI、Cockcroft-Gault]进行比较。 结果:Ccr、MDRD公式计算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均 P<0.05),而Cockcroft-Gault、CKD-EPI公式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的相关性依次为CKD-EPI公式( r=0.923)、Cockcroft-Gault公式( r=0.832)、Ccr公式( r=0.798)、MDRD公式( r=0.738)。MDRD公式在1、2、3、4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均 P<0.05);Cockcroft-Gault公式在1、2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均 P<0.05);CKD-EPI公式在3期中的eGFR值高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 P<0.05);Ccr公式在3、4期中的eGFR值高于采用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值(均 P<0.05)。在1~3期中,CKD-EPI公式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mGFR值的相关性最高( P<0.001)。CKD-EPI公式有相对较好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偏差中位数及偏差四分位间距均较少,P20和P30符合率相对较高。 结论:CKD-EPI公式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公式计算的mGFR具有相关性,准确性高,其次为Cockcroft-Gault公式,而Ccr、MDRD公式在本研究中的相关性及准确性较差,在mGFR≤30 mL·(min·1.73 m 2) -1中,各公式可能均与碘海醇血浆清除率计算的mGFR的相关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受者的心脏移植临床预后和术后肾功能变化趋势,并总结相关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原位心脏移植受者(≥18岁)的临床资料,并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受者术前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发布的eGFR分类标准,将受者分为四组:M1组(术前eGFR≥90 ml/min/1.73 m 2),M2组(术前eGFR为60~89 ml/min/1.73 m 2),M3组(术前eGFR为45~59 ml/min/1.73 m 2),M4组(术前eGFR<45 ml/min/1.73 m 2)。比较各组受者术后1年的临床预后。主要终点分析术前eGFR是否是受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次要终点包括术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率、住院周期和肾功能的变化趋势等。 结果:共纳入276例受者,其中eGFR<60 ml/min/1.73 m 2的受者占24.6%。与eGFR≥90 ml/min/1.73 m 2相比,调整模型后的1年内死亡率风险比分别为1.78(M3组,95%CI为1.31~3.39)和2.74(M4组,95%CI为1.41~5.32),且M4组受者的死亡率风险比、CRRT使用率及住院周期风险也明显增加;移植前eGFR中位数为73 ml/min/1.73 m 2,术后3个月后降至61 ml/min/1.73 m 2,此后逐渐趋于稳定,各组eGFR的改变趋势基本相似。 结论:心脏移植术前的eGFR是受者术后短期存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移植术后3个月eGFR可能逐渐恶化,经过恰当处理,术后3个月后eGFR甚至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在老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患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3种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KD-EPI)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评估性能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6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根据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和尿蛋白任意一项或多项结果异常者纳入高血压肾损伤组25例,非肾损伤组33例,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中Scr、胱抑素C(Cys C)水平。代入3种CKD-EPI公式分别计算得出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 Scr、eGFR Cys C与eGFR Scr-Cys C)。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发病时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患者Cys C、eGFR Scr、eGFR Cys C和eGFR Scr-Cys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ys C与Scr( r=0.427, P<0.01)、尿酸( r=0.266, P<0.05)、血尿素氮( r=0.357, P<0.01)呈正相关;Cys C与eGFR Scr( r=-0.369, P<0.01)、eGFR Cys C( r=-0.982, P<0.01)、eGFR Scr-Cys C( r=-0.845, P<0.01)呈负相关。3种估算公式中,eGFR Scr-CysC的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最大,为0.707(0.565,0.849)。 结论:3种CKD-EPI估算公式中CKD-EPI Scr-Cys C诊断效能略优于其他两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损伤的诊断性能有一定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在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肾功能损伤中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血肌酐(Scr)及其估算公式在评价老年住院患者肾功能损伤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采用Tc-99m-DTPA双血浆法进行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测的43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性别分为男性组(281例)和女性组(157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65~79岁组(299例)和≥80岁组(139例)。比较组间的误判率、阳性检出率,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精确度和准确性等指标。同时对指南推荐的CKD-EPI Scr、CKD-EPI Cys C和CKD-EPI Combi公式进行比较。 结果:在所有患者中,Cys C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方面均高于Scr。Cys C对肾功能损伤的误判率低于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男性组的Cys C诊断价值分析优于Scr,误判率低于Scr( P=0.033);女性组的Cys C诊断价值分析与Scr相当( P>0.05),但Cys C误判率低于Scr( P=0.049)。65~79岁组的Scr诊断价值分析优于Cys C( P<0.05),但误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361, P=0.124);≥80岁组中Scr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比Cys C差,但Scr的误判率明显高于Cys C( P<0.05)。在总体、性别、年龄分组中,与CKD-EPI Cys C和CKD-EPI Combi相比,CKD-EPI Scr的偏差最小( P<0.05)。Scr和Cys C联合公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都优于单一公式。 结论:Cys C在评估老年人患者的肾功能诊断优于Scr,尤其是高龄女性患者。在临床上单用Scr评估老年人肾功能准确性低,将Cys C联合Scr诊断肾功能优于单一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多层感知神经网络的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多层感知(multilayer perceptual,MP)神经网络技术开发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与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C-GFR cr)和美国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CKD-EPI cr公式)对比,探讨MP神经网络模型评估GFR的临床适用性。 方法:以开发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所用的684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454例患者资料作为开发组,以剩余230例作为测试组,建立MP神经网络GFR评估模型,以国际公认的参考标准双血浆法GFR作为参考值(rGFR),对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计算的GFR(C-GFR cr)、CKD-EPI cr公式计算的GFR(EPI-GFR cr)以及MP神经网络模型评估的GFR(M-GFR cr)进行相关性、平均偏差、绝对偏差的平均值、精确度和准确性的比较。 结果:684例CKD患者中男性352例,女性332例,年龄(49.9±15.8)岁。M-GFR cr与rGFR相关性最高(皮尔逊相关系数=0.93, P<0.001)。M-GFR cr的平均偏差要低于C-GFR cr( Z=9.929, P<0.001)和EPI-GFR cr( Z=10.573, P<0.001);M-GFR cr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同样低于C-GFR cr( Z=3.953, P<0.001)和EPI-GFR cr( Z=4.210, P<0.001);M-GFR cr的±15%准确性要高于C-GFR cr( χ2=26.068, P<0.001)和EPI-GFR cr( χ2=23.154, P<0.001);M-GFR cr的±30%准确性同样高于C-GFR cr( χ2=8.264, P=0.001)和EPI-GFR cr( χ2=11.963, P=0.001)。在CKD不同分期验证的结果显示:CKD早期(CKD 1~2期),M-GFR cr的平均偏差要低于C-GFR cr( Z=7.401, P<0.001)和EPI-GFR cr( Z=8.096, P<0.001);M-GFR cr的绝对偏差的平均值同样低于C-GFR cr( Z=4.723, P<0.001)和EPI-GFR cr( Z=4.946, P<0.001);M-GFR cr的±15%准确性要高于C-GFR cr( χ2=23.547, P<0.001)和EPI-GFR cr( χ2=26.421, P<0.001);M-GFR cr的±30%准确性同样高于C-GFR cr( χ2=12.089, P=0.001)和EPI-GFR cr( χ2=16.168, P<0.001)。CKD中晚期(CKD 3~5期),C-GFR cr、EPI-GFR cr和M-GFR cr适用性差别不大。 结论:与改良版中国基于肌酐的GFR评估公式和CKD-EPI cr评估公式相比,MP神经网络模型在评估CKD患者GFR的准确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在CKD早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和欧洲肾脏功能联盟EKF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的临床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2021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和欧洲肾脏功能联盟(EKF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公式在中国人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组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排除年龄小于18岁、妊娠状态、肌肉相关疾病、超滤状态和透析患者后共660 078例,年龄58(44,68)岁,男性占56.51%(372 987/660 078),每人选取第一次肌酐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肌酐结果比较2021 CKD-EPI和EKFC公式与科室现用2009 CKD-EPI公式 eGFRcr结果之间的差异(P 10)、人群分布改变,以及对慢性肾脏病(CKD)分期的影响。 结果:2021与2009 CKD-EPI eGFRcr结果相比,P 10为99.99%( R 2=0.997),2021CKD-EPI eGFRcr整体偏高3.77(2.92,4.47)ml/(min×1.73 m 2)。应用2021CKD-EPI公式后,86.42%(570 455/660 078)偏高且CKD分期一致,12.35%(81 514/660 078)偏高而分期不同;1.23%(8 109/660 078)eGFRcr结果偏低且分期一致。EKFC eGFRcr与2009 CKD-EPI eGFRcr结果相比,P 10为89.79%( R 2=0.976),EKFC eGFRcr总体偏低4.63(-2.22,-7.04)ml/(min×1.73 m 2)。应用EKFC公式后,75.14%(495 992/660 078)eGFRcr结果偏低且分期一致,15.63%(103 161/660 078)人结果偏低而CKD分期不同;8.80%(58 077/660 078)eGFRcr结果偏高且分期一致,0.43%(2 848/660 078)结果偏高而CKD分期不同。 结论:与2009 CKD-EPI eGFR cr结果相比,2021 CKD-EPI eGFRcr结果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中一致性好,结果整体略高;而EKFC eGFRcr与2009 CKD-EPI eGFR cr相比一致性较差,结果整体偏低。在判断患者CKD分期时,应考虑应用不同eGFR公式带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骨转换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转换指标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病程10年以上非透析男性T2DM患者年龄60~86(69.8±5.7)岁的住院老年患者206例(老年组),同时纳入年龄40~59(50.1±5.3)岁的中年患者220例(中年组),共426例。根据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1期、CKD2期、CKD3期和CKD4/5期4组。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各组25(OH)D、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水平。结果:426例患者中位25(OH)D水平为17.10 μg/L(11.30~21.60),维生素D缺乏292例(68.5%)。老年组中位25(OH)D水平低于中年组(15.10 μg/L和17.15 μg/L, Z=-2.165, P=0.030),两组维生素D缺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4%和68.6%, χ2=0.002, P=0.966)。随eGFR下降,老年维生素D缺乏比例逐渐增高。老年组CKD3期25(OH)D水平分别较CKD1期和CKD2期两组下降(10.85 μg/L和16.80 μg/L, Z=-2.808, P=0.005;10.85 μg/L和15.60 μg/L, Z=-2.099, P=0.044),CKD4/5期较CKD3期进一步下降(6.65 μg/L和10.85 μg/L, Z=-1.956, P=0.048);中年患者CKD4/5组期显著下降。患者PTH、β-CTX水平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 r=-0.348、-0.263,均 P<0.001),其负相关趋势受eGFR影响。 结论:老年非透析男性T2DM患者PTH和骨转换指标β-CTX与25(OH)D呈负相关,且受eGFR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种肾小球滤过率评估方程在正常人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Gates′分析法)、简化MDRD及CKD-EPI公式测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对正常人群肾功能的诊断效能。 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行术前肾动态显像的117例健康肾移植供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Gates′分析法(采用T?nnesen公式)、简化MDRD及CKD-EPI公式计算肾GFR,以CT测量肾脏深度计算的GFR为参考方法,比较各种方法计算的GFR诊断肾功能的准确性。结果:简化MDRD公式计算的GFR高于CT测量( P<0.01);T?nnesen公式计算的GFR低于CT测量( P<0.01);CKD-EPI公式计算的GFR与CT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CKD-EPI公式可以代替CT测量计算GFR,适合正常人群的肾功能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术前合并慢性肾脏病受者的肝移植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终末期肝病受者接受肝移植术的早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264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参考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方程(CKD-EPI),按照受者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同,将受者分为两组,CKD组纳入88例术前合并CKD(eGFR<90 ml/min/1.73 m 2)的受者,对照组纳入同期176例肾功能正常(eGFR>90 ml/min/1.73 m 2)的受者。采用 χ2检验和 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术后早期的死亡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和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分析受者相关因素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对比分析术后CKD2期与CKD3-5期受者肾功能恢复到CKD1期(eGFR>90 ml/min/1.73 m 2)的情况。 结果:CKD组和对照组受者术后早期(3个月内)死亡率分别为9.1%(8/88)与1.1%(2/176),CRRT率分别为10.2%(9/88)与1.7%(3/176),ICU停留时间分别为(35.95±23.52)h与(22.30±7.78)h,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186, P=0.001; χ2=9.821, P=0.002; t=31.716, 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KD是肝移植术后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不同CKD分期受者的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27),且术前CKD分期与受者术后死亡率呈线性关系( P=0.022)。CKD2期和CKD3-5期受者术后分别有35.5%(22/62)和11.5%(3/26)恢复到CKD1期,其中CKD4-5期无受者恢复到CKD1期,不同CKD分期受者术后eGFR恢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98, P=0.036)。 结论:术前合并CKD受者的肝移植手术风险高于肾功能正常者。合并CKD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受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CKD分期与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术前CKD分期越高,术后肾功能恢复率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